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當代中國五大社會思潮

新馬克思主義

中國的新馬克思主義學派不同於西方的新馬克思主義學派,西方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同道基本上屬於中國「新左派」的陣營。中國的新馬克思主義則屬於體制內左翼改革派在學術界的反應。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決定了對指令性計劃經濟的突破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內部的理論創新開始。以劉國光為代表的新馬派首倡經濟體制改革,可以看做體制內秉承馬克思主義的改革派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種探索,其目的和初衷無疑是為了實現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實現共同富裕。

2005年,劉國光在《劉國光談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中指出:「有少數人用自由化、私有化為暴富階層代言,來衝擊馬克思主義,干擾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要建立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要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是私有化或者不斷向私有化演變;要堅持宏觀調控下的市場調節,而不是市場原教旨主義;堅持為保證效率而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同時要強調社會公平、福利保障,而不是極力擴大社會鴻溝,為暴富階層說話。要做到這些,都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來指導,而不能用西方經濟理論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來指導。」

此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初的推動者和社會主義改革方向的堅守者,新馬克思主義學派開始了主動進行學派創新的過程,他們在自覺反對體制內右翼改革派在學術界的代言「新古典自由主義」學派的過程中,逐漸產生自己的影響,形成了以劉國光、程恩富、方克立等為代表的科研團隊,提出要建立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學派。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程恩富作為新馬克思主義創新學派的推動者,認為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需要有中國自己的理論體系,要在「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這三大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以「世情為鑒,國情為據,黨情為要」,進行「綜合創新」。

新左派

中國的「新左派」成分複雜,包括民主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和毛澤東主義者。儘管新左派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共識,但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他們同時是民主主義和國家主義者。

鑒於新左派的興起最初源於自由主義的內部分裂,所以認識新左派離不開梳理它與自由主義之間的分歧。1.對全球化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全盤肯定全球化,認為中國應融入全球化,與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全面接軌。新左派認為,目前全球化是被美國主導的,全球化使資本流向世界,利潤流向西方,中國應認清全球化的陷阱,抑制全球化的消極影響。2.對當前中國問題的認識差異:二者都認為中國目前存在貧富分化等社會危機。但自由主義認為中國的問題是權力壟斷,市場化不徹底造成的,解決中國問題要進行徹底的私有制改革,同時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新左派認為目前中國的問題是權力與資本勾結造成的,要解決問題必須對資本擴張的勢力進行遏制,私有化的結果必然是目前既得利益的合法化,是最野蠻的資本主義,解決中國的問題要實行混合經濟,同時加強民主基礎上的國家能力建設。3.對民主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者認為民主的本質是自由,只有私有化和市場經濟才能給予人完全的自由。新左派認為,民主的本質除了自由還有平等,在私人資本統治下不可能有人的自由,窮人和富人不可能有同等的自由,要追求民主自由,必須遏制市場消極力量必然帶來的兩極分化,必須有人為干預去糾正市場的正反饋機制。4.對美國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認為美國的民主自由是普世價值,中國只有全面美國化才是唯一的出路。新左派認為,美國是當今金融壟斷資本的代言人,中國美國化的結果必然是民族分裂、社會動蕩。5.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是人類歷史的終結,是最好的制度,中國只有資本主義化才能實現現代化。新左派認為,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資本積累,發達國家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不發達國家的不發展之上,中國要想發展必須改變世界體系的格局,在現有的範圍內,中國將永遠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國和加工廠。6.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通往奴役之路,必然導致極權主義,使所有人成為國家的奴僕。新左派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類出路,極權社會主義只是社會主義國家民主不完善造成的,要發展社會主義必須同時批判資本主義和權力腐敗。7.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差異:自由主義者認為西方文化是人類的發展方向,中國文化是束縛人、奴役人的文化,應徹底批判。新左派認為,中國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弱肉強食的文化,崇尚個人主義和競爭的西方文化已經把人類引向歧途,其發展最終會導致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戰爭,會導致人類滅亡,人類未來必須從中國儒釋道文化中尋找前途。

新古典自由主義

中國的新古典自由主義學派是西方新保守主義經濟學派在中國的反映。在西方,新保守主義被看做一股堅定維護資本和權貴利益的反民主力量,其開始於西方上層精英對20世紀60年代激進民主政治的反制。新保守主義是美國最上層統治精英開出的挽救資本主義制度的藥方。在統治精英看來,自由民主危機的爆發,是因為上層對下層的讓步太嚴重,因而需要更強硬的力量來扳回這種對資本主義不利的局面。新保守主義借用的理論基礎是古典自由主義。古典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是自由放任,主張給予資本最寬鬆的環境去追求利潤,同時解除一切妨礙資本積累的國家力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尤其反對國家在勞資衝突中成為維護勞工的力量。表面上,新保守主義倡導古典自由主義,追求「最低限度的國家」,實際上它並不主張削弱國家權力,僅僅是將國家權力轉移,使國家成為通過「反民主」手段維護「自由」即資本的力量。

中國的新古典自由主義學派的特點是揚自由、抑民主。在經濟上主張徹底的市場化和私有化改革,同時對外開放一切投資領域,聲稱只有如此才能保障經濟增長;在政治上反對民主改革,認為民主會妨礙市場化的推進,市場化和私有化的推進需要排除社會力量的干擾,由國家權力強制推行。他們這種主張必然導致的結果是改革的過程缺乏民眾力量的介入,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卻被排除在利潤分配之外,最終由於兩極分化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新古典自由主義在中國經濟學界儘管是一種主流聲音,但卻受到最大多數學者和民眾的反對,他們基本上被看做一種維護權貴資本的力量,代表的是一小部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如果中國未來希望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理想,必須避免這個學派成為改革的主導力量。

自由主義

中國自由主義基本上分為三派:新古典自由主義、政治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區別於西方自由主義,中國的自由主義興起於西方自由主義開始保守化的20世紀80年代,因而整體上具有右傾的保守主義傾向,這種右傾特色使今天中國的自由主義帶有強烈的反平等、反國家、反社會主義認知。

中國自由主義者之間的左、中、右分歧並不明顯,他們基本上都支持完全的市場化,認為國家對於社會發展而言是一種危險的力量,反對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倡導個人權利優先。秦暉等自由主義學者認為,自由秩序的存在是自由主義存在的前題,在自由秩序得以建立之前,中國自由主義之間應有「共同的底線」——反對專制主義和民粹主義,因為中國目前的問題不是資本而是權力造成的,因而還談不到社會民主主義與政治自由主義之間的分歧。

儘管按照秦暉的說法,中國政治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間的區別目前還不應產生,但這兩者與新古典自由主義者的區別還是存在的,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是否認為中國應該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新古典自由主義者認為中國不需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因為民主會成為遏制資本主義發展的力量,而政治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認為中國應該建立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而不僅僅是只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

從是否支持自由民主體制而言,中國的政治自由主義與新古典自由主義有著本質區別,但整體而言,中國的自由主義還是接近西方自由主義的保守派,他們基本上對自由民主制度缺乏反思,並且在西方自由主義者之間關於平等和自由之間衝突的爭論上,堅定地站在自由的一邊。從這個意義而言,中國自由主義按照政治光譜分析基本上都應屬於西方自由主義分支的右翼,他們更類似於美國的共和黨而不是民主黨,他們是堅定的自由派而不是民主派。

文化保守主義

21世紀初,中國思想界一個非常突出的事件就是儒學的復興。儒學復興是西方保守主義中國化的結果,這一復興使中國產生了自己的文化保守主義學派——新儒家學派。新儒家主要來源於本土儒學結合西方政治哲學的創新和西方斯特勞斯學派在中國的變種,另外最近幾年,一部分自由主義學者也開始強調自由主義在中國與儒家文化結合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2004年,中國不同社會思潮派別之間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一定共識:任何西方學派想在中國產生影響,都需要找到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的契合點,本土文化要想得到傳承也必須與西方現代性形成某種或改良之或融合之的關係。儘管中國的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新左派在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形成了某種共識,但這並不代表這種共識能夠消解他們彼此之間的價值立場分歧。

與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新左派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西方價值理念的支撐有一定區別的,是中國新儒家最正宗的代表人物陳明和蔣慶。他們對儒家文化的繼承和尊崇有一定的中國文化主體性。陳明認為,「國學熱」是一種中國人應對文化危機的自覺。而文化危機產生的原因則在於民族主幹性文化話語系統的缺位。所以,他主要從民族話語系統重建的角度來理解儒學的意義和價值,並認為與西方文化相比,儒家文化在民族話語重建上具有優先性。與陳明關注於民族話語建構相區別,蔣慶更關注儒家對中國政治制度建設的指導。蔣慶認為,由於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對中國的影響,中國人已經喪失了獨立思考政治問題的能力,這導致中國人已經不能按照中國文化的內在理路來思考中國的政治發展問題。鑒於此,蔣慶強調,在思考當今中國的政治問題時,必須回到中國文化的內在理路來確立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不能追隨西方的政治潮流而捨己從人。而他所謂的「中國文化的內在理路」就是「王道政治」,他認為「王道政治」應該成為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

作者:中國社科院 張飛岸


推薦閱讀:

孕婦墜樓事件,醫院主要負責人和婦產科主任被停職,冤不冤?
男多女少的社會更傾向於傳統,男少女多的社會更傾向於開放
別讓爸媽感覺孤獨 | 社會隔離和孤獨的健康風險
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 無用階級的誕生

TAG:社會 | 中國 | 當代中國 | 思潮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