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聽佛法不需要記住,需要開悟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01-24 09:46:53關鍵字:開悟,記問之學,往生,蓮花大小,修行功夫,文鈔,健康, |
【 點擊數:81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588集 2014年1月18日講於香港 蓮花的大小、光色,與你修行功夫有關係蓮花的大小、光色,與你修行功夫有關係。你的功力越深那個花越大,光色越好;功夫比較差的,他的蓮花比較小,光色也差一點。這是我們帶得去的,所以念佛得分秒必爭。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萬事萬物一樣也帶不走,所以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就好,統統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你那個蓮花就會越來越大,光明色彩就會越來越強,我們要著重這一點。 【解】(四)大乘廣智,謂佛無所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 這個五種智統統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人人都有,只是我們這些智慧有障礙,障礙把它障住了,它透不出來;縱然透出來,它起的作用是扭曲的,就變成煩惱了。所以大乘經上常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是妙智。煩惱是什麼?是智慧被扭曲了,其負面作用就叫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個體,煩惱不能斷,煩惱斷了菩提不就沒有了,所以要轉煩惱為菩提,把它扭正過來,修正過來它就變成智慧了。這個就是什麼?迷悟。迷了的時候它就是煩惱,覺悟它就是菩提。 聽佛法不需要記住,需要開悟所以佛的教學,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為我們表演、為我們說法,用意在哪裡?幫助我們轉迷為悟。聽佛法不需要記住,需要開悟,記得再多也變成煩惱、變成分別、變成執著。不主張記誦,主張悟,要開悟,所以有這個智慧,大乘廣智,無所不知,煩惱都轉過來。轉煩惱為菩提,無善不備,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是相對的,相對在「不可稱智」裡頭已經轉過來了,所以這個善,真的所謂是盡善盡美,找不到它的缺陷,無眾生不度,大慈悲心出現了,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就沒有任何條件,所以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見到眾生,他的慈悲心就現前,肯定伸出援手去幫助他。 【解】(五)無等無倫最上聖智。謂佛智如實而不虛妄,得如實三昧,常在深定,遍照萬法,無與倫比,如法而照,其照無量。 這個實在就是轉第八阿賴耶,阿賴耶的本來面目就是「無等無倫」。「等」是平等,沒有能跟它平等的。「倫」是同類,也沒有同類的,它是最上殊勝。 【解】(五)謂佛智如實而不虛妄,得如實三昧,常在深定,遍照萬法,無與倫比,如法而照,其照無量。 這個確實就是常寂光,一片光明遍照法界。 …… 不能往生的人,多半是對這個世間放不下【解】「五百歲受樂。再修信願,方歸凈土」。可見信願二者實為往生見佛之根本。 這一句很重要!對於極樂世界決定不能懷疑,對於阿彌陀佛決定不可以懷疑,要真信、要真願。不能往生的人,多半實在是對這個世間放不下,總有留戀。只要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就去不了,必須得萬緣放下!放下最難的是情執。老人走的時候,總是懷念孫子沒放下。兒子放下了,孫子放不下,這個很麻煩!還有財產放不下;權勢放不下,只要有沾上這些東西;另外就是恩怨放不下,統是障礙。這個障礙起來的時候,邊地都沒份,邊地都放下了,只是懷疑,對佛的五種智懷疑,所以決定不能懷疑。 萬緣要放下,現在就要放下,人命無常。我到死的時候再放下,到死就放不下了,自己做不了主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病痛昏迷就隨著走了,業力牽引你,所以「信、願、行」這三個字缺一不可。 【解】此外更有懈慢國,或稱懈慢界。在此土至極樂國之中途。生此國者,染著其國土之快樂,而起懈怠驕慢之心,不更進而生於極樂,故稱為懈慢國。如《菩薩處胎經》曰:「西方去此閻浮提十二億那由他,有懈慢界。國土快樂。……前後發意眾生,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深染著懈慢國土,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億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何以故?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准上經義,懈慢國亦屬邊地疑城之類。 但是它比邊地疑城嚴重,為什麼?墮到這個地方,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夠離開;極樂世界的邊地疑城只有五百年,它有期限的。這個地方提醒我們,給我們慎重的警告,絕不要貪圖享受。這些人,是哪些人會墮到這裡?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平常富貴人家貪圖享受、貪圖五欲之樂,一看這個地方不錯,很好,他就下去,這一下去就出不來了,這都是警告我們的,往生極樂世界你會看到些什麼東西。由此可知,生到極樂世界是蓮花化生,你是坐在蓮花當中,蓮花是合起來的,人在蓮花裡頭,外面境界看得到看不到,看得到,那像透明的一樣,他要看不到,就看不到中途懈慢國,看到念頭一動,這個地方好,那個蓮花花開,人就下去了,蓮花就沒有了,蓮花是變化所做,極樂世界永遠去不了了,這非常可惜!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既然有這一個,我們就能夠聯想到可能不止一個,足以能誘惑我們,讓我們退轉,決定不止一處,所以要處處小心、要處處謹慎! 我們是用念佛、讀經、聽經的方法修定我們是用念佛的方法修定,用讀經的方法修定,用聽經的方法修定,所以念佛、聽經、讀誦,都是屬於戒的範圍。因這個你得定,什麼時候你煩惱放下了,清靜心現前了。清靜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是下面這四種智。前五識起作用就是「不思議智」,第六意識起作用,就是「不可稱智」,它起作用就行了。佛有,我們人人都有,不能不知道。所以,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佛,不能不念。不念,一天到晚都是雜念妄想斷不掉,前念滅後念就生,自己做不了主了,這是什麼?習氣。斷習氣難,斷煩惱還比較容易,容易我們也斷不了。學佛不能欺騙人,更不能欺騙自己。欺騙自己一無所成,這一生到最後,還是去搞六道輪迴,錯了。 這種緣不是容易遇到的,開經偈上告訴我們,「百千萬劫難遭遇」;彭繼清居士告訴我們凈土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你怎麼會遇到?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比百千劫更長。我們今天有緣,無比的幸運遇到了,又遇到這麼好的本子,夏蓮老、黃念老這兩個人,菩薩再來應化在世間。他來幹什麼的?就是來會經的、來給我們做集注的。人間沒有人能夠做得出來,他來了,他工作完了,他走了。我們有緣遇上,我們識貨,知道這個寶中之寶、無上的法寶,我們更慶幸自己。我們上一代就沒有看見,上一代多少法師大德沒有看到會集本,李炳南老居士看到會集本,沒有看到這個集注,真可惜!他如果看到這個註解,他一定大聲疾呼喚醒我們,要依這個註解修行,我能想得到,我跟他老人家十年。這個註解我們看到了,真的是五體投地,不能不佩服,用經來注經,用祖師大德的註疏來注經,讓你產生信心,組合的太妙了。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黃涵之居士書一接手書,知夫人身嬰①貴恙②,已經月余。用藥頗難,諸醫束手。當此時機,正好用萬病總持之阿伽陀葯。閣下每以此葯,普施於人。何於夫人之病,尚沾沾然以難於用藥為憂哉。其令郎令愛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當此大病臨身,存亡莫保之時。教以各各為其母志誠懇切念南無阿彌陀佛,以祈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篤③,當必皆如救頭然④,而常持念也。如是則豈但有益於夫人,實則深有益於令郎等也。凡人有病,可以葯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不可以葯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葯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葯。此葯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然人生世間,無論久暫,終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歸之處,可不預為安頓乎。有力量者,自己預為安頓妥帖,則臨終固不須他人為之輔助。然能輔助,則更為得力。無力量者,當令家屬代為念佛,則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愛牽纏,仍舊被愛情所縛,住此莫出也。光之為此言者,非徒為令夫人計也。以太夫人已經八十有三。雖閣下之德,足能延親之壽。而期頤⑤之後,終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閣下未能慮及於此,而猶復注意於醫藥,則為捨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將一心念佛,由忙碌於醫藥而成間斷,不能純一,則其損大矣。故借夫人之病,預為閣下陳其盡心力於親之神識得所,以期閣下究竟能報親恩耳。今將陳了常之佛性助念發隱,附函寄來。雖文不雅馴,而意義有可取焉。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懺做水陸,亦可例推。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於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書二) 註解: ①嬰(yīng):觸;纏繞。 ②貴恙(guì yàng):詢問他人的病情的敬辭。 ③淳篤(chún dǔ):質樸厚重。 ④頭然(tóu rán):佛經用「如救頭然」(頭上燒著了)來比喻時間緊迫。然,古同「燃」。 ⑤期頤(qī yí):一百歲。頤,休養;保養。 |
推薦閱讀: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6)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義144課
※凈空法師:心愿行與佛相同
※十善業道經講記-益西彭措法師版下
※信願法師:聞佛誓願 深思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