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蘊章書法講座【012-也-先學古人還是今人】
也,女陰也。象形。 ——《說文》也,女陰。象形。——《象形字典》
「也」是個象形字,本義為盥洗器物。金文中的「也」字,就像是古代的一種取水用的器物匜「(yí)」。這種器物和放在它下方的盤子結合在一起使用。小篆的「也」字,和金文的字形大體相同。楷書後,形成了現在的寫法。在古文中,「也」字也引申為語氣助詞使用,放在句字末尾,作為疑問詞或判斷詞使用。現在,該字常用作副詞,表示同樣、並行,如「你好,我也好」。另:【構造】象形字。也與它為同一個字。在甲骨文中都是一條蛇形。金文仍像突出了頭部的拖著尾巴遊動的蛇。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也。【本義《說文·乁部》:「也,女陰也。象形。」解說不當。本義當為蛇。【演變】也,本義指蛇。由於蛇是拖著尾巴曲折行進的,故又引申指曲折延伸。或許因為人們說話語氣的延續猶如蛇的拖尾巴吧,後被借為語助詞。用於句中,表示①停頓:其樂~融融。用於句末,表示②加強疑問或感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何其智之明~!又表示③加強判斷或肯定:秦、晉,匹~;非不能~,是(此)不為~。後又用作副詞,表示④同樣:不能片時藏匣里,暫出園中~自隨。又表示⑤兩事並舉:他既能挑水,~會劈柴。用於否定句,表示⑥強調:他瞞得連我~不知道。「也」為借義所專用,蛇之義便另加義符「蟲」寫作「虵」來表示,如今作「蛇」;像蛇拖著尾巴曲折行進一樣曲折延伸之義,則另加義符「辶」寫作「迆」來表示。迆,從辶從也會意,也亦兼表聲。異體作迤,從辶從
(「它」的變體,亦是蛇)會意。讀yǐ,本義指①像蛇一樣彎曲斜行。引申指②往某方向延伸:於是燕、雲~北暫食滄鹽。用於「迤邐」,作動詞,表示③曲曲折折地走: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邐背著北風而行。作形容詞,表示④曲折連綿不斷:瞿塘~邐盡,巫峽崢嶸起。又讀yí,用於「逶迤」,也表示⑤曲折延續不斷:路逶~而修迥兮;五嶺逶~騰細浪。也,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歸入乙部。凡從也取義的字皆與蛇拖尾曲折遊動等義有關。以也作聲兼義符的字有:迆(迤)、馳、弛、施、虵。以也作聲符的字有:地、池。資料主要來源:①謝光輝主編《漢語字源字典(圖解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②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年)
也yě,表意,金文1從口從乙,表示言語停頓,用於語氣詞;一說象形,金文2象有柄有流的匜形,本義為一種盛水或酒的器具,是「匜」的本字;小篆字形稍變,隸定為「也」。假借為助詞(表示判斷、解釋、疑問、停頓等語氣)、副詞(表示類同、並列、轉折、強調)等。【辨析】以「也」作音符構成的形聲字讀音不同。tā:他、她∣dì:地∣chí:池、馳、弛。資料主要來源:①魏勵《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也」字本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寫法,很像古代的一種匜器「匜(yí)」。這種盥器與盤台用,用匜倒水,以盤承接之。②是小篆的寫法,與金文相似。③是楷書的寫法。匜是中國先秦的禮器,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之用。周朝時期,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這種盥器用匜倒水,以盤承接之。小篆的寫法與金文相似。《說文》:「也,女陰也。象形。」許慎認為「也」字是女子外陰的象形字,這種說法不對。「也」字本為盥器之形,是「匜」的初文,比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奉也(匜)沃盥。」這句話的大意是:(懷贏)捧著倒水的匜伺候他洗臉。「也」字後來被借作虛詞使用,因此又造出一個「匜」字來代替「也」。——(左民安《細說漢字》)
——(陳政《字源談趣》)
——《王力古漢語字典》
【012-也-先學古人還是今人】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19/001308525.shtml(北方網)
推薦閱讀:
※效法古人「植芭蕉以揮毫」,心追北碑擅行楷,書作平和渾厚
※如何幫助一個500年前的人快速了解現代社會?
※讀《紅樓夢》,看古人如何品秋賞月
※古人得了痔瘡怎麼治?
※[轉載]這些古人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