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論證我國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2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100美元(約合人民幣3.8萬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都存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像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以及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等,在20世紀70年代均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這些國家仍然掙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發展階段,並且見不到增長的動力和希望。

  那麼,中國的情況怎麼樣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服務業比例提高到48.2%,表明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提升到47%」的目標提前一年實現,也意味著我國經濟結構正在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統計數據展示了中國近年來在調結構方面所取得的不俗成績。2013年,第三產業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首超第二產業後,2014年進一步增至51.6%,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顯著高於第二產業的3.2個百分點,整個經濟結構呈現出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從需求結構講,201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率已達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

  我國產業結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顯露出第一產業佔比持續回落、第二產業佔比保持穩定、第三產業佔比不斷攀升的變化趨勢,這與全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初期發展路徑一致。但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是服務業佔GDP的比例能否持續上升。縱觀全球,高收入國家服務業佔GDP比例均在65%以上,中等收入國家也在60%以上。例如,2009年美國服務業佔GDP比例高達76.9%,日本佔76.5%,韓國佔67%。因此,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看,我國仍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初級或中級階段。

  但是,我們不能僅盯住服務業佔GDP比例持續提升這一指標,而忽略經濟增長的整體效果。也就是說,既要看佔比,也要看增速。如果服務業佔比的提升,也有工業增速下滑的因素,那表明經濟增長方式仍需進一步優化,不宜過於樂觀。從數據上看,2014年中國GDP增速由2013年的7.7%下滑到7.4%,其中第二產業回落最為顯著,由7.8%降至7.3%,第三產業也回落了0.2個百分點,這既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也是結構調整壓力的體現。中國經濟正面臨經濟增速下行,而背後是中國當前全要素生產率的下滑。全要素生產率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產出增長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為全要素生產率,因此,所謂「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通常叫做技術進步率。

  在資本存量、勞動力增長、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四個因素中,全要素生產率對GDP增長率放緩的直接貢獻率為85%。換言之,經濟減速本質上可視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放緩。以日本為例,日本在1970年代經歷了第一次顯著的經濟減速,減速前後的GDP增速落差超過6個百分點,其中有5.4個百分點的下滑來自於全要素生產率的下行。此前,全要素生產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但進入21世紀後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於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投資質量不高也影響著科技進步的效果。因此,要順利越過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居安思危,重視全要素生產率下行風險。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驅動力正在由過去的人口紅利、投資拉動、對外貿易向新的增長動力轉化,而創新驅動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動力之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戰略,目的就是重新激發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塑規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儘管還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等一系列挑戰,但新的積極因素在不斷湧現,此時需要定力也要增強緊迫感,唯有如此,經濟發展才能蹄疾而步穩。(文/博聞 圖/網路供圖)

推薦閱讀:

『消費者平均廣告感知價值——11美元/分鐘』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10)
多表查詢數據
金宰賢:從數據看中韓生活
『27.8%購物詐騙在社交網路交易時發生』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8.31)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數據評估員

TAG:數據 | 收入 | 論證 | 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