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宗師述

張三丰太極拳論  太極拳經(王宗岳解)

【歌訣一】順項灌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威音開勁兩捶爭,五指抓地上彎弓。  1、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兩膀松,然後窒。  2、提頂吊襠,心中力量。  3、開合按勢懷中抱,七星勢視如車輪,柔而不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而己意先動。  4、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如轉鶻之鳥,如貓擒鼠。發勁如弓發矢,正其四體步履要輕隨,步步要滑齊。  【歌訣二】舉步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宜右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  1、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  2、勿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凸凹處,毋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3、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4、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  【歌訣三】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  1、拿住丹田之氣,練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氣。  2、氣貼背後,斂入脊骨,靜動全身,意在蓄神,不再聚氣,在氣則滯。內三合,外三合。  3、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4、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由著(著)熟而漸至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歌訣四】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手慢手快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  1、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沓,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2、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3、斯技旁門甚多,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4、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黏既是走,走既是黏,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舍進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  【歌訣五】極柔即剛極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開展緊湊乃慎密,待機而動如貓行。  1、極柔軟,然後極堅鋼。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2、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尚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  3、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慎密矣。  4、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歌訣六】倗捋擠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倗、捋、擠、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右顧,左盼,中定,此五行也,倗,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以上是三豐祖師所著,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圖作技藝之末也。陳王廷太極拳論

拳經總歌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擱橫采也難敵。  鉤掤逼沉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炮捶。  二換掃壓挂面腳,左右邊簪庄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慣心剁脅世間稀。  教師不識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綿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准,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十三勢解

一名長拳,一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 震、兌,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 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 十三勢行功歌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息。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動如百鍊鋼,無堅不摧。  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  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打手歌

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引進落空合即出,粘連粘隨不丟頂。武禹襄太極拳論 太極拳論要解

解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斂人脊骨。要靜,內固精袖,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十三勢行功要解

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滯」也。  發勁須沉看松靜,專註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  往複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示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 也。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松靜氣騰然」也。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間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  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腰為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 也。 太極拳解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 「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也。  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黏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後不先。  精紳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黏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往複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能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鶻,神似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黏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身法八要

涵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松肩,沉肘。 四字不傳密訣

敷:敷者,運氣於已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  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  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  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此四字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使能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矣。 十三勢略

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一氣,不外起、承、轉、合。始而意動,既而勁動。轉換須一線串成。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將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陳長興太極拳論 太極拳十大要論

【第一章理】夫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為萬殊,而萬殊咸歸於一本,拳術之學,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俯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為之也。當時而動,如龍如虎,出乎而爾,急加電閃。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且靜無不靜,表裡上下全無參差牽掛之意,動無不動,前後左右均無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機之內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己然。蓋勁以積日而有益,工以久練而後成,觀聖門一貫之學,必俟多聞強識,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進,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漸進,夫而後百骸筋節,自相貫通,上下表裡,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總歸於一氣矣。

【第二章氣】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主於一,何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呼則為陽,吸則為陰,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升即為陽,陰氣下行仍為陰,此陰陽之所以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為濁,清者為陽,濁者為陰,然分而言之為陰陽,渾而言之統為氣。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而所以為對待迥還之理也。然則氣分為二,而貫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為拘拘焉耳。

【第三章三節】夫氣本諸身,而身節部甚繁,若逐節論之,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惟分為三節而論,可謂得其截法:三節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頭為上節,胸為中節,腿為下節。以頭面言之,額為上節,鼻為中節,口為下節。以中身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以腿言之,膀為恨節,膝為中節,足為梢節。以臂言之,膊為恨節,肘為中節,手為梢節。以手言之,腕為根節,掌為中節,指為梢節。觀於此,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也,要之,既莫非三節之所,即莫非著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復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部,豈可忽也?至於氣之發動,要從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為一節,夫何為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云乎哉! 【第四章四梢】試於論身之外,而進論四梢。夫四梢者,身之餘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亦所罕聞,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發梢,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梢亦可弗講乎!若手指足特論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系,不挒於五行,無關於四體,是無足論矣,然發為血之梢,血為氣之海,縱不本諸發而論氣,要不可雖乎血以生氣;不雖乎血,即不得不兼乎發,發欲衝冠,血梢足矣。抑舌為肉之梢,而肉為氣之仁,氣不能行諸肉之梢,即氣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齒,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齒也,筋梢者,指甲也,氣生於骨而聯於筋,不及乎齒,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爾者,要非齒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氣自足矣,豈復有虛而不宜,實而仍虛之弊乎! 【第五章五臟】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有潤下之功。此及五臟之義而猶准之於氣,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其在於內胸廊為肺經之位,而肺為五臟之華;蓋故肺經動 ,而諸臟不能不動也。兩乳之中為心,而肺抱護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為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右為肝,左為脾,背之十四骨節為腎,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臟之根源;故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臟之部位也。然五臟之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身之所系,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第六章三合】五臟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台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臟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六進】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身法】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迴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乎。【第九章步法】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戰,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動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變抹角,千變萬化,不至窮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身欲動而步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其斯之謂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有定位矣。總之: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第十章剛柔】夫拳術之為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乎勢之剛,氣弱者取乎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諳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還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游,連,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  用武要言﹒戰鬥篇

要訣云:捶自心出,拳隨意發,總要知己知彼,隨機應變。  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或粘而游,或連而隨,或騰而閃,或折而空,或而,或擠而捺。拳打五尺以內,三尺以外,遠不發肘,近不發手,無論前後左右,一步一捶,遇敵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  拳術如戰術,擊其無備,襲其不意,乘擊而襲,乘襲而擊,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擊虛,取本求末。出遇眾圍,如生龍活虎之狀,逢擊單敵,以巨炮直轟之勢。上中下一氣把定,身手足規距繩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來勢之機會,揣敵人之短長,靜以待動,動以處靜,然後可言拳術也。  要訣云: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  戰鬥篇云:擊手勇猛,不當擊梢,迎面取中堂,搶上搶下勢如虎,類似鷹鶴下雞場;翻江撥海不須忙,單鳳朝陽最為強;雲背日月天交地,武藝相爭見短長。  要訣云:發步進入須進身,身手齊到是為真,法中有訣從何取,介開其理妙如神。 古有閃進打顧之法:何為閃,何為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  古人云:心如火藥,手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顯奇神。  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襲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左過右來,右過左來;手從心內發,落向前落。力從足上起,足起猶火作。上左須進右,上右須進左,發步時足根先著地,十指要爬地,步要穩當,身要莊重,去時撤手,著人成拳。上下氣要均停,出入以身為主宰;不貪,不歉,不即,不離。拳由心發,以身催手,一肢動百骸皆隨;一屈,統身皆屈;一伸,統身皆伸;伸要伸得盡,屈要屈得緊。如卷炮卷得緊,崩得有力。  戰鬥篇云:不拘提打,按打、擊打、沖打、膊打、肘打 胯打、腿打、頭打、手打、高打、低打、順打、橫打、進步打、退涉打、截氣打、借氣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總要一氣相貫。出身先佔巧地,是為戰鬥要訣。  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打手要狠,不狠則不濟;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發身要鷹揚猛勇,潑皮膽大,機智連環。勿畏懼遲疑,如關臨白馬,趙臨長板,神威凜凜,波開浪裂,靜如山嶽,動如雷發。  要訣云:人之來勢,務要審察,足踢頭前,拳打膊乍,側身進步,伏身起發。  足來提膝,拳來肘發,順來橫擊,橫來棒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拳打上風,審顧地形。手要急,足要輕,察勢如貓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齊到始成功。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敵如摧草。  戰鬥篇云:善擊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勢。  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協並中心。前打一丈不為遠,近打只在一寸間。  要訣云:操演時面前如有人,對敵時有人如無人。  面前手來不見手,胸前肘來不見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佔先,意要勝人,身要攻入,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現起,腰須堅起,丹田須運起,自頂至足,一氣相貫。  戰鬥篇云: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取勝;不能察形勢者,必不能防人。  先動為師,後動為弟,能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膽欲大而心欲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而運乎二氣,行乎三節,現乎四梢,統乎五行。時時操演,朝朝運化,始而勉強,久而自然。拳術之道學,終於此而已矣。


推薦閱讀:

沈紀根太極拳論選要
體認太極拳之松---
太極拳換勁談
太極混元功之三丹採氣功
練太極拳不知道這些基本功你就out啦!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