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千古誰識李左車

菜九懷疑李左車的真實存在已有一段時間了,現在要來千古誰識李左車,就是要對否定李左車的真實存在作一個徹底了結。因為菜九在作韓信歷史考察的時候發現,韓信傳記中的功勞部分基本上是以假史為主的,李左車其人及事迹也被菜九歸類為造假。 否定李左車其人及其真實存在,肯定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李左車不僅是見之於正史的古人,而且搜之於互聯網,詞條甚多,李左車墓葬就有好幾處,有其為漢惠帝之師的種種傳說,甚至被早已民間奉為雹神,加上有畫像、有墓地好幾處、有家譜,誠可謂洋洋大觀。綜合來看,李左車的現代界定大致是「李左車(生卒年不詳),西漢柏人(邢台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影響深遠。******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他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並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均引自網路)即使在這樣縱橫交錯的堅實支撐面前,菜九仍然要說其人乃子虛烏有。這並非菜九疑古成性,而是覺得李左車事迹唯見於《淮陰侯列傳》,並且成為韓信破趙之戰的主角,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韓信破趙一役基本上是圍繞著李左車在作文章,李左車提建議,韓信尋對策,懸賞捉拿李左車,問計李左車,通篇都是李左車。李左車受到韓信如此推重,感覺其奇謀廟算之高超還遠勝張良,他理應在那個亂世里大顯身手,可惜沒有。僅此一見,後來毫無蹤跡,豈非咄咄怪事。菜九以為,但凡史料有不合理處,即有假史存在的可能。菜九所涉不合理史料而打假糾錯有年,有得手者,亦有無從破解者。李左車的史料屬於可以破解定其為假者。 在破解正史記載之前,先把上述網路描述破解一番。稱「李左車,西漢柏人(邢台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這是個沒有根據的說法,正史中從來沒有李左車的身世介紹。「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的記錄,也是個想當然的說法。前面說過李左車僅此一見,再無其他記載,後世的附會毫無根據。《廣武君略》兵書云云,不詳所指,網路也查不到任何實質性內容,估計還是後世好事者生造的書名。 說「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更是無稽之談。而滎陽城外廣武山因李左車得名,顯然是荒誕不經了,因為劉項相持於滎陽一線,就有廣武山對話。至於「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也是空穴來風,無憑無據嘛。李左車墓的百度詞條稱「漢高祖劉邦為表其忠烈,追封他為『陰靈侯』,建廟祭祀,並封其為『雹神』」,這已不是簡單附會了,而是公然編造了。看來時下歷史劇的胡編亂造並非現代才有的,而是有著悠久的傳統。不過「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倒是真有那麼一回事,只是此現象與歷史真實與否無關。 不得不說,這些琳琅滿目的後世記錄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創造性,雖然低端,也是創造,只是創造再多,也都因缺乏源頭性的依據而難以站得住腳。當然,僅否定後世記錄並不能否定李左車曾經存在過,畢竟李左車在正史中存在著,只有將正史中的記錄真實性給否定掉,才能達到否定其真實存在的目的。 李左車事載《淮陰侯列傳》韓信破趙一節,菜九對韓信破趙的歷史記憶已在多個地方予以否定,理由是漢趙開戰是在韓信擊趙之前,主戰場與戰爭主線是在南部,即朝歌、邯鄲一帶,趙軍主力與趙代首腦人物陳餘均應該在漢趙戰爭的南線一帶主持大局。這不是菜九信口胡編,而是有《傅靳蒯成列傳》的記載作為重要論據。據《傅靳蒯成列傳》,南部戰線不僅戰事規模大,還有朝歌(今河南鶴壁淇縣)、邯鄲的反覆拉鋸爭奪戰,足以證明當時戰事之慘烈。韓信經魏地攻趙是作為漢軍抄趙後路的乘虛而入的一支奇兵,不可能在這個方向上遇到趙國主力而發生決戰式戰爭。具體論證可參見菜九《千古誰識漢滅趙》。否定韓信決戰式地戰趙,還只是推測當道,必須否定掉原始記載的成立,才能否定掉李左車的真實存在。讓我們根據其存在的原始文本來做功課。原始文本如下: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諸將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於是信問廣武君曰:「仆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信曰:「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問曰:「仆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願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韓信曰:「然則何由?」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 讓我們來盤點列傳中圍繞李左車的相關內容,看看這個李左車及其事迹計策的真偽。 李左車一開口就說了漢軍的基本情況與戰績,對漢軍在魏地的戰事一清二楚。李左車知道的這些情報陳餘也知道,否則趙軍就不會提前在漢軍來襲方向布防了。八卦一下趙軍的情報來源,趙與漢在井陘方向有魏懸隔,而趙軍當時已侵入到魏國深處,估計漢對魏發動攻擊,趙預測到一步漢將攻趙。根據《曹相國世家》,漢軍在魏地斬夏說,破趙之戚將軍鄔城,趙之敗兵應該逃回去稟報趙王君臣。只是陳餘估計「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這個認識有點莫名其妙,一支能擊敗魏軍趙軍代軍的漢遠征軍,怎麼只會此區區之數?而李左車的請兵三萬以斷韓信後路之策,也正是建立在韓信只有數千兵力的算計上,三萬對數千,勝算極大。趙軍號稱二十萬,表示實際上沒有二十萬,那麼為什麼要號稱,是想藉此達到阻嚇漢軍來犯,還是有什麼其他用意。估計有誇大成分,不過至少也是舉國之兵了,否則李左車不會一開口就要帶兵三萬。如果李左車真是那樣了得,並確信韓信只有幾千人馬,他應該勸阻這樣以舉國之力來對抗入侵軍,因為太小題大作了。比較合理也可行的做法是以同等規模兵力部署在井陘道險要處,讓漢軍難以逾越,這樣既達到了保全國土的目的,又使漢軍勞而無功。尤其是李左車提到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完全可以倚仗險要,只以少量兵力布防,就可以達到阻擊漢軍的目的。所以用舉國之兵來防禦區區幾千遠道而來的入侵者,既不合理,也不經濟。同理,與據險而守相比,李左車欲以重兵抄漢軍後路的所謂奇謀不僅極不經濟,且有畫蛇添足之嫌。畢竟穿越戰線幾百里的奔襲,也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當時的軍事素養能否達到目的都是很成問題的事。實際上,在被陳餘拒絕之後,李左車還可以堅持自告奮勇帶領少量兵力將井陘之道的險阻處扎死,這樣一來,陳餘應該會允許他這樣做。但李左車居然放棄了更加切實可行的計策,坐等漢軍擊潰趙軍,尤為不可解。分析至此,還可以推測一下趙軍的規模到底有多大,現在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借鑒。但此役趙之用兵數量也是個漏洞。趙國在秦統一過程中兵員及人口都被極大消耗,在反秦戰爭中又是主要的作戰地又被大大消耗了一次,兼之項羽分封后,趙國被一分為四,分別是常山、代、殷、河南,其武裝力量也基本上被切割成四塊,陳餘擊敗張耳也會有一定的兵員損失,所以趙國加上代國也絕對湊不齊二十萬兵員。趙又有加入反楚聯盟的部隊,估計人數也少不了,總會有一二萬人;趙還對魏發動侵略,人數不會少,估計怎麼也會有一二萬吧。趙還趁漢敗彭城攻佔漢之河內即殷國,雖然可以動用原先加入反楚聯盟的軍隊,估計還是會對這支部隊有所增援,因為在強大的漢之腹地軍事挑釁,兵力少了肯定不行。根據《功臣表》「(磿侯程黑)以趙衛將軍漢王三年從起盧奴」的記錄,盧奴屬燕,趙又有對燕侵略之舉,估計兵力也不會太少。這幾條戰線,會將趙軍的實力與精力大為分散。綜上所論,趙至少已經在三個方向上對外用兵,這樣一來,在後方結集二十萬軍隊,甚至十萬軍隊,基本上沒有可能。陳餘回應李左車「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之論,以為倘若這樣做了,「後有大者,何以加之」,此話也表明了趙為四戰之地,邊境上的防守力量本身就不會是個小數字,到了正在四面出擊的大戰發生時,趙國難免會呈空殼化狀態,國內的軍事力量應該非常有限,不可能以舉國之力堵截漢軍於井陘道方向。這也是韓信奇襲趙國後方的計謀依據。李左車進言不敬處頗多,他以為陳餘不聽他的計策,後果會非常嚴重,這樣的觀點也很不著調,以以逸待勞的十倍之眾,對陣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即使不能速勝,也不至於慘敗。陳餘的布防雖然愚笨,但也不失平穩,有數量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均在自己一邊,即使堂堂正正擺開陣勢與來犯之敵一決高下,也是穩操勝券的。何況陳餘聽了李左車的計策之後,也未必不會派一支軍隊扎住處井陘道的狹窄處,這也是舉手之勞的事。對於沒有發生的事作推測,旨在表明李左車之計謀並非保全趙國的唯一可行方案。 大戰過後,韓信懸賞活捉李左車。在當時的條件下,也不知這個號令如何傳達下去。兵荒馬亂的,韓信能有多少通信員把他的最新指令傳遞給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成千上萬將士,所以李左車被活捉也是奇事一件。李左車被俘後聲稱,「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又是奇事一樁。所謂「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根本不知其所指嘛。論軍事能力,陳餘在當時也不是特彆強者,其所勝張耳是文官,不能證明陳餘的能力強。根據大戰前陳餘拒絕了李左車的所謂高明作戰方案的記錄,陳餘的軍事素養也不過爾爾。作為背水一戰的當事人,李左車居然把陳餘之死列了兩個地方,更讓人百思不解。網路查找一下,泜水即泜河,發源於太行山東麓,流經邢台臨城縣、隆堯縣經寧晉泊注入釜陽河,上游建有臨城水庫。鄗,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柏鄉縣北固城店,與泜水有相當距離,至少有好幾十公里。如果確實在泜水發生了背水一戰,陳餘也應該是戰於此敗於此又死於此,而不是戰於鄗下,身死泜上。按記錄,鄗下不是戰場,泜上才是。如果漢軍從魏方向由西向東進攻,應該是從西面的泜上至東面的鄗下,陳餘斷然沒有從沒有戰鬥的鄗下逃至大戰的泜上的道理。大概「軍敗鄗下,身死泜上」說起來朗朗上口,全然不顧兩者之間的不吻合處。更奇的是,無論是鄗下還是泜上,距李左車拚命要堵截固守的井陘道至少有百十公里,中間起碼隔了一個縣!天下哪有這樣的戰局!說「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這又是一個聽起來很帶勁,實際上不可能的事。按描述,破趙軍殺趙酋都是一天之內的事,那麼就不可能「名聞海內,威震天下」。如果李左車是在這種狀況下被俘,應該是驚魂未定,怎麼說起來頭頭是道的,太不可思議了。 至於李左車為韓信謀劃的燕齊方略,怎麼看都會覺得過於輕鬆了,雖然說得煞有介事,但是否可行,也只有天知道。燕齊的事比較複雜,至少寫這個故事的人,給後人描摹出了美好的前景,實際上從來沒有實現過,所以非常不可信。所謂的背水戰後,漢在趙並非一馬平川,而是又磕磕碰碰弄了一年時間,韓信不可能有李左車言辭中的從容時間。《淮陰侯列傳》稱:「楚數使奇兵渡江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這才是韓信滯留在趙的具體狀況,絲毫沒有李左車言論中的影子。那麼李左車的建議又有什麼價值呢。燕在整個戰爭其間期間基本上沒有記錄到,只有《漢書高帝紀》稱燕在漢四年八月,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據《功臣表》,此前在破曹咎戰役中亦有(栒侯溫疥)以燕將軍身份相從助漢。到底燕與漢是怎麼結成聯盟的,不詳,肯定不會是韓信的一封信就能解決的。韓信破趙是作為漢的一支奇兵抄趙之後路的,他也不是漢在趙地的最高指揮官,他也未必有許可權與燕聯絡。關於漢定燕齊的方略,《高祖本紀》在漢王出滎陽之後,由袁生向漢王獻計時提到,讓韓信等連燕齊,既然是等,就並非指定韓信一人,且時間在韓信破趙王歇之後,即所謂的背水戰後。在此之前,韓信應該不肩負如此重任。齊國的情況就更不是一封信能解決的,是漢集團全線壓上,幾路開進,大兵團會剿,才徹底征服。李左車提及的「從風而服」根本沒有發生。迄今為止,韓信的作戰任務也僅僅是抄趙後路,不包含對燕齊的作戰。只有《漢書高帝紀》在韓信破魏後提到韓信自告奮勇要承攬征服燕齊之事,而那個史料菜九已在相關文字中否定其真實性了。此不贅。 另外,傳記中將已為代王陳餘稱為成安君,極不合理,而且李左車稱陳餘為足下也是怪事一樁。要是司馬遷加工,就會作代王餘或趙相餘。《酈生陸賈列傳》中酈生說齊的說辭中也稱成安君,看來二者是一個來源。所以菜九以為估計這是司馬遷生前就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成文篇什,其原始面貌就是這樣,為司馬遷未經加工而直接採用者。陳餘被記為成安君而不是代王,《秦楚之際月表》於漢二年十二月有記曰:「(趙王)歇以陳餘為代王,號成安君。」《考證》考辨曰:「餘為代王與歇後王趙,同在十月,且餘繼歇王代,當互易。號乃故字之誤。」 《考證》所論雖然有道理,但應該考慮《史記》稱成安君是採用了當時市面成說,因陳餘已是代王,大概司馬遷也覺得這樣稱謂不妥,所以在月表中加註,而不是筆誤,這也是他整齊故事手法。 再強調一下,李左車事迹唯見於此,受到韓信如此推重,後來再無建樹並毫無蹤跡,此人或者為杜撰出來的人物。此前,韓信傳記中的假史就有不少,這一段記載也不例外。 幾點簡要說明 漢趙戰爭不始於韓信,是趙率先對漢發動軍事行動的,並佔領了漢之轄境朝歌,時間是漢二年四月漢王彭城慘敗之後。漢沒有立即對趙軍事打擊,而是在平定了轄境內其他不穩定勢力、剿滅了盤踞關內的章邯、並穩固了楚漢對峙線後,才開始反攻的。時間應該早於韓信攻趙。所以漢趙戰爭大規模升級時間地點都是在南部戰線。韓信承擔的中漢趙戰爭的中路戰線,北部戰線的漢方首腦據菜九推算是陳豨。整個漢趙戰爭的漢方統帥是劉邦,劉邦還親自到趙地作戰,護駕人員有灌嬰、周緤,事見《樊酈滕灌列傳》《傅靳蒯成列傳》。 漢趙戰爭前,趙是漢為首的反楚聯盟的盟友。此前陳餘逐走常山王張耳,迎代王趙歇王趙,此舉是破了項羽分封的格局,算是得罪項羽了,這也是陳餘與趙加入反楚聯盟的原因。看到漢敗彭城,陳餘及在聯盟中的趙軍趁勢攻佔漢境,估計會與楚有溝通,不然一下子開罪楚漢二大強國,非明智之舉,而當時局面之複雜,陳餘不親自出面還真不行呢。所以陳餘出現在韓信進攻方向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韓信所從事的戰爭不是決戰性質的(即不是關鍵性戰役)。陳餘的結局也不是陣亡,而是被俘後被殺。此功勞列在張蒼名下,雖然張蒼的傳記稱其屬韓信,但《功臣表》沒提其屬韓信,考慮到張蒼長期輔佐陳豨,極可能是冒領了陳豨之功,因為陳豨日後反叛了,功勞被隱沒了,而擒獲陳餘這件功勞是不容磨滅的,故爾掛到了張蒼名下。趙王歇也不是在背水陣被俘,而是在其國都襄國(今河北邢台)被俘(《張耳陳餘列傳》稱斬,但地點在襄國),這才是韓信一路人馬的戰略目標。韓信取魏道攻趙,過境時又摧毀了魏,但魏不是韓信的戰略目標,韓信一軍只求快速過境。所以韓信過境後,魏地仍有的戰事,就跟韓信無關了。 以上簡要介紹是基於菜九的一系列功課——《重審韓信罪案》、《清理陳豨亂象》、《讀〈傅靳蒯成列傳〉》、《千古誰識拜將台/千古誰識追韓信》、《千古奇冤話魏豹》、《千古誰識漢滅趙》,旨在說明,韓信介入的漢趙戰爭不是決戰,也沒有背水一戰,也沒有擒獲斬殺陳餘,也就不需要李左車說那些不著調的計謀。既然整個事件都是虛構的,那麼李左車其人是否真實存在應該不需要多說什麼了。 那麼是誰編造了這麼一大塊假史呢?菜九將韓信假史的主要責任人定論為蒯通,李左車之假也與蒯通脫不了干係。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左車說陳餘的內容與日後蒯通鼓動韓信反漢說辭的內容差不多,所以定其為造假者不算冤枉他。不過李左車問題上的造假與其他部分的造假有一個顯著差別,其他的都是蒯通鼓動他人做什麼,而這一次,借李左車的形象他是要親自操刀大幹一番,大概這就是蒯通其人的某種憧憬,期待能在亂世里有一番作為吧。可以說,李左車就是蒯通對現實的憧憬與心理投射。 行文至此,李左車其人及其事迹之不真實當無疑義。但文學創作式的李左車其人及其事迹之日後發酵仍然需要說一說。根據網友封龍山人新浪博客的《李左車墓地石家莊三說》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971d7b0101spai.html,可以看到虛擬人物李左車在古代志書里活得還是蠻豐滿的蠻熱鬧的,其曰: 《元氏縣誌.同治志》人物誌有,李牧,李左車名錄。並有「李左車考並元氏李氏東西二祖」,摘要如下: 「自遷、固之書不傳廣武君,君之鄉里遂成千古謎案,或謂行唐人,或謂趙州人,從未有謂為元氏人者。茲按八都壇神君實錄碑雲,李左車降生之地休蔭宏多。漢明載誕之城方猷允塞。廣武之鄉,唐人已有定論矣。然猶疑當日元隸趙州,或以本州名臣與漢明作對。及見成化間重修神廟碑雲,漢興左車產於北禇,唐興而李庸產於小留,宋興而董樞產於同下。庸、樞之村不誤,豈左車之村或妄乎?考《魏書、李氏傳》缺而不詳。《北史》記李裔,趙將李牧之後,左車二十六代孫,居平棘南,附《李順傳》後,此左車裡居訛傳之始也。裔本元氏人,今元氏吳村開業寺系裔別墅。有開耀二年碑刻,裔元孫宗哲立石,侄元孫尚一撰文,籍貫、後嗣記載甚詳。二子蓋鑒《北史》《魏書》之訛,故特書「裔,元氏人也。」猶或志之高邑,又何怪左車之為行唐人、為趙州人乎?其曰行唐者,行唐距定州為近,李牧之弟李齊為中山相,因家焉。此中山李氏始祖。左車,齊之侄孫,當日或往來其間,以此訛傳也。故曲陽牧山、行唐牛家莊傳有李左車墓。其曰趙州者,一則元氏趙州接壤,常山郡未移之前,同屬常山;常山郡既移之後,同隸趙郡。史臣追記於移治之後,故以趙郡統之。一則後魏時,元屬趙郡,至北齊廢元氏,或入於平棘。今邑治之南有掘土得北齊功曹李琮墓者,志曰「趙州平棘人」,此一證也。且《魏書》百三十卷,系齊臣魏收所撰,齊廢元氏,故凡元人皆記曰「趙郡平棘」。後之作史者遂援為佐證焉,以訛傳訛,其由來久矣。……實則元氏其本根也。參之史冊,證之碑碣,左車之為元氏人,信而有徵。至李牧鄉里,不必復辨,而千古疑案可煥然冰釋矣。」此文差不多把李左車其人其時代前後的李姓人物串聯了一遍。將一個子虛烏有之人,與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串在一起,也是中國特色之一。於是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每每能在現實中繁衍出後代,真讓人哭笑不得啊。所以並不能根據後世記載的有鼻子有眼,後世有什麼遺迹存在,就以為其是真實記載。這方面菜九有切身體會。四十年前菜九在安徽當塗大官圩插隊,當地有一個村落名項橋,相傳是秦始皇與孟姜女生項羽於此地所以得名。而項羽、秦始皇與當地應該沒有任何關係。洋洋大觀的李左車神跡,與菜九知道的項橋故事應該是同一類事。這樣的事情可視為民間對原始歷史記載的再創作,無論怎麼生動,也只是創作,而非歷史真實。不久前聽說爭奪西門慶出身地居然牽涉到三個地方,其真髓與李左車神跡有相通之處。中國的事情中國的歷史,實在讓人無語啊。 本文所涉前期功課簡介 重審韓信罪案/千古誰識誅淮陰目次 一、四面透風的官方文本 二、與陳豨相關的漢初亂局 三、劉邦封死了韓信的反叛之路 四、韓信遭遇雙重莫須有 五、韓信的所謂取死之道 六、韓信之死的後續反應 七、韓信的幸與不幸 八、韓信戰績考 九、韓信的歷史評估何以虛高 結束語 清理陳豨亂象目次 失敗的掩埋 陳豨的史前史(滅秦) 陳豨的史前史(楚漢戰爭) 陳豨之叛前的北方形勢 蓋棺定不了論的呂澤 陳豨之反 平陳豨之叛 結束語 千古誰識拜將台/千古誰識追韓信目次 千古誰識拜將台/千古誰識追韓信(立案篇) 千古誰識拜將台/千古誰識追韓信(作案篇) 千古誰識拜將台/千古誰識追韓信(結案篇) 千古奇冤話魏豹 目次 魏豹稱王 魏豹與漢的關係 魏與漢的分道揚鑣 魏豹的結局 魏豹何以蒙冤 魏豹反叛的旁證 漢滅魏基本史料 千古誰識漢滅趙細目 1.漢擊趙前的國際態勢簡要回顧 2.漢與趙的交集 3.漢的真實處境 4.趙的情況比較複雜 5.冤屈到死的魏 6. 關鍵人物陳餘身處何地 7.漢趙戰爭的主戰場 8.靳歙戰趙解 9.劉邦在對趙作戰的作用 10.被漠視的楚漢趙地會戰 11.韓信戰趙事迹簡析 12.張蒼事迹的隱義 13.漢趙戰爭始末簡要回顧 14.結束語 註:《讀〈傅靳蒯成列傳〉》未立細目
推薦閱讀:

[原創]埋藏我童年記憶的小山村
原創|活著容易,鑒婊不易,且過且珍惜,揮手「再見,心機婊」
【原創】花落成堆,請與我共此一簾幽夢!
【轉載】最新網路歌曲《十指緊扣心相守》等14首歌曲連播(原創)
[轉載]【原創】金口訣縱橫論

TAG:原創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