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興起「官民合作」

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

  前不久,一場名為「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的活動在山東博物館舉行。這場彙集了238件(套)珍貴藏品的展覽除了以高規格被業內所稱道之外,由國有博物館與民營博物館——山東博物館與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合作主辦的背景也令人眼前一亮。

  有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民營博物館的數量在行業中佔比15%左右,而長期以來,在國人心目中,似乎「官辦」與「民營」的兩種體制總是「各走各路」,鮮有交集。當擁有絕對地位的國有博物館向民營博物館敞開懷抱,釋放出什麼信號,又意味著什麼?

  合作辦展

  「這是我們第一次與民營博物館合作。」提到當前正在舉辦的「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山東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郭思克如此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而回憶起合作的機緣,郭思克表示,之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中大家談到這件事,通過進一步的了解後,山東博物館方面繼而注意到,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在沉香收藏、香文化的推廣上都表現得比較專業。「香具與相關工藝品的收藏,山東博物館有所涉及,但在香料收藏這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對方的藏品優勢恰恰能夠提供彌補。於是,在經過一系列報批等程序後,促成落實了觀眾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一場精彩展覽。」

  據介紹,除了山東博物館近30件館藏精品與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提供的80餘件展品外,此次展覽還得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力支持,借出展品48件,尤以歷代皇室用器最為珍貴,比如其中的哥窯戟耳爐、宋代龍泉窯弦紋三足爐,之前從未展出過。與此同時,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也提供了12件展品,主要為明清時期的官窯瓷器。主辦方認為,針對沉香文化主題,展覽涵蓋了陶器、瓷器、青銅、玉器等文物類別,無論是從規模、展品數量,還是文物等級上來說,在中國博物館的專題展覽中都能稱得上是難得一見的,這也是國有博物館與民營博物館融合互補後的一種共同呈現。

  其實,當前博物館「官」與「民」之間的合作方面,展覽是最為常見的合作方式。尤其是近一兩年來,隨著輿論和大眾對此的關注度提升,表現得也尤為搶眼。

  例如去年年初,一場名為「丹青鑄史——四川·中國書畫展」的特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精品廳舉行,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擔任指導單位,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文物局共同主辦,四川省三都博物館承辦,所展出的100多幅書畫精品都從是民營的三都博物館館藏精品中挑選而出。據悉,這是成都民營博物館第一次走進首都博物館辦展,也是首都博物館歷史上第一次為民營博物館辦展。

  還有去年10月,2013第四屆「藝術長沙」雙年展活動在湖南省長沙市拉開帷幕,據了解,「藝術長沙」由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發起,與湖南省博物館共同推出。活動以陳列展覽、藝術交流為載體,自2007年9月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為止已展出了包括長沙本土藝術家在內的20餘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民營博物館陸續興起的時候,就有業內人士在為『官辦』與『民營』合作而奔走呼籲。相信在當前國家提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方針下,會有更多的人寄希望在此中尋求發展機遇,從而試圖進入到這樣一種合作模式中來。」有分析人士指出。

仍有「制約」

  根據國家文物局最新統計,我國現有博物館3600多座,其中民營博物館500餘座,佔比將近15%。在採訪中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一方面是數量的持續增長,而另一方面,儘管近年來部分地區都在陸續出台對於民營博物館的扶持政策,但運營成本的壓力仍是橫在不少民營博物館館主頭上的一道「利刃」,「尷尬」、「虧損」是他們在談到自身生存時常用的詞語。這種背景之下,如果能與國有博物館合作,藉助展覽的方式將自身的名氣、品牌打響,無疑能給民營博物館帶來眾多不言而喻的好處。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正是一些業內人士對於這種合作模式的擔憂。眾所周知,「魚龍混雜」是如今國內民營博物館的現狀。而且,按照《博物館管理辦法》,在經過審批和備案後,民營博物館的藏品是可以申請退出館藏的。「民營博物館的藏品走進國有博物館辦展覽,實則是對民博藏品、信譽的一種肯定。而有了類似的合作經歷,對於民博的『身價』包括今後的發展也是一種無形的提升。」北京藝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楊俊艷認為。

  鑒於此,不少國有博物館對於這種合作模式仍停留在十分謹慎的層面上。

  即便已確定合作意向,報批與鑒定仍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按照相關管理規定,在初步達成展覽意向後,作為國有博物館,首先需要向所屬的上級文物主管部門進行申報,審批通過後方可執行。接下來,由國有博物館組織的專家隊伍還會對民營博物館擬選送的藏品進行鑒定篩選。」知情人士透露。以首都博物館的「丹青鑄史——四川·中國書畫展」為例,當時所有展品都經過了首都博物館專家組6批次19位專家的嚴格鑒定。而郭思克也在採訪中證實了這一點,「對於這一次的中國沉香文化展,山東博物館專門成立專家組對展品進行了層層把關,以此確保每一件展品的真實性與珍貴性。」他說道。

  更普遍的態度則是觀望。這或許是因為謹慎,又或許是因為「複雜」而不願意「蹚水」,甚至也有可能是自我的認定與滿足,相當一部分國有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出於對上述種種因素的考慮,他們暫時並不大願意接受這樣的合作。

  而在另一邊,相比之下民營博物館雖然不需要面臨嚴格的展覽審批關,但他們也有自己的顧慮——資金。

  「民博看中的,是國有博物館的場地、人氣、實力、認可度以及由此能給自身帶來的附加值。不過,無論是臨時展覽還是長期租借展廳,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舉辦一次展覽,根據規模不同,費用從小到幾千元、大到十幾萬元、乃至幾十萬元不等。國有博物館有國家財政支持,但民營博物館不一樣。因此,有意向尋求類似合作的,通常都是以實力比較雄厚或者是有企業背景支持的民博居多。」北京一位民營博物館的負責人表示。

  基於此,儘管有意向,但真正成形的合作依然不多。

  放開眼界

  事實上,在大多數業內人士與博物館愛好者眼中,博物館的「官民合作」,舉辦專業性、專題性展覽,是博物館有效發揮公眾教育職能的一種體現。而從各地出台的關於扶持民博發展的措施中分析,鼓勵兩者交流合作是主管部門的明確態度。所以,儘管當前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制約,但兩者合作的初衷值得肯定和鼓勵。

  另一方面,換個角度來說,國有博物館,尤其是省級以上的國有博物館,表面看來是文博機構中集中了眾多有利之處的「優勢方」,但實則在這樣的合作中,他們也可能受益匪淺。

  「山東博物館此次之所以選擇與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合作,除了藏品上的缺口補充外,更重要的是看中這種合作對於文化產業開發的潛力。」郭思克說。據悉,此次中國沉香文化展主辦方的受益之處,更多是集中在相關衍生品、紀念品的開發上。據郭思克透露,相關開發工作將以對方為主導,「畢竟企業在相關產品開發方面,比起博物館更便利、更有經驗和優勢。我們將提供場地、人員上的配合。」

  郭思克還認為,民營博物館在某一領域的專業性同樣不可忽視。「比如我們此次展覽除了靜態展示外,還有動態的互動活動,像沉香雅集、熏香歷史再現,如果沒有對方參與,我們真不一定能做起來。甚至可以給大家透露一下,我們的合作還包括沉香標準的制定,設想是在今年四五月份左右與相關管理部門一道進行學術研討。」

  無獨有偶,作為貴州黔東南州太陽鼓苗侗服飾博物館館長,楊建紅曾在國有博物館工作多年,稱得上是熟悉國有、民營兩套模式的資深人士。採訪中她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們已經和廣西桂林市博物館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預計今年9月,該館將在桂林博物館設立一個長期的展廳。同樣的,藝術衍生品的開發是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說實話,因為體制的原因,國有博物館的相關人員在這些方面還比較保守,而民營博物館盈虧自負,為了生存,必然會促使他們在經營、產品開發上極力尋找出路。因此,倘若雙方能夠合作,對於國有博物館的"造血』、更加貼近大眾也是一種啟示和促進,以達到雙贏的效果。」

  當然,研究學者普遍認為,博物館的「官民合作」並不僅限於舉辦展覽、開發衍生品上,在文物保護、技術開發、學術研討等等方面一樣能夠有所作為,這樣無異於給那些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的博物館提供了機會。集合民間收藏者的力量,根據需要來選擇不同的合作方式,這或將成為未來中國博物館行業的走向與常態之一。「國有博物館"放下身段』是一種改革與進步,也是社會藝術審美提高的表現;對於規範民營博物館的發展,更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行業應該把眼界打開,有側重、有選擇、有針對。」評論人士坦言。


推薦閱讀:

北京藝術博物館又識紅山玉
上海震旦博物館 玉器精品欣賞
上海震旦博物館歷代玉器及先秦兩漢動物玉雕展(7)
馬伯庸懷不可告人目的誹謗冀寶齋博物館
博物館,你認為應該注重娛樂還是教育?

TAG:博物館 | 合作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