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雎不辱使命》課堂學案

《唐雎不辱使命》課堂學案

一、填空。

1、《唐雎不辱使命》選自《 》。該書是 (時期)的 脈 (人名)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 篇。「辱」的意思是: 。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他是 國的使臣,他具有 的英雄氣概,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

3、夫專諸之刺殺王僚也, ;聶政之刺殺韓傀也, ;要離之刺殺慶忌也, 。

二、文段閱讀。

(一)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1、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實質是什麼?

2、秦王與安陵君「易地」並非真心,何以見得?

3、「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一句寫出了秦王

的心態。

4、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為什麼不答應?

5、安陵君明明知道秦王以大易小是個騙局,為什麼卻不揭穿他,反而說「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話呢?

6、「秦王不悅」在故事情節中起什麼作用?

7、唐雎出使秦國的原因是什麼?

(二)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秦王初見唐雎時,是以一種什麼語氣對唐雎說話的?唐雎又是怎樣勸說秦王的?

2、段中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3、段中表現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

4、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5、秦王所說的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是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

6、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7、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 。

(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1、在唐雎看來,真正的「士」是像 一類的人。

2、唐雎列舉「專諸之刺王僚也」、「聶政之刺韓傀」、「要離之刺慶忌」有什麼用意?

3、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麼?

4、唐雎說「與臣而將四矣」、「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應下文 ,說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5、本文段唐雎同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脅,唐雎以 來應對;秦王說「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則言 ,矛盾衝突,富有戲劇效果。

6、「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一句表現了秦王 的特點。

7、「挺劍而起」反映了唐雎 。

8、概括文段的大意: 。

9、言為心聲,言為思想外衣,語言宣之於口,也是人物形象的寫照。秦王和唐雎的一番舌戰,一方盛所凌人,殺機重重,一方大義凜然,針鋒相對。他們在機鋒的語言背後,各自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和感受?

秦王:

唐睢:

10、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台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子,說說其「潛台詞」是什麼。

(1)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 與臣而將四矣。

(3)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11、用自己的話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

(四)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想一想,唐雎能使「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說明了什麼?這是從什麼角度來表現唐雎的?

2、本文最後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3、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並且請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麼?

三、歸納總結。

1、本中怎樣體現秦的強大和安陵的弱小?

2、你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你知道還有哪些「士」的故事嗎?

3、為什麼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唐雎表現了什麼品質?

4、唐雎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於為國獻身的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還有什麼現實意義?

5、列舉兩個我國歷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迹。

6、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為國家為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

答案

一、

1、戰國策 東漢末年 劉向 33 辱沒、辜負

2、唐雎 安陵 不畏強暴、有膽有識

二、

(一)

1、實質是吞併安陵

2、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對安陵君的輕視;

B.「寡人慾以……安陵君其許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氣強硬,並無商量餘地;C.「秦王不悅」,可看出秦王名易實奪的心理。

3、盛氣凌人、以強凌弱

4、因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圖吞併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識破了他的陰謀,所以安陵君不答應。

5、因為當時的形勢是敵強我弱,為爭取周旋的餘地,所以沒有當場揭穿秦王的騸局。

6、引起故事的開端,貫穿整個事件的全過程,推動情節的發展。

7、因為安陵君拒絕了秦王以大易小的提議,秦王不高興,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國。

(二)

1、秦王以驕橫、指責的語氣對唐雎說話,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義正詞嚴地反駁了秦王,有理也有禮。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

3、安陵君不聽寡人言,何也?輕寡人與?

4、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

5、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他把安陵君當作忠厚老實

的人,所以不加註意。

6、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立場

(三)

1、專諸、聶政、要離

2、有力地反駁了秦王所理解的「布衣之怒」,並以此三人的行為警告秦王:他將效仿他們,刺殺秦王,捨生取義。這種大義凜然、勇於鬥爭的精神,直逼得秦王俯首就範。

3、與秦王「天子之怒」針鋒相對,指出「布衣之士」發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將以身效法。

4、將效法三士,刺殺秦王 「挺劍而起」

5、布衣之怒 伏屍二人,流血五步

6、外強中乾

7、不畏強暴、寧死不屈

8、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並以死相拼。

9、秦王: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後恭、外強中乾

唐睢:沉著鎮定、堅強無畏、有膽有識、有謀略、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10、(1)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2)我將效仿他們三人,與你同歸於盡。

(3)我秦王如果不「以君為長者」,「錯」起「意」來,就會把你和韓魏一樣滅亡。

11、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並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之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

最後,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捨生取義,挫敗秦王。

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個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智勇雙全的人。(答出要點與過程,意思近即可)

(四)

1、說明秦王害怕了。從側面表現了唐雎不畏強暴的精神。

2、從側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3、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 不是放棄吞併。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佔壓倒優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三、歸納總結。

1、①秦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②「秦王不悅」,於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因」解釋為「因此,於是」;秦王不高興,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見安陵之弱。

③秦王嬴政當時尚未統一六國,卻在文中自稱「天子」,說自己一怒,就要「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可見秦國之強。(前兩點學生基本上能夠說出,第三點教師可做些點撥)

2、熱愛國家、勇敢無畏、責任感強

毛遂自薦

3、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換安陵君的封邑,實際是要并吞安陵。而在當時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面對橫蠻狡詐、色厲內荏的秦王,不畏強暴,敢於鬥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後使秦王放棄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表現了他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

4、當今國民如果都有不畏強權和敢於為國獻身的精神,國家將會更加的強盛。

5、(1)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2)諸葛亮舌戰群儒,聯吳抗曹。

6、屈原直言敢諫,流浪之後憤而作《離騷》,抒發志向。最終投江而死,以身殉國。聞一多在敵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敵人的卑鄙罪惡行徑,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千古絕唱《最後一次演講》。


推薦閱讀:

名醫課堂丨長痘痘只因皮膚沒有護理好?不了解這些,抹再貴的護膚品都沒用!
四柱課堂:第128章 十神與宮位六親相對應
四年級奧數課堂(2)
陰陽五行基礎教程—愣頭青授徒課堂記錄(節選)
烘焙課堂 | 奶香十足の 「軟妹」——牛奶麵包卷

TAG:課堂 | 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