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故事新探源
06-24
《白蛇傳》故事新探源 孟繁仁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著名學者傅惜華先生認為:《白蛇傳》故事起源於距今八百餘年前的南宋時期。但據筆者考證,《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今河南省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裡峰巒重疊,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據稱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藥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的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寺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與馮夢龍整理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相比,「白蛇鬧許仙」故事更有以下真實、合理之處:許家溝因許姓世代居住而得名,至今村裡人還把「許」姓稱為「老戶」。牧童許仙是出身於許家溝的「許」姓少年,人物出處和姓名來歷,都比《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里的「許仙」更切合生活。故事中的「白蛇仙女」是為報答許家祖先的救命之恩,而與牧童許仙成婚,這種「知恩必報」的方式符合中國民眾的傳統道德,而馮夢龍所寫白娘子因向許仙借傘就一見鍾情而許身,則顯得輕率魯莽,不符合中國古代民眾的生活邏輯。故事中的「法海和尚」,是與許家溝近在咫尺的「金山寺」寺僧,他與「白蛇仙女」結有世怨,又因「白娘子」施藥、看病,導致「金山寺」香火衰微,雙方產生了直接的利害衝突,才引起他對許仙婚姻的干預。這比鎮江「金山寺」的法海禪師憑空「遙感」到遠在五六百里以外的杭州人許仙「中妖」,進而對與自己毫不相干的許仙、白娘子婚姻進行干預、破壞,更顯得符合邏輯。此外,「白蛇鬧許仙」故事發生的黑山一帶,有許家溝、淇河、青岩絕、「白蛇洞」、「金山寺」、「雷峰塔」等等,具備了《白蛇傳》故事的各項構成因素,是一個渾然天成的統一整體。如白娘子「盜仙草」所去的山東「蓬萊仙島」,距離不出千里,有「往返自如」之便。而馮夢龍故事則只好「捨近求遠」,讓「白娘子」和「小青」跑到數千里以外的四川「峨眉山」辛苦奔波一趟,又如「青岩絕」與「金山寺」僅距幾里,杭州西湖一帶卻只有「靈隱寺」而沒有「金山寺」,這就使「法海禪師」的出處失去依託,只好從數百里以外、長江岸邊的江蘇鎮江「借廟」敷衍。又據關於杭州「雷峰塔」地宮的挖掘報道:「雷峰塔」原名「黃妃塔」、「王妃塔」,創建於公元975年,乃是吳越國王錢為慶賀愛妃黃氏得子所建,與《白蛇傳》故事根本無關。可見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來,「馮夢龍本」處處顯露出「移花接木」、「東拼西湊、「人為雕琢」的痕迹。 據載,「金山嘉佑禪寺」創建於北宋嘉佑(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時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出於「懷舊」情結,在他「龍興」之地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色彩奇幻、情節曲折,應是他喜歡聆聽的故事之一。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光陰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佑禪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南山頭的「雷峰塔」卻已坍塌為廢墟,而當年白娘子在「青岩絕」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毛澤東看《白蛇傳》
※故事|白蛇傳
※毛澤東看《白蛇傳》當眾痛哭
※昔日嗜血妖魔 今日柔情仙姝 | 閑話骨子老戲《白蛇傳》及其嬗變
※京劇折子戲《白蛇傳·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