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蝴蝶夢》與《簡愛》——那些讓我敬佩的女作家

《蝴蝶夢》與《簡愛》——那些讓我敬佩的女作家

什麼樣的小說是好看的小說,它有什麼標準沒有? 依我看首先是吸引人看得下去的小說,再其次是有沒有思想、技藝等方面給人的收益,至於是中國小說或是外國小說都無所謂,只要能影響大多數人類的作品,都應該是好的作品。今天為什麼會想到女作家的問題,那是因為世上確實存有這樣的好小說曾經吸引過我,讓我能長久記住她們。

中國古代女子地位低下,能寫詩留到今日已是風毛麟角,更無須去提小說了,小說的地位與女人一樣低下。女子能寫點小說還是民國才有的,即100年還不到的歷史。首推之人就是丁玲(1904年-1986年),我在初一時看過她寫的《太陽照在桑乾河》,那時幼小,只知道讀故事,故事也並不入腦,歲月早已磨滅了它們,只記得書名和作者名字。許多甚至連作家姓名都遺忘得一乾二淨,比如《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迎春花》、《苦春花》、《十三妹》、《平妖傳》、《說唐演義》。無論中國古代、現代的這些小說均符合我當時的水平境界,故事人物所處的環境都能看得懂,也很精彩,可惜一個也不能刻憶在我的靈魂中長存。在接觸到外國小說之後,我早已不願關心任何一本中國小說了。

中國女作家中還有擅長情愛小說的台灣瓊瑤、三毛,只知其名不知其作。但是我比較欣賞台灣的龍應台和大陸這邊的畢淑敏,看過她們一些短文,都屬於有個人思想見解的女作家。在讀到外國小說中的女作家作品時,實際上我已是很遲很遲的事了,也許是先通過電影才注意到她們,那就是《蝴蝶夢》和《簡愛》,以後才是《牙買加客棧》等。那已經是我成家之後3、40歲了,也是我對女性有了更成熟的理解,才讓我多去了解她們。當時國家能放開譯制這些影片進來了,不是象我這樣年紀的人都能珍惜這種機會,許多和我同時代的人,至今對這些優秀作品一無所知,他們或許一輩子只能活在中國這片天空之下去丈量天地的大小,去理解世事的經緯。

電影《蝴蝶夢》的導演是懸念大師希區柯克,1941年一舉奪得第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攝影獎。我在觀看電影《蝴蝶夢》中被它奇特的描述方法吸引住,讓人不能不嘆服作家非同一般的創新技巧。《蝴蝶夢》原名叫《呂貝卡》,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在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了她在倒敘段落中被別人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過一次,更不知她長像是什麼模樣,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整個燒毀。小說中的另一女性——德溫特夫人,反而只是以故事敘述者的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著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陪襯虛無的手法頗讓人驚異。小說中的另一個主人翁邁克西姆先生,更是被呂蓓卡成為玩偶嘲弄的對象,找不著安寧和幸福的方向。因為我從沒有看到過有類似的手法描述這麼一種驚悚、懸念、離奇的故事。《呂貝卡》將永遠作為一種文學楷模被人記牢,也使全世界永遠對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一片懷念和敬佩之情。

女主角是個年輕活潑的女孩,在蒙特卡洛的山頂懸崖上,遇到誤認為她要自殺的德溫特.邁克西姆,以後在相愛中結婚,成為德溫特夫人。可是新婚的她跟隨丈夫回到他的曼陀麗莊園,卻發現自己取代不了丈夫死去的前妻呂貝卡在這個豪門的地位。生活中等來的不是新婚燕爾的甜蜜與期待,也不是出入豪宅的興奮與好奇,時時刻刻,無需言語與影像,可憐的新娘意識到自己在處處被拿來和呂貝卡相比較。「呂貝卡是個風情萬種的大美人兒。」「呂貝卡總是能將家務料理的井井有條,舉辦大型舞會,僕人們都對她崇拜的五體投地。」「呂貝卡,曼陀麗莊園的女主人,簡直是一個美貌,智慧,教養集一身的妻子,邁克西姆多麼幸福,他們多麼恩愛。」從客人們驚訝的眼神隻言片語,管家太太病態般的敬仰呂貝卡,甚至丈夫對前妻保有一些無法理解的禁忌。年輕的德溫特夫人開始懷疑自己,她們是那樣的不同,她的腦海處處都是呂貝卡在暗處發出的聲音。她,永遠不如呂貝卡。更為重要的是,邁克西姆似乎依然愛著呂貝卡吧,她永遠不能碰觸他心中的那塊聖地,她永遠不能取代呂貝卡!但是故事一系列懸念慢慢揭開德溫特夫人一直的臆想都是一種錯覺。

呂貝卡是故事中真正的女主人公,她冷艷迷人,似乎具備「一個妻子應當有的美德:教養、頭腦和姿色」。這樣的美人,自然引來無數男性的傾慕。所以曼陀麗莊園的擁有者邁克西姆和她結婚時,別人都說他們是「全英國最幸運、最美滿的郎才女貌的一對」。然而邁克西姆很快發現,呂貝卡其實是個「活該下地獄」的狠毒女人。她根本不懂得愛,沒有柔情,沒有起碼的道德觀,甚至有點不正常。「她會在黎明起身,離開幽靜的曼陀麗莊園,開車去倫敦,鑽進泰晤士河畔她的公寓套間,」在那兒度過不可告人的五天以後,到周末才回來。她甚至把眾多情夫一個個召到莊園來,在小海灣里的石屋幽會。終於有一天邁克西姆忍無可忍,抓起一支槍,想到小海灣石屋去「嚇一嚇」那對狗男女。然而他見到的卻是匪夷所思的一幕:呂貝卡獨自一人「非常蒼白,非常瘦弱」地坐在靜靜的屋裡,見到邁克西姆,「她蹭地滑下桌子,」站在邁克西姆面前,笑容可掬地說出了一番讓他無比震驚的話:「假如我有個孩子,不管是你本人還是世上隨便哪一個外人,都將無法證明孩子不是你生的。小傢伙將在曼陀麗長大成人,姓你家的貴姓。到時候你也無計可施啊!等你死了,曼陀麗莊園將歸這孩子所有。」她頓了一頓,站在窗邊,放聲大笑:「天哪,多有趣!真是有趣到極點,妙不可言!……我將做一個十全十美的良母,邁克斯,就好像我始終是個十全十美的賢妻。誰也看不透其中的秘密……」邁克西姆狂怒之下開槍打死了她:「子彈不偏不倚穿心臟而過。她並沒有立刻倒下,而是在原地站了一會兒,盯著我(邁克西姆)看,臉上慢慢綻開笑容……」

  將近一年後,人們偶然在海底發現了有呂貝卡屍體的小船,邁克西姆成為眾目睽睽之下的首要嫌兇。按照一般的想像,接下來是偵探小說常見的法庭辯論之類情節。但是《呂貝卡》的精妙之處,是故事的出人意料:邁克西姆發現呂貝卡死去那天曾經到倫敦找過貝克醫生,於是他和新婚妻子一起拜訪貝克,想知道呂貝卡的秘密。貝克醫生道出了真相:呂貝卡癌症晚期,已經活不了幾個月了。而且醫生從X光片上發現,呂貝卡子宮有點畸形,也就是說,她永遠不可能生兒育女。看到此處,讀者會倒抽一口冷氣:原來呂貝卡早知自己余日不多,臨死前,她完成了自己最「得意」的一筆:激怒邁克西姆,借他之手打死自己,結束痛苦不說,還讓邁克西姆背上永遠的罪孽。這個女人的惡毒,簡直讓人難以想像。邁克西姆最終得以開脫罪名,人們現在認為呂貝卡是在絕症的絕望中自殺而死。從這個結果看,呂貝卡最終還是失敗了,小說似乎總算有了個圓滿的結局。

然而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並不就此停筆,小說最後寫道:邁克西姆夫婦從倫敦返回莊園,遠遠望到美麗的曼陀麗莊園冒著煙火,它已被人付之一炬,縱火者竟是忠實於呂貝卡的莊園女管家。女管家的愚忠舉動似乎在告訴讀者,呂貝卡依然活著,她的影響和她的陰謀始終沒有停止過。於是,所有猜疑的幻覺都消失了,德溫特夫人流淚,釋懷重生: 原來邁克西姆真正愛的是她。雖然他們再也回不到燃起熊熊烈火的曼陀麗莊園,但是德溫特夫婦去到了一個普通平凡的鎮落,告別了過去的奢華鬼詭,過起相互理解相愛而平淡的生活。德溫特夫人不再害怕任何,因為,她已經從呂貝卡這場錯覺中醒來。

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1907-1990)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一九六九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住在英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康沃爾郡的農場莊園悠閑暇適的鄉下生活和綺麗迷人的自然風光很適合達夫妮的心情。她潛心研究欣賞十九世紀反映維多利亞時代風俗和生活的作品,閱讀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哥特式小說。這些小說崇尚原始生活的粗野、神秘、恐怖、冒險,充滿浪漫感傷的情調。康沃爾郡的生活保留了很多維多利亞時代的特徵,也是寫作哥特式小說的最好土壤。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郡的社會習俗與風土人情為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

達夫妮·杜穆里埃出身書香門第、藝術世家。祖父喬治·杜穆里埃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家和小說家,父親傑拉德·杜穆里埃爵士是英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和劇院經理。在這樣的家庭里,杜穆里埃自幼受到了藝術的熏陶。一九三一年她創作出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可愛的精神》。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她創作出了一系列極富魅力的作品。《呂貝卡》)即完成於一九三八年。《牙買加客棧》是她一九三五年的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牙買加客棧》和《蝴蝶夢》分別於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O年被搬上銀幕。雖然《牙買加客棧》在英國上演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蝴蝶夢》的成功則更加輝煌。她的其它代品有《浮生夢》、《征西大將軍》、《瑪麗.安妮》、《統治吧,不列顛》、《法國人的小灣》、《替罪羊》等等。達夫妮·杜穆里埃於一九六九年被授予英帝國女爵士勛位。

電影《簡愛》更是中國文化女子必看的電影,主演:瓊·芳登,導演:羅伯特·斯帝文森。小說主要描寫了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主人公簡·愛是一個心地純潔、善於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受盡磨難。但她有倔強的性格和勇於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說以濃郁抒情的筆法和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紮根於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深摯愛情,具有強烈的震撼心靈的藝術力量。其最為成功之處在於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一個性格堅強,樸實,剛柔並濟,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她蔑視權貴的驕橫,嘲笑他們的愚笨,顯示出自立自強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頑強的生命力,從不向命運低頭,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最後有了自己所嚮往的美好生活。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於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於染上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裡。舅父里德先生在紅房子中去世後,簡過了10年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視作眼中釘,並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從此,她與舅母的對抗更加公開和堅決了。以後,簡被送進了洛伍德孤兒院。孤兒院教規嚴厲,生活艱苦,院長是個冷酷的偽君子。簡在孤兒院繼續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簡厭倦了孤兒院里的生活,登廣告謀求家庭教師的職業。桑菲爾德莊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莊園的男主人羅切斯特經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個不到10歲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羅切斯特是她的保護人,她就是簡的學生。

莊園的主人是個性格憂鬱、喜怒無常的人,對簡·愛的態度時好時壞。整幢房子沉鬱空曠,有時還會聽到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聲。一天,簡在睡夢中被這種笑聲驚醒,發現羅切斯特的房間著了火,簡叫醒他並幫助他撲滅了火。以後她愛上了羅切斯特,其實羅切斯特也已愛上簡,他只是想試探簡對自己的愛情,當他向簡求婚時,簡答應了他。婚禮前夜,簡在朦朧中看到一個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鏡前披戴她的婚紗。第二天,當婚禮在教堂悄然進行時,突然有人出證:羅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原來就是那個被關在三樓密室里的瘋女人。法律阻礙了他們的愛情,使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簡離開了羅切斯特。在尋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簡風餐露宿,沿途乞討,歷盡磨難,最後在澤地房被牧師聖·約翰收留,並在當地一所小學校任教。不久,簡得知叔父去世並給她留下一筆遺產,同時還發現聖·約翰是她的表兄,簡決定將財產平分。聖·約翰是個狂熱的教徒,打算去印度傳教。他請求簡嫁給他並和他同去印度。簡拒絕了他,決定回到羅切斯特身邊。 當她回到桑菲爾德莊園,那座宅子已成廢墟,瘋女人放火後墜樓身亡,羅切斯特也受傷致殘。簡找到他並和他結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簡·愛》的問世曾經轟動了十九世紀的文壇,在英國文學史上,被稱為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有一種抑制不住的衝動,驅使人拿起這本書,隨之深深感動,心靈也為之震顫。《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三姐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則分別寫了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和《艾格尼斯·格雷》。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豪渥斯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母親早逝,1821年,即她5歲時,母親便患癌症去世。父親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艱苦又凄涼。豪渥斯是窮鄉僻壤的一個山區,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們只能在沼澤地里遊玩。好在父親是劍橋聖約翰學院的畢業生,學識淵博,他常常教子女讀書,指導他們看書報雜誌,還給他們講故事。這是自母親去世後孩子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樂趣,同時也給夏洛蒂以及兩個妹妹帶來最初的影響,使她們從小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八歲的夏洛蒂被送進一所專收神職人員孤女的慈善性機構——柯文橋女子寄宿學校。在那裡,她的兩個姐姐瑪麗亞和伊麗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後死去。於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鄉,在荒涼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

夏洛蒂回到家裡後,生活又像過去一樣,但她和妹妹們的興趣卻更加廣泛了。她們一起學音樂,彈琴、唱歌,畫畫,而最使她們感興趣的卻是學習寫作。勃朗特一家一向離群索居,夏洛蒂姐妹自幼性格孤僻,在豪渥斯這個孤寂的村落里,她們所能找到的唯一慰藉,就是面對荒野任憑想像力馳騁,編寫離奇動人的故事。當時夏洛蒂14歲,已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開列的書單,她共寫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頁。這些習作儘管還很幼稚,但已表現出相當厚實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想像力。這樣的習作,可以說為她往後在文壇上一舉成名作了充分準備。15歲時她進了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曾作家庭教師,但因不能忍受貴婦人、闊小姐對家庭教師的歧視和刻薄,放棄了家庭教師的謀生之路。她曾打算自辦學校,為此她在姨母的資助下與艾米莉一起去義大利進修法語和德語。然而由於沒有人來就讀,學校沒能辦成。但是她在義大利學習的經歷激發了她表現自我的強烈願望,促使她投身於文學創作的道路。

38歲的夏洛蒂終於和一位牧師結了婚。遲來的愛情給她帶來了慰藉和歡樂,但婚後的幸福竟是那麼短暫,六個月後的一天,夏洛蒂和丈夫到離家數英里的荒原深處觀看山澗瀑布,歸途中遇雨受寒,此後便一病不起。1855年3月31日,39歲的夏洛蒂不幸離開了人間,還帶去了一個尚未出世的嬰兒。夏洛蒂·勃朗特經歷了極其坎坷艱難而又不幸的短暫一生,雖然僅寫了四部小說,即:《教師》、《簡·愛》、《謝利》和《維萊特》,其中《教師》在她去世後才出版,但她在文學史上卻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她的小說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女性要求獨立自主的強烈願望。這一主題可以說在她所有的小說中都頑強地表現出來,而將女性的呼聲作為小說主題,這在她之前的英國文學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她是表現這一主題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說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物和情節都與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具有濃厚的現實抒情的色彩。

女性主題加上細膩柔情筆調的特點,始終圍繞著愛情和家庭這二個永恆不變的人類課題探索,這是夏洛蒂·勃朗特和達夫妮·杜穆里埃創作的基調,也是她們對後世英美作家的影響所在。後世作家在處理女性主題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們的影響,尤其是關心女性自身命運問題的女作家,更是尊她們為先驅,並把她們的作品視為「現代女性小說」的楷模。

英國女作家中還有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有著男性的氣魄。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僅局限於偵探小說,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包括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上述介紹的這三位英國女作家的作品,這幾十年里,總是被各國不斷地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或戲劇等體裁去演出。還有我最近剛看完的《荊棘鳥》,出自澳大利亞著名女作家考琳·麥考洛(1937年- )之手。看過女作家的小說,讓人類冷酷的一面都沖淡了,再強硬的心都會軟化。我敬佩她們更有男性的智慧,編織出那些曲折、神異而浪漫的作品。

2011.9.14


推薦閱讀:

相約蝴蝶谷
絲巾單邊蝴蝶結的系法
當蝴蝶飛過花叢
聽到窗帘里的翅膀撲棱的聲音,因為極度害怕的原因沒有拉開,兩天後發現窗檯有隻死掉的蝴蝶,惋惜,自責。?
[原創]在賣劍的朋友家,很邪惡真的,這期蝴蝶甩刀!!!

TAG:作家 | 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