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犯點兒錯沒啥不好

正是在一個個錯誤中,孩子才一點點成長起來。他們體驗錯誤,也在錯誤中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習慣了自以為是地剝奪孩子體驗錯誤並在錯誤中獲得經驗的機會,我們總想以最簡潔的方式儘可能讓孩子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殊不知,正是我們的這份「好心」讓孩子一點點變「懶」了,一點點不自立了,一點點不自信了,一點點缺乏創造力了……等到我們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想要從頭來糾正,卻發現這已經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所以,我們要奉勸各位老師和家長多給孩子一些自我發揮的餘地,多給孩子一些感受錯誤的機會。正是孩子的犯錯,才彰顯了教育的重大作用和魅力。不能因為孩子經常犯錯誤就抱怨,甚至是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來威嚇和杜絕。如果每一個孩子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且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好,非常到位,從來不犯任何錯誤,是一個個完美無缺的人,那還用得著教育嗎?還用得著老師嗎?孩子畢竟是孩子,正是他們的不成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才成就了教育這個偉大的事業,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靈魂工程師!學校和老師的最大作用就是,幫助孩子逐漸改掉影響健康成長的缺點和毛病,幫助孩子把一個個小錯誤消滅在最初狀態,幫助孩子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可見,幫助犯錯誤的孩子改正錯誤是老師和學校的職責,是老師和學校應該做的事情。我們要知道無論你使用多麼嚴厲的懲罰措施,該犯錯誤的時候,還會有孩子犯錯誤,有時罰得越重,犯錯的孩子就會越多。採取「重典」來杜絕孩子犯錯的行為,其實是很「愚蠢」的。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埋下很大的隱患。不讓孩子犯小錯誤,可能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大錯誤,甚至是犯罪。據研究發現,「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孩子才能比那些「模範生」更具有「抵抗力」。所以說,孩子小時候犯一些錯誤,通過錯誤來確知與外界或他人的關係,可以獲得對犯錯的「免疫」。人類的孩子與哺乳動物小時候一樣,要在遊戲中預演攻擊與防禦、殘忍與仁慈、捕獲與逃避,才能獲得生存的能力。孩子如果遭受貼身看護,就會失去一些實現行為情緒的時機。小時候未曾體驗的東西,長大後就欠了債,內心總有些不安寧。孩子需要的不是「不犯錯」,而是「成長」。我們要盡量去滿足孩子犯錯的心理需要。衝動是魔鬼,但孩子卻要把它當「事業」來干。孩子在2到5歲時,許多負性情緒:憤怒、對抗、殘忍、嫉妒、仇恨都要有適當的表達,從中獲取管理這些情緒的經驗,學會節制。孩子犯錯需要合適的年齡,5歲孩子當街撒尿,別人只會一笑,12歲還當街撒尿就會被視為品行不端。同樣,一個小孩子傷害小動物,遭受過父母的「斥責」,長大了就不會跑到動物園去跟狗熊過不去,這可能是幼稚行為的延遲出現。孩子小的時候,該犯的錯誤沒有機會犯,到了不該犯錯的時候,卻用幼稚的行為去「補課」,那真是有些得不償失。積極地看,每個孩子都會欺負別人,也會被人欺負,從中可以學會自我保護。砸爛東西、傷害小動物,從中學會憐憫、愛惜和承擔責任。對人撒謊,從中知道誠實的重要,學會如何保持緘默或運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句來應對困境。與父母或老師的對抗,懷恨在心,謾罵,違拗,向別人水杯里吐唾沫,從中學習協調與權威的關係,學習服從與心理平衡技術。逃學,不做家庭作業,上課不好好聽講,體會到自由是有代價的,短時的放縱必定有長久的損失。比較嚴重的錯誤是鬥氣打架,偷拿別人的東西,惡性撒謊,侵害別人利益,無故離家出走等等,這些錯誤看起來很糟糕,但孩子還是可以從中獲益,學會預見行為的後果,承受不愉快的處罰和社會壓力,遭受孤獨與焦慮等等。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心靈像一個空白的錄像帶,需要對所有情緒(快樂、痛苦、悲傷、驕傲、自滿、受挫、愛恨)作預演體驗,留下適當的印痕,今後的日子裡這些印痕是可利用的資源。在面對複雜環境時,孩子通過「心理反芻」,找到較為合適的應對方法。我們要明確一點,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孩子也正是在這種不斷地犯錯和改錯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才能知道善惡美醜。如果老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就只會看到孩子的缺點,勢必會束縛住孩子的手和腳,就會阻礙孩子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養。我們要讓孩子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獲得新知,在感受錯誤過程中體驗快樂,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錘鍊意志,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提高的責任感,在感受錯誤的過程中學會正確的行事方式。當然,允許孩犯錯並不等於讓其放任自流,孩子犯了錯誤,該懲罰就應該受到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這個懲罰就需要老師多動動腦筋,既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又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從而真正發揮出教育的作用。
推薦閱讀:

善用親子衝突,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 原生課
母親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這4種媽媽「最可怕」!
「好孩子」應該讓你「省心」嗎
如何克服孩子膽小害怕的心理
你知道關於孩子身高的結論可能是誤區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