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漫:敢問路在何方?
新海誠的新作《你的名字》將會毫無懸念成為今年的日本電影票房冠軍。這部電影的總票房現已超過200億日元,這也意味著,這是第一部進入百億票房冠軍排名的非宮崎駿動畫。
200億日元相當於12億人民幣,如此高的票房由一部動畫片完成,引發許多人的不解,反觀國內動畫片市場,除了《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樣的曇花一現的作品,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並不多見。
其實中國動畫有著輝煌的過去:
《大鬧天宮》作為中國動畫史上的「里程碑」,曾經震驚國際動畫界。
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代表作品是《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這時期著名的動畫有《神筆馬良》、《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三個和尚》等45部動畫作品,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軟」,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先後73次獲獎。
後來的《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等作品也成了80後一代的美好回憶,之後中國動畫片就一直處於失語狀態,再往後的就是《喜羊羊》系列、《熊出沒》等低齡向動畫在動畫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相比日本每年電影票房,日本動畫電影(動畫劇場版)佔了幾乎一半以上的份額,中國的動畫電影在全國電影票房佔比微乎其微。
國產動畫市場到底有什麼問題?
1. 環境封閉,觀念落後,低幼症泛濫。
無論在創作者還是受眾眼裡,大部分人都認為動畫片=兒童電影,這導致不少國產動畫片故事情節幼稚、動畫形象呆板、製作粗糙,甚至智商感人。從世界動畫片的成長路徑來看,動畫題材走向成人化和全齡化是動漫發展的必然之路,中國的動畫片急需打開成人市場。
在動漫發達的日本,大多數動漫作品不是做給小孩看的,而是做給16歲以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看的。動漫周邊產品隨處可見,甚至在郊外都可以輕易找到動漫周邊店。
2. 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審查管理。
中國的審查制度非常嚴格,所有動畫作品都必須通過審核後才能放映,如果不能通過審查,就意味著前功盡棄,所有資金打了水漂。根植於「兒童片」的思想,許多創作人員只好自閹以求通過審查,這大大限制了創作的空間。鑒於此,動畫片的分級制度勢在必行。
3. 急需提高專業化程度。
一提到專業化程度,不少人直接想到的是技術。新海誠導演在談到中日動畫電影差距時,說自己看過《大魚海棠》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預告片,「並沒有覺得日本的技術有多麼領先於中國」,「無論使用軟體也好、技術也好,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水準上的」。那麼,中國動畫水平真的跟日本在同一個水準了嗎?
新海誠導演所說的軟體和技術,在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經資本化,只要有足夠的資金,絕對沒有問題。而中國的動畫急缺動畫的上遊人才:缺少優秀的動畫監督、點石成金的編劇、充滿想像力的動畫造型師、以聲動人的配音師,這才是動畫片的靈魂所在。
4. 目的不純,急功近利。
從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加大對中國動漫產業特別是動畫產業的資金支持,在稅收上和財政上給予優惠和補貼。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能夠促進中國動漫的發展。但是這好似一把雙刃劍,很多動畫企業就是奔著補貼去的:3D動畫的製作技術比2D動畫製作難度要低,成本一般來講也要低,但是國家對3D動畫的財政補貼遠遠高於2D動畫,很多企業為了賺取國家補貼,一股腦兒扎進3D動畫市場,製作3D動畫,而並不安心製作2D動畫,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我們的電視熒幕上湧現大量3D動畫的原因。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出口國,最大的製作國之一,其動畫產業佔全球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世界上世界上播放的動畫片中超過66%是日本創作的),動漫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動畫大國日本的動畫作品大部分是2D,連大師宮崎駿也不例外,是因為他們認為2D更能自然流暢地表現人物的表情和動作!
從20世紀末起,日本動漫產業創造的產值在GDP中的貢獻率在6%~6%,平均每年的GDP貢獻率超過10%,到2010年已經超過鋼鐵成為日本的第二大產業(第一大產業為汽車)。
日本作為動漫領域的翹楚,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如產業結構、符號化的建設、成熟的體系模式。
儘管這樣,日本動漫產業雖然表面看起來一片繁榮,可仔細觀察之下,就會發現日本產業正在衰敗。
日本動漫產業經過持續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導致類型化動漫分得越來越細,這種沒有「節制」的開發其實並沒有擴大產業,而是在不斷地加大從業人員的工作強度,讓新人不再願意加入到這個行業,從某種意義上破壞了整個工業生產體系,導致青黃不接。
現在日本動漫產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創作體系,鏈條看似無懈可擊,但是其核心都是為宅文化服務的,這些動畫只為一味迎合日本觀眾的口味,即使不外銷也可以在日本市場賺錢,這就造成日本動畫產業失去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野心,越來越故步自封。
反觀美國,隨著漫威《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的橫空出世,漫威構建的超級英雄宇宙已經攻佔了全球市場。美國的動漫產業已經變成了漫畫——動畫——真人大電影這一產業鏈條,其運作模式完全是好萊塢工業體系化的。
日本動畫傳統的十年磨一劍,充滿著匠人精神的手工作坊製作模式已經不具備競爭力了。
日本尚且如此,而中國的動畫的出路又在何方呢?
日本動漫產業的衰落也許恰恰是中國動漫產業崛起的一個機遇,儘管美國動漫在中國異常火爆,但是其文化內核還是跟中國觀眾有著相當的距離。
如何創造適合國人口味的IP?如何學習好萊塢工業化的運作模式?
也許這才是現在中國動畫產業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中國動畫抓住這個機遇,那麼離世界也不遠了。
推薦閱讀:
※《火影忍者》對歷代火影有什麼評價?
※TwinGAN -- Cross-Domain Translation of Human Portraits
※牌牌琦和吳迪怎麼了?
※如何評價《巴啦啦小魔仙1》?
※為什麼諾亞奧特曼的黑暗面能完全碾壓奈克瑟斯奧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