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作協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主辦的中國現當代作家楊逵作品研討會2月2日至4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行。中國作協、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領導,來自海峽兩岸的作家、評論家和學者70多人與會,熱烈研討愛國者楊逵的文學精神。 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張克輝對這次會議十分關心,他因故未能蒞會,特地給研討會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稿。會上,宣讀了他的講話稿。 楊逵,原名楊貴,筆名楊逵、楊建文等。1905年生於台灣台南縣新化鎮。楊逵讀中學時即愛好文學。中學畢業後,於1924年東渡日本,進入私立日本大學夜間部攻讀文學藝術。1927年,楊逵返回台灣,從事農民運動和文化運動,並在「台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負責政治、組織和教育工作。此後,奔波台灣各地組織農民運動,曾被日本殖民當局多次逮捕。1938年,楊逵回家鄉務農,開墾「首陽農園」,以「義不食周粟」寧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自喻,表達自己堅決的抗日意志。1945年台灣光復後,他積極支持台灣學生反對國民黨當局的民主運動。1949年1月21日,他在上海《大公報》上發表著名的《和平宣言》,喊出了台灣人民要求和平、反對戰亂的心聲,表現了一個作家愛國憂民、捍衛和平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的鮮明立場。同年4月6日,在國民黨當局大量逮捕台灣愛國學生和文化人士的「四·六事件」中,楊逵也身陷囹圉,被判處12年徒刑。1961年刑滿出獄後經營「東海花園」,賣花度日。楊逵晚年生活極為困苦。1985年3月,楊逵逝世。 楊逵是台灣新文學的奠基者之一。針對日本殖民者故意歪曲台灣歷史,他懷著「重寫台灣歷史」之使命感和責任感投入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1930年,楊逵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開始文學寫作。1932年,中篇小說《送報夫》在《台灣新民報》發表,但僅發表一半,即被日本當局禁止。1934年,《送報夫》在日本東京《文學評論》雜誌全文發表,並獲得該刊徵文二等獎(一等獎空缺)。此後,楊逵陸續發表小說和文論。同年,加入「台灣文藝聯盟」並擔任其刊物《台灣文藝》編輯。1935年,楊逵與夫人葉陶創辦《台灣新文學》雜誌,培養和扶持了一批台灣作家的成長。1937年,《台灣新文學》被日本殖民當局強制停刊。1944年,楊逵編譯演齣戲劇《怒吼吧,中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將「首陽農園」改稱「一陽農園」,並發行《一陽周報》。此後,主編《力行報》文藝版,發行《台灣文藝叢刊》和《中國文藝叢書》。他克服已年屆不惑的困難,在台灣光復後即停止用日文寫作,而從頭開始學習中文,並將日據時期發表的幾篇作品親手翻譯成中文出版。他積极參加光復後台灣新文學的論爭,在論爭中提出建立現實主義和人民大眾的台灣新文學的主張。他還旗幟鮮明地指出:「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沒有對立。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環,當然不能對立。」在被國民黨當局迫害坐牢12年的漫長歲月里,他仍堅持不輟地進行創作,寫出了《新春談命運》《光復話當年》《家書》《太太帶來了好消息》《自強不息》《我的小先生》《談青年》《墾園記》等一系列作品。1962年,發表小說名篇《春光關不住》。小說借一棵從水泥塊底下生長出來的玫瑰花的意象,象徵性地表現了在日本殖民統治的苦難中頑強生存的台灣人民的堅韌品格。這篇作品還寫出了作者對台灣和祖國大陸抗日英雄和革命志士的景仰之情。「壓不扁的玫瑰」不僅成為楊逵文品人品的概括,而且也成為台灣人民精神的象徵。以後,楊逵還出版了小說集《鵝媽媽出嫁》中文版、雜文集《羊頭集》等。1998至2001年,台灣先後出版了《楊逵全集》(14卷)。 楊逵的文學創作早於上世紀30年代就引起了祖國大陸文學界的關注。1935年,大陸文藝理論家胡風將楊逵的《送報夫》譯成中文,發表於上海的《世界知識》雜誌。之後,新文學研究會將其譯成拉丁化新文字本。1936年,《送報夫》又被收入巴金主編的「譯文叢刊」之一的《山靈》(朝鮮台灣小說集),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由於胡風的翻譯推介,未能及時在台灣全文發表的《送報夫》,卻得以在祖國大陸迅速傳播,使大陸讀者了解到台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悲慘遭遇。胡風曾這樣談到這篇小說:「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實感上體驗到日本帝國主義殘酷迫害的台灣同胞的痛苦和冤屈,和在這種悲慘境遇下面的掙扎和鬥爭願望。」並讚揚這篇小說「在讀者中間加強了祖國人民和台灣同胞的血肉聯繫」。上世紀80年代初,大陸文學評論家馮牧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中心進行交流,在那裡與來自台灣的楊逵相識。馮牧建議楊逵在大陸出版作品。楊逵高興地回答: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在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傳播。之後,馮牧編選的楊逵作品選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外,大陸出版的多種台灣文學選集收入了楊逵的《送報夫》等作品,大陸專家學者撰寫的許多文學論著也都高度評價楊逵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在文學事業方面的重要貢獻和成就。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在研討會上講話。他指出,我們研討楊逵先生的作品,紀念楊逵先生,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他作品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學和文化傳統,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而共同努力。特別是在當前陳水扁當局置台灣人民的未來於不顧,以「公投」為名,行「台獨」之實,統獨鬥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海峽兩岸的學者專家一起探討和總結楊逵的文學創作,紀念台灣新文學史中鄉土文學的這面旗幟,繼承和發揚楊逵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共識,對促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會的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就楊逵的文學創作展開了為期兩天的熱烈研討。大家認為,楊逵的文學創作繼承了中國五四新文學的傳統,自覺地在創作實踐中表現反帝、反封建,追求科學和民主的思想內容,努力使自己的創作融入喚醒台灣人民的民族意識和開展民族解放鬥爭的時代潮流之中。他堅定不移地主張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了光輝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提倡并力行現實主義的、人民的文學,堅持文學的人民立場,以大眾的語言和形式表現台灣的歷史與現實生活。強烈的民族意識、鮮明的階級性與剛健豪放的樂觀主義情調,構成了楊逵文學的思想價值與審美品格。楊逵的文學創作是中國文學的一筆寶貴財富。(文新)(來源:華夏經緯網)
推薦閱讀:
※讀簡媜
※如何理解台灣作家簡媜的寫作風格?
TAG:台灣 | 作家 | 南寧 | 台灣作家 | 作品 | 研討會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