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金英解《道德經》01

目錄(1)第一章體道第二十六章重德第二章養身第三十一章偃武第三章安民第四章道源第五章虛用第六章成象第七章韜光《小孩解道德經》小孩指內心的小孩,講給每個讀者內心的小孩聽。聽小孩講解,就知道老子道德經是多麼簡單。內心的小孩就是先天元神,以往成年人解的道德經,都是用的大腦、知識、後天識神,艱澀難懂,指東指西,好像老子說了很多東西。如今我用內心的小孩一看,發現老子只說了一個東西,如何開啟玄關進入玄牝之門得先天一炁。81章都說的這一件事,先天一炁就是元炁,道德經簡單到就說如何獲得元炁這一件事,方法也只有一個自然無為。道德經就是元炁經,為了給更廣大的讀者看,所以採用最普遍流行的版本,大道至簡至易,免得羅嗦、人為、麻煩就好了。跳出道教修鍊、道學研究的專業領域,給最普通的讀者看,聽我用內心的小孩彙報學習道德經的體會。今天是聖誕節,此時開篇頗有意義,祝福所有讀者進入神聖的誕生之門。第一章 體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大人們都認識這個道字,道路、規律、功力,具體的、抽象的,凡是你能想出來的、說出來的都不是老子說的道,這個道是在無中開的一扇門,無就是沒有,在沒有中怎麼開門?你聽著一定感到很玄,就是很玄的一道門,所以呀老子說,給這個無中開啟的門取名字很難,因為,你們理解一個東西,總是從已知的經驗中去連接,從實用的立場去取捨,這個對你們來說未知的、陌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尋常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最金貴的、最熟悉的。如何才能真實地體悟這個道呢?那就是把自己已知的都拋棄,把自己像電腦格式化一樣清零,腦子裡空空如也,就開始接近道了。可道,誰可道,你們的知識完全不了解,當然說不出來,寫不出來,但是,當你們大腦空了,什麼也不想了,你們裡面有一個從來不說話的內心的小孩,那個在無的位子上的真人,那個藏在心裏面的覺知,有個接近的詞叫心領神會,她像一面無形的鏡子,把一切都盡收眼底,她才是可道的主角,而不是用嘴可以說的,用語言可以寫的。非常道,怎麼不同尋常呢?她叫無,名天地之始,始就是還沒有天地的時候,還是虛無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叫無。天地是一陰一陽,一上一下,這是對待存在的二,二之前自然是陰陽未分的一,一個混沌,這個一就是無中生出的有,這個一是萬物的母親。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在無中誕生的,無是體,有是用,無是性,有是形。這個生了宇宙萬物的巨大的母親,自然也生了我們人類。我們雖然有爹娘,但是爹娘生我們之前,在我們還沒形成肉身之前,我們以無形的形態存在著,彷彿萬物之母無形的大元氣泡泡,分離出一個無形的小元氣泡泡,在父母親交合時陰陽二氣合一,形成一個陰陽渾一的混沌,同場相吸,吸入一個同樣是陰陽渾一的小元氣泡泡,在父精母血的合作下,三個條件誕生出一個生命。我們都是萬物之母的孩子,不信我們體驗一下,只要回到生之初的狀態,看看無如何生出有來。生之初我們是個虛無態,現在進入虛無,閉上眼睛入靜,什麼都不想,深度的入靜,好像要睡著了,大腦空了,作為意識把自己忘了,把一切都忘了。人體的陽肉體和陰精神,由於有精神活動,人體就處在陰陽對待二的狀態,當精神活動停止,就是人體的陰陽合一,那時,身體裡面的不說話的小孩就醒了,她醒了就和她媽媽說話溝通,那個萬物之母一答應,你這個靜靜的肉體就會感到忽然的一動,這就是由靜(無欲、無念)生出動之妙,靜極生動。當宇宙之母的大風箱和人體的小風箱同頻率地拉動起來後,停止呼吸,你感受到了小腹一扇一扇地無為地動,有了所感就是有欲、有念頭,這個念頭自然在關注著那個動發出的地方,叫觀竅。你雖然感覺到了,那是你裡面不說話的小孩感知的,不要人為地干涉,似觀非觀,意識處在僕人的地位,內心的小孩為主,順其自然,越來動的越大,或者其他的變化,妙趣橫生。但是你一人為地干預,這個風箱立刻罷工消失,就無法體驗道之妙了。這個竅不是口鼻之竅,而是生死之門,人的誕生是這一來一入,人的死亡是這一走一離,如果能經常呆在這個人天一體的大風箱里,則人可以長生不老。這個無中生的妙有,宇宙大元氣和人體小元氣的共振之竅,兩個是一個東西,在不同的時間段叫法不同而已。玄是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之又深地入靜,就可以進入這個眾妙之門。為什麼說是眾妙之門,因為裡面的奧妙多得說不完。後來的丹道把入這個無中之門叫開玄關,上下玄關一開,太極圖上下陰陽魚眼開啟,神氣合一,陰陽化合,抱元守一,得到的是先天真一之炁,那是金丹藥王,人體從此不會生病。人體的病、肥胖,都是這口先天真氣少了的結果,真氣足絕不會有多餘的脂肪。當人有甚深的入靜的功夫後,先天智慧的真正主人,人體內的無位真人給你的人生當家作主,那時的智慧是後天人為學習的萬倍。慧性開啟,通天知地察人,通有入無,先知先覺。投胎來背的口袋裡裝了多少年的壽命,多少福禍,內心的小孩一清二楚,總之,入道之後的好處數不清,所以說眾妙。人正確的活法,理想地活著,自由地活著,所有的關鍵就是入道,從開啟這個玄妙的無中之門開始,得這個真東西,它不是氣功,是生命的本來,人親近這個本來,就可以解決人世間的一切問題,老子道德經81章全部是在苦口婆心地教我們如何開啟玄關,得先天一炁。閱讀全部經文,發現只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先天一炁是什麼,有3、4章描述,餘下的70多章全部說的是怎樣獲得這先天一炁。是什麼就是描述的道,怎樣得到手就是德的部分,所以叫道德經。老子之所以緊緊扣住這一點反覆說,因為這個一進去,就進入了全自動化的程序,不用說,不用做,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像我們是一滴水,離開了江河湖海的母體,老子在幫我們開個口子,把我們這一滴水,容到大水中。第二章 養身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為是做的意思,人們知道美就去做覺得美的事,對於入道來說就壞了,美是和丑相對存在的,有美醜之分,就是有分別心,是在陰陽二上,陰陽二的分別心就是後天意識心,道不是這個,是分別心啟動之前那個陰陽渾一的無分別狀態。老子說美醜、善惡是要我們不要有分別心。打坐的時候,什麼也不知道,萬緣放下,凝神調息,神息合一,神氣打成一團,很快進入混混沌沌的空無狀態。像困了快睡著前,大腦思維停止了興奮,昏昏默默的,這就是沒分別心的狀態,在這個狀態昏進去,但裡面的覺察還在。這個昏是後天意識心下班,先天元神上崗。不是昏迷,是杳冥,昏迷就睡著了。靜極生動,忽然一覺而動玄關開,從無中就生出有來。有了也不要管他,依然一念不起,一呼一吸,一來一往,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還是用神氣合一、守一的辦法守在無上,有是無生出來的,無是母,有是子,守母不守子,越不加人為的作為,任其自然,越不斷地無中生有,天地的大元氣越充沛地流入你的體內,這是有無相生的含義。難易相成,胎息開始總是不見動靜,好像很難,稍微出來一點微弱的動靜,什麼時候才能炁很足呢?你不用想那麼多,難易是互相成就的,你只要守住一,那一上一下,一來一往既是炁,也是神,只管神氣合一,自然後邊得炁越來越容易。長短相形,呼吸時快吸慢呼,迅速的一口氣進到腹部,吐氣時越慢越好,慢了就靜了,越慢越靜,先是能聽到自己的脈搏,再靜就能感到比脈搏慢的一開一合的動,像孕婦做B超時,嬰兒在母體的水裡一起一伏似的,那就是胎息。在腹部和胸部之間上下,口鼻的呼吸是在口鼻和胸部之間上下循環。把口鼻的呼吸和腹部的內呼吸調和成一體,口鼻的呼吸漸漸減弱到幾乎停止,當胎息進一步變成真息,全身的毛孔張開,口鼻呼吸完全停止,人體靠毛孔和外界交換能量,這個真息真炁就是人體藥王。高下相傾,腦為神腑,神在上向下注視腹部,神是火,火是離卦;腹部腎氣是水,水是坎卦,火入水中,水被火蒸,變成蒸汽向上升騰,水火濟既,坎離交媾,陰陽合一,產出的就是真一之炁,一炁中含陰陽。因此,小周天就通了,音聲相和,好像這裡唱那裡應,指神融氣暢,百脈流通。身體虧的炁都補足了,再有多出來的炁就會自動尋找出路,水火濟既時,任督二脈已通,炁最先就會沿著這條打通的路前後升降,所以老子說前後相隨,上下打通中脈,乾坤交媾,此時,後天的坎離轉變成先天的乾坤。先天元氣充滿肉身,對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6個方面,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在理上,老子讓我們要從後天意識對待的陰陽二,返還到先天意識的一,守一不落二;在事上說,從無到有,開啟玄關一竅,進入眾妙之門,將胎息煉成,讓天地的大元氣在體內的運行。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聖人就是入道的人,用無為這種方式才能入道、體道之妙。既然無為就沒什麼可說的,對能心領神會的人,本心光明的人,拈花一笑就明白了,不用說什麼。萬物作焉的萬物,在胎息、開玄關這件事來說,指的是身體里得到天地的大元氣,四肢百骸受益,精氣神的全面改變,涉及到很多很多的人體內部的變化,只要守住這人天相通的太和一炁,什麼都不用管了,一切會自動發展,因此盡量做到隨時守候不離。只要有可能,盡量多地神氣合一。萬物生於無為,又何嘗有中生萬物?人到靜,金丹藥王種子自現,又何嘗有作為?自生而不知其生,叫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開玄關從練習胎息入手,我是做這件事,但我是以無為的方式做的,當胎息練出來我也不理他,依然還是以無來對待,所以這個天地的大元氣就總是在我身上,一得永得,是以不去。無為順其自然而為就是元神當家,居無為之境,時時不居在有上。當胎息出現後,如果你一動分別的念頭,你要它動靜再大一點,炁感再強一點,它馬上就消失隱匿了。自然而生的胎息就像潛入深水一樣,你一想東想西,就浮出水面了,就感覺不到它了。它並沒有真正地消失,每一個沒有練胎息的人,身體上的玄關也是在一開一合地存在著,只是自己感覺不到。所有的意識活動就像煙霧把它遮蓋起來了,真正關掉雜亂的意識心,內心的小孩,先天元神本心才會顯現,當感受到輕輕的如微風一樣小出小入的動靜時,後天意識心乖乖地順從、輔助、配合,永遠跟著感覺走,這個炁感就會越來越明顯。這天地的靈陽之炁是養身的根本,她是所有生命的母體,是每個人真正的家。人體中的原始能量,在後天意識活動的人間生活中,經不起幾十年的消耗,人逐漸老、病,都是這個原始能量減弱造成的,只有重新回歸母體,用自然無為的元神採回母氣,我們才不會老,不會病。我們的元神攜帶著歷代的信息,在回歸母體的過程中,這些信息將被喚醒,在這一世發揮作用,不用奇怪沒學就會的天才成果,元神里有的上輩子修的。在這百年的空間,你把幾千年的自己一一展示出來,突破空間地生存,入道後人生就變得無比的好玩兒了。第三章 安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一章說的是元神當家,識神退位。不尚賢是不要有分別心,恬淡自然,好不好都一樣,美與丑都一樣,居於中間的空無狀態,後天意識心淡化,虛靈活潑之神常靜不亂。不要有人為的念頭,說長生好,為了肉體的長生不老,一定下苦功努力。這是後天意識心的作為,在這個基礎上行動都是錯的,都進不去這個無的門。為什麼修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鳳毛麟角,為什麼多數人下了十幾年的功夫連玄關都開不了?這是入道的第一關,最難也絕不寬容,後天意識有一絲一毫,這個門就是不給你開。沒有分別心,沒有向外之心,心內空空,好像純凈的天空,清澈的水。心是沉靜不動的,如果有任何心思,就是在大腦皮層忙活,心靈的空間就陰雲密布,一盆渾水,動蕩不安。入靜進入深深的無意識狀態,進入大腦質層,那是人人本來就有的大智慧世界。老子說的沒法命名的道就在裡面,內心的小孩、無位真人就在裡面,你只要有剎那的真正乾淨無意識的情況出現,偉大的自然天真就會不錯過時機地給你顯現。久久入靜,忽然一動,一道金光閃現,那就是元神懸掛空中,肉眼目睹活潑潑的自己本來面目。當你的心出現片刻的真靜時,就是元神閃現的一刻,元神為陰自動去抱身體內的陽氣,陰陽一交火,放出閃電般的能量,這一刻道家叫玄關開啟,進入天人相應的自動化程序中。別小看這一片刻的清凈,不信你試試,沒有多年的禪定功夫,根本無法達到。有一絲念頭就有一股能量在動,在耗散體內的真陽之炁,在流失能量。這是一種功力,定能開慧,慧力強大了,動靜坐卧都在靜中,做事的時候有與客觀發展同步的準確力、洞察力,焦慮、企盼、擔心、回顧什麼都是多餘的,只是單一那個事情本身,做事時心念也是守一,不做事時也是一的簡單狀態,這是生活事業長期磨練出來的功力,絕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把心腦的荒地可以清理乾淨整潔的。老子說的簡單,不尚賢,不外求,心就不亂,可是就這幾個字,做起來非常不容易,沒有多年的功夫、毅力自我改造,降服自己的後天意識心,進入不了先天自然之心主宰一切的境界。那個妙有的世界首先要降伏其心,識神退位,請出元神,從有為入無為。虛其心就是元神當家,虛掉的是後天意識心,當心收回來不向外了,能量也就收回來了,腹部實就是能量得以凝聚了。當心真靜時,天地的靈陽能量進入,日積月累,陰消陽長,身體偏陰的狀態得到改變,精滿炁足。這個精炁是後天養出來的人體先天能量,這個能量表面上是為後天的肉體服務了,內在的,是用來哺育先天元神的。六祖慧能說淫性既佛性,性能量是人體的根本能量,先天的精炁是性能量的動力源,人體良好的狀態是性能量充沛的溫和外現。人的心神,要開悟,要明心見性,證悟本來,需要強大的身體能量的支持。那是高度的陰陽合一狀態激發的結果,腦力不足的,根本不知道佛說什麼,老子的道是什麼。過人的精炁能量才會哺育出過人的元神,元神是採集能量和操縱能量的主角,佛家靠禪定的能量供養心神開悟,道家靠精氣足,打開陰蹺下玄關,豐沛的性能量的升華轉化,來支持元神穿越空間的運作。肉體只是房子,在元神的成就沒有完成之前,還有利用的價值,所以要保養好。弱其志,強其骨,嬰兒是不是很弱,但是把自己的炁練得如嬰兒般至柔,雖然至柔,如天地的大元氣,卻可以至強至剛,浩浩蕩蕩,包天地而入日月,浩然剛大,心越靜,炁越強。腎主骨,腎炁強,骨髓實,骨質堅。孩子因為無知無欲,才有旺盛的生機之炁,無知無欲是弱其志。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常讓自己無知無欲,存一念於靜中,故不敢為爭為盜,以亂我心。要是以一個方法對治、控制,當時管用,一不控制又不行了。人在社會不可能不做事,完全的無為,但是要順自然而為。當玄關沒開的時候,要入靜練習,這是有為。但是,那個太和一炁不是練出來的,是靜中自然來的,為無為,什麼事也不做,也是一件事,做的就是這件事。入靜什麼都不知道了,她就來了。你靜在哪裡,她就在哪裡,無處不在。本來我最先注意腹部,感受到一開一合的內外一體的炁感,偶然一次我注意胳膊,她也在一開一合。只要神氣合一,她隨時讓你感覺到。只要你什麼都不做,她就來給你奉獻了。大道本來平常,沒有什麼新穎奇異,只要注重修心養心,重內輕外,虛心養神,實腹養氣。神靜如山,氣行如泉,常常抱一,刻刻守中,為無為,自然與道攜行。第四章 道源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一章講的是見道的情景,也是玄關開啟,天地的炁與人體接通那一刻的景象。道是什麼?太和一炁,充滿乾坤,包乎天地,浩浩無涯。先是下玄關開,當天地的靈陽之炁突然灌滿全身的時候,她是無窮無盡的,用之不窮。但是,那陰陽和氣交感衝擊的發生,是因為你守在中上緣故。跳出陰陽二,似守非守在一上,好像正負之間的0,在這個陰陽平衡點上,是生機的起始,也是生氣最強的,偏陰偏陽生氣都會弱。好像你越是空著,越能盛滿一樣。那炁一來了你說好呀多來點,多了還想更多,出現了玄妙的景象,還盼著更玄妙的景象出來,這是後天識神的思維習慣。要用空無的元神,不加人為的調動、干涉,一直靜靜地觀者,更深的萬物的本元、道源就會呈現給你。很多人不能見道的原因是聰明、才智、盛氣凌人、自以為是,這些都是見道的障礙,虛靈元神被這些東西囚禁起來,只有把這些聰明才智、個人的習性等後天的東西,用一個默字,把他們統統降服。一切傲物凌人都歸於混沌,人心死,道心生。否則,最難治的念頭,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它起來了你又要自解自勸,麻煩得很。用入混沌這一個辦法,將其斬草除根。如此,紛繁悉解,元神天君常泰。鋒芒自挫,不知有銳,亦不知挫銳之心,外之紛不能入,外紛不入,不待解而紛自無。諸紛不能亂我神、分我心、散我氣、耗我精,不亂、不擾,不分、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現。性光發生是上玄關開了的標誌,上下玄關都開了,上下陰陽魚眼都開啟,人體太極圖就繪製完畢,緊接著發生的就是陰陽二氣的相吸相衝,到沖的地步才叫作和,沖氣以為和,才體會道之妙,道之理,道之深奧。人鍊形如地,靜寂不動,才叫作同其塵。塵,土也,地屬坤,乃煉坤之質,從陰中求出點陽明之象,現而為光,光生則坤靜,坤靜則湛兮而成道,道非無,無而若存焉。嬰兒一現,我不知是誰之子,在杳冥之中,我不知有我,安知其子?帝,我也,要返於一來之際,而復我本來面目,歸於無始之先,合道以為我,合我以為道,才叫作「道沖而用之」。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進入無知無欲的混沌狀態,一點湛寂虛明之體自然常常在抱,若有所在,若無所在,若有所存,若無所存。在人體則是一片靈光閃爍於中部黃庭之中,恍惚於眉目之間。不存而若存,有象而無象,是湛兮似若存的含義。帝之先是混沌未開,鴻蒙未判的清空一氣。道生於天地之先,混於虛無之際,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向何而去,是誰家的孩子。你和你面對的事物溶為一體,你面對的花,你和花之間的界限已經突破,不知道你是花,還是花是你,就像莊周夢蝶,不知道是他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他,人我合為一體,這是心靈狀態,在身體上,分不清是我自己的炁在動還是天地之炁在動,內外一體。這個見道的景象,是玄關開啟時的身心體驗,因此,玄關不開,見到的只是學者文字上的道。市面上流行的文人作家講《道德經》的書,都是沒有體道的紙上談兵,停留在哲理思辨的層面,在大腦皮層兜圈子,對人開悟沒有什麼幫助。近代丹道名家陳攖寧得書中,記錄了一個弟子玄關開的景象。有時正在看書寫字,忽覺腿部有炁騰起,上交中宮,頓然全身如浮,身輕如蝶,恍惚如在雲空,乃知景到,不敢妄動,任其自交;有時真炁會於中宮,甜蜜非常,津生濃醴,身軟如泥,如醉如痴;有時真炁自腳心升起,兩腿於是格外輕快,便樂意悠情漫步,涵養中宮炁團,任從我行,全不知倦;有時好似身後有炁推動,舉步毫不費力,猶如漫步太虛,縹緲輕舉;有時炁來甚速,迅即在中宮抱團結胎,小腹盈滿,靜以養之,呼吸內外開合,全體美快之至;有時感覺混沌,卧以應之,上下二炁,會於中宮,交接甜美,流行全身,暖融暢適,周身太和,太虛與我同體,而我為太虛之主……種種景象,變化萬千,非筆墨所能盡述。時間稍長,觀察天地變化,乃悟我身氤氳之候,正是天地相合之機,及至有形,其景自失。證驗至此,方才領悟何為「天人合一」。玄關開啟,天地的陰陽之氣注入體內,如衝浪一樣,深遠無邊,好像深到世界的盡頭,所為的萬物之宗,一切生命都因道而誕生,動植物、花草都是秉一炁而生。道沖就是一炁之沖,那是人體內先天元神和元精這對真夫妻結婚時傳出喜慶的鼓樂和鞭炮。在出生前他們就是陰陽合一的太和一炁,出生後就各奔東西,被分至在心和腎,牛郎織女隔天河而居。織女被後天意識心打入深宮,牛郎被人慾消耗得日漸消瘦。當人能覺醒,入靜識神退位,固炁保精,待到精滿炁足神全時,牛郎織女重相會,他們早就認識,熟悉得很,自動擁抱成團,相擁撞擊出的陰陽合一的能量,就叫道沖。元神元精這對真夫妻是什麼樣子呢?上下玄關開啟,兩眉之間見到性光,元神現,下面陰蹺穴開啟,好像一股熱能忽然放出,性慾熾烈,那就是元精現的景象。元神、元精在人體中部的黃庭會合,這對久別的夫妻扭成一團,就是道沖。這裡有兩個關口,第一是你能否真靜,把元神請出來,那是無位真人,無中開的一道門。在有中忙乎慣了,在無中還是忙乎,改掉習性不忙了,真的虛無了。第二關是元精發動時性慾特彆強,你能不能平心靜氣地煉精化氣,是不是管不住自己去性行為,把元精耗散掉。這兩個關都需要定力,要知道這對真夫妻出來是多麼寶貴,你就會珍惜,就比較容易過這兩關,這兩關過了,才會有下一步的道沖體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老子講的開上下玄關的因果聯繫,挫其銳就是無我,我們總是自以為是,自己是老大,鋒芒畢露,先把這個拿掉,紛繁的念頭,像亂草一樣,斬草除根。把心修到這個地步,清心寡欲,如朗朗晴空,性光就會出現。性光在上部出現,還要讓這個光往下照耀。塵就是土,就是中土。老子這12個字,就是讓元神、元精打成一片,讓牛郎織女快點結婚,天地的大元氣才會聽到婚禮的鞭炮前來道賀。第五章 虛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一章講的是用默用虛,先天一炁就會越來越多。天地不仁是天地不知道自己的仁,天地養育了萬物,一炁周流,四季生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生化化,一炁主宰萬物,純自然不夾雜一點人為,萬物得太和一炁,生之、育之、長之、成之,天地容萬物而萬物感,天地化育之德,沒有形跡,上德不德、上仁不仁,正是至仁也。天地包容了萬物,卻沒有這個包容的意識,給予了萬物生命,自己卻不知道,叫天地不仁。芻狗是草扎的狗,祭祀用的,只是個虛的,並不是真的東西,就像現在祭祀紙紮的別墅、電視機一樣。天地把萬物都不看在眼裡,輕賤如草芥。這個生育了一切的仁慈母親,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多麼偉大的事情,這就是至仁,最大的仁,因此天地才能長存。修身之聖人,效天地的不仁,運化育於身。百姓,指身。身為國,心為君,意為民,心以無為為化身,意以無為守法,這就是聖人的仁。冥冥之中,不見施仁,是聖人效天地「上仁不仁」處而修己,給這個身體做了很多很重大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叫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一點不看重這個身體,這個有形的身體,不過是無中化出來的。把電能比喻成無,把電視、冰箱、電燈比喻成有,守那個無,有形化成什麼都無所謂。天地不仁,無聲無臭,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萬物感之,不見其仁,此所以不仁處,而仁大矣,此所以不見仁,而仁宏矣。橐龠就是風箱,觀天地,一炁上浮為天,下凝為地,中間是空洞,不過一開一合,像個大風箱。因為中空才流轉無礙,氣機之升降才無始無終,不屈不撓,這是天地之修,聖人效法天地之修修身,抱中守一,空空無跡,浩浩無痕。天地以無來修身,就像風箱以空來作為,以無為而為。所以修身用虛而不屈,虛以修者,領虛之美,得虛之妙,虛之極而動方生,一動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多言而無可言,故數窮,不如知我之美,會我之妙,抱我至中至道,而守我冥忘之理,常存真一之氣,以樂天真。守中的主角是神,神是火,守的是炁,炁是水,守中既是中脈、黃庭中宮,更是守在陰陽平衡點上,生氣的起始,只有守在這個上面,生氣才會源源不斷生髮出來。守中就是似守非守,元神守,識神配合協作。完全是元神的空無,完全無為就不存在守的問題,有守就是有為,守過了就是識神專權,生氣就立刻停止不出來了。比如,你一抬眼,看到一個人腦袋周圍有光圈,那是你裡面的元神看到的,你的意識之神只是個幫手,但是,你一動念,想看個仔細,那光就消失了。你只有不動念,似看非看地斜眼瞄著,而你心裡的眼睛,你的元神才會定定地把那光看個究竟。這個用虛的橐龠,人體的胎息與此十分相像。口鼻的呼吸是人為可以操作的,胎息是把口鼻呼吸幾乎關掉,腹部自然一鼓一鼓的,黃元吉先生在《樂育堂語錄》真火凡火章中說:「修行人以無形之真火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謂全然不用,不過如鐵匠之風扇吹噓於外,周遭包裹,以衛中間神息而已。」他在詩中說,乾坤橐龠無極妙,奪得無極變真人。這個人體的風箱裡面有無極真人,胎息的胎是聖胎,聖胎為元神所結;「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所結,至呼吸不出不入之時自得。「胎」字是講定神於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息」字是講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練成功,元神就上崗了。用虛、用空、用無、用元神,先天真東西才會來,用實、用有、用識神,那都是後天的東西,都不是老子說的先天一炁之道。唐代以後成熟的金丹大道,玉液還丹、金液還丹、煉精、鍊氣、煉神、煉虛,都是以此先天一炁作為丹頭,得不到此炁,煉一輩子也是枉然。當代人熟悉的氣功,只有嚴新等個別人繼承了老子先天一炁的正脈,握一下他的手病就好了。絕大多數都是後天意識指揮下的有為,在後天炁上轉圈圈,特異功能也只是掀開了先天玄門的一個小縫兒,並且短暫,無法實現人體與心靈的後天轉化為先天。因此,讀老子道德經,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對生命初始的親近,對自己無位真人的熟悉,對大智慧系統的喚醒,通靈開竅,給自己元神的營養和修鍊,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氣功層面,更不能與後天意識寫出來的《論語》等傳統經典誦讀相提並論。第六章 成象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此章是上一章用虛的繼續。人一落生後,先天的寶玉就掉入泥潭。這個泥潭的腐蝕性非常厲害,不是撈出來擦擦就能幹凈的,不經過車床的打磨,很難見到美玉的本色,怎麼辦,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經給出了下手的功夫,既用虛、用空、用無的玄關的開啟。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空谷回音,好像山裡有個無形的山神一樣。山穴曰谷,言其虛;變動不拘曰神,言其靈。不死就是惺惺不昧,山有虛靈之神而得到永恆,一萬年前如此,一萬年後不變。人的存在,也是這個虛靈的作用,如果虛靈在人就在,虛靈離開,人就消失了。這個看不見的才是生命的真主人,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沒有這個虛靈立刻就分解。人在用心、勞碌的時候,虛靈就被埋沒,虛靈的能量從眼耳鼻舌身意中散盡,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這個得之則生,失之則死的虛靈之門,成為了普通人的死戶。而修身的聖人,他們善於保養虛靈,清心寡欲,讓虛靈顯示她的神采,向外的耗散盡量減少,向內的凝聚盡量增多,使虛靈的原始能量得到豐沛的保全,並且可以生生不息,那麼這個決定因素的虛靈在一般人的死戶,在聖人這裡就變成了生門。養生的真正含義就是養元神,因為元神決定著向生,肉體不過是元神的房子,養身那些人為的忙乎,更多地消耗無為元神的能量,不能長生,還會短命。這個無聲無影,不可捉摸的虛靈,總是要有聲有色的事物中把握吧,不然怎樣操作?所以要想穀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玄,深也,遠也,天也,牝母性生殖器,坤也、靜也,地也。玄牝之門,就是天地之門、陰陽之門、動靜之門、玄妙之門,也是生死之門。它是陰陽往來之路,天地造化之鄉,人物發生之地。這個虛靈在人身上如何找到它呢?靜坐,垂簾內觀,混沌無知,大腦進入那個睡得很香甜的靜里似的,但並沒有真睡著,死凡心也。忽然一覺而動,道心生,無中生出有來。不要死死守住丹田,在不內不外處,觀其升降往來,所為出玄入牝,你的虛靈在哪裡?出也不是,入也不是,在出入之間,動靜之間既是。借空洞之玄牝,養虛靈之穀神,不即不離,勿忘勿助,便是綿綿若存,用之不盡。虛靈之神,在於空谷之聞,人身好比山,忘掉這個身體的存在,這個肉山才像空谷。因此,虛靈才能顯現。這個虛靈是陰,是織女,肉體上的精炁是陽是牛郎,陰一顯,自動就把陽吸引過來,陰陽一合,像黑夜中對火一樣,立刻擦出火花,產出白光,虛室生白,這就是那真一之炁,虛靈常靜,那真一之炁就常產出不斷,才是綿綿若存,使之不窮,用之不竭,才如山谷,常靜而存神,是謂「綿綿」。若心思用實了,就不是了,要似聞非聞。「勤」字,不是勤奮,而是「綿綿不絕」之意,「用之不勤」,是無窮無盡之妙,沒有一刻停息。玄關妙竅,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其吸而入也,則為陰、為靜、為無;其呼而出也,則為陽、為動、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竅。人慾修成正覺,惟此一覺而動之時,有個實實在在、的的確確、無念慮、無渣滓一個本來人在。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點靈光發現,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識得元神,常為我身之主,自是所煉之丹,必成天然大丹。這個空谷之神,我們這一靈虛神,有而形無,實而形虛,是個非常隱秘,非常微妙的東西。怎樣下手捕捉呢?只有無欲觀其妙,有欲觀其竅下手。無中生妙有,有無一立,妙竅齊開,玄牝立焉。這個虛竅中一開一合、一上一下之動,是陰陽合一之真氣,神氣完全合一生出的先天一炁,人天貫通一體,才叫有無竅、生死門。如果死守一個竅,比如守丹田、守天目穴,那裡面都沒有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凡竅,而不是這個神秘的竅。因此,必須似守非守,虛則落玩空,實則拘泥於有形,都不是虛靈不昧之體。不虛不實,靜則無形,動則有象,動也不是,靜也不是,動靜之間,才是人的虛靈本來面目。調整呼吸,慢、勻、細、微,漸漸的胎息發動,那個感知無中生動的虛靈,好像就在動靜之間,也是綿綿若存。等先天一炁用胎息的辦法調動出來了,天母的大元氣,永遠用不完,叫用之不勤。穀神是虛靈之神,以為會玩虛的,能入靜就是會玩無,會玩老子說的道,那就錯了,那是做枯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那個最活潑的生機之始的能量,是陰陽合一的產物。第七章 韜光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天亦有情天亦老,天因無情而不老。一炁在天地間周流,春夏秋冬,一萬年前後均是如此,養育萬物,任其生,任其滅,毫不動心,不據為己有,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因為無心,天地的元精一點也不消耗,因此才獲得長生。無心,不為私也不為公,沒有公、私的分別心。一片虛無,該生自然生,該滅自然滅,不干預,不策劃,只是廣大包容,天地因此而長生。人也該效法天地,天地因無心而有炁,炁生萬物,永恆長存。人若無心則見自性真人,生真炁,這個真炁與天地永恆長生的炁是一體的。生和死是對待的二,一個念頭生出來,接著消失,就是一個生死輪迴。如果一個念頭不生起來,也就沒有後面的消失,只有不生才會有不滅。人的什麼東西和天地一樣,是不自生的呢?就是我們的本心、虛靈、元神,我們的妙明真心,本來清凈,不生不滅;不聖不凡,不增不減,人純凈無念就是自性光彩照人的時候,就出離生死,當雜念叢生,自性陷溺、被污染的時候,無明昏聵才有生死。這一靈明性體,是一種無生無滅的無分別相,是在「氣離出入」、「心離能所」時呈現的「無雲晴空」般的心靈絕對本體,心想的客體和能想這個客體的主體都消失了,叫心離能所,即人的「本來面目」。大道唯有這虛靈的無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人身只有這個真人,才能像天地一樣可以不自生而長生,修道、悟道、修真,就是把這個隱藏的真人找出來。積精累炁,為了養育無位真人,當真炁的能量具足,她會居在你身外,和你一摸一樣。有時候,她會捂住鼻子說你的肉身好臭,不願再進到裡面,即使她沒離開肉身,但已經很清朗地存在時,聽到那些自私自利、耿耿於懷的人話,就感到人味很污濁,很不清爽,還不如貓狗好玩。普通人很重視這個色身,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功名利祿,心情才好,時時盤算,刻刻經營,結果沒幾十年就精枯氣弱,魂飛魄散,不能長生反而短命。修道的人好像清心寡欲,不去熱衷於做什麼,享受什麼,卻因心靜得到精滿炁足的長養,這是後其身而身先。聖人效法天地修身,先以靜御氣,後以精養身;先以靜抱真,後以後天之炁養身,也是後其身。這個後天之身精炁足了,先天的元神真身有了足夠的能量支持,法身出現,身外之身方得;身外身是從體內修成的可離體而存在、有生命、有智慧、有法力、能出有入無、通靈達妙的「神體」。只有認清真身假身,把假身置之度外,才能見到真身。這個真身在《周易參同契》修鍊成功的真人描述中,是很好玩的很嫩的小人兒,一動她,身體就像麵條一樣變形了。《鍾呂傳道集》中也有描述,說她一出竅,就感覺肉體如糞土一樣討厭,開始她還很弱小。要經常出入鍛煉,當她長結實了,可以一念到千里外,替你把事情辦了,還可以出去多個分身,同時替你到海上救災救難,媽祖、觀音他們都有這個本事。先外我之假身,而存我之真形,無他,乃一靜而存。天地以無私而開,人以無私而合,天地無容心以感萬物,聖人效天地亦無容心而抱全真,總不過要人心合天心。天地以清虛之氣而轉周,聖人以清虛之氣而運動,天地能長久,聖人法天地,故也長久。人體的法身身外身,是虛態空間人的先天形體,先天世界叫無色界;後天世界是實體世界,在人體為色身,叫色界。神仙、真人,就是能出入色界和無色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虛無世界這個偉大寶庫的鑰匙的人,也就是體道合真的人。那長生的天地之炁,雖然可以通過胎息引入體內,但後天人生的消耗,能修補也勉強,一個肉體存放的先天一炁,再充沛也是有限的,不如在天門這個產道讓真人自由出入,回到天母那裡直接採取能量。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聖人可以身外有身,像天地一樣長生,都是因為無私心於物,故能成我無私之私,以靜而守我真形,待天地反覆之時,而我之真形無壞。一般人的先天一炁能量耗完了,虛靈一走,肉身死掉,虛靈的能量因枯竭而灰飛煙滅。聖人、真人則不同,他們不是因為虛靈的能量在人世間耗盡了而死,而是利用人身的幾十年可以聚集的能量,把虛靈修鍊得像剛投胎時一樣,圓陀陀,光灼灼,他們可以數百歲駐世,即使死了,虛靈離開肉體,也因其充足的能量支持永遠存在。鍾離權、呂洞賓、張紫陽、白玉蟾、黃元吉這些都是修成功了的真人。老子的道德經是他們實踐的理論基礎,老子說的虛無一炁,被大批的真人實踐成功。至今的人體科學,無法解釋那些生命的奇蹟,他們雖然沒有肉身,卻可以把思想傳達給某個記錄者,在人間傳播。前些年美國暢銷書《與神對話》,就是無肉身但有虛靈存在的真人,對人間的關懷。更了不起的是元神的智慧,《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這些都是作者用元神寫出來的書,幾千年來還是不變的真理,成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伏羲、皇帝、老子這幾位聖人的靈魂在他們的作品中永恆,元神是生命中永恆的太陽,讀道德經,悟道,是讓我們的太陽放出不朽的光輝。第二十六章 重德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這一章講漸進、動靜相宜。重與輕,靜與躁,指的是炁和神。元神本性發出的炁是敦厚的德一能量,後天意識的躁心發出的氣是輕浮之氣,兩者差別巨大。所以,入手必須先把後天意識心降服,歸於靜,輕浮之氣才會敦厚。重為輕根,是從少而多,從靜而動,雖然性命為重,世事為輕,先去世事之輕為根,以靜為根本,根本既固,方能重性命,像人背東西,開始力氣小先背輕的,從輕而漸重,才能承受。人不把世俗的事情淡化了,無法重性命。靜為躁君,君,心也,心屬火,怎麼能不躁而煉?靜心發出的是先天清純之炁,躁心發出的是污濁的後天之氣,不把心改造好了,就無法練氣。要改造心,必須遠離那些俗事的糾纏,人才容易心平氣和。心為火,火降水生,水火濟既,這個心一定是靜的元神本心,這個火中就有真水,如果是後天意識心,雖然也是火降,但是裡面沒有真水,火中水才是真水,才是織女真陰,同樣,腎水是熱的,太陽沉入海底,這時的水中是有火的,叫水中火,才是牛郎真陽,也就是先天的心造就出來先天的炁,那是人體的真夫妻,他們才能結丹。重為輕根,先天炁清,後天氣濁,但後天的濁氣又是從先天清氣中化出來的,先天的心是靜,後天的心是躁,躁又是從靜中來的,靜以制之,一靜,心純一,虛火降,以虛靜降服躁君,才是君子重性命。時常警惕,好像每天背著重東西一樣不忘記靜這個狀態,終日堅心清靜,行若負重者然。人能惕惕不忘,清靜真一,雖有華美的宮殿也視而不見,超然物外,終日不離虛靜之機,憑什麼以道這個萬乘之主,至貴至尊,可仙可佛之身而不自愛,反以世俗的榮樂為緣,這不是太小看輕視自己了嗎。輕則失臣,臣是氣,失臣即失氣,以身輕天下,是重末輕本,妄想邪見,其國易於傾頹。國,身也,臣,氣也。離於靜則失臣,躁於心則失君。重為輕根,重者,丹也,輕者,氣也。氣為丹之根。重者,性也;輕者,命也。性為命之本。築末必先務本,叫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者,清而澄;躁者,妄而生。以澄止妄,以靜治躁。清就是妄念息,常澄其心,靜其意,清其神,如此後天心才會平息下去。是以君子終日,不離輜重是什麼意思?是以修真之士,守靜一時不離,像背著沉重的行李,警惕不鬆勁兒,終曰不離靜澄,即使處在世俗的環境中,也以無為治之。去心輕身,從無為治國,清靜治君。輕則失臣,君不能以清靜化,國不能以無為治,溫良恭儉之臣,見躁其君,亂其國。躁則失君,君不能以無為治國,馳騁田獵,好作為世欲之事,如此昏亂,安得不躁?失其靜,而君亦失之,不靜有為叫失,叫躁則失君。煉丹所用小葯、大葯皆為先天元神主宰而生,這個萬乘之主宰也是指的元神。火入水,神入氣,水火交媾,等到火蒸水沸,水底生金,玄關開,真陽生小葯產。因氣小叫小葯。等葯足了上升到頭頂,再下降到腹部歸爐烹煉,再等真陽火動,大葯生,此時氣大,有天應星、地應潮、六根震動之狀,叫大葯金丹。再以金丹運起河車,鼓動巽風,施用坤火,合離宮真精煅之,真氣和真精,化為聖胎。看到此地,讀者就會明白,老子用81章強調用元神,用先天,用無,無為是為什麼了。後面高端的人體返本還元的聖功,不是無為先天元神,連門檻都進不去。儘管人體最終的成就結丹、養育聖嬰、出體運煉、氣化肉身、靈魂永生路還很長,但是以一顆什麼樣的心才能達到,每個關口會遇到什麼問題,其實全是心如何守靜不離。老子道德經,那81節都是心的提醒,老子早料到我們會在哪裡走偏出岔子,2500年前就寫出了預防的教案。只要能做到老子說的任何時候一心守靜,定能成大羅金仙。(每天寫幾篇,以後發當天寫的,與天同步,不然覺得不對勁兒,看全的等出書吧)第三十一章 偃武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這一章要人有為莫忘無為,否則,夾雜後天意識,得不到先天的真一之炁。人要迎接尊貴的客人,是不是要把房間清潔乾淨?至清至純的先天一炁,如果不把身體里的污濁清理乾淨它是不會進門的。開始,要用武火猛燒,將宿世的疾病清除,用汗液排泄,或者用生瘡等渠道化解濁氣。還有最初入道,開玄關,都有一些人為的行動,但那是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修道的人不要以為是有人為的因素參與,先天真一之炁就可以眼睛裡揉沙子,即使有為也要做到有為中保持了無為,先天一炁才會出來,不然只是氣功層面的氣,不是真氣。真氣是養性命的好東西,夾雜了意念的氣是丹毒,害人性命,也害人肉身,因此要細微地甄別,免得危險。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指的是用後天意識,比如真氣沒有產出,沒有能量支持,強行地辟穀,身體內的運作處於坍塌的局面,就屬於兵者不祥之器。強用意為強兵,用意沒用,逼不出真氣,小周天是真氣足了以後,它自動找出路,因為督脈是陽升之途,真陽之炁自然尋它的熟路而上,上到頂無路可走自然沿任脈而下,下來炁還足又從督脈衝上去,迴環形成慣性運動,而沒有真氣用意念的小周天,只是意識的凡火,躁火馬上燒到口腔,以及體內其他地方,給身體帶來不良後果。真氣是水火合一的東西,人為的意念是火,沒有水,在體內運行就是危害,故不祥。物或惡之,這個物指先天真一之炁。真氣最討厭後天意識,有意識它就死,沒意識它就活,所以,入道的人一定非常清楚後天意識的危害。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左是東右是西,左相當於早晨到中午,是太陽升起,陽氣壯大的時候,是震卦到乾卦,右是陽降陰升的階段,兌卦到艮卦,君子居左,是有道的人守靜,靜後的動才是先天真氣,居左就是落腳在陽必然升的地方。居右,那是陽降的地方,不得不用意識強迫,強迫采來的炁叫不祥之器,非修道之君子。這裡強調的是靜待炁動,不是炁還沒動,意念先動,先用意念,強迫用意念逼迫產炁。為了引導初學者的對開玄關的描述,那是不得已的開導,可不要用後天意識去人為地操作。能恬淡清靜,自然之功,才叫虛無至道。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如果有一絲一毫的後天意識就不美,什麼是美?入一境,殺一境,得一理,忘一理。樂殺人是樂於不斷更新,隨時活在當下,只用第一念,總是守在先天元神上的人,清除了一切人慾、物慾的人叫樂殺人。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天下指身體,得志指人為的計劃、打算、要求,能守在元神上的人,不會要求命令身體做什麼,而是靜待身體自然達到什麼。比如先天真氣在身體上出現不出現,不去命令指揮,而是靜候佳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邊是陽升的方位,所以是吉位,右邊是陽降得方位,所以是凶位。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人的意識停止元神主宰,人處於靜中而生出的內動,靜中動者,叫偏將軍,居左而不凶,因為沒有動用後天意識。人動了後天意識,在人的意識引導下,所為的心理暗示下,也發生了炁動,但那是人為導引出來的動,叫動中之動,上將軍就指的這種情況,居其右而不吉,用意取也。很多氣功師都是這種情況,教人們發功,當時人們也動起來了。但是氣功師一走,人們就動不起來了。用意念引導出的動是外動的動功,先天真氣是靜功,外靜內動,惟精惟一,清虛而得。言以喪禮處之,喪禮也是崇尚左為上位的,偏將軍、上將軍居的位置是符合喪禮的排序的。偏將軍、上將軍也是比喻元神、識神的位置,一個主生的為主要地位,一個主死的處輔助地位,不得已用識神,也是居於僕人的輔佐地位,如此,在有為參與下也可以得先天一炁。用識神也要恬淡,似用非用,也不能死死地用,用死了就是識神居主位了,那一定得不了炁,似用非用,還是元神居主要地位,雖然用了識神,但不妨礙先天一炁的產出。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勝,以喪禮處之。戰場上殺人眾多,以悲哀之心默哀,打贏了別人要以喪禮對待而不是炫耀。這是用打仗比喻不得已用了後天意識,也要不忘後天中用先天,柔和治之,虛無修之,靜動得之,空空成之,所以有兵而不用。兵有勝敗,故不祥,教人體此而修。老子在教人用靜,不用動;用意,不用意(用意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用氣,不用氣,先立性後立命。得勝,也是比喻有斷殺之志,有鐵石心腸,心切意專,如此才能入道。
推薦閱讀:

道德經25章揭秘
《道德經》注音版(中)
8-道德真經集注卷之七
如何看待同學經常看電影卻從來不去電影院的行為?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