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三個新突破
在過去一年,神經科學領域最值得一說的,應該是2016年7月,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家們,繪製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大腦地圖。這版大腦地圖,根據大腦皮層的結構、功能和區域間連接的情況,將大腦的兩個半球分成了180個特定的區域,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區域是首次被查明並記錄的。如果把大腦比喻成地球,這些大腦區域就像是一個個國家,不僅有清晰的國境線,也有獨有的民族文化。這次發現,相當於找到了之前從未記錄過的新大陸。
同時,科學家也發現,雖然每個人都有這180個區域,但每個人的每個區域都和其他人不太一樣。這些細微的不同,會不會是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源頭呢?比如說,我們都很關心的,天才和常人的大腦到底有什麼不同?又比如,從臨床角度來講,人與人之間的大腦差異和疾病又有什麼關係呢?有了這份大腦地圖,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或許就能有更準確的答案了。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是發生在2016年11月份的事兒。科學家給一隻癱瘓的猴子,安裝了一個腦機交互系統,讓這隻猴子成功地重新行走了。這隻猴子的頸椎中段受到了損傷,所以它的整條右腿完全癱瘓了。科學家在猴子的大腦頂端,也就是控制運動的大腦皮層區域,安裝了一個讀取器,能讀取和大腿活動相關的神經信號。同時,在猴子的尾椎上,安裝了接收器和可以產生神經信號的電極。當位於大腦的讀取器接收到「活動右腿」的信號時,讀取器將這個信號無線傳遞到尾椎的電極上,電極便會產生可以刺激右腿肌肉的信號,這樣右腿就可以運動了。
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提出了這個設計。說起來,就是讓本需要沿著脊椎傳遞的信號,通過WIFI傳遞罷了。但說起容易做起來很難。其實我沒有想到2016年就能夠看到它在猴子上取得成功。但大家聽到這裡也不要盲目地認為,立馬就可以讓癱瘓的人類病患站起來。從猴子到人類,雖然已經不遠了,但還是需要耐心等待。
說了兩個很厲害的科學突破之後,再說一個冷知識。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即使語言不通,文化不同,拿起樂器,我們也能通過曲調來產生共鳴。除了音樂所帶來的情緒反應,我們對「悅耳」的定義也是共通的。音樂家們用這些特徵,來譜寫帶有不同情緒的樂曲。比如,和諧的音樂一般聽起來是愉快的、喜氣洋洋的。而不和諧的音往往有相反的效果,可以說不諧和的音會讓大腦感到意外,這會讓曲調有種「緊張感」。
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覺得「悅耳」呢?為什麼人類有這樣的共通性?過去,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天生的,有些音樂或者曲調聽起來就是悅耳,有些聽起來就是不悅耳。但這種普遍性會不會是因為有話語權的科學家們,本身都是聽西方音樂長大的,而且參加實驗或者測試的人,也都是聽著西方音樂長大的。可是在全球化時代,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沒有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的群體。有一個人類學家在南美亞馬遜,找到了一個超級封閉的小村莊,當地人從沒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這個人類學家和一名神經科學家跨界合作,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最後他們發現,你聽到音樂或者曲調悅不悅耳,是由你從小到大所聽的音樂所決定的。
轉自《大腦使用指南》的作者趙思家---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的在讀博士
推薦閱讀:
※神經質
※神經衰弱(湖心摘編)
※你要有足夠強大的神經,去面對碎屍、殺妻、食屍這種魔鬼才能犯下的罪行;你要有足夠的耐心,在李玫瑾的引領下進入魔鬼們的心靈世界;你也要有悲憫的心,才能理解魔鬼並非突然形成,也有人對他們犯了罪……<div>2012<
※武當純陽八段錦,消除非正常的神經緊張,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專業篇】全身肌肉起止點、作用及神經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