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修補受傷的心輪(二)

如何修補受傷的心輪(二)----靜心、道功、禪定之間的聯繫(2011-04-13 21:53:18)

轉載

標籤: 靜心 道功 覺知 禪定 初禪 止息 佛家 止觀 佛教 南懷瑾 天台宗 數息 六妙門

以前在如何修補受傷的心輪(一)裡頭,提到了多種補充能量的方法。今天將結合風、氣、息層面的劃分,綜合靜心、道家、禪定的代表方法,談談它們之間的差異,以及產生的治療功用。

首先就是靜心層面的動態靜心。它以快速呼吸為主,目的是啟動生命體的能量,同時訓練覺察的力量。它的特點是能快速清理負面能量,同時增強大腦的氧氣供應量,讓習練者的大腦變得靈活,行動能力增強。缺點是,負面能量其實也是能量,雖然它們被扔出去了,但你虛弱的地方很快就會呈現出來,所以需要有經驗的人指導。

這種靜心是通過快速呼吸而啟動的,所以如果按照呼吸的層面來劃分,它應該是「風」的範疇(意指的是粗重的呼吸),當然當初設計者的目的,是通過快速呼吸來切斷頭腦的混亂思維,將過去積壓的負面情緒呈現出來,所以得打亂傳統的呼吸方式,而避免較平靜的呼吸,所以,這種設計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尤其在調控情緒方面,目前還沒有發現比它效果更快的方法。所以,在這裡,沒有貶低的意思,只是按呼吸的劃分,來講明它的層次。

而一旦通過這種呼吸方式,平衡好內在狀況的人,就要警覺自己的慾望了。因為一個人的慾望太多,容易耗心神,尤其是壓力、緊張、焦慮過大時,這些力量會抓住你的想的功能(大腦覺得累,再也不想牽掛了)、心意識的功能(在心臟附近或稱心陽,虛耗者,易大腦疲勞,心臟附近覺得虛弱、甚至撕裂感,接著過度虛弱就會引起昏沉、火症,煩躁等,你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就生病了),如果時間太長,不能放鬆,心意識、無意識與眉心處相連的地方也會受損,接下來就是你保持清醒的能力也會降低了,於是,人就容易昏沉,煩躁,無力,身體虛虧,想哭,再嚴重點,就得吃藥了,有的人如果吃藥都拒絕,在那裡硬挺,有沒有合適的方法來化解,就會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一旦崩潰,就只能住院治療了。

動態靜心確實能幫助一個人釋放壓力、緊張、痛苦等,但過分的精神消耗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心陽很虛的癥狀,這在短時間內是補不回來的,需要較長的時間來修養與恢復。雖然動態靜心能讓你短時間內覺得精力充沛,但那時從氣的層面在充實你(也會有氣脈的流動),而實際上你的肉身體功能增強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不宜在舊的傷口上,再讓它受傷、破損。

所以有的人,一旦看到動態靜心能幫助自己化解一些痛苦、緊張、抑鬱情緒等,就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好一點,又拚命跟著慾望跑了,到處消耗自己的體力,心陽等,在我看來,那與玩命是沒有區別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靜心系統的的「味帕沙拉」靜心,它似乎比動態靜心更深入一層了。味帕沙拉靜心可以觀照呼氣的方式,這樣也可以將一些火症等宣洩出去,有助於內心的放鬆;如果觀照吸氣的方式,那麼很快就會形成一個能量柱,精力變得充沛,隨著呼吸越來越輕鬆,越來越精微,跟隨呼吸,它會啟動一個體,而這個體隨著能量的充滿,會擴散到宇宙中,於是,你會覺得精力充沛。而這個體,其實,也就是生命體,它與前邊所提到的動態靜心啟動的體,就是同一個來源,都是通過呼吸啟動的。目前,大部分的介紹修鍊的呼吸方式,都在這個層面,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講,或許可以接受,因為要一下子觀到下文所講的「息」的狀態,似乎需要跟多的覺察力。

通過這種練習,它確實也能讓能量充沛,讓心輪受傷的力量得到修補。

「味帕沙拉」的創始者,當時是從佛家吸取的方法,翻譯成內觀(vipassana),內觀的意思是觀照,從這裡來看,他引用的目的是通過觀照呼吸,來讓大腦的思維活動停止,增強觀照的能力。

作者原文說,「一個人靜靜地坐著,只是開始看著呼吸,感覺呼吸。當吸氣進來時,這是第一個點;然後,吸進來的氣到了某個時候會停下來,停止的時間很短暫,這是第二個觀照的點;接下來,氣轉為呼出去,這是第三個觀照的點;等氣完全呼盡時,在它短暫停止的時候,這是第四個觀照的點。然後,吸氣又再度開始……這就是呼吸的循環。假如你能夠觀照這全部的四個點,你將會對這麼一個小小的過程所產生的奇蹟感到驚奇與驚嘆……因為頭腦不在了。 」 

所以,從這裡來看,他主要是通過觀照呼吸,讓我們明白頭腦的雜念就沒有了,讓觀照的能力變得純粹、清晰化。他在這裡對於息的介紹比較少,他認為,息是很短暫的,但事實上,真的,佛家修「息」(或說安那般那息)的時候,出現心息相依時,知性清明,長的時間可以半小時、一小時的延續下去,也就是說呼吸已經停止了,完全停留在「息」的層面。 所以,真的「「味帕沙拉」靜心的來源應該是安那般那息的修鍊方法,與人們常說的六妙門有很大的聯繫,因為它就是安那般那息的代表,目前無論是在以禪宗為主的道場(例如四祖寺),還是密宗、凈土宗,很多修鍊者都在探尋安那般那息,而著名的南懷瑾老師,也是禪、密、凈三宗的高手,也特別看重安那般那息(六妙門)的修鍊,因為他覺得即使通過禪宗方式開悟了,但有的人卻無法實現色身的轉變,而真的要實現法、報、化身的三身成就,還是有必要修鍊諸如六妙門這些轉變色身的方法。

下邊,我來結合自己的一些修鍊心得,來作一些膚淺的分析(因為前邊已經引用了南老師關於如何修鍊六妙門的方法,所以在這裡不再在方法上有太多的提及了)。

六妙門的第一步,是數息,一呼一吸之間,叫一念,也叫一息,可以數一個數字,從1-10,到了10之後,接著數9,一直到1。對於身心強壯的人而言,可以數出息,即呼氣之後,停頓來臨,數1,然後2。。。。。。如果是氣虛之人,可以數入息,就是吸氣之後,停頓來臨,數1,然後2.。。。。。。

數息的目的,就是讓你的心意識不再雜念紛飛,而將注意力放在了數息上,這叫心繫一緣。

同時,我們發現,一個人要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觀察到現在呼吸停止了,這個過程中,也是有觀照存在的,也就是說,你觀照到呼吸停止了,知道呼吸停止了,然後,心意識數了一個數字,所以觀就是知性,觀照到了也就知道了。所以在我們數數的同時,有三者在同時發生,一是呼吸在發生,然後停止了,進入了息的狀態;二是你的心意識也與這個息一起,叫心息相依;三是你的知性也在這裡,它明了此刻的狀態。

而心意識一旦與息緊密相合,那麼雜念就會幾乎沒有了,於是,不再數數,進入隨息的狀態,即隨便的呼吸,而你的知性總是在那裡,觀照著這一切。那個息就如同大海,是整體,你自然地定在那裡,而呼吸像波浪一樣,在外圍來與去,而你明了這一切在發生著。有時候吸氣很長,那個氣呀彷彿到了腳心;有時候吸氣很短,身心就飽滿了,氣足了,就不呼吸了;有時候呼氣很長,甚至粗重,火辣辣的;有時候呼氣一點點就夠了,你都知道了,明了。

有時候,你覺得氣流到了胃部,或者流到了尾閭,等等,不要去關注它,跟隨它,否則你就在走氣脈的路徑了。氣脈一流動,行陰(功能性的力量,如性推動力),受陰(感受等,如悲傷)就會停不下來,然後,就會始終停留在觀的階段。而要進入照的階段,則需行陰,受陰,想陰(想的力量)等停下來,內在里,明明白白,知性清楚,卻沒有什麼大的雜念,彷彿腦子裡空空,什麼都沒有了(關於照的探討,已經與弘法寺的首座大師交流,確認)。

一旦你不跟隨氣而流,那麼此刻,心意識、知性與息在一起,很快念頭就開始停止,因為心意識系在一個地方,雜念就容易減少,我們形容心意識叫心猿意馬,它像猴子一樣來來去去,東奔西跑,而現在它在跟隨呼吸,就好像猴子被一根繩子牽住了,它就比較專一了,於是其他雜念就消除了。一旦雜念消除,呼吸也就開始停止,進入了止息的階段(雜念一開始增多,呼吸會再次啟動)。

在這個止息的狀態里,知性依然在那裡,明明白白,定下去,進入了觀的階段。其實,前邊也講到了,事實上,在數息的階段,就已經有觀的存在了,知性已經起作用了,而此時特彆強調觀,是因為沒有雜念了,呼吸也停止了,純粹就只剩下觀了,此時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有時候,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如我執等)還會升起來,看到了,勿忘勿助,定下去。有時候,喜來了,樂來了(彷彿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散發著喜樂),有時候清涼來了,有時候暖發起來了,有時候大光明來了,都不要執著。

在治療意義上來講,如果某個地方有虛證,定在那裡,不要關注它的氣感,如虛弱,火辣等,自然地它就會清涼下來,因為息的狀態能自然穿透火症,而定在那裡,又會讓氣虛的地方開始息滿、氣足,自然功能增強了。

在觀的過程中,往往短時間內的清醒,是容易的,一旦時間長了,昏沉就有可能來了。那麼各家處理昏沉的方式似乎有些區別。

禪定,對於昏沉而言,那麼往往的方式,就是硬熬,這是我了解到的一些寺廟裡的常見方式。如果你熬不過,可以打個小盹,自然,昏沉過後,精力開始充沛,知性再度明了,也就沒有問題了。而在我將來的課程裡頭,如果你昏沉了,我乾脆會允許你睡,因為睡夠了,身體能量充沛了,保持清醒更容易,你也更容易進入高潮。

對於道家的觀點而言,那就是,不要硬熬,不要有任何努力,你的知性明明了了,那就是進入先天功能的開始,而你一旦努力地去觀照,那就是在啟用後天的功能,所以,對於我的體驗而言,定在先天元神的狀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雜念,明明白白,只是信任整體,不去努力,那實在是很美的一件事情,一旦昏沉來了,允許它,接納它,繼續放鬆,然後元氣開始充足,知性再度明了,清晰了(關於後天轉先天功能的過渡,已得到蘇華仁道長的確認)。在治療意義上來說,它自動將你的心輪受傷的地方開始修補,心腎的元氣自動充實,當然並不需要你去關注(只有慾望相對少的人,才能進得來了)。

在我與蘇道長的交流中,他依然堅持以道家動功為主,在此基礎之上,神就會旺,而定於先天狀態中,就不會出現昏沉的狀況。由此可見,道家在對於如何將精、氣、神變得旺盛、充沛,而自然成道,都有它的一套合理的系統了。它不會強行說,要保持清醒,不要懶散,相反地他會說:「你可以退出來了,從基本的開始!」

而剛才所講的道家後天轉入先天的狀態,正在六妙門裡頭匯合了,如果定在這種非努力的知性中,你就會進入還息的階段,正如南老師說,回到那種先天狀態,回到還在母親子宮裡的狀態。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想由後天轉入先天,廣積功德,是有必要的,佛家稱之為福德資糧,道家也很重視這些。蘇道長告訴我,他的師傅,吳雲清老人常強調:「行功積德,莫問前程!」

接下來,因為清凈,你的大腦如此放鬆,口水自然增多,你默默地吞著甘甜的口水,而進入了凈息的階段,內心清清凈凈。


推薦閱讀:

愛情是個成則甜美失則受傷的玩意兒
別老覺得自己受傷(人群心態)
沒有受傷卻不能重返跑道,有可能是什麼問題?
步頻180以上的人跑步不容易受傷?國外專家:不一定
猶太: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TAG: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