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政策改革空間大

上海金融服務辦主任:中國金融政策改革空間大

楊保安(2012-11-06)

  即將在中共十八大會議產生的新領導人,具有1978年改革開放後塑造的國際視野,因此他們持續讓更多中國公司走出去,也會讓更多外國公司走進來,這對上海發展為中國的金融中心,是個有利因素。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昨天接見海外記者團時指出,中共新一屆領導人的思想成長都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漸形成的,因此將會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他舉例說,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去年8月訪問香港時,在香港大學百年校慶典禮上用了英文演講,這顯示「他敢於展示他的國際視野」。此外,他在河南擔任省委書記及省長時,每年都派遣約60名幹部到美國學習英文及市場經濟的運作。

  為配合中共十八大的召開,中國外交部邀請了海外記者現場採訪。方星海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中共多年來推行集體領導制,因此十八大後的政策不會急轉彎,而是循序漸進地繼續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改革。在金融政策方面,他認為,改革的空間還很大。

中國金融市場相對封閉

  方星海指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相對上還是封閉,所有在華的外國銀行總資產只佔中國總銀行資產的2%。此外,上海的股市表現遠遠落後於中國總體經濟的表現。上海要成為中國主要的金融中心,有必要完善金融的條規。例如,要在中國股市上市的公司,目前需要經過冗長的審批過程,從地方到中央,可以耗時多年的時間。「許多非常好的公司由於上市審批時間過長及高度不確定,因此避開了上海股市,而到香港或紐約掛牌。」

  他說,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及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網路,都在境外上市。阿里巴巴網路最近從香港退市,進行重組。方星海認為,即使阿里巴巴總公司要上市,相信也不會選擇香港。「我們眼前的挑戰是,中國是否能夠建立一套與西方接軌的法律條規,能夠使境外國家,不論是阿根廷或是南非的公司,都願意到此上市。此外,在出現商業糾紛時,是否能夠公平與快速的處理問題。」

  談到中國的經濟,方星海指出,雖然增長放緩,但還是具有很大活力。中國採取保守的財政政策,不像西方一些國家,在社會開支方面,做出過大的承擔。中國的國債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左右,因此要恢復強勁的增長,還有很大空間。他說,一個簡單的方式是通過發行巨額的長期國債,將這些籌集的資金投入基礎建設及社會開支上。「很多政府(由於債務過高)無法那麼做,但是中國的國債很低,可以大量發行國債。因此,經濟增長率的高低不是一個問題,而是這經濟增長是否有效率、民眾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及污染是否可以降低等素質的問題。」

在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中,上海將力爭在2020年發展為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方星海在回應上海及新加坡是競爭或是互補關係時指出,新加坡是個小經濟體,需要其他經濟體的資源來發展金融中心,但是上海有整個中國大陸的經濟支撐,不需要依賴國際資源,因此他不認為上海與新加坡在發展金融中心方面,存在競爭關係。他說,「比較直接的競爭可能是上海與香港。」不過,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賬目的逐漸開放,上海與新加坡在吸引資金管理公司方面,可能會出現競爭的現象。然而,他認為,這可能是雙向的,一些資金管理公司可能轉到上海,但也可能會因為東南亞或澳大利亞的市場而轉到新加坡。


推薦閱讀:

錢在社會是如何流通的?
江南憤青:兩年前解讀今天的政策新規
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對通脹調控成效有多大?
高位準備金率對銀行業運營影響有多大?
如何看待中國股市的分紅?

TAG:中國 | 金融 | 政策 | 改革 | 空間 | 中國金融 | 金融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