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松沉
常有一些練習太極拳者(不惟練孫氏太極拳者,多為練其它太極拳者)致電給我,詢問如何在行拳中做到松沉。
答:能領會了「中」,身體自然就能松沉,不僅在行拳時,日常行止皆能自然松沉。如何體會「中」,即從孫氏無極式入門。
因更多的詢問者沒有練過孫氏無極式,對我所答仍不能解,希望談的更具體一些。我說一個「中」,一個孫氏無極式,已經是非常具體、非常準確了,再多說就過了,過猶不及。近日仍有人在問松沉的問題,他們說:你就說的過一點,也許這樣我們好理解。
於是我講了十六個字:中正平穩、起沉落順、周身鬆開、伸拉舒展。
問者要我做進一步的解釋。
俗話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這是人所共知的,尤其在武術這個圈子幾乎人人皆知。為什麼不少人還偏愛萬卷書呢?其因就是如果這個「萬卷書」能夠幫助人理解那真傳一句話,自然真亦假來假亦真。
中正平穩,如果往深里講,難免又是長篇大論,對於初學者難有用處。所以要從淺顯里講,理解這四個字要從意、氣、心和重心上入手。
意要虛無,但是一般初學者做不到,那麼拳意不要重,拳意要輕,注意力集中即可,一般這是可以做到的。
氣要平穩,初始練習注意於後天呼吸的有序自然,不加不減。
心要平靜,心亂不能平靜,就不要練拳,不如這時去走路。心意平靜才能練拳,否則難有效果。
重心要平穩,行拳時,除非拳式本身的動作要求,一般行拳上下不要起伏,左右切忌晃動。
起沉落順,這四個字需要以身示範,文字難免容易產生歧義。大體上說,起手時吸氣,此時重心有下沉之意,但重心不能向下移動。落手時呼氣,此時兩臂隨自身的重力自然順落,不加不減,肩胯關節仍要鬆開,不可癟回。起為開,落為合。
起沉落順,目的還是重心平穩,使身體重心不被肢體動作所牽動。當今練太極拳者在行拳時能把「中正平穩、起沉落順」做到位者不多見。然而唯有做到「中正平穩、起沉落順」,才有利於培養體內的中和之氣。
周身鬆開,行拳時身體各個關節都要均勻地鬆開,身體如氣球般撐開,不是某一對力互撐,最初練習拳術找行拳狀態時,提出某一對力或某幾對力互撐,只是作為入手練拳時的引子,我們要求的是通過這個引子找到周身均勻撐開或說散開的狀態,若始終停留在某一對力或某幾對力之間互撐,則勁僵。行拳時,周身各個關節用意鬆開,則周身各個關節處的肌腱自然能得到強化和鍛煉,同時有利於氣盈周身,周流不息,如此培育出來的勁靈、活、疾、整。
伸拉舒展,這裡要點有三,其一是由脊椎、肩胯帶動周身的關節均勻的伸拉,緩緩的伸拉,意與動作都要無限的舒展。其二伸拉舒展要與起落開合和呼吸相合,寓於起落開合之中。其三伸拉舒展與松沉一體,伸拉是通過兩個十字,縱向脊椎,橫向兩胯、兩肩與手指尖之間伸拉,兩臂在伸拉中自然松垂或松沉,即不能端著兩臂也不能兩臂有意向下沉勁,要純任自然而已。
這十六個字做到了,身上及兩臂的松沉勁很快就能體會到。前日有人給我打電話,說按照我的講解,他練了兩個多月,現在感覺身上的勁不同以往,前日其師認為他近來在拳藝上進步很大。他電話中說他不敢跟他老師講是得到我的指點。因為其師對我童某人的文章很反感。他講因為其師時常要罵童某,因此反倒引起他對我的關注,這一關注不要緊,反而使他覺得童某講的東西比其師實在。他那一派太極是最講究大松大軟的,但他們卻始終找不到松沉的感覺,直到我把這十六字講給他,他才找到松沉勁,尤其在推手和發勁上使他進步了一大塊。
推薦閱讀:
※心理學知識點 | 關於投射,這是我聽過最有趣的解釋!
※關於劉邦與項羽的故事
※關於陽宅立向
※關於性:一個東北姑娘的大實話
※關於黛安娜王妃
TAG: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