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竹山 (浙江省臨海市汛橋鎮)
蓋竹洞,位於汛橋鎮蓋竹山,距市區約十五公里,系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十九洞天——長耀寶光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福地」。漢時就有道士陳仲林、許道居、尹林子、趙叔道等四人在蓋竹山中修道。經發掘、考證,現蓋竹山上還遺留有蓋竹洞、禮斗壇、葛玄精舍舊址、葛仙翁茶園、卧龍墠、登霞台、棲真觀、道士墳、平福堂故址等歷史遺迹。同時,在蓋竹洞前後左右,還發現石室、石井、石臼、石几、石床、石硯等石景…
乙未,晨起,與同仁,並攜弟子一行,發車數輛,赴蓋竹山。而南,從汛橋下西往,已而入山盤行,路透其竹海,過山脊,行至蔣山。遂折向西,約五里,路盡處,便舍車,轉從土道,涉山過崗,時值三月,尚無花開,路旁俱竹,竹豎似槍,桿粗如臂,其靑翠染衣,葉華如蓋,故山有此名焉。
極趨三里,轉出嶺坳,復二度山脊,是為蓋竹洞至矣。吾等隨路,直抵洞下,拾階而上,便先得一門,上有長耀寶光洞天之大書。
由門入,得一台,於台中仰望,崖壁削如掌立。崖前有殿,殿小尚不足以游,復入其後,始知,洞在石崖盤峙之中,崖面對剖而開,從下夾而起,內裂成窟,方成一洞。
洞高而不廣,難容並多人,遂進洞,內壁有條石如貼,岈然向人。壁下置有神龕,時有香霧繞繚,彷彿煙雲,蕩漾其中。洞東側壁,有水滲瀝,滴水於池,匯而不流,人爭向取之,意為仙水。洞留左右兩隙,以透天光,如日月吐納……。
以為蓋竹洞天必此無凝,執道人而問之,果如其然。
洞南,劈崖成台,名曰登霞,乃東晉道士,許邁所建。邁,字叔玄,史載其人,博學多才,善於文章,性好修道,清靜無為, 並與羲之交好,常有詩書往來。許邁,永和年間,入蓋竹修道,並建道觀、築登霞之台於其上,舊跡尚在,人尤追思。
今道人與此設茶,置點相留,能不愐懷先賢乎!登霞台前,見峭崖穹然,其後倚懸壁,於東,可攬城邑,
在南,俯瞰群山,數十峰巒,橫向疊翠,然山霧忽來,如浪奔而過,境生如幻,盡收目下。此憩晀之勝,無以喻比,如為對談,遙相指顧,至是殊快。
時已過午,片片飛雲綴空。山風陡起,腹中枵然,涼意頓生。一行人等,急於覓還。轉循路東,過一小坪,坪小難足一畝,草荒蒙茸。中立一碑。雋有仙翁茶園舊址六字(台州市人民政府立)。
相傳乃三國道士葛玄,曾入此山修道,植茶於此,始開江南植茶之先河。
但,今茶樹渺漠無徵,空餘此地,千載悠悠,唯與山靈互相盼睞而已。又北,復入數丈於前,西望,有突石磊磊,半沒於蔓影之中,並為棘權所鎖,人但不能行。
隨行道人曰:此乃禮斗壇也,葛玄所建,今荒蕪以久……
《道藏洞天記》及《名山記》載云:蓋竹山福地、觀壇各一所,有竹如蓋,故以為名」。漢未即有陳仲林、許道居、尹林子、趙叔道等人,先入山修道。
後葛玄又來此煉丹修行,植茶於此,並往來天台、臨海之間,使植茶大興於江南,而今被尊為江南茶祖,又遠播重洋,此是後話。
有唐一代,名士司馬承禎,著有《洞天福地天宮地府圖》之書,概其大分天下立「洞天福地」之說。
例舉華夏仙府,冠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並附七十二福地之名。今我寶郡,蓋竹仙山,榮為天下三十六小洞中的第十九洞天,名為「長耀寶光洞天」是也。又複列位於天下七二福地中第二福地。
此後,洞天福地之說,影響甚大,歷朝歷代,修道名士,頻繁往來於此山,求道修行,屢見經傳。後文革其間,方才絕於道跡。嗚呼洞天,哀哉福地!
直至今日,方始復興,是謂吾郡仙福之氣,不該絕於此地乎!
蓋竹山宣傳片 堪比武當……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土豪隨意)
感謝:馬曙明(文) 無法靠岸(攝影)
大臨海微信公眾號 編輯
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渣嘯西風打得過@LENG—HKKKK嗎?※如果獨孤求敗,雕兄,黃裳,掃地僧,楊過,周伯通,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郭靖,小龍女混戰誰能笑到最後?※比武則天更強悍的千古一後,她做的這件事震驚所有人※比武切磋話滄桑--馮興時※此人身材瘦小卻多次輕易打敗外國武者,一生比武無數卻不曾一敗
TAG:道教 | 比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