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30年前中國測繪美洲 ——《坤輿萬國全圖》探秘

摘 要

定性與定量分析《坤輿萬國全圖》和同時期的歐洲繪世界地圖:墨卡托1569、 奧特里烏斯1570、墨卡托1595北極圈地圖和普蘭修斯1594年地圖,揭示《坤輿萬國全圖》內容並非采自歐洲地圖。《坤輿萬國全圖》顯示文藝復興前的歐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時期的歐洲繪地圖上沒有出現,部分是利瑪竇去世後至少200年歐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輿萬國全圖》準確標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亞、雷尼爾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峽灣(美灣)、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與北美最高峰迪納利(水潮峰)緯度與地理特徵完全符合,南美智利與秘魯的經度比較正確。普蘭修斯與墨卡托的地圖嚴重錯誤和不確定。《坤輿萬國全圖》的中國地名地理不是利瑪竇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倫布到達美洲早60年以上。傳教士衛匡國1655年出版的《中國新地圖集》不可能是他測繪,只能翻譯中國原數據,說明明代中國有能力測繪大面積有準確經緯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圖。這兩種地圖證實中國的世界地理知識和地圖學並非來自西方。《坤輿萬國全圖》證明中國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發現與地圖學的先行者。

引用格式

引用格式:李兆良.公元1430 年前中國測繪美洲: 《坤輿萬國全圖》探秘[J]. 測繪科學,2017,42 (7):8-16.

正文

1602年,義大利耶穌教會會士利瑪竇向萬曆皇帝獻《坤輿萬國全圖》, 全圖以中文標註。過去400年來,世人一直以為這是按照歐洲繪世界地圖翻譯繪製而成。地圖高1.52m,寬3.66 m, 上有1114 個地名, 是當時最詳細、最精確的世界地圖。2010 年,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購買了一個印本, 該圖的高精掃描版刊登在大學圖書館網站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網站。此外, 日本東北大學藏有彩色版。因為《坤輿萬國全圖》稀有, 而且含有當時西方還未了解的地理, 無法解釋, 長期困惑了地圖學家,被西方稱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 。

1 坤輿萬國全圖並非源自歐洲繪地圖

許多證據證明《坤輿萬國全圖》並非源自利瑪竇時代的歐洲地圖。主要論據簡單總結如下。①教皇領地(PapalStates)、托斯卡(Tuscany)和佛羅倫薩(Florence)等文藝復興時代,利瑪竇時代的地名闕如。反之, 地圖標註了羅馬時代的地名,如Hibernia(今愛爾蘭),Lutetia(今巴黎)。②一半的地名, 包括美洲, 是歐洲繪地圖上沒有的。③ 另一位傳教士德禮賢(Pasquale M.d』Elia,1890—1963)把《坤輿萬國全圖》的地名從中文翻譯為義大利文, 而不是直接取自歐洲地圖。④ 《坤輿萬國全圖》的海洋命名,東南西北以中國為中心,而西方當時地圖的海洋命名,東西南北混淆。1542 年,教皇下令Ulpius製造的地球儀, 把墨西哥以西的海洋稱為東洋及西洋。奧特里烏斯1590年太平洋地圖,把北海標示在南美最南端。艾儒略的《萬國全圖》把大西洋同時稱為東洋和西洋。1753 年,法國官方製圖家布阿殊(PhilippeBuache)的地圖把南海標示在赤道以北的太平洋。直到18世紀,歐洲繪地圖的海洋,東西南北還是分不清。本文以定性和定量方式分析美洲與中國地區的地理,證明: ① 《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自己的測量繪製, 不是源自西方地圖; ② 明代中國有足夠地圖學技術繪製經緯度和大面積的球型投影地圖。

2 本初子午線與經線

墨卡托、奧特里烏斯、普蘭修斯與其他16世紀的歐洲繪地圖把本初子午線定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CanaryIslands,13°~18°W)或維德角群島(CapeVerdeIslands,22°~25°W)。根據奧特里烏斯的世界地圖,本初子午線設在今天格林威治線的23°W。歐洲人能準確度量經度是在18 世紀中期。200年之前,把本初子午線設在大西洋的海島上,引入不準確的測量標準是不合理的, 如果以為這是2世紀托勒密定的標準,更不合理。非洲最西海岸多處位於現在的17°W。《坤輿萬國全圖》的本初子午線貼著西非洲最西海岸,例如塞內加爾的達喀爾(Dakar,Senegal,17°33′22″W)。這是亞歐非大陸板塊的最西點, 離開非洲最西岸就進入大西洋,這是制定本初子午線的合理思路,也表示中國人曾到達非洲西海岸, 在這裡測繪。西非洲有中國文化的痕迹, 這裡從略。自《坤輿萬國全圖》至今,中國稱非洲以西的海洋為大西洋,歐洲對它的稱謂歷來含混不清。這是《坤輿萬國全圖》與歐洲繪地圖明顯的不同。

3 比較普蘭修斯世界地圖(1594)

下面以現代衛星測量經、緯度為準, 比較不同的地圖,除北京數據為東經以外, 其他換算為西經度數,以便比較。古代地圖精確度達不到1°以下,故數據不設小數點。奧特里烏斯地圖(1570)和墨卡托世界地圖(1569)的北美洲地名貧乏。兩者均被認為是《坤輿萬國全圖》的前身,是沒有道理的。普蘭修斯世界地圖(1594)首次標示了北美西部的地名,但是西方文獻表明,歐洲人到達該處均在利瑪竇逝世200年以後。美國勘探密西西比和以西的地理,公認是自路易斯和克拉克1804年開始的。以下比較《坤輿萬國全圖》與普蘭修斯地圖的美洲西北部地理。[水潮峰(C.deCorrientes), 美灣(B.Hermosa)和雪山(C.Blanco)]. 普蘭修斯地圖的誤差是《坤輿萬國全圖》的3~5 倍。一個地名在普蘭修斯地圖上多次出現在附近地域, 含糊不清, 是信息來源不同, 莫衷一是所致。最高誤差超過整個美國東西岸距離(4300km)。《坤輿萬國全圖》特有地名只有一個, 比任何普蘭修斯地圖上的相應地名誤差均較低。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Anchorage)可以同時看到美洲西岸唯一的水潮(TurnagainArm)和北美最高峰迪納利山(Denali)。迪納利山高達6000m 以上,安克拉治當地居民能看到這山只有30% 的機會。水潮需要在每月特定的日期才比較明顯。要同時觀察到迪納利山與水潮, 觀察者一定要在當地停留一段時期, 才會命名此地水潮峰。歐洲人溫哥華(GeorgeVancouver)首次看到迪納利山峰是1794年。庫克船長的屬下伯萊(William Bligh)第一次報道水潮是1778年。《坤輿萬國全圖》的水潮峰地名與兩種地理吻合,只能是目擊者的命名。即使算1602年完成,也比歐洲人早近180年。西班牙的譯名corrientes只是海流,不是水潮macareo。今日的CaboCorrientes位於墨西哥Jalisco,當地沒有水潮,也沒有高峰,是後來誤置的結果。

雪山即現今的雷尼爾山,高4392 m,是華盛頓州最高峰, 終年積雪, 名副其實的雪山, 是州的標誌,在海上, 幾百千米外可見。普蘭修斯地圖標示了4處「白峰」,大概就是指雪山,另外,內華達山(Sierra Nevada), 西班牙語雪山, 今天位於38°N,119°W。按照普蘭修斯的經緯度(41°N,175°W),是在太平洋中央了。內華達山在內陸,位置偏南,不是終年積雪,1542年卡貝利由報導在美洲西岸,其實是看不到的。據說,卡貝利由的船員最遠到達40°N,不能看到瑞尼阿山。首次看到瑞尼阿山的人是溫哥華(1792),比《坤輿萬國全圖》晚近200年。史密斯(JedediahSmith)是第一個到達內華達山的歐洲人,時為1827年,晚於《坤輿萬國全圖》220年。美灣指阿拉斯加沿岸的冰川峽灣, 從克赤坎峽灣到冰川島都是。如果水潮峰與雪山的定位準確, 美灣也應該是正確的, 從南到北航行,首次看到冰川峽灣就是55°N 的克赤坎峽灣,附近的風景絕美, 而且水深, 可泊大輪船,是游輪的路線。普蘭修斯地圖有3 處B.Hermosa,還有1 處R.Hermosa,疑是B.Hermosa 的誤寫, 此外有2處CabodeCorrientes,5 處雪山,莫衷一是。普蘭修斯地圖的標示不是探測結果。

4 西方地圖的加利福尼亞錯誤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最後一個被開發的州之一。1569 年墨卡托的美洲地圖,加利福尼亞還是相對正確的半島,可是,1595 年墨卡托的北極圈地圖卻把加利福尼亞置於北極圈裡。《坤輿萬國全圖》的加利福尼亞在主圖和北極圈插圖的位置與形狀都是正確的。加利福尼亞灣北端,今天的緯度比《坤輿萬國全圖》記錄低5°,是600年來科羅拉多河沖積的結果, 稱為紅海是因為河水帶來的紅泥。1540 年, 西班牙殖民者科特斯的手下歐約阿勘探今日的加利福尼亞灣,把它命名為科特斯海。但是1561 年魯切里的地圖與1590年奧特里烏斯的太平洋地圖均標示為紅海, 正如《坤輿萬國全圖》的命名一樣, 只是中國的地圖稱之為東紅海, 以識別亞非之間的西紅海。因為中國與歐洲的方位不同, 東西相反, 歐洲把東紅海改為別的名字, 他們自古知道的紅海保留原名。加州史丹福大學的Glen McLaughlin地圖部收藏了從1622年至19世紀中葉700張以上加州的地圖,顯示是島, 不是半島。1741 年莫爾的地圖,加利福尼亞仍然是島,北達北緯46°,太平洋很小,亞洲與美洲之間的海峽也很小,阿拉斯加是未知地域, 赤道以北標示為大南海(GreatSouth Sea)。但是1569 年墨卡托,1570年奧特里烏斯的世界地圖卻顯示半島。加利福尼亞是半島的觀念是1699 年耶穌教會會士基諾(EusebioFranciscoKino)證實的。為什麼100多年前的地圖反而正確, 而以後的錯誤? 原因是前者參照了實地測繪的地圖, 我們現在知道是明代中國人測繪的原本資料。

5 加拿大北極圈部分

1610年,哈德森「發現」 加拿大北部的大灣以前,《坤輿萬國全圖》已經有一個灣名為哥泥白斯湖, 在西方地圖上被翻譯為LakeConibas 或Conibaz。這灣的開口比較窄,注入北極圈。在普蘭修斯1594年地圖與魯夫的書「海上英雄」(1598)里有記載。但是當時沒有記載任何人到過此地。所以班克羅夫特認為是想像的,意外的,捏造的,傳奇小說,比神奇還神奇。奧特里烏斯1570 年世界地圖,在哈德森發現灣之前40 年也有一個無名的灣,開口寬大,與實際不符。1595 年的墨卡托錯置哥尼白斯湖在北極圈裡, 而且注入加利福尼亞灣,同時有另一個注入北極圈的湖。這些都是傳抄錯誤的結果。唯一正確的是《坤輿萬國全圖》,當然就是原來探測者的正本。《坤輿萬國全圖》有何皮六河(ObiloRiver)由南向北流入北極圈, 相當於今天的麥肯齊河, 以發現者Alexander Mackenzie命名,他於1789年到達該河,比《坤輿萬國全圖》晚190 年。1595 年的墨卡托北極圈地圖,Obilo誤寫為Obila,注入北極圈的加利福尼亞灣,明顯是錯誤。普蘭修斯地圖顯示兩條河流入北極圈, 其實只有一條大河。1610 年,哈德森灣被發現時,根本無法穿越北極圈的冰塊到達這裡,所以Obilo河不是歐洲人首次發現的。《坤輿萬國全圖》比他們早190年。2013年,一道新橋橫跨麥肯齊河,以原住民的語言命名為「DehCho」橋。DehCho與漢語「大漕」 同音同義, 漢語「漕」 (客家語TaiCho,粵語DaiCho)是水道,不可能是巧合的,即原住民與懂漢語的人交流過, 或者本來原住民就是漢人的後裔。鄭和大航海年代,氣候比較暖和,北極圈是可以通航的。以後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歐洲要找「西北通道」 已無法穿越,直至19 世紀才有能力破冰到達。《坤輿萬國全圖》比奧特里烏斯、墨卡托、普蘭修斯地圖更正確。普蘭修斯地圖顯示兩條河,其實只有一條,其中一條河口比較正確只是巧合。

6 南美洲

圖2比較了《坤輿萬國全圖》與3種同期的歐洲繪地圖的南美地形。前者明顯比歐洲繪地圖更接近今日衛星攝影的結果。所有經度轉換以格林威治作本初子午線為零。奧特里烏斯1570年地圖設智利一點為南美最西點,誤差最大。普蘭修斯有了相當改善,但是沒有航海記錄改善的理由。西班牙殖民者當年南下,止於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被比奧比奧河(BioBioRiver)擋住去路,遭受原住民馬普切族頑抗,19世紀才越過比奧比奧河。時至今日,馬普切族還在爭取獨立。麥哲倫於1520 年通過南美海峽,沒有沿著海岸走,直接朝西北方向進入滄溟宗(太平洋)。除非預先知道途徑, 探險者不輕易離開海岸, 冒著脫離補給的危險, 去挑戰未知的大海洋, 不是一般探險者的思路。他這舉動暗示從別處得到橫越大海洋的信息。如果麥哲倫有沿岸勘探, 他的信息應該反映在墨卡托與奧特里烏斯地圖上, 不致誤差如此大, 把智利認為是南美最西的區域。如果他們有測量南美西海岸, 得出的誤差如此大,也證明他們並沒有掌握測繪世界地圖的技術, 南美形狀的偏差顯示西方測繪者的能力有限。

7 明代中國有高超的測量技術

明成祖1403年建都北京,設順天府,普蘭修斯地圖標示順天,表示他的信息來自明永樂以後。但是, 普蘭修斯的順天府置於北緯48°,比真正的緯度高8°,這就是利瑪竇在中國扎記里說的有些作者與繪圖家把中國地理往北延伸10°的錯誤。奧特里烏斯的1570年世界地圖沒有順天府, 中國北方的城市翻譯與中國所有的漢語地名不能對照, 有可能是契丹語、蒙古語,比較可辨的是上都(Xanadu)。從這3 種地圖可以判斷,中國明代地理信息流入歐洲是介於1570年與1594年。普蘭修斯根據明代信息更新了地圖,但是他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地圖, 所以把緯度往北延伸了。利瑪竇看到中國地圖和數據,比對歐洲繪地圖,作出上述評語。

8 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的啟示

衛匡國的《中國新地圖集》,收錄在BlaeuandBlaeu1655 年的地圖集內。衛匡國來華是明清交替,中國最混亂的時期(1643—1651)。他回歐洲後出版了《中國新地圖集》,含有一幅包括中國、日本和朝鮮的地圖,15幅中國分省地圖,超過1500個地名的經緯度,精確至度與分。任何人在9年內無法在陸地上測繪明代中國6×106 km2,何況是明清之際兵荒馬亂。有任何一處不是衛匡國測量的地名, 都是中國自己測量的。衛匡國到過的地方很有限,中國的經緯度只能是中國人自己測量的。表6顯示21個城市的經緯度, 除了遼陽與朝鮮之外, 全部誤差不超過1°,首爾與平壤誤差在0.5°以內。

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所列地名, 原經度以北京為0,茲轉換今值以北京為0作比較,標E為北京以東, 其他為北京以西。緯度表達照原文度與分。衛氏地名稍異於今譯,根據地圖確定。衛匡國帶走中國地圖回歐洲是公認的。其中有羅洪先的廣輿圖的更新本。廣輿圖是明代的地圖集,有113 幅地圖,成於1541 年,首次印刷是1555年。1579年重印,加上更新資料。順天府位於北緯39.9°,是永樂登位時命名的。地圖上的海島顯示明代中國有能力在海洋上測量經緯度。

9 《坤輿萬國全圖》成圖時代

《坤輿萬國全圖》在西班牙上方有一段文字:「歐羅巴洲…. 去中國八萬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十餘載雲」。此段明確了《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的成圖年代。相通指正式建立國際外交關係。元朝時, 歐洲教皇派使節馬林諾裡帶領使節團50 人來華, 於1342—1347年駐北京大都。下數70年為1415—1426年間,正合鄭和下西洋第六次以前。假如以利瑪竇來華,獻圖,或者以歐洲奧特里烏斯地圖出版日期算, 為1500—1530 年, 為中國海禁時期(1433—1567),不與外國通, 與此段文字不相容, 因此文字是鄭和時代記錄的, 原封不動, 地圖也是當時測繪的作品。《坤輿萬國全圖》上中國北方有若干地名僅僅與永樂北征(1409—1424)有關, 榆木川為永樂逝世地點(1424), 萬曆年代已無政治、經濟、文化意義,不應出現在世界地圖上。宣德三年(1428)從越南撤離, 交趾易名安南, 萬曆時, 已棄交趾一名,故地圖應成於1428 年後不久。鄭和第七次出航為1430年,他於1433年去世,以後中國再沒有大航海活動,沒有測繪世界地圖的動機與能力。故地圖應是1430年出航前完成。如此龐大的地圖,計算經緯與拼接分圖, 製作需時應不止一年, 故以1430年為下限,是把成圖時間定為1428—1430年的論據。

10 結束語

《坤輿萬國全圖》全部以中文標註,不是來自歐洲的道路, 只能是中國人自己的測繪記錄。比同時期的歐洲繪世界地圖更詳細、準確。抄本不能比原本更精確,所以資料不可能來自奧特里烏斯、墨卡托、普蘭修斯等地圖。《坤輿萬國全圖》的歐洲是文藝復興前段的歐洲, 美洲地理則超越歐洲人的認知200年,是不可能的,因此西方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

李之藻只翻譯了一下歐洲來的地名, 是原來地圖已有。他並未更新中國的地理, 說明是原來存在的老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的地名符合鄭和前六次航海的時段, 應是總結經驗, 準備第七次航行之用,成圖時間為1428—1430 年。除了加註序言和翻譯部分,歐洲人勘探新大陸命名的地方。根據利瑪竇本人的筆記, 他參與制作《坤輿萬國全圖》極為有限。官員瞞住他有另外版本, 利瑪竇連一個版本都沒有。利瑪竇與李之藻對《坤輿萬國全圖》的地理測繪沒有貢獻, 他們對公開保存地圖卻立了大功。

中國在明清之際,內亂外患,大量文獻流失,包括鄭和大航海的記錄和原地圖。利瑪竇與李之藻製作《坤輿萬國全圖》以前,1593 年, 南京已經有地圖顯示加拿大和亞伯爾耕(Apalchen)即中國所知道的新大陸。亞美利加一詞作為大陸名稱為1507年瓦德斯穆勒地圖以後才出現。所幸這些信息保留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從奧特里烏斯1570年地圖到普蘭修斯1594年地圖,西方對中國與世界的了解大增,實源於中國的地理信息外流,地圖學是東學西傳, 不是西學東漸, 是中國擁有的世界地圖信息外傳引起後來歐洲西進新大陸。比較地圖學是還原世界史的重要工具。真正開創世界地理大發現的應該是明代中國人, 近代地圖學的突發猛進是與明代大航海的需要和經驗總結有密切關係。世界文明史、航海史、地圖學史應該更正這段被誤譯600年的史實。


推薦閱讀:

演示視頻丨新一代傾斜測量在iRTK5上的應用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
2017年註冊測繪師考試知識點整理:測繪綜合能力--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Awesome SAR
經緯儀測繪法

TAG:中國 | 測繪 | 美洲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