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與思維的分離

透過思維使理解深化後,篤定就會產生,深切的確定你的了解,也很了解自己知道的是什麼,沒有懷疑,這就是思維的結果。在篤定感產生後,這些理解就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個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夠運用,否則這些理解對於進步沒有一點作用。然後是在現實中實修。所以,整個的學習過程是聽聞、思維、深化、鞏固,與付諸實行。若想做到這些,知識與理解具有很高的價值及很大的意義。

感覺是人關於世界的一切知識的源泉。而人的感覺是與人腦的思維活動聯繫在一起的。「人類的一切高級心理與思維活動都必須以感覺為基礎,但感覺僅僅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因此只有經過複雜的思維活動,才能在各種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理論認識,真正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①當各種感覺外部刺激信息經過神經系統輸送到大腦時,大腦要使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和邏輯方法等對其進行分析綜合、加工和整理,然後才形成對客觀事物。

降低對外系統的神經中樞興奮,就相應的興奮了皮下中樞,提高了對內系統的神經中樞的興奮性。氣功態額葉α波強化,左前額優勢和超慢調幅波的出現,意味著,在意識作用下,打通了額葉—下丘腦—垂體系統的聯繫,提高植物性神經機能,激活內臟調節的隨意性,並形成條件反射,使大腦皮層不通過軀體神經系統直接控制內臟活動。神經解剖學發現,下丘腦通過丘腦內側背核與額葉發生關係,額葉可以對邊緣系統和下丘腦施加影響。氣功內守的皮層興奮灶也正是產生於額葉。

這就是聽感覺與聽思維的分離。這種現象與視感覺到視思維的過程完全一樣。當外界刺激的信息,在經過多次轉換後,達到次聽皮層,那麼,聽感覺的過程就結束了,進入到聽覺思維階段。

嗅覺對個體的重要性從它的神經通路就可反映出來。它並不通過丘腦的中轉而直達大腦皮質。它所到達的是古舊皮質,而不是新皮質,直接影響個體核心結構(杏仁體、海馬)的張力變化,因此,嗅覺所激發的行為趨勢,往往是大腦思維活動所難以控制的,反而誘使思維活動偏離原來的軌道。

就象初級視皮質的特定神經模式的興奮,產生我們的主觀視覺一樣,初級聽皮質的興奮也是主觀聽覺的形成。但這不是我們正常能參與思維活動的聽覺形象思維素。我們的想像並不能產生逼真的聽感受。想像中的聽覺形象思維素是次級聽皮質的興奮,那裡也是根據聲波的內容而析出各種不同特徵的思維素,包括各種不同的頻率、強度的單獨形式,和它們的組合規律,特別是在時間參數影響下的變化規律。因為所有音的特徵析出只有跨時才能產生。如強弱、持續時間、不同頻率的重複性、密度、以及各種複雜變化規律,所以可以稱之為時音組合。產生這些特徵的次聽區神經元應該擁有較多的級量反應特徵,以適應聲音變化與時間相關性的要求。

能參與思維活動的聽覺思維素是從聽感覺中的特徵析出,可以隨著思維活動而隨意組合。我們可以想像出某個人從未講出的一句話的聲音、語調,但這種想像出來的話不會象真實的聽感覺那樣的逼真,因為這時的神經元網路興奮並不發生在聽感覺初級皮層,而在次聽皮層,是多種特徵的組合興奮,包括從那個人的發音中析出的頻率特徵、語速特徵、和來自其它思維活動的興奮網路,如語言的內容、語言結構等的有關思維素的參與。此時儘管初級聽皮層仍在接收來自聽感覺的傳入,但它的興奮模式與次皮層的興奮模式處於分離狀態。只要次級皮層缺乏足夠的興奮強度,或已受到其它思維活動的影響,那麼聽感覺和聽覺思維就會分離。這種情況我們平時經常會遇到,譬如,有時想聽某一時間的消息,打開收音機後在等待消息時,思維活動轉換到其它方面,結果該消息的播放並沒有進入思維活動。儘管收音機已經播完這條消息,我們也感受到收音機的播音,可自己卻毫無印象。這就是聽感覺與聽思維的分離。這種現象與視感覺到視思維的過程完全一樣。當外界刺激的信息,在經過多次轉換後,達到次聽皮層,那麼,聽感覺的過程就結束了,進入到聽覺思維階段。

各種感覺系統之間存在著這麼一條規律:能感覺到的對象距離越遠,則感受的傳媒物質越小。最遠的視覺通過光電磁波而感受,聽覺的聲波則其次,再其次的要算是嗅覺。嗅覺是空氣中的物質分子對鼻內的嗅覺感受器作用而開始。在空氣中存在的物質分子畢竟是有限的,能被嗅覺感受器分辨的則更少些。但嗅覺對個體生存的意義卻比視、聽更重要,因為周圍物質的種類、密度,通過該物質的分子散發被感覺。物體形象和能產生的聲音都有很大可變性,但組成該物體的物質分子卻是穩定的。對前者需要大腦的複雜分辨,而對後者,不同感覺細胞對特定物質分子的敏感性已經使分辨基本完成,進一步的分辨在於感覺到的各種物質分子的比例、濃度形成特定的模式。對個體生存有特別意義的一些物質分子的存在,已經經過進化的挑選,形成特別敏感的嗅覺感受器。嗅覺對個體的重要性從它的神經通路就可反映出來。它並不通過丘腦的中轉而直達大腦皮質。它所到達的是古舊皮質,而不是新皮質,直接影響個體核心結構(杏仁體、海馬)的張力變化,因此,嗅覺所激發的行為趨勢,往往是大腦思維活動所難以控制的,反而誘使思維活動偏離原來的軌道。但是從感覺到思維的過程看,嗅覺也存在從外界刺激到主觀嗅感覺的形成和從嗅感覺到嗅覺思維素的產生這麼一個過程,不過直接從嗅束得到嗅覺信息的嗅皮質有五部分,這使分析這一過程十分困難。一般認為,嗅覺分辨主要在於梨狀葉。所以,主觀嗅感覺的產生可能與該區特定模式的神經興奮直接相關,關於嗅覺的思維素也與這一區域的神經聯繫有關。另有一種可能,在嗅皮質的神經元活動,影響個體核心、情緒、乃至思維活動,但本身並不形成思維素而直接參加思維活動,關於嗅覺的思維可能通過與丘腦味覺區聯繫再到新皮質而形成。

味覺與嗅覺有著類似的一面,都是對物質分子的化學性質反應而使感受器細胞興奮,而且在中樞有著相互聯繫協調的特殊通路。但味覺是身體局部(舌)與對象的直接接觸而產生,對應皮質是軀體感覺區和島葉。味覺也存在著到個體核心的直接通道,反映了味覺對個體生存的重要性。味嗅覺都可直接影響情緒。總之,味嗅覺,作為參與思維活動的思維素是有限的,但作為影響個體核心、反映個體生存意義,並由此而影響思維活動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對客觀對象的最直接的感覺是皮膚淺感覺,包括觸覺、壓覺、振動覺、溫覺等,都有專門的感受器。這些感覺器在不同皮膚部位密度分布有很大差異。一般講,對個體意義較大的部位,如手、舌、口等密度較高,而軀體等則密度較低。專門接受淺感覺的中央後回初級感受區,其所涉及的部位面積與該部位的感受器密度正相關,結果形成一種怪人狀。軀體淺感覺許多方面與視聽感覺類似,都是對外界事物的反映。不同類型的感受器在初級皮質有相應的微柱存在。同一部位的不同類型微柱集結在一起,形成超柱。初級皮層的神經模式興奮就是主觀皮膚感覺的存在。初級皮質的興奮模式向次級皮質的張力擴張,形成各種感覺特徵的興奮模式,產生能參與思維活動的相應思維素。但它也有本身的特點,軀體淺感覺是對外界事物的直接接觸。不同部位初級皮層的分布與運動皮層基本對應,以中央溝相隔,反映感覺與運動的協同性。在感覺上行到脊髓時,就能通過脊神經節的調節,直接引發局部肌肉運動。因此,在生命發展史中,與視、聽感覺相比較,軀體淺表感覺對個體生存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皮膚感覺缺乏象視覺微顫那樣的主動調節,所以,容易出現感受適應,即有關神經元興奮性的減退。皮膚感覺的特徵析出,有其類型的差異,有的取決於對象的形態特徵,產生類似於相應的感覺模式,如觸覺,有的取決於對象的某種物理特性,使已存的系列組合中的某一組神經網路興奮,如壓覺、溫度覺等,還有的可能有時間參數的影響。此外,軀體深感覺的參與,也是軀體感覺思維素形成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軀體深感覺屬於個體自身存在的感覺。組成個體的各個肢體關節肌肉中,存在著許多感覺器,這些感受器並不接受個體以外的信息,只對所在部位的活動狀態、功能狀態的信息敏感。這些感受是個體存在的一部分,包括關節感受器,肌梭感受器、肌腱感受器,甚至也包括內耳的前庭感受器。前三者主要反映個體的局部運動,後者是整體運動。本體感覺是在個體的運動(局部或整體)中產生。局部運動的感覺是和相應總體的淺感受結合在一起,共同投射到中央後回,這與兩者興奮的協同性相關。肢體的活動與該肢體皮膚所受外界刺激的變化是同步產生的。甚至可以認為,深淺感覺是個統一體。從神經系統的角度看,某個肢體(如手),從裡到外,包括關節、肌肉、皮膚存在著大量能感受周圍變化,轉化為細胞興奮,並向中樞方向傳遞的神經元,只是分布深度、部位的不同,和本身對某些變化敏感性的特化,就形成了軀體深淺感受的不同功能。所以,軀體深感覺從主觀感覺的產生到相應思維素的形成與淺感覺是一致的。


推薦閱讀:

那些難以言喻的分離,那個我不舍的你
盲派命理雜談之三----地支三刑骨肉分離
人和人之間真的是分離的嗎?
【TY】花夫人: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
為了帶孫子,六旬夫妻3年未見,如今孫女出生他們又得分離……這樣的日子何時是頭?

TAG:思維 | 感覺 | 分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