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陪練媽媽都會做好這七件事兒
對兒童進行鋼琴教學是由教師——家長——學生三個環節構成的。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二至七歲的兒童一般是沒有什麼自我意識的,大多不可能從理性上明白自己學琴的目的,也不大會在練習中對自己提出目標,找出辦法。因此,家長在其中的傳達、督促騎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能否做一個好家長,恐怕是直接影響到你的孩子能否順利入門並把鋼琴學好的關鍵。
陪孩子一起學琴是個好辦法。
你會體驗到他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你也能真正地聽懂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你也能對他進行有效的督促,而不是一般性的號召。
1、切忌在孩子面前說自己不懂音樂,學不好音樂的話兒童都是崇拜自己父母的,如果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都不能學好的事,那麼這件事必定是很艱巨的了!這就會給他們造成畏難情緒。
即便是你對音樂不太內行,這裡教你一招,有幾個問題問你的孩子總不會錯的:手指舉高了嗎?分句對嗎?休止符忘了嗎?速度平均嗎?等等。
2、性情在藝術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應當保持你和孩子的愉快的興趣在陪孩子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他的智力和你智力上的差距。(倘若你真能練琴的話,就會理解他的難處。)要抑制自己的急躁情緒,並把這件事看成是對自己修身養性的新任務,是對自我的挑戰。
打了孩子,哭鬧一場,今天的練習就算完了。天天如此的話,就會使孩子產生憎厭的心理,到頭來,你的藝術教育計劃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想到那時你們辛苦積攢買來的琴就沒用了,可能就會立刻冷靜下來吧。
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回憶他3歲的時候,母親天天晚上開著門練琴,讓呆在育兒室里的孩子聽著貝多芬的奏鳴曲入睡,使他從小就把音樂作為一種最自然、最舒暢的心境接受。史蘭倩絲卡回憶她4歲學琴的時候,有位老師,每堂課後都會講些希臘神話給她聽,儘管這些故事和音樂未必有直接的關係,但卻使小史蘭倩絲卡盼望著上琴課,並把想像力和音樂聯繫在一起了。
3、嚴要求不等於板起面孔,貶低孩子的成就很多人以為嚴要求就是板起面孔,貶低孩子的成就。
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人是需要鼓勵的,更何況是孩子。要培養孩子的信心,這會幫助他克服種種困難。因此,從今天起,就要養成一個口頭禪:「聰明!」用它作為你指出他的缺點之前的發語詞,甚至用這個字取代你辭典里諸如「笨蛋!」之類的種種辭彙,就會使他愉快地接受你的教導。
4、在讓孩子練習的時候,既不要「計時制」——他們會想各種理由例如喝水上廁所的,以便拖延時間;也不要簡單的「計件制」,——這會使他們養成越彈越快,潦草收場的壞習慣。初學琴時,應該自始至終地陪在一旁,按老師的要求輔導他練習。或者規定彈好彈對的次數,這樣就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要求了。
5、一次正確的彈奏是多方面的
音要彈對,節奏要準確,手的姿勢不能走樣,等等,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一次就把所有的要求都做到,因此,不妨暫時眼開眼閉,逐次增加要求。在這過程中,與孩子一起回憶老師的要求,並讓他找出自己的錯處和不足,倘能這樣做,就會讓他儘早地學會用自己的耳朵評判音樂。等到孩子七八歲了,就可實行驗收制。孩子認為要求做到了,經你的驗收合格才算練習結束。
6、急時督促他鞏固新知因為早期階段很容易犯錯,常常是在上課時都懂,而回家一練習,動作就走樣了,因此要說服孩子,養成上課之後當天再練一陣的好習慣,以便回憶一下上課的內容和要求,及時鞏固新知。否則很多孩子到上課第二天就把課上老師的要求忘得一乾二淨。
不錯,我們陪練的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練琴方法並獨自練琴。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很幼小的話,最好先陪他練個幾年再說。
7、三個不要一:不要忘記兒童的注意力最多只有二十分鐘。因此,我建議學齡前兒童每次練琴不超過半小時,有時間可分多次練習。
二:不要把一個已經是肯坐下來練琴的孩子的上課進展情況,與『好』『壞』的概念掛鉤。倘若你的孩子學的是跳高,你就明白:並不因為他沒有跳過一定的高度,就不好。應該用肯定他的進步和不足之處作總結,代替那也許根本就不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引進的、原本屬於品德評定的這兩個字。
三:不要把老師是否給新功課看成是有否進步的標誌。經過老師教導後的、讓學生再去複習的「舊」功課,才是學得技術的重要途徑。許多家長把複習功課叫「炒冷飯」,給兒童投下喜新厭舊的陰影。
若是真的想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愛好,首先就得讓他明白你們對他學琴這件事的重視。這不是要你說些你花了多少學費讓他學琴之類的話,而是要表現出對他的精神勞動的尊重與支持,隨時關注。另外,同處一室,要保持安靜。
歡迎互動說說你在鋼琴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我們來幫你解答哦!選音樂生活館
推薦閱讀:
※斷奶的那些坑,你可別掉進去了!
※【淚奔】當離家出走的女兒吃到路邊的蛋炒飯時,才想起媽媽溫暖的一切
※【吐槽】為啥不能讓爸爸帶孩子?媽媽慎點,看完就會覺得這日子不能過了!
※黃磊: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一位媽媽的6個孩子全考進哈佛、耶魯,問她育兒的奧秘,她說了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