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優道大家庭】今日話題:孩子的安全感,你給了嗎?

  有的孩子喜歡黏著媽媽,媽媽一離開就大哭大鬧;有的孩子對媽媽處於矛盾狀態,既想和媽媽親熱又抗拒媽媽。孩子的這些表現都說明媽媽沒有和孩子建立安全性依戀。安全感不好會給孩子未來的人生路上帶來諸多困惑,婚姻、家庭、關係都與安全感有密切的關係。很多成年人莫名的感到焦慮,或者經常焦慮,與自己幼年早期和母親之間長時間、突然的分別有必然的聯繫。

我們來談一下,什麼是依戀?

  依戀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主要存在於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指母親)之間,是嬰兒尋求與母親保持親密聯繫的行為傾向。依戀主要表現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學語、抓握、身體接近依偎和跟隨行為。母嬰依戀是母嬰之間一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結。依戀被兒童心理學家看作是兒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也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開端和組成部分。

三個階段

  依戀不是突然出現的,根據心理學研究,依戀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從出生到3個月),稱為無差別的反應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看見或聽見任何人都會向那個方向轉過去,眼睛會骨碌碌的隨著人的移動而移動,一會向這個人靠過去,對他發出微笑和咿呀語等。這個時候的孩子並沒有與媽媽發展起獨特的一對一的依戀關係。因此,出門時遇到陌生的叔叔阿姨抱孩子,孩子的反應基本上是良性的,不會有明顯的哭鬧。

  • 第二個階段(3到6個月),稱為有差別的社交期。此時孩子對其他人仍是友好的,但對母親或照顧者的反應越來越頻繁,並會做出專門反應,如張開小手,或眼睛緊盯著媽媽,表現出企盼的樣子。

  • 第三階段(7個月到2歲),孩子與媽媽的依戀關係進入了明確期。此時孩子對於特定人的偏愛變得更強烈。由於孩子運動能力的發展,他們可以去主動接近親近的人並主動探索環境。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作為一個「安全基地」,從這個「基地」出發,去探索周圍世界。當他們感到需要安全時,就又返回到媽媽身邊,然後再進一步去探索。在這個階段,孩子不但形成了分離焦慮──離開媽媽時感到不安,而且形成了陌生焦慮──對陌生人的謹慎與迴避。他們以反抗、緊握、恐懼等方式對待與媽媽的分離。

  • 擁有良好依戀關係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

      孩子能夠安逸的擺弄玩具,並不總是膩著媽媽,但是在玩的過程中會用眼睛看看媽媽、時不時的對媽媽笑一笑。當看不到媽媽或者媽媽離開一會兒後,孩子會不安,想要找到媽媽;當媽媽回來時,孩子會立刻要求媽媽抱抱,得到安慰後,會繼續遊戲。

    孩子在什麼時間建立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人生之初0-2歲,一般在一歲半左右就已經基本建立,過了2歲再去彌補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2歲以前,母親長時間和突然離別都無法幫助還在建立足夠的安全感。2歲以前除了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更多的是陪伴。

    如果要分開,注意告別的方式

      很多媽媽因為產假修完需要上班,離開的時候孩子又在哭,為了避免孩子哭泣,很多媽媽採取把孩子藏起來,自己悄悄離開的方式,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長時間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摧毀性的。孩子會長時間的沉浸在不安全感中。

      媽媽最好是不離開,如果萬不得已,例如要去上班,就和孩子玩捉迷藏遊戲,讓孩子知道媽媽還會回來,但是這樣的方式如果過早的話,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不太好。你可以抱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要離開了。如果平時你是突然離開,從明天開始你可以留出5-10分鐘提前和孩子做告別儀式。

    媽媽和孩子的長時間分離會對成人有什麼影響?

      媽媽如果長時間和孩子分離(比如讓爺爺奶奶帶著回老家)或者突然離開,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小創傷,導致孩子分離焦慮,孩子已經有了情緒記憶,要知道幼年時期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緒都會進入潛意識,說通俗一點,就是都會被孩子壓抑進身體各個神經系統中,成為未來的「定時炸彈」,一旦類似的事件出現,這顆「炸彈」就會隨時出來擋道。脾氣暴躁、性情怪癖、情緒無法控制等等問題,都可能出現。

    全職媽媽也可能帶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現在有很多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也缺乏安全感,很多媽媽忍受不了放棄自己全心照顧孩子,於是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突然離開了。因為媽媽也有自己的需求,比如:美容、逛街、會閨蜜、聚餐等等,其實,這珍貴的一年半時間,卻對孩子產生了深遠消極的影響。

    撫養人多,孩子安全感更好?

      過多的撫養人在嬰兒早期的成長中並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很多家庭里一個孩子,6個大人,甚至更多,孩子不停在6個大人懷間倒手,這對孩子安全感的培養沒有任何幫助,孩子大腦需要的是安全感,嬰兒和母親之間產生的連接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

    多陪陪孩子吧

      過去的不會重來。所謂安全感簡單來說就是」媽媽在,我安全「,沒有安全感就是孩子會因為感覺不到媽媽的存在而焦慮、無助、失望和痛苦,這些情緒會永久地留存在孩子特定的神經系統。

      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和土壤,家庭中任何不和諧的關係都會被孩子聰慧的眼睛撲捉到。你們會看到育兒優道App的精靈樹,樹榦就是家庭關係,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樹榦生長的有問題,孩子會健康成長嗎?

    多陪陪孩子吧。


    推薦閱讀:

    謊言重複千遍,大家就信了!
    詩詞的平仄大家都在說,可大家知道什麼是平仄?詩詞為什麼要講究「平仄」?
    糖尿病人每天吃點它血糖竟降了!大家可以試試
    2018年快到了,99隻喜鵲來報到!祝大家喜上眉梢,喜事到家!
    大聖捅了一個洞,大家就見到光了

    TAG:育兒 | 孩子 | 安全 | 家庭 | 安全感 | 大家 | 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