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六大理論
愛情的六大理論
迄今為止,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都沒有能夠客觀地解釋人類的愛情。人們常常將親密的情感分為兩種:伴侶的愛和羅曼蒂克的愛,前者由相互關照並從共同度過的時光產生了感情;羅曼蒂克的愛有以下特點:一是存在於文化概念中,二是存在生理喚醒,三是存在與文化相適應的愛的對象。
一、斯騰伯格(Sternberg)的愛情三角理論
這個理論認為:愛情包括親密、激情、承諾三種成份。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係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分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係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份。僅僅有情感的愛是一種迷戀,僅有承諾的愛是一種「空洞的愛」,只有接近性的愛只是喜歡,情感與承諾結合是迷戀的愛,情感與接近性結合是羅曼克的愛,承諾與接近性結合是伴侶的愛,三個維度結合在一起才是圓滿完美的愛。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份將有所改變,愛情的三角形會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面積愈大;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斯騰伯格進一步提出:在三種成份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係組合,其分別為:
無愛:三種成份俱無;喜歡:只包括親密部份;迷戀的愛:只存在激情成份;空愛:只有承諾的成份;浪漫之愛:結合了親密與激情;友誼之愛:包括親密和承諾;愚愛:激情加上承諾;美滿的愛:三種成份同時包含在關係當中。
二、愛情態度理論
人格心理學有關愛情的理論與個人生命成長的發展相聯繫,但更重視人格所蘊含的穩定、不變的意涵,也就是強調個人生命線的持久、穩定的方向。
愛情態度理論由羅賓提出,他認為愛情是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這種理論將愛情歸為社會心理學的人際吸引,並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他從文藝著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的文獻資料中,尋找擬定敘述感情的題目,經過項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scale),他發現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三種成份︰一是親和和依賴需求;二是幫助對方的傾向;三是排他性與獨佔性。
三、約翰李的愛情彩虹圖
加拿大社會學家約翰李(John.Alan.Lee)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情慾之愛(eros)、遊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
1、情慾之愛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其特點是一見鍾情式,以貌取人、缺少心靈溝通、熱烈而專一,靠激情維持。
2、遊戲之愛視愛情為一場讓異性青睞的遊戲,並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常更換對象,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不承擔愛的責任,尋求刺激與新鮮感。
3、友誼之愛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型、穩定的愛。這種愛情以友誼為基礎,在長久了解的基礎上滋長著,能夠協調一致解決分歧,是寧靜、融洽、溫馨和共同成長的愛情。
4、依附之愛者對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依附、佔有,妒忌、猜疑、狂熱、在戀愛中情緒不穩定。這種愛控制對方情感的慾望強烈,將兩人牢牢地捆在愛情這條繩索上。
5、現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實條件,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的成本的愛情。這類愛情理性高於情感,受市場調節的現實主義態度。
6、利他之愛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自我犧牲型愛情是無怨無悔,是純潔高尚的。
四、愛情依戀理論
愛情依戀理論將愛情與童年依戀聯繫研究。嬰兒時期與人建立的依戀關係,會使個體形成一個持久且穩定的人格特質,這項特質在個體在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時自然流露出來。Hazan和Shaver將成人的愛情關係視為一種依戀的過程,分三種類型:
安全依戀:與伴侶的關係良好、穩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絕大多數人的愛情屬於安全依戀。
逃避依戀:害怕且逃避與伴侶的親密。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艾米麗就屬於這類。
焦慮∕矛盾依戀︰時常具有情緒不穩、極端反應的現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侶的關係是互惠的。《過把癮》的男女主人翁就屬於這類。
在Hazan和Shaver的研究中發現,三種不同的愛情依戀風格在成人中所佔比例分別為:安全依附約佔56%,逃避依附約佔25%,而焦慮∕矛盾依附約佔19%,與嬰兒依附類型的調查比例相當接近。
Bartholomew和Horowitz以上述愛情依附風格理論的概念為基礎,發展出一種四類型的愛情依附風格理論,他們以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象和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象兩個不同的向度來分析,得到四種類型的愛情依附風格:
安全依戀:由正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焦慮依戀:由負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排除依戀:由正向自我意象和負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逃避依附:由負向自我意象和負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五、愛情階段理論
Murstein主要探討親密關係如何發展,注重愛情的階段性。Murstein提出的SVR理論認為親密關係的發展,依雙方接觸的次數多寡分為刺激、價值和角色三階段。
刺激階段
通常雙方第一次的接觸即屬於刺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雙方彼此間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條件上,例如被對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價值階段
一般而言,雙方大約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觸,便屬於價值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價值觀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階段
通常雙方大約第八次以後的接觸,便開始屬於角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對對方的承諾,主要建立在個體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關係中對方對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雖然Murstein認為親密關係包含刺激、價值、角色三階段,但在親密關係的每個階段中,這三種因素對關係都有影響;只是在每個階段中,各有一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從整個關係的發展歷程來看,刺激因素一開始占較高的比重,之後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而逐漸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會趨於一個平穩的水準;價值因素雖然一開始時的比重較低,但關係發展至價值階段的時候,這個因素的比重會迅速提高,不過在角色階段時,其比重也會趨於平穩,且最後平穩的水準所佔的比重,也比穩定後刺激因素所佔的比重高;同樣的,角色因素一開始最低,到角色階段則會超越其它兩個因素,且隨著關係的繼續發展,其比重也會不斷地往上提升。
六、投資模式理論
Rusbult的投資模式以社會交換論的觀點來看親密關係的發展,認為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在此關係中互相有所得失,並以一種理性且公平的評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關係中的付出與收穫,再以此評估為基準,決定其對關係的應對方式。在這類理論中,Rusbult的投資模式是其中較重要的一種。
Rusbult認為男女親密關係中的承諾,是由滿意度、替代性及投資量等因素所共同決定。根據投資模式的預測,當親密關係中的個體,對關係有較高的滿意度、知覺到較差的替代性品質、以及投資了較多或較重要的資源時,便會對此親密關係做出較強的承諾,也就是較不易離開此關係。簡單來看,可用一個方程式加以說明:滿意度-替代性+投資量=承諾
滿意度:親密關係中的個體,對於他在此關係中所得到的報酬及所付出的成本,會評估相互抵消後的實際結果。隨著關係的長期發展,彼此的相互依賴性會隨著提高,而開始將伴侶的結果和整個關係的結果也併入實際結果的計算,例如和伴侶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擔他的痛苦。此外,個體也會依據過去曾有的親密關係及有關的經驗(例如與家人和朋友所討論、比較的結果),形成一個自己對目前關係所應得結果的預期水準。最後個體會將在關係中獲得的實際結果與此預期水準相比較,而產生對此親密關係的滿意度:當實際結果愈好,預期水準愈低則滿意度愈高。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對放棄此親密關係的可能結果的好壞判斷,可能結果包括發展另一段親密關係、周旋在不同的約會對象間,或是選擇保持沒有任何親密關係的單身狀態等。個體考慮替代關係的因素既包括特定的喜歡對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對象,以及個體對自己能否離開此關係的能力的主觀知覺與客觀評估。此外,個體的內在傾向與價值觀也會影響替代性的主觀知覺。例如當個體覺得有自信、有價值、有高自尊及有強烈的自主性需求時,通常會知覺自己有較佳的替代性品質,而較容易離開此親密關係。
投資量:投資是指個體在親密關係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資源。投資與報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是投資通常不能獨立地從關係中抽取出來,而報酬與成本可以;第二是當關係結束時,投資無法回收,而會隨著關係的結束一併消失。因此投資會增加結束關係的成本,使個體較不願也不易放棄此關係。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增強了個體對此關係的承諾。
個體投資在親密關係中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投入的資源,如時間的投入、情緒能量的釋放、個人隱私與幻想的揭露及為對方所做的犧牲等;另一類是間接投入的資源,如雙方彼此的朋友、兩人共同的回憶及此關係中所特有的活動或擁有物等。此外,在長期親密關係中所形成兩人一體的認同感,長期相處下來所建立的默契與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補的一些記憶與訊息等,也是會隨著關係結束而立即失去的投資。個體所投入的資源層面愈廣、重要性愈高、數量愈多,則表示其投資量愈大;當個體在此關係的投資量愈大時,對此關係的承諾也愈強。
承諾: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諾,是指會使個體設法維持這份關係及感覺依附在此關係中的傾向。因此承諾的定義包含兩個部分:行為的意向與情感的依附。
當個體對一份親密關係做出承諾後,他想維持並依附關係的傾向會促使個體做出種種有助於維持此關係的行為:例如與他人作一些適應性的社會比較,並選擇性地加以解釋;對於對個體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壞現有關係的替代對象,盡量拒絕與其接觸或相處的機會;採取有效的方式,處理有關忌妒與第三者介入的問題;自願為此關係做一些付出與犧牲;當對方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時,採取順應而非報復的方式解決。
推薦閱讀:
※司空圖詩歌理論與《二十四詩品》比較分析
※八宅宮星生克理論解
※馬寅初人口論,學生沒一個能從理論上駁倒他,全是標語口號式的謾罵
※四柱理論精品文章集萃(三)(命理正宗金不換斷-、金不換斗髓歌斷、天干賦-)
※開闔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