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文化價值判斷不能缺位

國產電影:文化價值判斷不能缺位點擊:32作者:趙鳳蘭 來源:光明日報發布時間:2015-04-15 11:17:03

  中國電影市場唯票房論的風氣依然盛行,票房仍被不少人認為是判定一部電影是否取得成功的唯一標準。在電影圈流傳這樣一個段子——票房沒過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導演。但在一系列華麗數字的表徵下,仍然難掩國產電影羸弱而蒼白的現實。    儘管這些年,國產電影在表現形式、敘事能力、技術創新及類型探索上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些仍然沒能扭轉中國電影薄弱的現狀,中國電影整體藝術質量相對較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依然不高。    國產電影之所以出現了大量缺乏藝術含金量的作品,是因為一部分國產電影人還未能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判斷,僅僅把電影當作娛樂工具。然而,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與一般的商品相比,其特殊性在於它的內容層面必定會涉及人類的情感、道德、文化、精神等諸多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又都涉及特定的文化價值觀。我們不妨看看那些被公眾認可的外國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具有感官的刺激,而且滲入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同時有著立場鮮明的文化價值判斷。像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修女艾達》和《一次別離》傳遞的是對信仰的迷惘和堅守;阿根廷影片《謎一樣的雙眼》是對社會公平、正義、良知的探求和追問。詹姆斯·卡梅隆的兩部巨制《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前者嚮往的是「自由愛情」,後者表達的是「愛與永恆」,都不同程度表現了對於不同文化的深層思想內核。而時下熱映的電影《灰姑娘》也展現的是對公平善良、真誠相愛、自強不息等文化價值的追尋。一部影片不管講述的是什麼時代的故事,不論採取的是哪種敘述方式,都應該將主流文化價值觀自覺地「嵌入」影片的敘事內容中。主流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體現的社會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決定著人們在政治、社會、倫理、藝術領域對於是非、善惡、正邪、美醜的基本判斷。在主流價值中,對真、善、美的頌揚,是連接人類靈魂共通的精神,它可以跨越文化障礙,打動觀眾內心。    當下,文化價值判斷的缺位,造就了不少平庸之作,一些自吹自擂的平庸影片甚囂塵上,把優秀作品淹沒在其中。盤點去年的電影市場,很多影片贏在了商業上,卻輸在了藝術中。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惡不分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產生的票房越高,危害就越大。因此,要抵制劣質影片的野蠻生長,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要有意識地引導觀眾自覺去接受優秀作品,為好作品提供陣地。當然,要與好萊塢大片抗衡,中國大片也要快速崛起,中國大片除了大製作、大演員、大場面之外,還需要有大視野、大情懷、大主題。中國電影市場應該主推精品力作,而不是被「平庸的大多數」操縱市場。    電影,歸根結底是一種要在市場上流通的大眾文化產品,如果它在文化價值取向上脫離了時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離了社會的共同認可,其經濟市場的前景必定黯淡。因此,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票房之外,還應包括社會美譽度、道德榮譽感以及創作者文化價值的判斷、才情的彰顯、潛能的激發、價值的實現等。所以,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有情懷和使命感的人從事電影行業,鼓勵並激發他們的道德榮譽感,只有當對成就感和榮譽感的追求大於對金錢的追求時,電影才不至於被資本綁架。    作為中國電影人,敢於直面現實並勇於擔當也是文化價值判斷的一部分。當前,部分國產電影遊離於社會現實,懸浮在生活表象之外,甚至不再和社會的任何階層發生互動,這是一種現實主義創作衰落的表現。國產影視作品之所以迴避現實,消解文藝作品本身的價值追求,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電影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所致。遙想上世紀,很多文學、影視藝術作品都與社會現實發生深層交匯與勾連,像魯迅的雜文,讀後直指人心,總發出一些大尺度的洞悉之聲。而電影同樣也不應在火熱的現實面前「失語」,它應向其他藝術門類一樣,肩負起直擊當下、燭照現實,為人們的心靈提供內心省察和精神鏡像的社會使命,而不是一味沉湎於啃老和懷古,圍繞匪夷所思的拳腳功夫、網路時代的浮泛愛情、縱情嬉笑的古今鬧劇打轉。    (作者:中國文化報主任記者)


推薦閱讀:

如何判斷一個地方是不是風水寶地?教你幾招來鑒定!
大六壬金口訣判斷總訣
男友是否還留戀前任,從這幾點來判斷。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渣男?

TAG:電影 | 文化 | 價值 | 國產 | 判斷 | 文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