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藏今賞:融醫療養生功法與金石書畫藝術於一身之《導引圖》
導引術,與按摩、灸、熨、針、葯並列為中醫治療方法,同樣是中國人發明創造且世界獨一無二。
「導引」一詞,源流久遠:
△《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素問·奇病論》: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葯不能獨治也。
△《靈樞·官能篇》: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
△先秦《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晉葛洪《抱朴子·對俗》: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葯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導引以增年。
△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別旨》: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
△唐《一切經音義》: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
△北宋《雲笈七籤》:導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與調氣相須,令血脈通,除百病。
△清《莊子集釋》: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導引亦作「道引」。通過肢體手足的運動屈伸,配合呼吸意念修鍊內氣運行,達到氣血流通和促進健康。
導引與行氣相隨相伴,互為因果。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稱之為行氣。
這件國寶玉器叫「行氣玉珮銘」,十二面楞的柱狀體,高52mm,柱徑34mm,重118g,中空但未透頂。此物原為合肥李氏個人收藏,現珍藏於天津博物館,據郭沫若先生考證,製作年代為戰國初期,即公元前380年左右。(距道教始祖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西去,時間相差約150年,嘿嘿~,或許有淵源哦~)
網上很多說法是一九七五年長沙馬王堆的出土文物,此說法有誤!
「行氣玉珮銘」表面銘文每楞刻3個古文字,共45字(有重文符號9個),論述了呼吸和行氣的全過程:「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其舂在上,地其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郭沫若先生還對銘文進行了白話釋義:這是深呼吸的一個回合。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
一位中醫家這樣解讀:按《行氣玉珮銘》所述,練養伊始,意息結合,意守中丹田,通過呼吸運動,汲取天陽之氣,溫煦脾陽,以激發中焦的臓腑功能。中焦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人體從飲食中攝取的養分,即由「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內經》),以成後天之精,化生後天之氣,使中丹田真氣充沛,產生飽滿、溫熱的感覺,為行氣奠定充足的物質基礎。隨著呼吸運動的逐漸深長,真氣的進一步,溫熱感也逐漸下沉,漸漸向下丹田延伸,去充養先天真氣。下丹田,《難經》稱其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是真氣生髮和蓄存之所,又對真氣有蜇藏、固攝作用。這便是《行氣玉珮銘》一開始說的「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的實質內涵。
雖然對銘文的解釋一直眾說紛紜,但「行氣」的基本含義沒有爭議。
1971年12月底的一天,長沙366醫院挖防空洞的民工發現,原來的紅色網格土忽然變成另一種非常疏鬆的土壤,拔鋼筋時帶出一股氣體,與點煙的火柴相遇,居然著了……由此,馬王堆三座漢墓赫然展露在世人面前。
出土的帛書中,有一副繪有各種運動姿態的帛畫尤為引人注目,這是一幅現存世界最早的導引圖譜。
原帛畫復原後長約100厘米,高50厘米。分上下4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動物的有鳥、鷂、鶴、顫、猿、猴、龍、熊等八式,與五禽戲相近而缺鹿戲與虎戲(足見華佗「五禽戲」是由導引圖演變而來)。
原無圖譜名,現名系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所定。
中國書籍自古「圖書」二字連用,以帛(紙)為載體,實現繪圖於書。
敬慎山房主人編繪的這部《導引圖》有圖24幅,以圖為主,其旁以文字講解,圖四周無框,不畫背景。原圖集為孤本,今藏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為單幅圖裝裱成經折裝,無頁碼、序跋及作者題署。藏館函套書脊處載「清光緒初年彩繪本」,原裝書皮為木板,上書「導引圖」,字跡與圖集內文字的風格不同,當為藏家後加。
《導引圖》堪稱一幅精美絕倫的工筆畫作,全部使用彩色手繪而成,並非刻版後敷色。所繪人物為明代打扮,服飾色彩艷麗,動作栩栩如生;所繪練功的卧榻坐椅也是明代樣式,古色古香,韻味十足。
《導引圖》還表達了金石藝術的唯美,圖中鈐有」敬慎山房」,「敬春山房」,「玉銘」,「岜壽」諸篆刻印章,錯落有致,刻工精良,紅白二色中極富內涵,方寸間蘊含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與豐富哲理。
《導引圖》中有行楷書寫的說明文字,工整秀麗,言簡意賅,也不失為一幅幅精美的書法作品。其中「目眩」的」眩」字缺末筆,避康熙名諱,所以該本應該為清代抄繪之前的,原底本年代更早。
《導引圖》之24幅導引圖,所繪人物均為男性,有青年、壯年、老年,提示了功法的適用人群。所配的簡短文字說明,均以設問開始,然後以回答問題的方式提出一套功法的動作。雖然也偶會提到」得仙道」之類的話,但整體看來,以強身治病之醫療目的為宗旨,更接近醫療養生保健行為.,每一功法針對性非常強,可以說是招招都有治療保健意義。
這24套導引功法中,有16幅圖有治病作用,用於病人或身體虛弱之人:
如「子不能得,如何?」,提出運陽種子功;
「元氣不足,如何?」,提出助元氣功;
其他還有止勞嗽,運濕腫,散氣運食,止遺精,退寒熱,舒氣釋郁,壯氣延年,諸經卻病,理頭目,理腰疾,運腹痛,健脾補腎, 理瘀血,補失力等等功法。
有8幅圖有強身作用,用於常人,這一類功法又可再分為三類:
一是用以防病。如煉元神功,作用在於「自無虛弱之患」;養血脈功,作用在於 「養血,瘳手足痿痹不仁」;充氣血功,作用在於「精神氣血充溢,諸病自退」
二是重在寧心除欲。如養心功,提出此功法「能清心寡欲」;養正氣功,提出此功法能使「心自正,諸欲可伐」
三是強身延年。如煉元精功,提出此功法能使「血氣剛強,元精真固」;養元真功,提出此功法能「返老還童」;融會正氣功,提出此功法能」脫體得仙道」。
原圖由於年代較為久遠,部分彩繪顏色已經變色發黑,1997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養生氣功導引圖》,影印本,保持了經折裝形制,但印刷質量差,且改變了原圖長寬比例,導致圖形失真。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選編、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叢書《中醫古籍孤本大全》,線裝裝幀,織錦函套,典雅精美,全部為宣紙,印章套紅印刷。該叢書收錄了《導引圖》,將原圖重新繪製,保持了原圖特色,並對原圖自然氧化發黑處進行了復原處理,色彩艷麗,煥然一新,不失為現代翻印諸本中之最佳者。
推薦閱讀:
※《琴棋書畫》特種郵票小版張圖稿欣賞
※修訂本《中國書畫全書》20冊目錄
※兩任總理都接見過還送禮的潮州人,他的書畫將搬上郵票
※《鳳鳴凝碧》全國書畫邀請展作品(上)
※【引用】30幅著名書畫家作品賞析(十二)【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