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義》——公冶長第五(4)
《論語講義》——公冶長第五(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alo2.htm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產是鄭國大夫,春秋時候幾個著名的丞相和改革家之一,與齊國的管仲齊名。子產是做官的,孔子點評他,說他做到了四條君子之道。第一,「其行已也恭」。「恭」,謙遜之意。對人謙虛誠敬。我們一般人容易因為自己某些方面的長處而瞧不起別人,比如,他地位比我低,才學不如我,或者品行不如我,我就輕視他。另外,我們往往從自己的觀念出發評價他人,瞧不起那些與我們觀念不一致的人。第二,「其事上也敬」,侍奉國君很誠敬、謹慎。對待領導、對待上級、對待長輩要尊敬、謹慎。第三,「其養民也惠」,使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得到實惠。第四,「其使民也義」,役使百姓符合道義,是合理地使用。比如說冬天農閑了,讓百姓修水利——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而且也是百姓願意去做的,這就是「使民也義」。如果在農忙的時候叫老百姓給你修陵墓,那就叫使民不義:第一,修陵墓只是滿足統治者的奢華;第二,在農忙的時候使民,就是擾民,是不合理的。孔子說子產在這四點上有君子之道。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齊景公時齊國宰相晏嬰,字仲,平是謚號,孔子同時人,比孔子小一點兒。春秋時期齊國出了兩個著名的宰相:管仲和晏嬰。孔子對管仲是有所批判的,而對晏嬰他卻很稱讚。他說,晏平仲這個人善於和別人交往,而且交往得越久人們越尊重他。這是很高的評價。因為大多數人,與人交往的時候,一開始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懂得收斂,這時人際關係是融洽的。可是時間長了,彼此熟悉了,我們就不太注意了,問題、缺點就冒出來了。這時,大家也就不像一開始那麼敬重你,甚至可能疏遠你。交往時間越久,越得他人的尊重,說明這個人品行很好。此外,這句話還有一個關鍵,「善與人交」,「久而敬之」的原因除了這個人道德高尚外,還有「善與人交」的「善」。什麼意思呢?要善於與人交往。因為人是很複雜的,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不同的人各有特點,與不同的人交往就要採取不同的、適當的方法,要了解對方的心理,減少誤會,才能實現人際關係的和諧。
推薦閱讀:
※【周熾成】少讀魯迅,多讀《論語》
※【名作欣賞│經典重讀】「劉毓慶」《論語》應該怎麼讀
※日課 | 《論語·里仁》5
※論語評註
※《論語 公冶長第五》講要選錄(五)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