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要有好方法
——對話中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 | |
http://www.jxnews.com.cn 2006-05-29 01:32 |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青少年教育與研究的專家,孫雲曉有很多經驗和成就值得與眾多父母分享。近十年來,他行走全國150多個城市,作了1000多場報告,出版了30多部青少年教育專著,總發行量超過1000萬冊,他的家教研究成果成為眾多父母成功教育的指南。應本報邀請,6月3日,孫雲曉將在南昌舉行家庭教育專場報告會,藉此機會,記者提前採訪了他,聽他暢談自己的家教理念。 本期人物孫雲曉,1955年生於山東青島,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現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曾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以其獨特的現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譽海內外。 信息化時代動搖了成年人的權威地位 記者:聽說你要來南昌講學,我們江西的不少父母可謂翹首以待。那麼,你將給江西的父母帶來怎樣的家庭教育理念? 孫雲曉:我做兒童教育34年,專職進行研究也有近20年了。中國今天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困難和矛盾,不是來自經濟方面,主要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我們的家庭教育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時候特別要重視家庭教育。我這次講學的主要內容將圍繞「若想家庭教育成功,父母需要『上崗執照』」展開。中心內容有兩點:一個是「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另一個是「習慣決定孩子命運」。我很期待這次講學,希望能與廣大父母朋友一起學習探討。 記者:你提到現在是教育孩子最困難的時代,真有那麼困難嗎? 孫雲曉:一點都不誇張,困難來自於信息化的挑戰。過去的父母很有權威性,孩子不理解大人,覺得大人很神秘,知道的事很多;今天是倒過來,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全世界都發現,互聯網時代,大人不如孩子的優勢多。比如,北京一個中學生對我說,孫老師你知道嗎,現在的父母啊,都是菜鳥,我們是老鳥。今天的時代是一個菜鳥教育老鳥的時代。 有個著名的兒科醫生告訴我,一句話重複三遍就是對別人的折磨。我給大家的忠告是: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 其實,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習慣。你的孩子有好的素質,其實就是指有好的習慣;你孩子如果有毛病,就是有不良習慣。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記者: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 孫雲曉:簡單地說就是好的親子關係。大家一定會有感觸,什麼時候你跟孩子的關係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麼時候你跟孩子的關係是糟的,你的教育就沒有辦法成功。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現在世界上有無數的職業都需要上崗執照。做父母是一個多麼複雜的職業,更需要一個上崗執照!現在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孩子」,就是因為很多人是不合格的父母。 記者:是不是有了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後,大部分問題就都能夠解決了呢? 孫雲曉: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女兒很喜歡養動物,我也很喜歡動物,但是我愛人特不喜歡。有段時間我們家養了貓和兔子,我和女兒一回家,貓過來了,兔子也過來了。但是我愛人一回家,貓不見了,兔子也不見了。 貓和兔子都知道誰對它好,何況孩子呢。孩子是研究大人的專家,小小的孩子都知道誰能保護他,我們對孩子是真好還是假好,孩子是很明白的。你愛孩子是沒有條件的,對孩子的愛不是因為孩子學習好,不是讓孩子拿成績來交換的。 與孩子關係好的底線是什麼?底線是當孩子遇到麻煩和危險的時候能夠對你說,敢於對你說。孩子如果連父母都信不過,父母的教育就是有問題的。21世紀是一個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記者:孩子犯了錯誤,很多家長動輒以打罵的方式進行懲罰,極易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在你的觀點中卻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論斷。你提出這個觀點的出發點是什麼?如何掌握懲罰的「度」? 孫雲曉:現在老師們普遍有一種感覺:不敢批評孩子。前段時間,我去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學校講課,說到教育不能沒有懲罰,老師們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我,說現在誰還敢批評、懲罰…… 記者:這樣的例子不少,我們也常常能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看到,一些平時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因為什麼事被老師批評了,想不開,做出很極端的舉動。而且,現在中小學教育中也並非沒有懲罰,比如完不成作業,罰抄寫課文20遍,罰去操場跑步之類。 孫雲曉:這樣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說的教育意義上的懲罰。我說的懲罰絕不等於體罰,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視。懲罰是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必須要因人而異、適度。我認為懲罰更要尊重,要特別小心地為對方著想,要顧及對方的承受力、尊嚴,不要讓對方難堪。 記者:簡單粗暴的虐待、傷害,給孩子可能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 孫雲曉:這會直接摧毀孩子的自尊自信,由此厭惡學習,厭惡學校,甚至厭惡生活。我們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一種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現為人的一種自我概念,其實每個人都是按照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生活著。這種自我概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10歲左右。這個時候,最可怕的是讓孩子形成一個消極的自我概念,認為我是壞孩子,我是笨孩子,我是不被喜歡的。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恰恰沒有足夠重視這點。 其實,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犯錯的時候,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只有那些年紀很小的孩子,或是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的人,才會選擇逃避責任。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他急於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當一個孩子犯了錯,要懲罰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懲罰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和目的,應該是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記者:怎麼叫「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孫雲曉:舉一個例子吧。有一個11歲的美國少年,違反禁令放鞭炮,被警察罰款14.5美元。這是在1922年,14.5美元是很大一筆錢。這個孩子沒辦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這是你乾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乾的你就要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後還。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4.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後成了美國的總統,他就是里根。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他懂得了什麼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而我們的父母常常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比如孩子打碎了別人的玻璃,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道個歉,然後說走吧,回家寫作業去。都是父母留下來處理,父母掏錢賠。甚至最典型的,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跺腳,說真討厭,都是地不好,把我們的寶貝弄倒了。上學的書包都是父母或爺爺奶奶收拾,什麼東西沒帶,孩子就怪「都是奶奶不好」,奶奶也說,「是我老糊塗了」。 現在總說孩子沒有責任心,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父母從小就剝奪了孩子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父母包辦得越多,孩子的能力就越差。 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 記者:作為父母,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 孫雲曉:在我看來,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能有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的心理素質,不僅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生物傳遞的意義,而且具有文化傳遞的意義。父母的情緒、行為是否符合理性,直接影響兒童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於是,我們注意給孩子增加各種營養,希望孩子少生病。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因此,要提高孩子健康的整體水平,必須在重視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注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疾病形成受遺傳、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很多心理疾病的形成都與孩子的生活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記者:既然如此,你可以給家長一些建議嗎? 孫雲曉:比如不要把家當成教室。在給父母作諮詢的過程中,我常常發現有些父母對自己與老師的關係感到困惑,從內心裡講,他們特別想配合老師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又往往感到力不從心。 實際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兩者之間雖然存在相互的聯繫,但在教育內容、教育機制、教育重點、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父母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性格,而性格的培養應從習慣、興趣入手。 其他的還有父母不要在餐桌上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父母在決定家庭中的某件事情時要徵求孩子的意見等等,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個好的環境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記者:在你的教育理念中,你認為環境對人的影響與作用非常巨大。聽說你正在研究社區文化與孩子成長的話題,能和我們談談這方面的心得嗎? 孫雲曉: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左右。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黑人社區犯罪率相對更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環境的影響。現在在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關注社區教育、學園教育所帶來的良好效果。現在社會是以社區為骨幹的,由各種特色的社區組成,關於社區文化與孩子成長的話題,我們在之前就做了很多的研究,如對兒童各種狀況的調查,也有對青少年犯罪的社區預防問題的研究等等。在你們江西,城開國際學園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嘗試,而且效果很不錯。這次我和城開合作就是想從文化方面進行一些研究和探討。 記者:聽說你還是城開國際學園的教育顧問呢。你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社區擔任教育顧問呢? 孫雲曉:我是在2005年底開始擔任城開國際學園教育顧問的。之所以跟城開國際學園合作,是因為他們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打造學習型社區,把房地產業和建設學習型社區結合起來,要在小區里建立很多跟教育、學習有關的設施和內容,這樣的話我就很感興趣。我覺得人是環境的產物,像城開國際學園這樣在社區里建設大型圖書館和其他配套學習教育設施的做法,將是很多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 記者:城開國際學園在全國創新性地提出了「學園型社區」的理念,據你了解,目前國內學園型社區發展狀況如何? 孫雲曉:現在國內這種社區還不夠多。我知道廣東有一個社區,它過去的口號是「運動就在家門口」,後來提出「教育就在家門口」,就是要將社區與教育結合,實踐證明這種運作方式是成功的。我認為學園型社區不是小區內簡單的辦學校的概念,它還要營造社區學習的氛圍,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創造一個終身學習的條件,這才是最重要的。 先問為快 為配合孫雲曉即將舉行的南昌專題報告會,本報在報紙上徵集「教育孩子,父母有話說」等現場提問話題,本報記者在採訪時,特從中挑選了兩個問題請孫雲曉作答。 孩子被尊重才會尊重別人 家長:我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也不會關心人,甚至對父母也不尊敬。我不知道該怎麼教育我的小孩? 孫雲曉:在「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的道德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不尊重別人,可能是他沒有學會尊重,他可能也沒有體驗過被尊重,這不正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嗎?只有被尊重的人才會尊重別人。 如何讓高中生愛學習 家長:我的孩子都讀高中了,但還不愛學習,卻對玩遊戲、打電腦十分痴迷,我勸他也不聽。我該怎麼辦? 孫雲曉:孩子不愛學習是表面現象,也許真正的原因是缺乏成功的體驗。對高中的孩子,我想,最有效的學習積極性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發現自己的潛能,並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是行的;第二是與其潛能興趣結合確立發展的目標。主持人毛江凡 記者胡永繼文/圖 |
推薦閱讀:
※SEO基礎操作方法
※適合陽虛體質的保健部位及方法(1)
※房子缺角的化解方法
※八字看一個人能力大小的方法
※讓女人對你「無法自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