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好照片的9個基本要素
一、鏡頭的焦距 焦距在物理中是指透鏡中心到平行光聚集點的距離;而在攝影中,是指當對焦在無窮遠時,鏡頭中心到感光器成像平面的距離。因此,只要知道鏡頭的焦距是怎樣影響拍攝效果的就可以了。圖下就是不同焦距拍攝的示意圖。
16-70mm焦距變化示意圖
135-450mm焦距變化示意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焦距變大,畫面的範圍逐漸變窄,同時遠處的房子也變得越來越大。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焦距的數字越小,則拍攝的範圍、角度越廣(或者說物體在畫面里顯得很小)。而焦距的數字越大,則拍攝的範圍、角度越窄(或者說物體在畫面中顯得更大或者被拉得更近)。 二、等效焦距 我們把鏡頭上標註的焦距定義為絕對焦距。絕對焦距是不會隨著相機的改變而改變的,它反映了鏡頭本身的物理特性。而等效焦距這個概念的出現是因為不同相機有著不同大小的感光器。簡單來講,相同的鏡頭裝在不同大小感光器的相機上,照片拍出來的範圍會有區別。 怎麼來量化不同大小感光器帶來的這種差異呢? 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全幅相機的感光器大小一般在36mm*24mm左右,如尼康(NIKON)D3x,尼康(NIKON)D700,佳能(CANON)1Ds Mark III,佳能(CANON)5D Mark II。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的感光器大小大約分別在24mm*16mm和22mm*15mm。我們將全幅相機(感光器大小為36mm*24mm的相機)作為衡量標準。也就是說: 所有能裝在全幅相機上的鏡頭,等效焦距等於絕對焦距;而鏡頭在所有其他大小感光器相機上,等效焦距等於絕對焦距乘以一個固定的係數。 舉個例子,鏡頭裝在尼康(NIK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上,如D300s,D90,等效焦距約等於絕對焦距乘以1.5倍;鏡頭裝在佳能(CANON)的非全幅(APS-C畫幅)相機上,如7D,60D,等效焦距約等於絕對焦距乘以1.6倍。意思就是這些鏡頭裝在非全幅(APS-C畫幅)的相機上,拍攝出來的畫面範圍等效為一個更長的鏡頭在全幅相機上拍攝出來的範圍。圖下的幾張例圖可以很容易的幫助理解。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200mm的鏡頭在APS-C畫幅機器尼康(NIKON)D90上拍攝到的範圍與一個300mm鏡頭在全畫幅機器尼康(NIKON)D700上一致。 三、對焦 對焦又叫聚焦,是讓某一個我們想要的點足夠清楚的過程。相機的對焦分為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兩種。 正確對焦後,我們想要的點會足夠清楚。與此同時,所有過這個點並且與相機感光器平行的平面都會足夠的清楚。我們稱這個足夠清楚的平面為對焦的焦平面。讓我們還是通過圖片來解釋。請看圖下:
對焦示意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相機對焦在白棕小熊的眼睛時,除了白棕小熊清楚之外,小熊腳下的水泥平台也有部分清楚。這些清楚的地方位於同一平面。 四、快門速度 在講完上述三個簡單概念之後,我們要進入第一個重點:影響曝光的三個參數。分別是快門速度,ISO值和光圈值。 那麼,什麼是快門呢?快門就是相機上控制感光元件有效曝光時間的裝置。快門分為兩種:老式的相機會把快門裝置做在鏡頭上,稱為鏡間快門;而現在的相機一般都會把快門做在感光元件的前面,稱為簾幕快門。 為了保護相機內的感光元件不曝光,快門在平時總是關閉的。按下快門釋放按鈕之後,在快門開啟與閉合的間隙間,照相機內的感光元件被感光。最後數碼相機將感光元件所捕獲的光轉為電信號並存入記憶卡中。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拍了一張照片」。 相機快門速度的選擇有很多。如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而現在流行的單反相機,快門速度的範圍則更大。最慢能夠達到30秒,最快能夠達到1/4000秒甚至1/8000秒。 在攝影裡面,我們一般不說亮多少倍,而是說亮多少檔。我們習慣說:1/4秒比1/8秒要亮1檔,又或者說大1檔;而1/2秒比1/8秒要亮(大)2檔;同樣的道理,我們說1秒比1/8秒亮(大)3檔。 大家有沒有發現檔位的規律呢?很簡單: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2倍,我們說A比B亮1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4倍,我們說A比B亮2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8倍,我們說A比B亮3檔;如果快門速度A是快門速度B的2n倍,我們說A比B亮n檔。即: 每當快門時間加倍,我們稱快門速度亮(大)了1檔;每當快門時間減半,我們稱快門速度暗(小)了1檔。
不同快門效果示意圖 最後,我們要講一個十分有用的小技巧。大家先把相機的曝光模式調到手動曝光模式(M)檔或者快門優先模式S(Tv)檔。在這兩檔下,撥動撥輪將快門調到1/500秒。接下來,請大家朝著一個方向撥動撥輪三下。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會發現快門速度變成了1/250秒或者1/1000秒。至於變成了哪個與你撥動的方向有關。這說明了什麼問題?聰明的你應該看出來了,不管是1/250秒還是1/1000秒,與1/500秒相差都是一檔。 相機的默認設置是每撥動撥輪一小格,變化是1/3檔。如果朝著一個方向撥動三次,變化是1檔。 這個規律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幾乎應用於每個參數。不管是快門速度,還是我們待會要講的ISO值和光圈值(有的相機裡面ISO值只有整數檔的除外)。待會在講光圈的時候,我想你能更深切的感受到這個規律的優勢。
B門和T門
若需要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又應該怎麼操作呢?雖然有這種需求的題材對於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來說並不多。在相機上提供了兩種特殊的快門來解決長時間曝光的需求。這兩種快門分別被稱為B門和T門。 B門的快門時間是從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開始計算,直到手鬆開快門的那一刻結束; T門的快門時間是從第一次按下快門的那一刻開始計算(這時手可以鬆開快門,相機依然繼續曝光),直到第二次按下快門的那一刻結束。 有了這兩種快門,攝影師們便可以拍攝出許多長時間曝光的佳作了。比如:長時間曝光作品1 作者M7han
長時間曝光作品2 那怎樣在相機上設置這兩種特殊的快門呢?一般的數碼單反相機,B門是在全手動(M檔)曝光模式下,位於30秒快門之後。當快門一欄顯示BULB時,表示啟用了B門模式。高級一點的相機,B門可在「曝光方式選擇撥輪」有單獨的一欄,位於M檔旁。而現代的數碼單反相機沒有T門的設置。有朋友會問,如果沒有T門,是不是意味著想要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必須一直用手按住快門不放?其實相機廠商早就為大家考慮過這個問題,於是製造出一種高級的快門線。當按下其上的快門按鈕之後,可以往上推一下把快門按鈕卡住。什麼時候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再把快門按鈕拉出來,讓其自然彈回。 B門除了在拍攝大於30秒快門的照片中必須使用之外,在拍攝某些特定題材時也是不二選擇,比如拍攝煙花等。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往往被大家忽視,其實它的重要性體現在每一次拍攝中。我先說一個經常會遇到的狀況。大家有沒有把照片拍模糊過的時候?我們看看例圖:抖動示意圖 當手持相機拍攝,快門速度慢於一定的速度時,拍出的照片就會很容易出現類似圖上的狀況。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快門速度慢,手持相機就一定容易抖動。想要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就需運用到安全快門的規律:當快門速度快於安全快門時,拍出的照片會有很大的概率不模糊。安全快門一般等於等效焦距的倒數。 假如我們拿著一台全副相機尼康(NIKON)D700,掛著一個尼康(NIKON)24-70mm/f2.8的鏡頭。當用24mm拍攝的時候,安全快門是1/24秒。用70mm拍的時候,安全快門是1/70秒;又比如我們拿著一台非全副的相機佳能(CANON)7D,掛著一個佳能(CANON)24-105mm/f4的鏡頭。當用24mm拍攝的時候,因為等效焦距等於24mm乘以1.6倍,大約是40mm,那麼安全快門就是1/40秒。而用105mm拍的時候,因為等效焦距等於105mm乘以1.6倍,大約是170mm,所以安全快門就是1/170秒。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五、ISO值
和以前使用膠捲一樣,ISO值就是用來衡量感光器吸收光能力的。ISO值越高,代表著感光速度越快。回到剛才的類比,ISO值就好比桶子鑿開口的大小。鑿的口子越大,盆里的水就會越多。如圖下:不同ISO值效果對比圖 ISO值最常見的有:ISO 50,ISO 100,ISO 200,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等。這些ISO值每相鄰的兩項之間都相差了一檔。比如ISO 200比ISO 100亮一檔,ISO 800比ISO 1600暗一檔。和整數檔快門的概念類似,我們把這些ISO值稱為整數檔ISO值。 ISO值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大家注意。就是當ISO值設置得比較高時,照片的噪點和顆粒將會很明顯的增加。如圖下:
ISO值噪點顆粒對比圖 不同曝光組合的照片也可能可以達到相同的亮度,只要這些照片的各個曝光參數之間的差距相互抵消。 我們把這個定律尊稱為曝光的互易率,又或者是曝光的等效性。它在數碼相機上是完全適用的(在用膠捲拍攝的時候可能會不符合)。六、光圈值 現在我們要講述影響曝光的三個參數的最後一個:光圈值(簡稱為光圈)。在學習光圈值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接受我循序漸進的講授方式。對於這種比較複雜的概念,我不要求大家一次性就能記住它,而是分幾次慢慢的消化吸收。 光圈值在鏡頭上標記為「f/」加上一個數字。第一點我需要大家記住的就是下面圖
光圈示意圖 圖中是一個鏡頭的橫截面示意圖。其中黑色的部分代表鏡頭可以透光的區域。而白色的部分代表著鏡頭的擋光葉片。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f/」後面的數字越小,鏡頭的開口越大;「f/」後面的數字越大,鏡頭的開口反而越小。 有倍數關係的光圈值並不是相差一檔,而是相差兩檔。相鄰的兩檔光圈值相差的是1.4倍。 相機的默認設置是每撥動撥輪一小格,變化是1/3檔。如果朝著一個方向撥動三次,變化是1檔。 這個規律對光圈值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用手動曝光模式(M)檔或者光圈優先模式A(Av)檔來進行檢測。在這兩檔下,撥動撥輪將光圈值調到f/8。接下來,朝著一個方向撥動撥輪三下。你一定會看到光圈值變成了f/5.6或者f/11。 這個規律的好處就是,如果哪天你忘記了這些複雜的檔位關係,只要輕輕的撥動撥輪三下,就一目了然了。下面我們看下光圈值影響曝光的示意圖
七、景深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第二個重點:景深以及影響景深的三個參數。首先來了解景深的概念。 當物體聚焦清晰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距離到其後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物體也都是相當清晰(相對來講)。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後的距離就叫做景深。 請看示意圖:
景深示意圖 我們對焦在白棕小熊,但是可以發現,前面的暗綠色小熊,後面的粉色小熊以及彩色小熊都很清楚。所以畫面中,雖然絕對清楚的平面只有對焦平面,但是相對清楚的範圍卻可大可小。影響景深的一共有三個參數,分別是:光圈值,焦距以及對焦距離。三個參數影響景深的方式我們可以總結為: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小;對焦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不用急著記住它們,我們看下面幾張圖就會明白的了:
光圈值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焦距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對焦距離影響景深的示意圖 八、色溫與白平衡不同的光源會發射出不同顏色的光,色溫是用來衡量不同顏色光的概念。用一些直觀的圖來解釋。
陰天,色溫高,畫面偏藍
晴天,色溫正常,畫面顏色准
落日,色溫低,畫面偏黃
白熾燈,色溫更低,畫面更黃 從圖中可以總結出: ·陰天或者是晴天里的陰影中(比如高樓的陰影下),光的顏色是偏藍的。·晴天下,光的顏色是比較白的(即不偏藍也不偏黃)。·夕陽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落日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並且比夕陽下要更黃一些。·室內白熾燈泡,光的顏色比落日更加黃。 我們把顏色偏藍稱為色溫偏高(或者偏冷),把顏色偏黃稱為色溫偏低(或者偏暖),而把類似太陽光這樣白色的光稱為色溫正常(或者色溫標準)。 以前在使用膠捲時,對色溫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不過現在因為數碼相機的普及以及強大的數碼後期,色溫的校正可以更多的依靠電子技術。相機上有關調整色溫的按鈕,我們稱之為白平衡(WB, White Balance)。我一般習慣將其設置為自動白平衡(AWB),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拍攝出環境特有的光線顏色是比較好的。比如夕陽的紅色,很難想像花了幾個小時等待美麗的日落,而只是為了得到一張白色光線(色溫正常)的照片。不過在陰天拍攝的照片,卻可以設置陰天白平衡或者後期把照片調黃一點,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不太喜歡藍色調的照片而更傾向於讓照片色調變得暖一些。九、反差 反差是照片的另一個指標。一般照片分為低反差,中反差和高反差。下面三張圖向大家展示了不同反差照片的特點。
低反差
中反差
高反差 從圖可以看到,上圖整體偏灰,畫面中沒有太多很白和很黑的區域,大部分的亮暗都相差不太明顯。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低反差場景,把這樣效果的照片稱之為低反差照片。中圖相比上圖就顯得有立體感了,因為照片中的顏色對比要比較強烈一些。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中反差場景,把這樣的照片稱為中反差照片。下圖中有大部分白色和黑色,其他的顏色卻比較少。這種照片的效果看起來更加強烈,甚至有時候會顯得不夠柔和。我們把這樣的場景稱為高反差場景,把這樣的照片稱為高反差照片。
推薦閱讀:
※你最喜歡的一張黑白照片是怎樣的?
※看你照片胸挺大的,你自餵過嗎?
※Angelababy整容證據曝光!醫院出示診斷書及整容前後對比照片(圖)
※你手裡有哪些劉亦菲超美的照片?
※攝影小白怎樣提高攝影技巧?
TAG: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