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秋雨:有情還是無情?
今年寒露一過,很多地方都進入了秋雨連綿的節奏。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行色匆匆的我們或許會覺得這秋雨平添了諸多麻煩,而且還下個不停,惱人得很。但當你偷得一絲閑暇,去心平氣和地聽一聽這秋雨的聲音,你還能否感覺得到那一絲絲不屬於人間的詩意呢?
談到有關秋雨的古詩詞,也許所有人最先想到的都會是李商隱的那首《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一個人,在他鄉的深夜,聽著連綿不斷的秋雨聲從池塘中溢了出來,想著北方的那個人。秋雨給李商隱帶來了一種時間上的穿梭感,詩人從當下的此刻跳了出來,抵達了與心中人相聚的未來,而從那時再回顧巴山夜雨的當下,這當下現實中的秋雨聲也便蒙上了一層虛幻的色彩,帶起了一陣迴響。
而李商隱另一首寫到秋雨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或許就沒有那麼知名了: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是枯荷在聽秋雨聲?還是詩人在聽秋雨聲?或者是詩人聽到了枯荷聽到的秋雨聲然後寫到了詩里?糊塗罷,總歸是情長計短,不禁讓人想起了莊子說的「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當然,並不是所有詩中的秋雨都如此纏綿悱惻,白居易這首簡短的五絕《微雨夜行》就顯得恬淡自如了許多:
漠漠秋雲起,
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
無點亦無聲。
獨自走在重雲微雨的秋夜之中,看不到雨點也聽不到雨聲,夜涼透過微微潤濕的衣裳侵入體膚,意外地有了一種清凈透徹之感。與李商隱相比,白居易的心境不可謂不適然了。
而在杜甫的筆下,秋雨則不僅僅從個人的角度引發一些思緒,更引起了詩人遼遠的家國之思。我們來看一下《秋雨嘆·其三》:
長安布衣誰比數?反鎖衡門守環堵。
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
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
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
天寶十三年秋連月雨災,民不聊生,而朝廷視若無睹。杜甫創作了三首《秋雨嘆》描述了當時的情景。這第三首詩自傷窮困潦倒,難以高飛,兼嘆民困難蘇,未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既是實寫又蘊含了比喻,表現出了強烈的憂患意識。
詩中寫到秋雨往往比較含蓄,只是輕輕地點一下就引發了悠長的思緒。而到了詞中寫到秋雨,節奏就有所變化了,比如溫庭筠的這首《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上闕堆砌了眾多的物象和事件,而到了下闕則單寫秋雨梧桐之聲,局面頓然舒朗但情感也更加綿密,一葉葉,一聲聲,直到夜盡天明,依然苦於離情的無法排解,而這秋雨的無情也實在是讓人難捱啊。
還有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凄凄慘慘,冷冷清清。不論是急風、淡酒,還是過雁、黃花,這一切都像是穿過疏朗的梧桐葉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打在心上,讓人憔悴難堪,愁而更愁。而這秋雨的無情也實在是讓人傷心啊。
確實,某種程度上秋雨是無情的,它不以人的情感想法為轉移。可是,每一次秋雨來臨的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如果說秋雨能引發人無窮無盡的遐思,那麼或許秋雨也沒有那麼「無情」吧!
推薦閱讀:
※河洛理數六十四卦鼎卦詩詞
※《詩詞津梁》十三 對仗的種類
※詩詞曲《聽秋聲館詞話》清·丁紹儀撰卷十四
※形容女子有氣質的詩句有什麼?
TAG: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