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解釋一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什麼意思啊
06-24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實際上是古訓,出自古訓《名賢集》(網上有很多電子版,這裡就有一個.).我們今天熟悉的許多諺語,都出自這本作者不詳卻(學者們認為應該是南宋以後的儒家學者編撰)又流傳頗廣影響頗深的冊子.比如,「人貧志短,馬瘦毛長.」「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短」「月過十五光明少 ,人到中年萬事和.」等等.《名賢集》的第一句話,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八個字不能因為中間有一個逗號,就分開理解.這句話折射的是一種樸素的「未來不可知論」.儘管有些時候我們還是可以確定地知道未來的一些情況.比如,從今天(2007年12月27日)開始算起,第80天是2008年03月15日.哪怕加上一些條件,也可以確定地知道未來的一些情況.比如,如果不發生戰爭或者其他的什麼意外,那麼100年後,上證指數保守估計不會低於15000點.然而,更多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未來確實是不可知的.事實上,唯一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 審視某一事件的時候,可以從至少三個角度進行判斷.a) 從動機來判斷,b) 從行動來判斷,c) 從結果來判斷.這其中最不可靠、甚至往往毫無意義的就是以動機為判斷依據.托馬斯索維爾在他的《知識與決定》(Knowledge and Decision)舉例說,「非贏利性組織」往往最終是有盈利的(其結果是非營利性組織的職員往往高薪水高福利),而「商業組織」往往以大多數破產告終.良好的意願(Good intention)往往無濟於事,僅憑良好意願往往終食惡果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那麼多(天才數量乘以一萬以上的數字)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逼自己的孩子彈鋼琴就是很常見的經典例子. 從結果來判斷,往往並不準確,因為能夠看到的結果只有一個,而導致那個結果的原因卻有無數,並且通常很難做到逐一遍歷,甄別輕重——這樣的工作量太大,乃至於很難憑藉任何個體獨自完成(成功者忙著繼續前行,失敗者自身難保).另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運氣因素——運氣往往並不依賴於因果關係而存在於這個世界. 比較來看,以上提到的三種判斷方式,相對更合理的是其中的第二種,b) 從行動來判斷.絕大多數情況下,行動是正確的,竟然沒有帶來正確的結果,只能是運氣不好.除卻運氣因素,不好的結果幾乎肯定是不好的行動造成的.同樣的道理,判斷一個人,從他的行為分析,要比從他所聲稱的目標來判斷更加準確.嘴上說一定會給你幸福的男人,通常情況下比不上那個現在正在使你幸福的男人——當然很多女人會僅因為有個男人這麼對他說而感到(無比)幸福,那幾乎註定是超出這裡所討論之範圍的「幻覺」. 其實,很多的時候,人們所謂的「目標」不過是他們的自以為是.並且可能帶來無法想像的惡果.荒謬而又合理的是,人們在自以為是的時候並非故意如此.不過,當我感悟「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時候,我並沒有把自己轉變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未來不可知論者」.而是相信只要做得正確,好的結果會不請自來——只要我有足夠的耐心. 如此的看法,來自於我相信「策略可以彌補缺陷」.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s)里,詳細地解釋了基因是如何「並非有意地」進化——憑藉一些簡單的策略.為了說明白這個道理,道金斯教授舉了一個類比的例子.程序員在編寫「智能棋手」程序的時候,並不是讓計算機每走一步就去窮盡之後所有的可行性,而後選擇可以導致最佳結果的下一步——那樣的話,運算能力再強的計算機,都會顯得很「慢」(也就是說,好幾天甚至好幾年才可能走出一步).程序員實際上做的事情是「教會」計算機一些常見的「策略」,而後再給計算機加上「自我補充學習機制」,使得計算機顯得很「智能」,於是,計算機就可以下棋下得越來越好.基因也是如此.基因並不是有一個特定的目標而後再採取行動,而是通過一定的簡單機制,完成了今天看起來不可能的複雜進化.(道金斯教授的這本書,每個版本我都讀了好幾遍,慨嘆於他運用文字和透析讀者思維的能力,多複雜的道理,在他筆下都可以舉重若輕) 同樣的道理,我們儘管面臨著不可知的(可怕的)未來,但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簡單的原則(或者乾脆採取一些前人的智慧),或者稱為「策略」,來限定我們的行為,進而控制未來的結果.很多策略非常簡單,但往往是簡單的策略才容易保證正確實施,進而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比如,「道不同不相與謀」,「付出才有收穫」等等.事實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本身就是一個優勢策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經濟學解釋瑞郎脫鉤歐元
※有幾句古話解釋變了
※《青囊經》上卷解釋
※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適用解釋
※婆婆和小姑子私吞了我的全部嫁妝:事後老公還替她們解釋,氣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