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媽媽就愛不斷的翻著花樣做飯,做各種吃的給我們吃,讓我們每天都吃著不一樣的感覺。在那個年代,我們零食不缺。媽媽不僅要我們吃飽,還要吃好。每餐吃飯桌上總看不到剩飯,她下一餐端上桌的總是新鮮飯,她不上桌吃,她說,我早吃過了。其實,她是先吧剩飯先解決了,家裡的其他人都吃新鮮的飯。媽媽的小動作逃不過我善於覺察的心思,於是我也會和媽媽搶著吃剩飯剩菜。也因為媽媽終於肯少做些飯的緣故,她終於不再吃剩飯了,慢慢的,媽媽會算好家裡的人數,做好一天以內的食量,但每到晚餐時,她總要最後一個吃,因為這樣,她可以把剩下的多剩多吃,少剩少吃。另外一個例子是,她總會買些各種水果回家,我們也會買些水果回去,她總會對我們說:快吃了,放在這裡沒人吃,不吃就壞了。即使剛剛買回來的新鮮水果,她也說,不吃掉就壞了。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能吃水果的人,已經把自己排除在外了。
從這些事情上我也終於知道,找到我母親為什麼愛抱怨,覺得委屈,還讓別人聽了很不舒服的原因:她忘記了自己,我想要什麼,她沒有自己,一心只有我想要我們好,而她自己卻可以不夠好,好吃的、好開心的、好過的,包含所有的一切高品質的好。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做一個自覺學習,快樂成長的孩子,而多數的母親並沒看到,她的「我要你學習」、「我要你快樂」、「我要你幸福」的生命語言,是教不出一個「我要學習」、「我要快樂」、「我要幸福」的生命載體,而是同樣的複製媽媽的「我要你……」,於是,孩子到了初中自我意識開始突顯階段,親子間在各自主張的:「我要你……」中變得緊張而拉開了親子間的博弈,如此,才有了家長反映的」小學都很好,到了初中就「叛逆了」一說。
我經常聽到很多的家長很失望的說道:我的孩子小學時非常優秀,一到初中,成績就開始下滑,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了這個孩子,我連工作辭了,還是拿他沒辦法。
這位親愛的媽媽,你到底要什麼,你是想通過犧牲自己,讓孩子過得比你好嗎?你真的是愛孩子,讓孩子得到愛,成為懂愛的人嗎!
恰恰相反,因為自己缺少愛,缺少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愛的力量,因此,現實的差距與生命的層次形成一個巨大的落差,現實並不知道自己可以到達的地方。但生命的潛意識知道與生俱來的使命。潛意識會傳達他的不滿足,當一個家長不明白,自我成長對孩子成長的決定性意義時,必然會以補償性的方式,通過孩子的獲得而滿足自身現實與生命層次的落差。
認為母親就應該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犧牲自己,奉獻自己,已經是遠古的觀念,之所以能夠從遠古流傳至今,這就是生命的信息會隨著生命的延續而淵源流轉。一個人過度犧牲自己,長期讓自己受委屈,意味著生命能量在不斷的枯竭。這樣,既不會讓自己感覺幸福,也會讓身邊的人產生壓力。
所有的母親都不希望她的女兒長大了委曲求全、犧牲自己,因此,母親要做的,絕不是委屈自己、犧牲自己。請記得,複製的力量遠遠超出你要的力量。
這是一則很有代表性的真實故事。「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鬱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據說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幹練的基層婦女幹部。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結果換來的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這位母親陪讀九年,犧牲巨大,結果卻是如此殘酷,讓人惋惜也替其不值,但是這件事也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女性為了孩子,為了丈夫,為了家庭,犧牲自己,不是智慧的愛,而是一種盲目的愛。進入一個家庭的系統中,每個人對於另一個都是重要的生命部分,一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使自己的生命之光黯淡的媽媽,她給不了孩子成就孩子滋養孩子的愛能量,而是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思想。
愛,是不要求,愛是一種給予,愛是付出自己的能量,愛是用自己的光,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還是光;愛是分享你所擁有的能量,就像陽光,照耀著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差異,她依然在那裡,不多也不少,只是默默的看著你。
做一個有愛的人,請記得,為自己注入愛,學習愛,成長愛。
爸媽在線,一個有愛有能量的家,成長自己,成就他人!歡迎您進入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本文作者:吳寜
推薦閱讀:
※「上契」會影響自己以及子女的命運嗎?※自己先得到佛法的受用,然後再讓身邊的人得到受用※別活成「自以為是」的自己※成為心目中的「自己」※女人一定要善待自己
TAG: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