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製作
電視景別
景別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而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靠近遠景、全景這一端的景別稱做「大景別」,而把靠近近景、特寫這一端的景別稱做「小景別」。
1、遠景
在遠景中, 人物在畫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過畫幅高度的一半,用來表現開闊的場面或廣闊的空間,因此這樣的畫面在視覺感受上更加遼闊深遠,節奏上也比較舒緩,一般用來表現開闊的場景或遠處的人物。
圖2-1 遠景畫面
從表現功能上細分的話,遠景還可以包含大遠景和遠景兩個層次。大遠景一般用來表達宏大的場面,像連綿的山巒、浩瀚的海洋、無垠的沙漠以及從高空俯瞰的城市等等。它的畫面有時幽遠遼闊,有時氣勢磅礴,一般節奏舒緩,易於抒情。
圖 2- 2 大遠景畫面
在大遠景景別中,畫面有較大的空間容量,環境景物是畫面內的造型主體,而人物僅僅是畫面構成的點綴。畫面的構成則需依靠人物和景物自身的色階、明暗關係、激烈動勢、曲線及形體變化來與其它環境造型元素相區別。
這個景別中的表現主體,往往從屬於畫面內所表現的環境。相比之下,這類畫面多是以景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人物則成為畫面中的一個構成元素。景別本身的宏大與主體的微小,使畫面周圍的場景顯得宏偉而威嚴。
大遠景大多數採用靜止的畫面,或緩慢的搖攝完成。即使是畫面主體有劇烈的運動,也不會影響畫面的構成。
相對於大遠景畫面,遠景與之區別並非顯著,只是在這樣的景別中,主要被攝對象在畫幅中的比例有所增大,一般情況下如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大約為畫幅高度的一半左右。這樣,雖然整個畫面還是以遠處的景物為主,但是由於主體的視覺重要性增強,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構圖方式和表達目的來決定畫面中的主體到底是人物還是景物。
遠景畫面並不像大遠景那樣強調畫面的獨立性,而是更強調環境與人物之間的相關性、共存性以及人物存在於環境中的合理性。在這一景別中,畫面主體視覺突出,除了光影、色階、明暗、動勢關係的強調外,還需要注意構圖形式的作用。
2、全景
對於景物而言,全景是表現該景物全貌的畫面。而對於人物來說,全景是表現人物全身形貌的畫面。它既可以表現單人全貌,也可以同時表現多人。從表現人物情況來說,全景又可以稱作「全身鏡頭」,在畫面中,人物的比例關係大致與畫幅高度相同。
與場面宏大的遠景相對比,全景所表現的內容更加具體和突出。無論是表現景物還是人物,全景比遠景更注重具體內容的展現。對於表現人物的全景,畫面中會同時保留一定的環境內容,但是這時畫面中的環境空間處於從屬地位,完全成為一種造型的補充和背景襯托。
圖2-3 全景畫面
表現人物的全景在拍攝過程中會經常用到,這樣的畫面把觀眾的視線集中到人物的活動上來,有利於更好地表現人物的特點。如圖2-3,該畫面是一個典型的表現人物的全景畫面,人物的活動成為畫面的主要內容,畫面中的環境內容,在側面烘託了人物所處的場景,起到了說明和解釋的作用。
因此,全景畫面比遠景更能夠全面闡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可以通過特定環境來表現特定人物,這在各類影視片中被廣泛地應用。而對比遠景畫面,全景更能夠展示出人物的行為動作,表情相貌,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
全景畫面中包含整個人物形貌,既不像遠景那樣由於細節過小而不能很好地進行觀察,又不會像中近景畫面那樣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態動作。在敘事、抒情和闡述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的功能上,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3、中景
中景畫面一般是表現人物多半身形貌的,由於拍攝人物時候往往都要表現面部情況,所以通常意義上的中景指人物膝蓋以上的部分。
中景畫面主要表現人物上半身的行為動作,在其他特殊情況下還可以表現不包括頭部的人物形體的某一部分的動作形態。和遠景以及全景畫面相比,人物在畫面中是不完整的,但是形象已經明顯增大,神態相貌更加清晰。人物失去了整體形象,而環境空間也不如前面兩種景別表現得顯著,環境因素已經變成次要因素。這時候畫面的重點是人物的形體動作表現,以及人物之間的交流關係(中景可以是單人的,也可以是雙人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是多人的)。
圖2-4 中景畫面
因為中景畫面中的景物和環境居於次要位置,多處於背景之中,有的時候根據情況的不同也可能出現在前景。所以在實際拍攝時,由於被攝主體的物距、鏡頭的焦距等不同因素的影響,畫面中的景物有可能出現在焦點之外,形成虛像,因此,畫面空間感不強烈,環境影像細節部分有可能產生一定的損失。
和遠景、全景相比較,中景可以看到更多的畫面細節,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主體上面,因此會產生相對於前者更多的感染力。
中景是敘事功能最強的一種景別。在包含對話、動作和情緒交流的場景中,利用中景景別可以最有利最兼顧地表現人物之間、人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中景的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動作以及動作的目的。表現多人時,可以清晰地表現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4、近景
近景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畫面。
在表現人物的時候,近景畫面中人物佔據一半以上的畫幅,這時,人物的頭部尤其是眼睛將成為觀眾注意的重點。近景常被用來細緻地表現人物的面部神態和情緒,因此,近景是將人物或被攝主體推向觀眾眼前的一種景別。
在近景畫面中,環境空間被淡化,處於陪體地位,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選擇利用一定的手段將背景虛化,這時背景環境中的各種造型元素都只有模糊的輪廓,這樣有利於更好地突出主體。
圖 2-5 近景畫面
在表現人物的近景畫面中,人物的面部特徵、表情神態、喜怒神情尤其是眼睛的形象,眼神的波動,成為了畫面中表達的最重要內容,留給了觀眾深刻的印象。這樣無疑可以拉近畫面中人物與觀眾之間的心理距離,使觀眾與人物產生強烈的親近感。這樣的效果在像遠景和全景這樣的大景別中是不容易得到體現的。所以,近景畫面通常是我們用來表現人物面貌,表達人物情感,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揭示人物感情世界的主要景別。在電視節目中,我們通常使用近景景別來加強畫面內人物和觀眾之間的交流感和親近感,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向觀眾傳達畫面內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心理世界,吸引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意識。如《新聞聯播》等新聞節目,主持人就以近景畫面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使得他們播報的新聞內容更利於被觀眾接受。
拍攝近景畫面人物大多數是由單人構成,但並非完全不能由兩人甚至更多人同時在近景中出現,這要取決於攝像師的創作意圖和電視片本身的需求。無論如何,關鍵是要做到視覺鮮明,角度大膽,表現充分。
由於近景畫面視覺範圍較小,觀察距離相對更近,人物和景物的尺寸足夠大,細節比較清晰,所以非常有利於表現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態,細微動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狀態,這些是大景別畫面所不具備的功能。尤其是相對於電影畫面來講,電視畫面的尺寸狹小,很多在電影畫面中大景別能夠表現出來的比如深遠遼闊、氣勢宏大的場面,在電視畫面中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表現,所以在各類電視節目中近景使用較多,觀眾對近景畫面的觀察更為細緻,這樣有利於在較小的電視屏幕上做到對觀眾更好的表達。
在創作中,我們又經常把介於中景和近景之間的表現人物的畫面稱為「中近景」。就是畫面為表現人物大約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鏡頭,所以有的時候又把它稱為「半身鏡頭」。這種景別不是常規意義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況下,處理這樣的景別時候,是以中景作為依據,還要充分考慮對人物神態的表現。正是由於它能夠兼顧中景的敘事和近景的表現功能,所以在各類電視節目的製作中,這樣的景別越來越多地被採用。
5、特寫
特寫是表現人物身體某個局部細節或者某被攝景物局部細節部分的畫面。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表現細節」。
圖2-6 特寫畫面
對於人物來說,特寫畫面除了表現人物頭像或面部表情這一最基本的形式以外,還可以表現諸如手部,腳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形象、動作,如大笑、猜拳、點蠟燭等等。而如果進一步再將這樣的景別減小,在畫面中表現如一隻手、一隻眼睛、一張嘴等更小的局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種景別稱作「大特寫」。這種大特寫鏡頭可以重點表現人物細微表情的細節部分和人物形體、動作的細微動作點,在敘事上、視覺上、構圖上是必不可少的。
圖 2-7 大特寫畫面
特寫畫面範圍進一步縮小,視覺感覺進一步接近,被攝對象的尺寸進一步被放大,可以表現被攝人物身體局部細節和景物局部形態的細微之處。這時候畫面內只存在單一主體,景深縮小,細節顯著突出,環境空間由於構圖和鏡頭焦距關係而完全淡化和虛化。
特寫畫面除了具象地表現被攝對象的局部的細節之外,由於它還在構圖方面的單一性,直接性,所以還能夠突出強化觀眾對此形象的心理認同感,進而影響到觀眾內心深處,使之產生共鳴與聯想。所以在有的時候,特寫畫面所表達的,除了人物局部特徵和景物細節這一表面實際狀況之外,還可能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境。比如畫面中一隻握緊的拳頭,除了表現拳頭的細節之外,它還可以進一步地象徵一種權利,或者一種力量,一種決心等心理情緒。由於特寫畫面視角最小,視距最近,畫面細節最突出,所以能夠最好地表現對象的線條、質感、色彩等特徵。特寫畫面把物體的局部放大開來,並且在畫面中呈現這個單一的物體形態,所以使觀眾不得不把視覺集中,近距離仔細觀察接受,有利於細緻地對景物進行表現,也更易於被觀眾重視和接受。 儘管無論人物還是景物都是存在於環境之中的,但是在特寫畫面里,可以說我們幾乎可以忽略環境因素的存在。由於特寫畫面視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細節突出,所以觀眾的視覺已經完全被畫面的主體佔據,這時候環境完全處於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地位。所以觀眾不易觀察出特寫畫面中對象所處的環境,因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畫面來轉化場景和時空,避免不同場景直接連接在一起時產生的突兀感。
推薦閱讀:
※熒屏還有多少原創綜藝節目
※《圓桌派》| 「做小伏低」和「職業」
※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三點偏差
※奔跑吧(浙江衛視真人秀節目第五季)—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