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隨緣行善?

修善只是修行中的台階

佛道是見性成佛,而性中是清靜無為,無善無惡的。

宇宙本性中沒有善惡之分別。善惡是由人的分別心造出來的。

佛為什麼又教導眾生「諸惡莫做,諸善奉行」呢?佛並沒有說錯,這話是針對六道眾生所言。

因為六道之內的眾生都有貪、瞋 、痴三惡道的習氣,要改掉這些習氣,就要「諸惡莫做,諸善奉行」。這樣才能斷掉三惡道之因。

諸善奉行是在修三善道之因,而只有達到了三善道的標準,才有資格向更高的台階邁進。因此「諸惡莫做,諸善奉行」是六道眾生修行中必須經過的台階。

此處講的不要分別善惡,是指雖隨緣修善,但又不動念,不執著。

如果執著修善,則同時又在造惡,不正是在造六道之因嗎?。

然而要想出離六道,必須斷掉善惡,是非、好壞的分別之心。

在修人道和天道的過程中,修善斷惡是渡這一河界的法船,而不要把斷惡修善當成最終目的。

第一步讓你修善,是讓你先修至人天標準,第二步又讓你放下善,是讓你修佛道標準,你的最終目的是要成佛得道,而不是修至天道為止。

==========================

隨緣修善

修善雖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把握不好中度,反而會給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礙。

多數修行人只知惡能障礙你,但不知善也同樣會障礙你。

惡能使你產生煩惱障,善能使你產生所知障,兩種都是障礙,但所知障比煩惱障還難破。

諸佛菩薩雖也行善,卻沒有障礙。

道理就在於他們的行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們一無所求,不動念頭地隨緣修善,而非攀緣行善。

未覺悟的修行者,卻是帶著分別、執著和有求之心去行善。

譬如「我今生努力行善,來生可以升天道」;「來世會有福報」;「只有多度眾生,我將來才能成佛得道」等。

這些就是你修善的條件,有分別所修的是善惡之善。

一無所求,才是純善、真善,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如有絲毫為自己求利益,就是習氣,不是本性,必落入善惡的分別之中,只要還在攀緣,就是在造業。

佛菩薩們在做事的時候,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面對現實。

一切都是隨緣,從不勉強自己去做什麼,更不會強求別人去做什麼。

他心裡沒有善惡、對錯、是非、好壞。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喜、笑、怒、罵都是自自然然地合於道,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

什麼是隨緣、攀緣?執著和發願?

隨緣是指隨順當下的因緣,依正知正見,啟用萬事萬物的作用,但不求結果。

攀緣是指當下因緣不成熟,起心動念要去做;

執著是指因分別心,而執著於事物的某個結果。

發願是在因緣成熟時,因覺悟發自內心,自然而然的升起的心愿。如因明理,悟到眾生同體,起大慈大悲之心,心生大愛後發願,願今生早日悟道,以普渡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早日成就作為生命的終極目標。

以老師講課為例子具體說明:

1、有同修請老師講課,這時老師去講課是隨緣;

2、如自己起心動念想去給大家講課,那是攀緣。

3、講課時一定要求每個人都能聽明白,是執著。

4、悟道後,發心有機緣為大家講課,幫助同修破迷開悟,這是發願。

===================

如何在生活、工作之中,既隨緣又不執著?既做事又無為呢?

一是在做事之前,事情未發生之前不去攀緣,不動念去想,不去想尚未發生的事;

二是在做事中只管認真去做,但絲毫不求結果,不求完美;要思想專一,不想他事。

三是在做事後立即放下,不再想它。

只要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後這三個不動念的原則,就是無為,就是雖然做事,但又始終處於無為之中。既不誤做事,又能保持清凈心。

事前不攀緣起心動念。事中儘力去做,不求結果,只管耕耘,不管收穫。事後坦然接受結果。

只有隨緣做事,而又不思善惡,不計得失,不求結果,不為回報,雖也做事,但清靜無為,合道而行。

推薦閱讀:

在路上遇到一對抱小孩的夫妻向你要錢給小孩子吃飯 該給還是不給好呢 不給就是不善良自私嗎?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行善大手筆
多行善事福自盈
如何看待「積善之人,必有餘慶;積不善之人,必有餘秧」?

TAG: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