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走向電影:「開心麻花」謀劃喜劇公司上市樣本(15.10.13)
導讀
事實上,「開心麻花」並非該領域轉型「第一人」。相對於傳統電影市場,舞台劇更為小眾,這也使得「開心麻花」不得不在資本市場接受轉型能力的檢驗。
本報記者王臣北京報道
十一黃金檔期,作為無大牌明星坐鎮、投資成本約6000萬元的喜劇片,《夏洛特煩惱》成為了與《港囧》、《九層妖塔》等大製作影片抗衡的一匹最大黑馬。
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截至10月11日,《夏洛特煩惱》12天全國累計票房達9.02億元,而《港囧》17天累計票房15.56億元,《九層妖塔》12天累計6.37億元。
這也是《夏洛特煩惱》背後出品方——北京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開心麻花」)從話劇界轉戰大熒幕的首秀。與此同時,「開心麻花」也正借電影突圍之勢衝擊新三板,或成為資本市場的「話劇第一股」。
9月29日,開心麻花發布了公開股份轉讓說明,其中顯示,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達1.18億元,2014年則為1.5億元,2015年1-6月營收8300萬元,而這三段時間其毛利率分別為55.09%、55.89%、48.78%。
在「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看來,深耕於舞台劇市場的「開心麻花」已經摸索到一種適用自身發展的藝術及商業發展模式——深度垂直型喜劇公司,而在中國,專註喜劇商業化目前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事實上,「開心麻花」並非該領域轉型「第一人」。相對於傳統電影市場,舞台劇更為小眾,這也使得「開心麻花」不得不在資本市場接受轉型能力的檢驗。
「開心麻花」的規模化
事實上,在「開心麻花」發展初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收益並不穩定,甚至一度虧損。
雖然第一部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口碑頗佳,但市場表現可謂慘淡。開心麻花創始人張晨曾表示:「作為一個商業行為,開心麻花的處子秀是失敗的,而這一虧,就虧了三年。」
這在當時的話劇市場並不稀奇,一些國家級機構的話劇演出仍然需要靠政策補貼平衡虧損,對於一家民營機構來說更是舉步維艱。而「開心麻花」兩位創始人張晨、遇凱做了個更具風險的決定,放棄傳統的小劇場,只做大劇場演出,最終帶來了更多觀眾群體和廣告收入。
2010年9月現任總經理劉洪濤加入,「開心麻花」開始全國範圍的擴張運動,在天津、上海、深圳、瀋陽地區成立分公司。劉洪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演出團隊的(成立)不能像連鎖店鋪開,去外地建立子公司最難突破仍然是人才放量。」
除此之外,「開心麻花」還在舞台劇這個傳統文化領域裡做了不少頗具創新、大膽的市場實驗。比如,以一部舞台劇為項目單位,以製片人負責制度進行考核,控制成本,擴大收益。在大劇場合作以及產品屬性上,擴大廣告合作的可能性等。
據了解,2010年「開心麻花」演出收入約1000萬元,除去運營、演出及人工成本等,利潤無幾。而時至2014年,公司全年收入1.5億元,凈利潤達4000萬。
劉洪濤介紹,2010-2013年間,「開心麻花」整體收入增長20多倍,利潤增長30倍。爆髮式增長的現金流穩定,規模量大。而在這個「漂亮的曲線」面前,張晨和劉洪濤謀劃著,未來公司是可以向資本市場發展的。
最初,「開心麻花」管理團隊引入風投是希望投資人對其有個基本的市場定價評估,同時再向其輸送一些資源。而就在2013年8月8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下稱:「中文投」)便與開心麻花正式簽約,成為開心麻花的股東。
在眾多投資機構中選擇了中文投,公司方面坦言:「作為文化產業基金裡面唯一一個國字頭的,可以對公司發展、財務有一個好的背書。中文投所做的盡調極嚴苛,在未來上市審查的過程中不會埋雷。」
中文投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杭就入股「開心麻花」一事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話劇市場領域能夠實現盈利的只有龍頭企業,一些中小型話劇團體在融資時要展示穩定的現金流及清晰的業務模式。
獲得這筆資金後,「開心麻花」並未延續以往大規模擴張的路數。「2013年到現在,這筆錢都沒有動。」劉洪濤坦言。「一件事只有能夠穩健賺錢,我們才會去做」,比起眼下熱門的購買IP,開心麻花最重視的是原創「。
劉洪濤向記者透露,公司提出的做「深度垂直的喜劇公司」,就是只做喜劇,但可以不同題材(話劇、兒童劇、音樂劇、電影、網路劇)。同時,繼續培養喜劇市場各層面人才,但絕不染指產業鏈下游。
產業流向電影
2003年,民營劇團「開心麻花」成立(前身為北京自由元素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開心麻花」)。截至目前,已創編話劇20部、音樂劇2部以及兒童劇1部。其話劇累計演出場次逾3000場,累計觀眾人數逾150萬人。
無論從演出規模及票務營收方面,開心麻花在本土喜劇舞台劇市場上已算領先。然而,在劉洪濤看來,這離中國話劇喜劇市場的「天花板」依然很遠。「日本四季劇社2012年舞台劇演出場次3702場,2013年開心麻花僅僅718場。」
雖然在舞台劇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空間,但從內容發展到公司運作,「開心麻花」高層直言,做電影是最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電影作為文化產業領域的金字塔尖,對公司運營擴大規模(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劉洪濤說,「而在喜劇圈子裡,人才也會向電影市場流動。如果公司不做,人才就會被電影圈的人挖走」。
電影為「開心麻花」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更具誘惑力的解決方案,也成為其上市道路的催化劑。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部《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並不能代表「話劇IP轉為電影能實現規模化」。
對於話劇挖掘電影市場的能力,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話劇改編電影不會成為主流,《夏洛特煩惱》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對此,劉洪濤回應稱,「開心麻花」在喜劇舞台上與觀眾已有了深度的互動,主創人員深諳電影市場的觀眾需求。
(編輯:陳時俊,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chensj@21jingji.com)
推薦閱讀:
※《牢友記》觀感:一直在笑,卻也時長熱淚盈眶
※《夏洛特煩惱》中,夏洛究竟喜歡馬冬梅什麼?
※怎麼看待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驢得水?
※如何評價開心麻花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
※開心麻花電影有你最喜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