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中國精神

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引 言

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包括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該由哪些精神元素構成,特別是這些元素來自哪裡,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或許由於階段性精神過剩,也就是「文革」期間出現了「精神萬能」,抑或精神貧乏,也就是改革開放後因精神反動而來的「遠離崇高」和金錢萬能,導致了貫穿新中國成立後的兩個基本階段,都沒有真正完成揭示和抽象中國精神這一最重要的命題。甚至我們經常講的中華民族精神也不清晰。

如果說過去忽略這一命題有主客觀原因,甚至這個命題在特定歷史階段並沒有顯示出太大的意義和重要性,那麼懷著夢想快步走向世界的當代中國,要想圓夢,必須深入研究中國精神,張揚中國精神,以中國精神支撐國家和民族躍上歷史新高度。如此一個重大命題,其產生的難度大於抽象中華民族精神,近似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產生和確立。

講民族精神,脈絡清晰,可久遠追溯,可選擇精神元素豐富,尤其牽涉面小,政治因素不太突出。國家精神就不同了,這是一個政治屬性鮮明的概念,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特彆強調「講政治」的國家,追尋歷史與範圍必定有限,其中階級區分,新舊社會之別,就直接制約著精神品質的界定和抽象。當一個社會的精神和價值坐標限於政治標準之時,總體來看是偏窄的,因為政治是功利的,以功利標準去建設超功利的精神大廈,其內在的矛盾甚至帶有致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抽象中國精神的難度大於抽象中華民族精神,同時較西方國家精神的抽象也要難得多、複雜得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黨的政治理論不斷實現突破,制約中國精神抽象的因素會逐漸清除,由此保證國家精神獲得更豐厚的營養,更加寬廣的內容,但是在對政治作出新的詮釋,進而確立起新政治觀之前,中國精神的建設仍然屬於奠基階段,而不會真正獲得突破。

當然,粗線條地談中國精神,也是可以忽略多重製約因素的。筆者認為,中國精神奠基於兩大思想淵源和精神積澱,一個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積澱下來的精神元素,另一個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創造。強調奠基於中華民族千年精神創造與積澱,因為所有民族都不可能切斷文化傳統和精神血脈,真正切斷的民族也就意味著民族的消亡,儘管未必是有形的消失,因為當一個民族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也便為他民族、他文化所改造,這一點已經為大量消失的文明與民族所證明。強調奠基於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創造和積澱,是因為中國精神本身就是主流精神,且由主導力量來牽引和推動,當代中國的主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裡不會產生替代力量,也就是說中華民族在躍升階段,必然也必須依靠共產黨來領導,這個黨的精神創造就必須進入中國精神。

需要強調的是,在抽象中國精神不能不關注各個時代湧現出來的英雄。英雄是國家精神的最佳載體,能夠最好地彰顯國家精神。為什麼是英雄來彰顯國家精神?因為英雄本質上是主流社會藉助的詮釋主流精神,引導民眾價值追求、確立精神目標的載體。如此,認識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品質,雖然可以有許多切入點,但最鮮活生動者莫過於產生出來的英雄。如果是民族精神,那麼就觀察這個民族湧現並沉澱於文化中的英雄,如果是國家精神,尤其是新中國意義上的國家精神,就必須從中國共產黨價值坐標基礎上的英雄,所以大量的就表現為當代中國的英雄模範,這也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評選出來的「雙百人物」都一定是滿足現實黨的政治理念和價值坐標下的英雄模範的重要原因。

創造或抽象中國精神,我們處於進行時,需要更多人的積極投入。

目 錄

第一章 時代精神

1一個失去權威又亟須權威的時代2

2社會轉型下的「精神懈怠」 6

3在新權威的確立中獲得精神依歸8

4中華民族精神的元素與挑戰10

5中國精神的蛻變和成長16

6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20

7國民精神品質中的擔當24

8五四精神,民族的精神財富26

9延安精神,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源泉30

10抗震精神,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35

11長城精神中的新時代元素42

12奧運精神,自在的強大與征服的魅力44

13從新的發展目標中探尋精神出路49

14塑造中國精神的著力點和突破口54

第二章 創新精神

1中國必須要成為「文化強國」 64

2文化發展遲滯的背後67

3創新能力退化不應歸咎於民族智商68

4思想創新的土壤為什麼稀缺70

5傳統文化在民族創新中的角色72

6內向思維方式不可不改74

7「四大發明」之後還需要什麼76

8創新需要關注時代需求79

9發展需要兼顧歷史進行再創造81

10站在父輩的肩上方能走得更遠82

11創新的希望在青年8

第三章 榜樣精神

1對不同時代信仰的反思88

2和平時代為什麼仍需要關注天空的人90

3道德弘揚應避免褒獎本分的怪相93

4英模應具有時代特性95

5「造神」是置英模於尷尬之地的「惡搞」 97

6英模精神需折射群眾精神99

7英模的培養需回歸理性101

8培養英模的關鍵是強化信念103

9宣傳英模應避免扭曲和錯位105

10沒有英雄的時代是蒼白的107

11這個時代仍需要雷鋒精神109

12「小人物」亦可成為英雄112

13楊利偉身上的英雄美113

14與優秀者同行才能超越自我115

15愛國精神的弘揚需要精神高地117

第四章 新青年精神

1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和價值取向120

2高尚的道德保證青年人生價值的實現121

3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張揚青春個性123

4知識只有用思想去貫穿才會產生價值125

5用務實紮實的工作實現超越126

6奠定不怕挫折、勇於拼搏的心理和思想基礎127

7以對真、善、美的完整把握去創造人生129

8用禮儀修養助推青年成才130

9當代青年的政治與道德思想教育131

10以什麼樣的形式和方法教育當代青年138

11讓青年在科學理論之光的照耀下前行142

12尋找物質和精神的平衡點146

13青年需要什麼樣的感動148

14青年在艱苦奮鬥中實現青春理想151

推薦閱讀:

傅抱石論中國畫
中國城市之最
紐約時報:白宮擔心間諜活動,考慮對中國研究人員設限
展現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段歷程 ——《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簡評
婚戀專家:中國70%的離婚都離錯了

TAG:中國 | 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