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暑期社會實踐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情況調查」調研報告

2011暑期社會實踐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情況調查」調研報告

(2011-08-30 23:54:36)

一、「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情況調查」調研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情況調查

——以湘潭縣烏石鎮為例

摘 要:通過對湘潭縣烏石鎮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我們比較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過去和現在,發現了留守兒童成績問題懸而未決,輟學情況加重,社會關係增多,家庭聯繫增多、孩子心理問題加重,留守兒童出路問題凸顯,而在當前情況下的突出問題是兒童缺少家庭關愛,心理健康成長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社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適度的將農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變化、心理問題

一、調查的背景

留守兒童問題起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市而產生。據統計,目前全國的留守兒童已突破5800萬人。留守兒童問題必須得到特殊關注。十二五規劃中這樣寫道,「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孤殘兒童、艾滋病孤兒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等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方面很多,主要表現在學校教育缺位、家庭教育缺失、社會教育缺乏以及由此造成的學習成績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礙,價值扭曲。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在政府部門、學者、輿論及社會大力關注的情況下,經過了這麼些年,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又如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解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還將出現哪些新問題?這引起了我們的遐思!

單純靜態地調查當時當地節點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希望盡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收集調查信息,通過比較這些年的變化,檢驗相關舉措的執行情況,了解留守兒童諸多問題的解決情況,抓住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突出問題,摸索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的變化線索。對社會、政府當局提供資料,為其決策提供依據。由此我們調查小組成立。

我們是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組,由商學院09級輔導員楊美琴老師作指導,商學團委學生主要幹部及在全院範圍內選拔的志願者共同組成。我們的主要工作分為兩塊:一是對小學生進行志願支教活動,二是對當地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我們希望我們一邊調研一邊對這些留守小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關愛,人間的溫暖。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位於湘潭縣西南方向,東與錦石鄉相鄰,南與排頭鄉接壤,西與湘鄉市相望,北與石潭鎮近鄰,是彭德懷元帥的故鄉。全鎮轄30個行政村,38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為9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115畝,其中水田29624畝,旱土2491畝,總戶數10276戶,總人口37583人,雲回公路貫穿其中。烏石鎮現有外出打工人員17853人,佔總勞動人口的78.4%,留守兒童6748人,佔總兒童人口的84.5%。

我調查小組於2011年7月6出發,歷時六天,7月11日返校。我們事先查找資料、設計好問卷,採用實地調查法、問卷訪問法、觀察法,對烏石鎮中小學生、烏石鎮政府、烏石鎮景泉中學、烏石鎮四美學校及當地農民和工商業者進行採訪調查。我們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8份。

二、當前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烏石鎮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數2156人,其中留守兒童有1832人,佔總學生數的84.97%。四美小學現有學生197人,留守兒童169人,留守兒童比率為85.79%;景泉中學2011年學生總數447人,留守兒童375人,占學校學生總數的84%,寄宿的留守兒童214人,上學期間不乏有輟學轉學人2011年共計22人,且成績優秀的僅僅8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3.80%。總結以上調查數據可以得出以下關於當前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結論。

2.1留守兒童就學狀況

留守兒童小學生的就學率較高,中學生則呈下降趨勢。通過調查近8年來的數據,我們知道,2003年到2011年,小學生的就就學率均保持在99%以上,波動幅度小,說明留守兒童小學教育得到了較好保障。相對於小學生,中學生的情況則不那麼令人開心,中學生的就學率則只能停留在95%的水平。這是因為留守兒童普遍對教育不夠重視,且學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再者往往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等種種原因,導致留守兒童普遍學習成績較差,達不到要求。通過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中,初中以下年齡段的輟學率相對較低,他們中的主要監護人以母親或祖父母為主。

圖 1 就學率情況

2.2監護人情況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為父母的約僅為15%,其他監護人比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母親、爺爺姐姐、父親、親戚、老師和其它,母親的比率佔到44.49%,可見在農村農村留守婦女的比率是相當高的。在接下來的監護人文化水平調查一欄,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只佔1.24%,高中文化水平的有9.85%,初中文化水平的有40.27,小學的有35.39%,沒有讀書的還達到了13.25%。可見監護人當中最多的仍然停在初中水平。這對於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存在很大的劣勢。

圖 2 監護人文化水平情況

2.3家庭聯繫

調查數據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年以內的佔28%,打工時間在1-3年的佔59%,打工時間在3年以上的佔13%。在與父母進行交流,95%選擇通話,只有5%的人選擇了通信,而選擇視頻渠道的一人都沒有,由此可見,在外出父母與留守子女間交流方式已經由通信轉向通話。同時多數外出打工父母能夠與留守兒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溝通聯繫,其中5%的父母每周都與孩子聯繫,15%的父母每月與孩子聯繫,79%的父母不固定與孩子聯繫,1%-5%的父母沒有與孩子練習或沒有與孩子直接聯繫。

表 1 外出父母與留守子女聯繫頻率

每天一次

12.56%

每周一次

38.15%

一月一次

32.59%

半年一次

14.28%

一年一次

2.42%

2.3學習成績差

調查小組通過對景泉中學的學生進行個案調查以及與老師溝通發現部分留守兒童學習行為與學習成績很不穩定。學習忽冷忽熱,成績忽高忽低。而他們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監督,有的孩子有人監督時則成績良好,無人監督時成績便直線下滑。調查發現,2011年,在小學,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優秀率為21.30%,良的比率佔到50.29%,有28.99%的留守兒童的成績是差,相對於非留守兒童的成績而言,成績有明顯的差距。在中學,留守兒童中,成績優秀的有23.80%,成績是良的有38.32%,而成績是差的達到了37.96%。相對於非留守兒童45.98%的優秀率來說,差距越發大了。

2.4思想品德狀況

在思想狀況調查中,我們發現,同學的態度很真誠,給出了很真實、可信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卻不讓我們樂觀。留守兒童中,有8%的人沒有不良習慣,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不良行為習慣。經常打架違紀的有48%,抽煙的有38%,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的有43%,經常撒謊欺騙老師和監護人的比率則高達82%。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模式導致留守兒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物質條件極大的豐富,衍生了許多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許多與社會首先要求相背離的首先意識,追求享樂與讀書無用是多數留守兒童的道德價值取向。

在農村地區,青少年尊老愛幼意識淡薄,留守兒童表現得尤為突出。很多留守兒童沒有尊老愛幼的習慣,祖輩「心疼」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在家裡從來不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個人主義思潮盛行,很多留守兒童以個人為中心團結協作能力差。

2.5 心理、性格狀況

很多留守兒童表現出心理不健全和心理偏差。在性格一項調查中,有56%的人選擇開朗,39%的人選擇內向,有41%的人選擇任性,21%的暴躁。而對於離家在外的父母,孩子們表現出很高的成熟性,大多表不理解,認為父母外出是近於家庭情況,有71%的孩子選擇願意父母去打工。但是這不能阻擋留守兒童對外出父母的想念,68%的人經常想念,這與表面上大大咧咧、歡笑不斷的孩子們或許不像,但這卻是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28%的人選擇有時會想念,只有4%的人選擇不想或少想,在堅強的外表下,孩子們的心靈其實在承受著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而帶來的很大的痛。

三、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變化過程及原因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從起初發展到現在,有變化也有一直延續存在著的。成績問題懸而未決、輟學情況加重、家庭聯繫增多,家庭教育缺失依舊嚴重、社會關愛增多、留守兒童出路問題凸顯等等。

3.1成績問題懸而未決

根據從學校得到的從2003年到2011年的學生成績數據,每兩年取一次,得出留守兒童成績的變化趨勢。2003年留守兒童小學生有28.39%成績優秀,中學生也有27.32%的學生成績優秀。對於小學生,留守兒童的成績總體上波動不大。但是,留守兒童成績優秀率逐年降低,2011年降到了21.30%,下降幅度達到22%;成績差的比率較之2003年也有明顯變大,成績良的比率變化相對較小,可見在這9年時間裡,留守小學生的成績整體在下降。而對於中學生,成績優秀者比率從2003年的27.32%降到了2011年的23.80%,成績差的比率大幅上升從27.60%上升到37.96%,成績良的比率也呈下降趨勢,可見中學生留守兒童的成績也是在下降的。具體成績變化見下表。

圖 3 留守小學生成績變化情況

圖 4 留守中學生成績比率變化情況

留守兒童成績下降由多種原因造成,最主要的是留守兒童缺乏學習監督與激勵,多數留守兒童監護人不能對監護對象進行指導與監督。留守兒童易受社會不良行為影響,滋生厭學情緒。

3.2輟學情況加重

兒童的輟學率呈明顯提高形勢。在該中學,2003有年是6人輟學,輟率為1.61%;2005年輟學人數變為9人,比率為2.33%;2007年則又增加到11人,比率達到2.96;2009年是14人,輟學率為3.74%;2011年有18人輟學,輟學率為4.80%。由此可見,留守兒童的輟學率上升幅度很大。

圖 5 留守中學生輟學率

3.3家庭聯繫增多,家庭教育缺失依舊嚴重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達與便利,留守兒童與其父母聯繫的機會大大增多。根據我們的調查,在聯絡方式上,有5.28%選擇通信,86.27%選擇手機、電話等通話形式,更有8.45%的留守兒童能與父母視頻,這是難得的進步。而在聯絡頻率上,有15%的父母每周都與孩子聯繫,25%的父母每月與孩子聯繫,57%的父母不固定與孩子聯繫,3%的父母沒有與孩子練習或沒有與孩子直接聯繫。在年與外出打工父母相處時間上,相處時間半年的僅有0.96%,而見面三個月也就是寒暑假在一起的有19.57%,相處一個月的有23.54%,最多的是僅能相處半個月,在過年那段時間能短暫的團圓,佔到54.68%,相處一個星期以內的有1.25%。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父母間的聯繫較過去有加強,這一點很可喜。

但在我們通過老師了解留守兒童的性格時,發現有大約80%的留守兒童表現為不自信,很多留守兒童性格偏內向、脆弱,心理問題較過去加重。由於父母外出,家庭教育缺失不可避免。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家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代管人要麼年事已高,除照顧孩子的基本生活外,無力教育孩子,要麼是文化素質低下,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家庭結構的不完整導致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調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發揮應該是包括父母雙方對孩子的影響,父母雙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而留守兒童家庭結構的變化必然會部分地消解這種教育的「合力」,從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體功能。

由於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的心理、親情訴求不能得到解決,監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現代社會信息流通快,孩子們通過電視、同學,發現自己很無助,別人有的親情自己沒有,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壓力。無形上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更不利的影響。

3.4社會關愛增多

近年來,隨著政府、社會、輿論等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不斷加大,留守兒童得到的社會關愛正在增多。通過百度搜索,在2011年8月22日當天,共有26條新聞標題含有「留守兒童」字樣,相同新聞78條。而在2005年8月22日,只有一條新聞標題中含有「留守兒童」字樣,相同新聞3條。由此可見,對於留守兒童問題社會、媒體給予很高關注。

將這些關愛分類,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捐贈型,由個人或集體對留守兒童或留守兒童代理機構進行捐贈;二、相聚型,將留守兒童帶到父母工作地;三、支教型,暑假或平時在校大學生對留守兒童進行志願支教和心理輔導;四、結對幫扶型,政府企業學校等企事業單位與留守兒童結成的一幫一幫扶形式,從心理、經濟、生活、學習等方面進行幫助。五、心理、安全、法制宣傳型,通過一對一溝通、講座和其它宣傳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幫助,增強其知識水平。六,留守兒童之家型,建立留守兒童共同學習、娛樂的場所,有專人照料管理。七、愛心電話,為留守兒童與父母聯繫提供便利。

我們細細分析這些社會關愛,不難感覺出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包括方方面面,對留守兒童教育包括了心理、親情、安全、法制、學習。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效果。

3.5留守兒童出路問題凸顯

留守兒童出路問題,牽涉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留守兒童初中、高中畢業後,必須走入社會,尋求就業機會。留守兒童在讀書無用論抬頭的形勢下,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讀書也要出來打工掙錢,很多大學生還不是找不到工作,因而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輟學率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走入社會,他們年紀沿幼,社會閱歷少,在社會上沒有優勢,大量留守兒童走入社會,湧進城市,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日益加重,這也有一部分原因。

現在職業教育如火如荼,政策扶持,留守兒童享受到財政補貼。可謂機遇難得。

四、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的原因

要知道留守兒童問題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就先要知道為什麼會出現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三大機制。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出現正是這三大機制的缺失所致。

4.1 家庭教育的缺陷

農村留守兒童主要是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經商而留守在農村原籍地,由單親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代為撫養以及自我監護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嚴格說來主要是留守的未成年人(包括學齡階段的失學、輟學少年兒童)。他們都處於義務教育階段,其身心發展處於一個需要倍加呵護和關愛的關鍵時期。

社會化理論認為,家庭是個體出生後接受社會化的第一個社會環境,家庭是一個最重要的初級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家庭成員進行面對面直接的互動,自我在其中得到充分的發展。父母是這個群體中最重要的個體,孩子通過模仿和認同父母而試圖成為父母所期望的人。家庭功能理論認為,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先入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實施者主要是父母,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是親子關係狀況。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兒童的順利社會化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撫慰感;正向的親子溝通使孩子易於接受父母的意見,內化父母的規則與期望,避免孩子產生不良行為。但是,在父母雙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況下,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從某種程度上就成為事實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父母外出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機能單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兒童的社會化資源嚴重不足。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四美村有一位老人曾在一段時間內帶過7個留守兒童,大的讀高中,小的三、四歲,如此情況,監護從何談起,監護怎能到位。由於留守兒童正處於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遠離父母的他們既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又無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關愛和呵護,更難找到稱職的可以替代父母的監護人,這使得他們對一些似是而非的社會現象很容易產生認識和價值上的偏離。在這兩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精神空虛、行為失范。

4.2學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兒童是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父母和教師是他們社會化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社會化他人」,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於留守兒童缺乏來自於家庭的關愛和親情,因此,他們尤需從學校生活中得到彌補。學校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外部動因。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和學校集體生活的溫暖來彌補親子關係的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是由於種種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導致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存在著諸多的缺陷。

4.2.1教育管理方式的簡單化

一是只看到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而忽略了他們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二是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學校在寄宿制學生公寓前面安上鐵門鐵窗,學生抱怨感覺是在蹲監獄。所以有些學生冒著極大的危險,跳窗跳樓去上網,反而導致了安全隱患。

4.2.2農村社區和學校互相推諉教育責任

我們在幾次座談會上聽到了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一些相對立的意見。學校認為,學校教育主要側重學生在校時段的教學管理,至於學生放學以後在社會上犯的錯事,學校難以管理到位;農村基層村鎮則認為,學生就應該歸學校管。這種教育責任互相推諉,正好助長了部分留守兒童的道德滑坡,放縱了他們行為的越軌。

4.2.3隻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對留守學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關注

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整體水平要比非留守兒童差。在這種情況下,於是形成了越是成績好的學生,受到老師的關愛越多,越是成績差的學生,受到老師的關愛越少的「馬太效應」。有部分留守中小學生向我們調查人員傾訴,「老師就連排座位時都把我們排在最後面的邊上,似乎我們這些人可有可無」,說起這些,他們滿臉的惆悵和無奈。

4.2.4把留守兒童看成包袱,視為一塊「心病」

從與各個學校的老師座談中我們發現,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老師說起留守兒童時,能夠羅列他(她)們的毛病、缺點和錯誤數十種,並且,顯得十分的慷慨激昂,甚至有些還顯得義憤填膺。不難理解,由於留守兒童缺乏嚴格到位的家庭管教,他們中的一部分孩子確實相對調皮和難以管理,但如果把留守兒童視為「異類」和「心病」,只會加速將留守兒童推向歧路和深淵。

學校在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責怪這些長年工作在農村艱苦環境中的中小學老師。

1、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普遍偏重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小學老師上複式班,每周20多節課,有的是上大班課,一班學生60~90人,這也確實使這些教學繁忙的老師,無暇顧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及成長問題。

2、農村大部分學校缺乏必要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和條件

在我們調查所到的農村學校中,我們還沒有看到一所學校配備了心理輔導老師,甚至有幾所鄉中學的教師,60%以上是非正規學歷教育畢業的老師,要在這樣的學校開展心理輔導教育顯然比較難。

3、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不配合

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只有在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對學生全面了解,還需要通過家長和社會了解其在校外的表現。但是,留守兒童因為家長不在家,家庭監管缺位,老師沒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情況。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擋,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又矇騙父母或監護人。於是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出現空檔。不少留守兒童的父母視學校教育為子女教育的唯一途徑。一旦孩子在學校上學,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應該由學校老師負責解決,而對自己如何配合學校培養和教育子女則持消極態度,有些家長甚至叫學生本人去開家長座談會,這樣,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反倒變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而監護人一般只負責孩子的吃穿住和安全,至於對孩子的學習以及與學校經常性的溝通就很難做到了。

4.3留守兒童問題自身的特殊性

在尚未解決溫飽和剛剛擺脫溫飽的農村,人們的目光還主要停留在經濟的層面上,恰巧留守兒童在經濟方面相對於非留守兒童,手頭要顯得寬裕一點。調查顯示,69.9%的留守兒童有「足夠」和「基本夠」的零花錢,只有30.1%的認為零花錢「不夠」。對以下兩個答案的相關分析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問卷中有「目前你面臨的最大問題」和「目前你最大的願望」兩個問題,其選項「生活費用不夠」和「改善生活條件」的相關性為0.50,只有25.4%的留守兒童選了「生活費用不夠」。這就容易讓人們產生了一種認識上的誤區,認為他們不應該是被關愛的對象。他們經濟上的相對富裕,掩蓋了其精神上的絕對貧困。

必須提出的是,我們在這次調查中,也了解到不少農村教師對留守兒童關懷備至的感人事迹,諸如:「媽媽老師」、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這些極具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極大地感化教育了部分「邊緣」留守兒童,使其走上了正路。

4.4 農村基層組織功能的弱化

留守兒童問題產生在他們生活的農村社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農村基層的各種組織作用發揮不夠。探究其原因,首先是目前大多農村的基層組織的現狀令人堪憂。

4.4.1農村基層幹部隊伍建設不夠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基層組織的幹部隊伍建設總的來說有所發展,但這種發展遠遠不能勝任當前農村社區管理日益複雜的重任。個別地區幹部隊伍的建設,甚至有逐漸弱化的趨勢。由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落後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既影響鄉村幹部自身的發展,也造成了這些地區的幹部隊伍極不穩定。

4.4.2農村基層組織中的幹部隊伍素質偏低

農村基層幹部素質偏低限制了他們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所能起的作用。貧困地區的村幹部的工作經歷也相對比較簡單,除少數曾有過到部隊服役的經歷外,絕大多數都只有擔任村組幹部和務農的經歷。其經歷簡單,視野狹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欠發達地區農村基層幹部水平的發揮,也使之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農村社區管理的局面。

4.4.3部分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發揮有限

農民工大多產生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在改革的過程中,欠發達地區農村基層組織的權力和功能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變化。由於農戶家庭的相對獨立,農村基層組織的功能也由原來的直接組織和領導農村經濟社會活動,轉變為指導、監督和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基層組織和幹部的數量被減到了儘可能少的程度。越是經濟落後的地區,村級組織的作用越有限。據有關統計,有些經濟貧窮地區農村基層組織的渙散面達30%到50%(陳吉元)。我們這次調查所到的一些村,每個月由一名村幹部在家值班,其他的都外出打工。這名值班的村幹部基本上只能接聽電話,很難抽身去做其它的事情。由於機構的萎縮,農村基層組織往往只能應付上級的會議、檢查和一些易於完成的工作。在幾次座談會上,當我們問及一些鄉(鎮)村幹部對留守兒童問題有何對策和想法時,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只考慮為農民抓票子,沒去考慮為農民帶孩子」。因此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從職能上還是從實際功能的發揮上,相當大一部分農村基層組織發揮的作用不夠,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在大多數農村地區只能是聽之任之。

留守兒童處於社會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們最易受環境的影響。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缺陷,單獨或二者、三者同時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時,他們的德、智、體、美、勞的健康發展就遇到了嚴重障礙,因而產生了留守兒童的一系列統稱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問題。

五、解決當前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至少說在較大程度上緩解留守兒童問題,須要採取哪些對策?這是研究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的出發點與歸宿。

本調查小組的建議,目前的對策,應包括這樣幾方面:一是加強對策研究;二是進一步健全法制;三是新設教管資源;四是實現教管主體的資源組合;五是強化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六是加強輿論監督;七是加強社會工作;八是優化家長對留守兒童的管教水平。

5.1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研究

留守兒童問題由於最近5年來群體的擴大與矛盾的積累,其危害的嚴重性逐漸被政府、社團、社區、學校所關注。但該一問題具有的普遍性、長期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個案性等特點,導致現有的相應對策的缺位性、滯後性、被動性與非規範性、非系統性。

顯然,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前提是加深我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因此,首先建議加強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研究:

5.1.1政府部門的研究機構應加強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政策研究

應重點加強下列研究:

① 開展「積極穩妥地推進解決農民工教育問題」的專題政策研究,目標之一是加速降低農民工的總體規模,讓更多的農民工融入城市,以之降低留守兒童的總規模。

② 開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為專題的政策研究,目的是以之降低留守兒童在農民工子女中的比例。

③ 開展對「為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現有婚姻法、教育法(尤其是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應有哪些積極性的對應修改」的法學研究。

④ 開展對「政府、社區、基層組織、學校挽救問題兒童教育須要新設立的權利、義務」的研究。

⑤ 開展對「創設挽救問題教育兒童的事業機構」的研究。

⑥ 開展對「建立社會支持體系,配套性地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研究。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以發現問題為前提,以分析問題為基礎,以尋找創新性的解決對策為出發點,以推動新政策、新法律法規、新機制的產生,為實現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退出「社會問題」範圍而不懈努力。

5.1.2社會學界應加強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學研究,重點是兒童越軌社會學的研究

社會學界應從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穩定健康發展出發,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研究,圍繞「留守兒童問題」,積極開展包括社會政策、社會工作、社會矯治工作在內的相關研究。研究的一個突出的重點,是開展兒童越軌社會學的研究,以其研究成果,為緩解留守兒童問題提供學科材料。

5.1.3、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相關學術界,應加強對社會轉型、社會流動的研究,重點是對城鄉二元制、戶籍制、城市化、小城鎮建設、社會分層、農民社會保障、農民工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的研究

上述研究,均涉及到農民工問題,間接地涉及到留守兒童問題。此二者是一組具有因果關係的問題。解決農民工問題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帶有治標的意義。這類研究具有動態性、跟蹤性研究的性質,需要有常設性的研究學會,需要有代際傳承特點的學人們前後相繼地連續進行研究。

政府相關部門、各級科研院所、大學應主動承擔研究任務,創設學會、研究機構。政府應提供財政支持。

5.1.4法學界應加強針對留守兒童違法與被不法侵害問題的法制措施的研究

對留守兒童違法的對策研究,建議一是矯治的法理性研究,二是矯治實踐的跟蹤研究,三是研究可否設立省級留守兒童工讀中心這一新的事業單位,以及這一中心的運行機制與制度建設。

對留守兒童被不法侵害的研究,建議一是研究如何預防、減少這一類犯罪;二是通過這一研究成果以利於社會組織宣傳、指導、組織防範與遏制對留守兒童的不法侵害;三是研究怎樣利用現有法律規定,通過補充法律解釋與實施細則的方式,加強打擊侵犯留守兒童的懲治力度;三是研究並考慮是否建議起草《留守兒童保護條例(或法律)》。

針對留守女童的保護,應採取類似於當年遏制對女知識青年性侵犯一樣,實施特殊的刑事懲治手段,合法地「從重、從快」處罰一批罪犯,造成明顯的威懾力量。

5.1.5教育界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特殊心理與人格發展的研究

學校是重要性僅次於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的教管主體。

因此,教育界加強對留守兒童特殊心理與特殊人格發展的研究是責無旁貸的任務。

研究的內容,包括:當留守兒童與父母一方或雙方分離時,他們的心理變化與人格發展有哪些特殊性;新的監護人怎樣做才能把這一負面變化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的工作人員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應採取哪些原則、方法;怎樣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怎樣測量留守兒童心理素質;怎樣開展留守兒童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工作;怎樣展開「一對一」幫助留守兒童的工作;需要創設新的專職工作人員么;需要新的教育專職機構么;等等。

研究的目標,是推動擴充教管留守兒童的資源數量,推動提高管教留守兒童的質量水平。

5.1.6相關部門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統計、分析採取必要的措施並對獲得的數據予以初步分析

教育部門、群團組織、統計部門要分工合作,組織實施普遍性的、連續性的對留守兒童基本數據的調查、統計、分析工作。為之設置幾十個指標。此項統計應為各方面研究留守兒童問題提供可靠的基本數據,為政策調整、法律法規實施、相關機構規模的增減、相關工作人員的安排、工作經費的需求……等等方面的工作貢獻需要的數據和個案材料。

5.2健全法制

為保障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必須有針對性地健全法制,建議:

5.2.1加強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力度

保護未成年人法的實施細則與司法解釋,應有利於加強對不法侵害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為人的懲治力度,並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體現這一精神。

5.2.2加強實施新婚姻法的力度

在婚姻法的實施過程中,應加強對遺棄子女、不盡贍養義務、放棄或不行使監護責任等行為的干預力度;對離婚包括監護人的確定、財產的分割等問題的處理,要優先考慮留守兒童的利益。

5.2.3進一步明確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責任範圍

在法規規定中,完善農村學校學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傷害的追責制度,進一步明確學校責任的範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目的是加強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以利於保護留守兒童和全部兒童。

5.2.4對刑罰種類、有期徒刑長度開展研究

從宏觀的刑罰執行角度出發,應對我國刑罰種類間相互銜接開展相關研究:一方面,是適當減少死刑;二是要對某些罪行的處罰年限做出新的的規定,因為現行刑罰執行制度,從理論上說,排除保外就醫與假釋之外,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最短執行14年即可重返社會;無期徒刑最短10年可重返社會;顯得某些重罪刑罰過輕。建議研究是否增加終身監禁、是否把有期徒刑最長刑期延長(理論上有期徒刑50年最短25年可返回社會);對侵犯留守兒童,造成身心嚴重損害,如強姦14歲以下少女、幼女,拐賣留守兒童,教唆留守兒童犯罪造成嚴重後果,引誘、教唆留守兒童吸毒、賣淫,……等等罪行可立法實施「罪加一等」的刑罰。

5.2.5加強網吧管理

通過法治途徑,強化網吧的管理力度以保護留守兒童及其他兒童,避免他們在網吧環境中受到負面影響。

5.3新設教管資源

下列建議還需要可行性研究:

1、建議設立農村少年兒童事務所(中心),由團委、少工委、婦聯、計生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公安部門、學校及相關的社會志願者組成;村級組織中,在村黨支部領導下,由團支部直接組織和開展村級社區少年兒童事務工作,其成員可以由村一級的黨員、幹部和老師及當地在外念書的大學生志願者組成。

2、建議義務教育採用城鄉一體化的「教育劵」,一視同仁地對待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便於城鄉學生的自由流動、自由擇校,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能隨父母進城就學;以此原則,設計系統性的配套方案。

3、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每個鄉鎮,建設(或採取擴建方式)一至兩所九年一貫制的住宿學校,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制就學的要求。

4、對問題少年,通過強制變更監護人的程序,由社區、學校共同確認社會性的監護人;為之設計一系列實體性與程序性的措施;在財政上保障這一方案的實施。

5、每市根據需要,設置留守兒童中問題兒童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學校、特殊班;可利用現有公辦學校的資源,實行一校兩制;財政上應給予相應支持。

6、每省辦一所軍事化管理的行政性的違法兒童的工讀學校(與刑事處分的少年犯的少管所應有質的區別),矯治、感化14歲以下的違法少年、流浪兒童;為之設計全套細則,滿足相應人員、設備、財力之要求。

5.4建立教育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綜合性社會支持體系

在目前這個快速轉型的社會,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多種文化對孩子的影響,要使孩子健康成長,光靠家庭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建立一個相互依託、優勢互補的社會支持體系,才能發揮全面、積極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強有力的綜合性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是必要的。

當前,由於留守兒童家庭親子之間的互動幾乎成了一種次級群體的交往模式,而且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又不能很好地起到監護的作用,這時的社會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建立一個以基層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為中心的留守兒童的監護體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支持因素,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成為健康的人。

5.4.1基層政府要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大多比較差,很多學習沒有寄宿條件,這樣使得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老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因此,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強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使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生活成長,以對缺少的家庭教育予以補償,讓留守兒童在同齡群體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同時也便於對其實行相對封閉的管理,減少留守兒童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5.4.2學校應該成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這次我們調查到各地都有這樣一些老師(班主任)定期與家長進行聯繫,並對這些學生實行保姆式的管理,在留守兒童身上傾注了很多的愛心。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更多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學校要爭取配備心理輔導老師,或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以便及時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教育,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家庭教育缺失。要豐富課餘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兒童參加文明健康的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之中,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自卑感;重視辦好農村家長學校,定期與留守兒童外出打工的父母、監護人聯繫溝通,指導他們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構建學校監護網。

5.4.3發揮社區綜合教育功能。

少年兒童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社區共同的責任。對於留守兒童來說,父母短期或長期缺位的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在學校的時間也非常有限,大部分時間呆在家庭和社區。因此,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了。社區要凈化社區環境,使孩子在文明的社區文化中受到有益的熏陶。比如:在社區成立課後活動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或者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或者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勞動,既培養了留守兒童的勞動觀念和創新意識,又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生活,也彌補了留守兒童放學後及節假日的教育空白。

5.4.4應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建設。

加強農村的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對留守兒童的監護和教育作用。社區是一個人際十分熟絡的社會,也是留守兒童的主要社會活動場所。社區對留守兒童及其父母都比較了解,這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同時社區又是監督留守兒童可能產生不良行動的最好場所。他們儘管缺少親情,但是如果社區能使他們感到溫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償親情。因此,應該大力加強農村社區建設,給農村社區以監護留守兒童的責任和權力。我們在省級文明村——平江縣安定鎮江東村調查時了解到他們村部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簽訂監護協約,效果很好。該村114人在外打工,每戶都與村部簽訂了監護協約,沒一個留守兒童出現違法違紀現象。

5.4.5、各部門支持

共青團、關工委、婦聯等部門要把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強對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整合鎮、村的資源,推動建立農村家長學校、家庭教育諮詢指導站,發動志願者擔當「代理家長」、義務輔導員,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學習和行為習慣,讓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農村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堅持把為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務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時候,要把為留守兒童服務作為工作的重點,堅持不懈地為他們提供健康成長成才的環境。高度重視和關愛這類特殊困難的青少年群體,深化愛心助學行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具體困難,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平江團縣委創辦志願者服務基地,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特別是對初中畢業準備外出打工的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可謂雪中送炭。同時,農村共青團、少先隊基層組織可以圍繞「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長」主題,做好城市兒童與進城務工家庭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工作,使他們心相印、手相牽,同進步、共成長。

政府要逐步引導和發揮NGO組織在農村的作用,在幫助留守兒童的同時,要對其父母進行引導和教育,讓留守兒童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父母對孩子獨特的教育功能,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5.5加強輿論監督

目前,留守兒童及留守兒童問題還沒有引起有關部門及全社會的足夠重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村民認為這是家庭的 「私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家長的責任,「別人的孩子,我們不好去管」。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障礙。因此,要維護留守兒童在家庭中的權益、幫助父母正確履行自身職責、呼籲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及留守兒童問題,就要有一個輿論環境,大眾傳媒的作用就顯得很重要了。

其次,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千萬個家庭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因此,這是一個需要動用全社會力量才能解決或緩解的大問題。大眾媒體要引導政府的有關部門、社會組織關心留守兒童、關注留守兒童問題,促使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最後,媒體也應該為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樹立健康的輿論導向,要正視、理解留守兒童的生理、心理的特點與需求,採用多種方式引導留守兒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

5.6加強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新型的職業,在解決因急劇社會變遷而帶來的社會問題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和政府的重視。社會工作倡導助人自助,擅長於調動和運用社會資源的工作方法,對解決農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學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具有獨特的優勢。

農民工及其子女的權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體制、法制和觀念上的原因外,農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維權意識和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農民工及其子女維權工作,必須努力提高農民工及其子女的組織化程度,為此,工青婦、民政和社區都應對農民工及其子女維權的介入,依法維護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權益。

從網上可以查到各地政府、許多社團已經採取了許多維護留守兒童權益、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許多既有創意,又行之有效。

5.7優化家長對留守兒童的管教水平

上述社會措施能減少因社會條件而產生的不良影響,但外部條件畢竟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外因,外因最終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家庭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終身教育,其與生俱來的天然性、親子溝通的情感性、潛移默化的滲透性的特點,決定了其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因此,建立和諧良好的親子關係、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才能真正有利於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5.7.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首先,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增進親子溝通與交流、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親子溝通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教育資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是將來他們踏入社會,影響其終身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守兒童的父母應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其次,改進家庭教養方式,提高管教質量。家庭教養方式是在父母與兒童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並分化的,它是造成兒童社會化水平高低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大部分留守兒童家庭採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但專制型、放縱型家庭也佔一定比例,採用簡單粗暴的管教方式的留守兒童父親(母親)或監護人是存在的。有研究表明,特定的家庭管教方式是兒童早期攻擊和叛逆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對子女早期叛逆行為管教不當,比如嚴厲懲罰,則會加重子女的叛逆或攻擊行為。因此,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要慎重選擇管教方式,盡量用肯定、支持、鼓勵的管教方式,用更多的溫情、鼓勵來教導子女,懲罰的教育方式不能培養出理性、富有同情心的一代。

再次,建立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是親子間情感互動的產物。父母對孩子的愛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僅能滿足其生理上的需求和情感的「飢餓」,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島」和快樂的源泉。兒童對愛與溫情的體驗是和對母親的關係聯繫在一起的,兒童與父母親的關係決定兒童是否能對世界產生信任感。因此,對於留守兒童的父母來說,應該意識到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多給他們理智的關愛,愛而不溺、嚴而不厲,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激發其積極向上的願望;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願望,建立一種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使孩子健康成長。

5.7.2改變雙親外出的方式

我們從調查中發現,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的行為發展影響較大,但是如果父母有一方在家,則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在各方面都相對要小一些。而且,有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小學階段母親最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階段父親最好不要外出。因此,我們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最好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與影響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雙雙外出,則一定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直接源自農民工問題,而農民工的產生是我國從城鄉統籌的角度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模式。農村的發展最終取決於能否成功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因此,作為農民工問題副產品而出現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在近期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下去。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

對該問題的解決,不僅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給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以平等的國民待遇;而且要進一步發揮家庭、社區、學校、基層政府以及基層自治組織和社會群團組織的職能作用,推動由理論研究、法制建設、資源配置、組織整合、輿論監督、學校教育、社會工作、家庭教養等8個方面綜合組建的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支持體系,切實解決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學習和生活、身體等方面面臨的諸多問題,使他們與其他兒童一樣「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健康地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新城市的生力軍。

六、參考文獻

[1] 田景正.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 , 2006, (10)[2] 周滿珍. 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需要長效機制[J]. 中國發展觀察 , 2007, (06)[3] 李炳南.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幾點思考[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 2007, (16)[4] 楊曉玲, 田芳.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J]. 中國市場 , 2007, (26)[5] 姚雲.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及教育應對[J]. 教育理論與實踐 , 2005, (07)[6] 陳麗麗. 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 觀察與思考 , 2006, (22)[7] 張宇輝. 河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 河南社會科學 , 2007, (02)[8] 徐群. 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創建和諧新農村[J]. 現代農業科技 , 2007, (11)[9] 許旭. 關注「三農」,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6, (01)[10] 吳霓. 吳霓:對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J]. 河南教育(基教版) , 2006, (05)

[11] 張春玲.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關懷[J]. 教育評論 , 2005, (02)[12] 沈輝香, 戚務念. 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迫切需要父母的關心[J]. 當代教育論壇 , 2005, (10)[13] 肖順喜. 留守兒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2007, (07)

調研組組長: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第一副書記 黎 靜

調研組成員: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主席 姚 駿

商學院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劉賢琦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副書記 梁 傑

商學院團季學生會副主席 溫振良

商學院團季學生會副主席 李啟源

商學院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李振飛

商學院青年志願團團長 黃 超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新聞報道中心部長 肖倩羚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基金會會長 郭 娟

商學院團季學生會宿舍管理部常務副部長 薛文南

商學院10級年級長 文 坤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新聞報道中心 龔昊軍

商學院團委學生會新聞報道中心李星星

商學院青年志願團副團長倪秀麗

商學院青年志願團副團長曾婷婷

商學院青年志願團副團長周運洲

志願者劉 勇 林 劍譚 璐 彭 洋 王秀平 周 瓊

附:

關於留守兒童教育狀況的調查問卷

您好!我們是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關於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變化情況研究」課題小組,正在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本次調查採取無記名方式,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您只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每個問題所給出的幾個答案中進行選擇即可,請您根據您的實際情況作答,謝謝您的支持!

性別:( ) 年齡:

第一部分 留守兒童生活狀況

一、監護人情況

1、父母外出情況( )

A、父母親均未外出 B、只有父親外出

C、只有母親外出 D、父母親均外出

2、父母外出時間

A、半年 B、一年 C一~三年 D三年以上

3、監護人是( )

A、母親 B、父親 C、爺爺或奶奶

D、親戚 E、老師 F、無人監護或其它

4、監護人文化水平( )

A、本科或本科以上 B、高中 C、初中 D、小學 E、未讀書

5、監護人主要責任( )

A照顧日常生活 B督促輔導學習 C負責人身安全

D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E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

6、與外出父母聯繫方式( )

A、通信 B、通話 C、視頻

7、多久和外出父母聯繫一次( )

A、每天一次 B、每周一次 C、每月一次

D、半年一次 E、每年一次

8、今年與外出父母見面時長( )

A、一個星期以內 B、半個月 C、一個月 D、三個月 E、半年

9、你覺得自己的生活與父母外出打工前相比,現在好還是過去( )

A、現在好 B、過去好 C、無改變

二、生活環境狀況

1、現居住衛生狀況( ) A、比父母在家時好 B、與父母在家時一樣C、比父母在家時差

2、幫監護人幹家務情況( ) A、常做 B、偶然做一些C、不做

第二部分 留守兒童教育狀況

一、學校方面

1、農村留守兒童是否接受過學校相關機構的幫助? A、有    B、沒有   2、老師做家訪的情況( ) A、經常有 B、至少一學期1次C、一年或幾年1次D、沒有

3、學校方面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繫的情況( )A、每學期1—2次 B、每年1次  C、不清楚  D、從沒有過4、學校有沒有留守兒童心理疏導老師 A、有    B、沒有  5、接受學校心理教育開展情況( )

A、很好 B、一般 C、沒什麼影響 D、沒有開展

6、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

A、很好 B、一般 C、沒什麼影響 D、沒有開展

7、接受法制教育情況( )

A、很好 B、一般 C、沒什麼影響 D、沒有開展

8、你覺得這幾年學校對你們的關注度有什麼變化?你對學校有怎樣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家庭方面

1、有人監管你看電視或者上網嗎?

A、有人管 B、有時有人管 C、沒有

2、家裡有人督促你的學習嗎?

A、有B、沒有

3、你覺得監護人對你學習情況監管嚴格不?

A、要求嚴格B、有時過問C、基本不管

4、監護人對孩子遲到、曠課甚至逃學所持態度( )

A、堅決反對B、放任自流 C、包容支持

5、監護人參加學校家長會情況( )

A、積极參加 B、有時參加 C、不參加

6、監護人主動與老師聯繫情況( )

A、經常聯繫 B、有時聯繫 C、不聯繫

7、你的不良道德行為習慣主要有( )

A 、課堂違紀行為 B、有抽煙等不良行為 C、很少參加集活動

D 、經常撒謊欺騙老師和監護人E、其它不良行為

8、你的不良生活行為習慣主要是( )

A、懶散 B、不講衛生 C、愛講髒話

D、小偷小摸 E、早戀  F、其它

三、社會方面

1、社會方面對你的關注度你覺得增加了還是減少?( )

A 、增加了 B、減少了 C、並不關心,沒感覺

2、你覺得政府或社會採取的有關留守兒童的政策作用如何?( )

A、作用明顯 B、沒什麼作用 C、有一定作用 D、不關心,我自己挺好

第三部分 留守兒童心理狀況

一、性格 ( )

A、開朗 B、內向 C、任性

D、暴躁 E、柔弱F、其它

二、守兒童情感溝通情況

1、你多長時間沒有見到父母了? ( ) A、一個月B、近半年C、一年多D、兩年以上

2、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聯繫一次 ? ( )A、每天   B、一周以內C、一周到一個月 D、無所謂

3、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 ) A、經常想念B、有時想念 C、不想或很少想

4、願意父母出去打工嗎?( ) A、願意 B、願意,但希望常回家 C、不願意

5、你有心理話最想對誰說?( )

A、父親 B、母親 C、臨時監護人

D、老師 E、同學或朋友

6、願意和老師說心裡話嗎? ( )

A、願意 B、說一點 C、不願意

7、你最希望和誰住在一起? ( )

A、父母 B、爺爺奶奶C、兄弟姐妹

D、親戚 E、同學朋友

8、父母外出打工期間,你有沒有受到過欺負或人身傷害? ( )

A、時常有B、有時有C、沒有或很少有

第四部分 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

一、學習成績 ( ) A 優B良C一般D差

二、學習態度

1、你喜歡上學嗎?( ) A、喜歡B、一般C、不喜歡

2、不喜歡上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母外出打工對你的學習有什麼影響? ( ) A、起好作用B、沒有影響C、起壞作用4、起壞作用體現在(上題選C答案才填該題)( ) A、缺少監督 B、因思念父母精力分散 C、其它

三、學習滿意度1、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 ) A、滿意 B、比較滿意C、不滿意2、對學習成績不滿意的原因是 ( ) A、成績不理想B、可以更好C、不如別人或未達到父母的期望

四、學習上的困難及求助對象1、你在學習方面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家裡有人輔導你學習嗎?( ) A、有,能全面輔導B、有,但是只能輔導一部分內容C、沒有人 3、你對他(她)們的輔導滿意嗎?( ) A、滿意B、比較滿意 C、不滿意  4、父母未外出打工時,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你最希望誰幫你解決?( ) A、父母 B、老師  C、爺爺奶奶 

D、同學和朋友 E、其它人

五、在學習上我希望:(可多選)( ) A、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輔導 B、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係,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 C、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在身邊幫助自己學習 D、希望自己學習好,給父母爭光 E、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關心 F、希望有更好的經濟環境,有更多的學習資料 G、不想繼續在這裡學習,希望和父母一起在城市學習 H、不想讀書了,想自己去賺錢

第五部分 我的理想

1、理想是 是否明確?

A、非常明確 B、較為明確 C、不明確 D、無所謂,不關心

2、我的理想是

再次感謝您好的支持 編號


推薦閱讀:

記者調查:澳大利亞論文代寫毒害中國留學生
我國首份網戀調查報告:近半婚姻網戀來
調查:貪官稱腐敗皆源於「交友不慎」,您怎麼看?
中國男女戀愛起步價調查
槓桿!槓桿!券商兩融調查(14.12.14)

TAG:教育 | 社會 | 兒童教育 | 兒童 | 實踐 | 變化 | 留守兒童 | 調查 | 報告 | 調研報告 | 調研 | 社會實踐 | 暑期 | 問題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