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
06-24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精神衛生(mental health)的定義和內容大致分為兩種。即狹義和廣義。狹義精神衛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預防、醫療和康復。即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復,重歸社會。廣義精神衛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進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醫學的諮詢。從上述精神衛生定義和內容看來,精神衛生的對象、範圍和任務,一方是精神疾病者的預防、醫療和康復,一方面是健康者的提高和維護精神健康和精神醫學諮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的含義,包括軀體的,心理的和社會三方面完全安寧幸福狀態。精神衛生活動領域和對象,一般可歸納以下幾種:兒童期的精神衛生兒童期是正常心理開始成長和發育階段,正處於正常發育時期。在父母、教師正確教育和引導有規律的健康發展。不可違反正常心理發育規律。此期兒童可有說謊、逃學、鬥毆、甚至吸煙、盜竊等行為和異常行為,且易患兒童期精神疾病,這個時期可能由於兒童心理活動開始發育和精神狀態還未達到成熟階段,往往缺乏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的能力。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且對各種事物過於敏感。因此急需父母、教師等進行心理、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引導和教育。父母對子女不可過於溺愛,但也不要使其壓抑、粗暴、過於嚴苛、更不可挫傷其自尊心。對於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多動綜合征、神經症要進行特殊教育、訓練和治療。青少年期精神衛生青少年的心理活動是活躍而波動的階段,是精神衛生保健最關鍵時刻。由於青少年期處於發育前後時期,內分泌生理改變突出、植物神經不穩定、情緒易波動。這個時期易受家庭、學校、和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可出現放蕩、出走、流浪、飲酒、吸煙、鬥毆、行兇、欺騙和色情行為等。也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經症等疾病。在這關鍵時期父母、教師要進一步加強、注視其行為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指導、心理衛生保健和性的教導等。在方法上、應以誘導、勸解、說服、疏通、糾正等耐心教育。不可歧視和用粗暴手段管教。中年期精神衛生中年期的心理活動和生理髮育是穩定的階段。正處於腦力和體力充沛、心理活動活躍和思維豐富較多的時期。日常工作、思考問題和生活處於緊張、興奮狀態。在家庭、夫妻、子女、父母、工作、學習、經濟和人際關係諸問題上,易發生矛盾和衝擊,這時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可出現緊張或焦慮、抑鬱、恐懼興奮等狀態。可有的誘發抑鬱症、心身疾病、神經症和其他精神病。偶可有飲酒、離婚、藥物依賴或有消極、厭世、甚至自殺企圖。如發生上述各種異常行為或精神病態,急需進行心理衛生保健工作,如心理諮詢、個別心理治療等。以防止精神疾病的發生。更年期的精神衛生更年期由於機體生理機能,特別是內分泌系統機能變動,心理活動不穩定、情緒易脆弱、易傷感、易於敏感、激動等,如有子女、婆媳、經濟、生活、配偶死亡和其他意外事故等生活事件,最易表現出焦慮、消極、抑鬱、哭泣、緊張、驚恐等情感、甚至可有妄想、自傷等行為。有的可患更年期綜合征、憂鬱症、偏執症和心身疾病等。這些表現都需要在不同的癥狀要早期進行精神衛生保健工作。防止各類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如早期心理諮詢、早期心理醫療等。老年期的精神衛生老齡期軀體的生理衰老、內分泌系統機能衰退,隨著心理活動也逐步減弱或改變,如遇某些生活事件時,如家庭成員分居,經濟困難、配偶疾病或死亡和子女諸問題等,常感孤獨、寂寞、悲觀、失望、消極、或表現為沉默、少動、怪僻、空想等。智力也可逐漸下降,近事遺忘、思考貧乏等。容易產生老年精神障礙。如老年性偏執症,老年期憂鬱症,腦動脈硬化症精神障礙和阿爾采末病。現在歐美、日本和我國人口結構出現了高齡社會化。因此,老年期精神衛生是當前重大問題之一。因而精神衛生保健措施需要加強。要從預防著手,減少發病率,也要增設老年精神衛生機構。家庭的精神衛生家庭的精神衛生是精神健康最基本的群體的精神衛生。家庭中父母、子女、同胞、夫妻等相處較為複雜。常因思想矛盾、經濟問題、婆媳關係、子女教育等家庭問題引起感情不睦,對心理活動、精神健康有著不良影響。甚至產生精神疾病的危險。往往可誘發心身疾病、神經症、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礙等。因而家庭的精神衛生工作越來越重要。因為家庭是群體的精神衛生最重要的一環,增強個體和家庭精神健康,最為重要。學校的精神衛生學校的精神衛生包括教育者的精神衛生。因而學術精神衛生不僅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係,而學校和社會環境,對學生和教師有密切關係。特別是教師的素質,如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精神文明、生活作風等表率作用有極其重大的影響。有的學校對學生偏重智的教育,重視升學率,放鬆德的教導,忽視紀律管教,往往引起心理活動障礙。有的同學放任自流,紀律鬆懈、道德敗壞,混放社會中滋長不良思想惡習,甚至觸法等。且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不協調,也可導致心理活動異常。因此,學校和教師以及家庭除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組織紀律、文明禮貌、更需要率先加強精神衛生的教育。工礦企業的精神衛生目的是為了增進工人精神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勞動力、防止心理活動障礙。在場礦中可有空氣污染、嘈雜聲音、環境衛生不良等公害和機械操作、儀錶、信號、高溫等對工人群眾的心身健康常有影響。另一方面,人際關係,進級升職、工資調整、工種轉換、頻繁調動、集體生活、干擾和違犯場礦規則等,也可引起心理活動障礙。這些可能有的曠工、缺勤等現象。甚至飲酒、鬥毆、傷害等行為。有的可患心身疾病、神經症和其他精神病。因此,工礦企業的工人群體也要進行精神教育。如精神醫學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等。同是時要勞逸結合,保證安全,減少精神緊張,合理安排工作,照顧生活。精神疾病治療基本上可以分為軀體治療和精神治療,軀體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而精神治療則包括心理治療(個體、集體、家庭),行為治療(如放鬆訓練)以及催眠治療。許多精神障礙都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聯合使用。事實上,很多研究均證實,對於重型精神病,藥物和心理治療的聯合應用,比單一治療的效果要好得多。藥物治療近40年來,有大量精神藥物問世,這些藥物療效肯定,已廣泛被精神科和其他科醫生接受。精神藥物常是根據其所治療精神疾病的性質進行分類的。例如,抗抑鬱葯,包括丙咪嗪、氟西汀、丁螺環酮等,常用來治療抑鬱症;抗精神病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氨碸噻噸,可以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礙。新型抗精神病葯氯氮平和利培酮,對那些用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能奏效;抗焦慮葯,如氯硝西泮和安定可以治療驚恐障礙和恐怖症;心境穩定劑,如鋰鹽,卡馬西賓士療躁狂抑鬱性疾病有效。電抽搐治療電抽搐治療是用電極貼緊頭部,使病人顱部接受短暫電休克而造成抽搐發作。這種治療對嚴重抑鬱症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普通人群理解的相反,電抽搐治療是安全的,很少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現代改良電抽搐治療使用麻醉劑和肌肉鬆弛劑,更很少對病人造成危險。心理治療近年來,心理治療領域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心理治療是治療家運用心理技術並與患者建立穩定的醫患關係的過程。在精神衛生服務領域,不僅精神科醫生,還有臨床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護士以及很多相關專業的工作者均參與了心理治療的實踐,但只有精神科醫生可以開出處方和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雖然個體心理治療在實踐中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其中大多數都可歸屬下列四種治療之一,即動力學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和行為治療。動力學心理治療來源於精神分析,其目標是幫助病人理解無意識衝突,領悟陷入人際困境和出現癥狀的心理學機制。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糾正病人的思維和認知方面障礙。人際關係治療強調人際關係的改變對病人心理健康影響的過程。行為治療的重點是幫助病人擺脫對周圍事件產生不良的條件化反射。在心理治療實踐中,心理治療家可以根據病人的需要,聯合應用多種心理治療技術。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衛龍辣條真的很衛生嗎?
※太多人倒酒時沒注意這2點,容易讓別人覺得你沒禮貌不講衛生
※小衛生間裝修收納6大方法 助你收拾出大空間!
※衛生間絕妙收納設計,簡直贊到不行!
※進門見衛生間的化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