慧凈法師:凈土三經都在說一件事情,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凈土三經都在說一件事情,只要 來自天津善導學堂 12:46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很多部經典當中都在讚歎念佛的功能,有多少呢?統計起來有兩百多部的經典(大乘經典),都有談到極樂世界的殊勝,稱念彌陀功德的廣大。也因此,天台宗的一位袓師──很有名的荊溪大師說:「諸經所贊,多在彌陀。」如果要把兩百多部讚歎極樂、念佛的經文一一引用,那是時間要很長,所費文筆要很多。

善導大師在正依經典及旁依經典之中,引用正依經典,也就是凈土三經,來作為扼要的顯明──首先引用《無量壽經》: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

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無量壽經》在講什麼呢?在講四十八大願,由於有四十八大願,才有極樂世界、才有阿彌陀佛、才有我們的往生。往生凈土之因、往生凈土之果,都在四十八願當中,而《無量壽經》分為上下兩卷,從頭到尾都是在說明四十八願的因因果果。而四十八願,願雖然有四十八,可是它的目標、它的目的在哪裡呢?善導大師就斬釘截鐵的說「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這是很驚天動地的一段按語。願有四十八,怎麼說只唯一的顯明念佛呢?那其它呢?

這個唯──所謂「唯此一真實,無二亦無三」。「唯」在唯識中有三種含義,一簡持義、二決定義、三顯勝義。「簡持」就是把其它的舍掉,獨取當中的核心,這個叫佛簡持;「決定」就是這個是決定性的、必然性的,不是不定的,不是或然的;「顯勝」,把其它的通通隱蔽,唯獨顯現出這當中核心的殊勝,所以「唯」有這三種含義。四十八願當中,乃至整部《無量壽經》當中,除了說念佛以外,也有談到諸行來迎、也有談到三輩功行,可是諸行來迎目的是要導歸念佛必生,三輩功行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輩每一輩都談到「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尤其是第十八願的成就文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

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可以說一念念佛願生極樂,當下就住不退轉的果位,豈不是念佛很殊勝,超越一切,當生成就。

又,釋迦牟尼佛〈咐囑文〉──釋迦牟尼佛交待彌勒菩薩將這個法門傳持下去的經文叫做〈咐囑文〉。〈咐囑文〉就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歡喜踴躍一念稱名,當下就能夠得到大利,所謂大利就是具足無上功德。在《無量壽經》當中,只有說念佛能夠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念佛能得大利具足無上功德,沒有說其它的行門,能獲致如此殊勝的結果。所以由這一些經文,就可以看出四十八願,願願都在導歸專念彌陀名號,雖然有諸行往生,有三輩行門的不同,但它唯一要導歸的、唯一要顯明的就是念佛,所以加一個「唯明」。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

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如果就《阿彌陀經》來講,善導大師就沒有一個「唯」這個字,因為在《阿彌陀經》裡面,只有說「執持名號」,亦即只有闡釋「本願稱名」,不說三學六度萬行,沒有摻雜其它法門,所以它很清楚就是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所謂一日七日,並非只是一日是七日,它的涵義是上盡一形,下至七日、一日、一時、十念、五念、一念,也就是願生極樂,從今之後就專念彌陀名號,不夾雜、不間斷,所以《阿彌陀經》也是在說專一念佛,必得往生。

又十方恆沙諸佛,

證誠不虛也。

也就是《阿彌陀經》之中,當釋迦牟尼佛說明只要專念彌陀名號,就必定得到兩種果報,一種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另一種「是人終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當說明這種利益的當下,立即十方恆沙無量無數的諸佛,主動的從他們的世界不約而同的、異口同聲的、歡喜的、讚歎的來證誠不虛,也就是說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可知只要願生稱名,就受十方諸佛的證誠,證明不會虛假必定往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真實的,你們要相信勿疑。由此也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弘揚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十方諸佛也同樣在弘揚阿彌陀佛本願的念佛往生,佛佛相同,佛佛互相稱讚,互相證明,而且也以弘揚這一個法門為諸佛出世的本懷,為諸佛的證誠、讚歎跟護念。

又此經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這段文是在解釋《觀無量壽經》的。《觀無量壽經》「顯義」的是在談定善跟散善,「隱義」的是在談執持名號,所以善導大師就說,此經(此經就是《觀無量壽經》)定善散善的經文中,都只在標出專念名號必定往生。定善文中,哪一段文標示念佛往生呢?定就是十三種定觀,十三種定觀最明顯的在於第九種觀,第九觀說阿彌陀佛的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所以這一段十三種定觀的文中,就有談到念佛。這裡的念佛眾生的念佛,是觀想的念佛,還是稱名的念佛呢?是心中觀想的念佛,還是口中稱名的念佛呢?如果從《觀無量壽經》最後流通文,釋迦牟尼佛殷勤懇切要阿難尊者弘傳下去的那段經文來看,就是稱名念佛。也就是佛告阿難:

汝好持是語,

持是語者,

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也就是「持佛名」,不是觀佛像。所以說十三種定觀有談到稱名念佛必定往生。

那麼,散善就是九品,九品之中有哪段經文在談稱名念佛呢?在於下三品:也就是說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談稱名念佛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善導大師就說《觀無量壽經》不管定善也好、散善也好,雖然有說十三種定觀,有說三福九品,但他的目的在於導歸專念名號得生,也可以說只在標舉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不是在標舉十三種定觀,也不是在標舉三福九品。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費那麼多的時間,講那麼長的經文,來介紹十三種定觀跟三福九品呢?目的在何處?目的就是唯標專念名號得生;目的就是導引修定善修散善的眾生,歸入專稱名號。也就是導引聖道法門的修行者,歸投彌陀本願救度的凈土宗的法門。這段文是善導大師引用凈土三經來說明諸善萬行不能跟念佛相比較,由此也可以知道,這三部經的思想是一致的,這三部經都在說一件事情──也就是說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經精華錄:修行
凈空法師法語精華錄-三福篇
(72)凈空法師:一時頓現,頓現就是現的宇宙,這是宇宙的來源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四三一卷——第一四四0卷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43課

TAG:事情 | 一件事 | 法師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