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腫瘤之方法
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乃中醫學之基本特點,而辨證是論治的依據,又為中醫診療學之核心。腫瘤的診療應當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由辨證到辨病,再由辨病到辨證,從而明辨其發展變化。在腫瘤的診療中常用的辨證方法有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病因辨證、六經辨證、經絡辨證等。
一、八綱辨證
八綱,即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類證候,它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證方法,又是各種辨證的總綱,根據八綱辨證,可以分辨疾病病位的深淺、病邪的性質、邪正盛衰等,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
二、病因辨證
中醫學之致病因素可分為六淫、七情、飲食勞逸以及外傷四個方面。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邪氣的總稱,其致病臨床表現因其自身致病的特點及所侵犯部位而各異,多表現為外感疾病,參見中醫學基礎理論有關六淫之邪致病特點。疫癘是傳染性極強的致病因素,多表現為傳染性疾病。外邪侵犯人體致病常不為腫瘤的直接成因,但卻可能成為腫瘤的起始誘因。《靈樞·九針論》曰:「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靈樞·刺節真邪篇》曰:「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邪氣居其間不反,發為筋瘤……腸瘤」。《諸病源候論》曰:「惡核者,內理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風邪扶毒所成」。這些描述都說明了人體腫瘤的發生與外界致病因素有關。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其致病常因激烈的情志變化或刺激,或長期的精神刺激,超過了人體自身調節能力而致氣機逆亂而發病。七情變化或直接傷及相關臟腑,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或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而致病,即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思則氣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而且七情變化在疾病的發展變化中可使病情迅速惡化。七情致病在腫瘤的發病中相當重要,腫瘤的發生常表現為氣滯、血瘀、水結、痰滯、濕阻等,而情志抑鬱可致氣機阻滯,還可影響水津和血液的運行而發生腫瘤,如肝癌患者常有情志不遂誘因等。另一方面,人們常有一種恐癌心理,一旦被確診為癌症,大多精神崩潰,病情迅速加重或惡化,因而對那些意志薄弱者癌症的診斷避免患者知曉有利於治療。總之,七情在腫瘤的發生髮展中十分重要,保持心情舒暢,恬淡虛無,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或好轉。七情之致病臨床表現參見其致病特點。
飲食常傷在胃及食道,多影響脾胃、大小腸等臟腑功能,飲食為氣血化生的原材料,飲食偏嗜或食少,常致氣血虧虛而發病。飲食所傷臨床上表現為胃脘疼痛、飲食不佳、胸膈痞滿、吞酸噯腐、嘔吐泄瀉、舌苔厚膩、脈滑有力等,偏食或少食又可致生化乏源而發病。腫瘤的發病及發展與飲食失節關係密切,尤其是消化系腫瘤,進食多少、偏嗜以及每日餐次及時間等皆可成為消化系腫瘤之誘因,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或減少腫瘤的發生。《醫宗金鑒》認為:唇癌(繭唇)乃「脾胃積火結聚而成」。《外科正宗》更明確指出繭唇的產生與過食高熱煎炒的肥甘厚味有關,論曰:「因食煎炒,過餐炙煿……痰隨火行,留注於唇,初結似豆……」。《醫碥》曰:「酒客多噎膈,好熱酒者尤多,以熱傷津液,咽管幹澀,食不得入也」。《醫學統旨》亦曰:「酒面炙煿,粘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脾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反胃」。這些論述都闡明了飲食失常為腫瘤發生的重要因素。
過度勞逸亦為腫瘤疾病之起因,勞者包括體勞、心勞及房勞,過勞則倦怠無力、嗜卧、少氣懶言、飲食減退,或心悸盜汗、骨蒸潮熱,或陽痿、早泄、夢遺滑精、宮寒不孕,勞則氣耗,正氣內傷,即成腫瘤發生的內在原因。過逸則體胖行動不便,動則喘氣,心悸氣短,肢軟乏力。逸則氣血流行不利,可為氣滯血瘀之因。
三、氣血津液辨證
氣血津液辨證,即運用臟腑學說中有關氣血津液的理論,分析氣、血、津液的病變,辨別其不同證候。
(一)氣病辨證
氣病的臨床證候常見氣虛、氣滯、氣逆、氣陷四類。氣虛證是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常見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症,各臟腑氣虛還表現出各自機能減退之本臟腑病理特點。腫瘤之中後期常見氣虛證,尤以脾氣虛多見。
氣滯證是指人體某一臟腑、某一部位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氣滯證的共同臨床表現主要有脹悶、疼痛,痛多遊走不定,且多為脹痛、竄痛、攻痛,同時伴見某臟腑之病理特點。腫瘤病人在發生髮展過程中皆可見氣滯證,氣滯常為腫瘤發生之起始誘因,而在中後期,由於腫瘤的壓迫或阻隔等,又可影響相關臟腑及其部位的氣機通暢而出現氣滯證。
氣陷證是氣虛無力升舉而反下的證候,多見於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常表現為頭暈目花,少氣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下垂、舌淡苔白、脈弱等,以內臟下垂為特徵。
氣逆證是氣機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致的證候,參見臟腑辨證中肺胃氣逆證及肝氣上逆證。
(二)血病辨證
血病的臨床證候常可概括為血虛、血瘀、血熱、血寒四種。
血虛證乃血液虧虛,臟腑組織器官失於濡養,表現出全身虛弱的證候,在腫瘤中後期常見本證。血虛證以體表肌膚粘膜組織呈現淡白及全身虛弱為特徵,臨床常表現為面色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血量少色淡、衍期或閉經、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等症。
血瘀證乃腫瘤之常見證候,可出現於腫瘤之初、中、末期,血瘀乃腫瘤重要的發病原因,凡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停留體內,或血行不暢,壅遏於經脈之內,或瘀積於臟腑組織器官者皆稱瘀血,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變稱為血瘀證。血瘀證以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青紫暗、脈澀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共同癥候是:疼痛如針刺刀割,痛有定處,拒按,痛以夜間尤甚,腹內腫塊按之有形,固定不移,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有紫斑,出血反覆不止,色紫暗或瘀斑瘀點,舌下靜脈曲張,脈細澀。
血熱證乃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上表現為咳血、吐血、尿血、衄血、舌紅絳、脈弦數等。白血病常出現此證。血寒證乃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上常表現為疼痛多見於手足,膚色紫暗發涼,喜暖惡寒,得溫痛減,或少腹疼痛,形寒肢冷,月經衍期,經色紫暗,舌淡暗苔白,脈沉遲澀。
(三)氣血同病辨證
氣血同病的臨床證候常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氣滯血瘀證乃氣機郁滯所致血行瘀阻出現的證候,以病程較長和肝臟經脈循行部位出現疼痛、痞塊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為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易怒,脅下有痞塊或腹內有包塊,刺痛拒按,經閉、經痛,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爪甲青紫,脈弦澀。
氣虛血瘀證乃氣虛推動無力,血行瘀滯所表現的證候,以氣虛和血瘀的證候表現為特點,臨床表現常見面色淡白或晦滯,身倦乏力,少氣懶言,胸腹疼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或腹內包塊,按之不移,舌質淡暗或有紫斑,脈澀乏力。氣血兩虛證乃氣虛與血虛並存的證候,以氣虛與血虛的癥候共見為辨證要點,腫瘤病人在晚期常兼見此證。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少氣賴言、乏力自汗、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失眠、多夢、舌淡而嫩、脈細弱等。
氣不攝血證乃氣虛不能統攝血液而見失血的證候,臨床表現常見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氣短乏力、面白無華;舌淡、脈細弱或微等。氣隨血脫證乃大出血而引起氣脫的證候,臨床表現常見大出血時突然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舌淡,脈微細欲絕或浮大而散。白血病中後期常出現氣虛出血癥候。
四、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癥候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邪正盛衰等情況的一種辨證方法,是辨證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臨床各科的診斷基礎。
(一)心病辨證
心病的常見癥狀有心悸怔忡、心煩、心痛、失眠多夢、健忘、譫語等,其臨床證候常見心氣虛、心陽虛、心陽暴脫、心血虛、心陰虛、心火亢盛、心脈痹阻、痰迷心竅、痰火擾心等。
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時諸症加重、自汗等症為心氣虛、心陽虛和心陽暴脫之共有癥候,心氣虛者兼見面色淡白或白光白、舌淡苔白、脈虛等,心陽虛者兼見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等,心陽暴脫者兼見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四唇青紫、神昏、舌淡紫青滑、脈微細欲絕等。
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為心血虛和心陰虛的共有癥候,心血虛證兼見眩暈、健忘、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唇舌色淡、脈細弱等,心陰虛證常兼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發紅、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心脈痹阻乃心脈痹阻不通所表現的證候,以心悸怔忡、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內臂、時發時止等為辨證要點,屬瘀血內阻者兼見痛如針刺、舌紫暗或紫斑、脈細澀等;瘀濁停聚者兼見體胖痰多、悶痛、身重睏倦、舌苔白膩、脈沉滑等;陰寒凝滯者兼見突發劇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等;氣機郁滯者症見脹痛、舌淡紅、苔白、脈弦等。心火亢盛乃心火內熾所表現的證候,痰迷心竅乃痰濁蒙閉心竅所致的證候,痰火擾心乃痰火擾亂心神所出現的證候,此類實證在腫瘤病人中不常見,可參照《中醫診斷學》有關內容。
(二)肺病辨證
肺病的常見癥狀有咳嗽、氣喘、胸痛、咯血等,其臨床證候主要有肺氣虛、肺陰虛、風寒束肺、寒邪客肺、痰濕阻肺、風熱犯肺、熱邪壅肺、燥邪犯肺等。
肺氣虛乃肺臟功能活動減弱所出現的證候,以咳喘無力、氣少、機能活動減弱所表現的癥候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喘咳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面色淡白,或自汗,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虛。
肺陰虛乃肺陰不足、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以肺病癥狀和陰虛內熱見症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形體消瘦,或痰中帶血,聲音嘶啞,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寒邪客肺證乃寒邪內客於肺所致的證候,以咳喘突然發作、伴見寒象為特徵。臨床表現常見咳嗽氣喘、痰稀色白、形寒肢涼、舌淡苔白、脈遲等。
熱邪壅肺證乃熱邪內壅於肺所表現的證候,以肺病的癥候和里熱見症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咳嗽痰黃稠,氣喘息粗,壯熱口渴,煩躁不安,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膿血腥臭痰,小便短少,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痰濕阻肺證乃痰濕阻滯於肺系所出現的證候,以咳嗽痰多、質粘色白、易咯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咳嗽痰多,質粘色白,易於咯出,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脈滑等。
風寒束肺證乃感受風寒及肺氣被束所表現的證候,風熱犯肺證乃風熱侵襲肺系、衛氣受病所出現的證候,燥邪犯肺證乃秋令燥邪侵犯肺衛所致的證候,皆外感表證也。
(三)脾病辨證
脾病的常見癥狀有腹脹腹痛、泄瀉便溏、食少納呆、浮腫、出血、身體瘦弱等,其臨床證候常見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寒濕困脾、濕熱蘊脾等。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運化失健所表現的證候,以運化功能減退和氣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食少納差,腹脹,飯後尤甚,大便溏泄,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光白,或浮腫,或消瘦,舌淡苔白,脈緩弱。
脾陽虛證是指脾陽虛衰、陰寒內盛所出現的證候,多兼有脾氣虛徵象,消化系腫瘤病人大多見有脾氣虛或脾陽虛證。脾陽虛證以運化失健和陰寒內盛表現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納差食少,腹脹隱痛,喜溫喜按,大便溏薄,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大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氣虧虛,升舉無力而反下陷則成中氣下陷證,本證以脾氣虛證和內臟下垂或滑脫不禁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脘腹重墜作脹,食後益甚,或便意頻數,肛門墜重,或久痢不止,甚或脫肛,或子宮下垂,或小便混濁如米泔,少氣乏力,懶言倦怠,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弱。
脾不統血證是指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血液運行於經脈之中而溢於脈外所出現的證候,以脾氣虛證和出血見證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便血,尿血,齒衄,肌衄,或為婦女月經過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面白無華,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
寒濕困脾證乃寒濕內盛,中陽受困所表現的證候,以脾的運化功能發生障礙和寒濕中遏徵象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脘腹痞悶脹滿,泛惡欲吐,口淡不渴,食少便溏,頭身困重,面色晦黃,或肌膚面目發黃,或肢體浮腫,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而膩,脈濡或緩。
濕熱蘊脾證乃濕熱內蘊中焦所出現的證候,以脾失健運和濕熱內阻的表現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腹部痞悶,納呆嘔惡,便溏尿黃,肢體困重,或面目肌膚髮黃,或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脾主運化而升清,為後天之本,其病證以脾氣虛尤為常見,由此漸可演變為脾陽虛,中氣下陷和脾不統血證,脾病又以虛證居多,寒濕和濕熱蘊於脾則表現為實證,在腫瘤的辨證中,除本臟疾患可見以上證候外,其他臟腑組織器官腫瘤常可影響於脾而表現出以上證候,臨床辨治時當予注意。
(四)肝病辨證
肝主疏泄和藏血,調節人體氣機的運動變化,肝病的常見癥狀有:胸脅少腹脹滿疼痛,多竄痛而無定處,煩躁易怒,頭暈脹痛,肢體震顫,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經不調,睾丸腫痛。由於腫瘤的發生與氣機運行不暢關係密切,故肝病的辨證在腫瘤診治中較為重要。肝病的證候常見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血虛、肝陰虛、肝陽上亢、寒滯肝脈、肝膽濕熱以及肝風內動等。
肝氣鬱結證乃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所致的證候,以情志抑鬱、肝經所循部位脹悶疼痛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為辨證要點,肝癌患者,無論初、中、晚期,一般多有肝氣鬱結的表現,肝氣鬱結而氣機郁滯,又可致血瘀、水停、痰結而致他臟腫瘤或其他疾患。肝氣鬱結證的臨床表現常見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胸悶,喜嘆息,情志抑鬱易怒,或咽部梅核氣,或癭瘤癥塊,婦女乳房脹痛,痛經,月經不調及閉經,舌淡苔白,脈弦等。
肝火上炎證乃肝經之火上逆所致的證候,以肝經所過部位如頭、目、耳、脅等表現的實火熾盛癥狀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失眠或多夢、胸脅灼痛、尿黃便秘、耳鳴如潮,或耳內腫痛流膿,或吐血衄血咳血、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肝血虛證乃肝臟血液虧虛所出現的證候,以全身血虛及筋脈、爪甲、雙目、肌膚等失於濡養的徵象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視力減退或雀盲、夜寐多夢或失眠,或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目閏 動、月經量少色淡、閉經、舌淡苔白、脈細等。
肝陰虛證乃肝臟陰液虧虛所致的證候,以肝病癥狀和陰虛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頭暈耳鳴、目睛乾澀、面部烘熱、脅肋灼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或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弦細數等,肝癌患者常出現此證。
肝陽上亢證乃水不涵木、肝陽偏亢而上逆所表現的證候,以肝陽亢逆於上、腎陰虧耗於下的徵象為辨證要點,臨床表現常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紅、脈弦有力或弦細數等,為本虛標實之候。
(五)腎病辨證
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腎之陰陽為人體陰陽的根本,腫瘤的病程進展雖快,但多漸進發病,中、晚期時常見腎之陰陽虛損的表現,腎病又以虛證為多。腎病常見癥狀有腰膝酸軟而痛、耳鳴耳聾、發白早脫、齒牙動搖、陽痿遺精、精少不育、女子經少經閉、不孕、性慾減退、舌淡或紅、脈虛乏力等。腎病的臨床證候常見腎陽虛、腎陰虛、腎精不足、腎氣不固、腎不納氣等。
腎陽虛證乃腎臟陽氣虛衰所出現的證候,以全身機能低下伴見寒象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腰膝酸軟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暈目眩,精神萎靡,面色白光白或黧黑,或陽痿,婦女宮寒不孕,或浮腫,腰以下腫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或全身腫脹,心悸喘咳,舌淡胖苔白,脈沉弱。
腎陰虛證乃腎臟陰液不足所表現的證候,以腎病癥狀和陰虛內熱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遺精、陽強易舉、經少經閉或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尿黃便秘、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腎精不足證乃腎精虧損所致的證候,以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減退及早衰表現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小兒發育遲緩、身體矮小、智力和動作遲鈍、囟門遲閉、骨骼痿軟、精少不育、經閉不孕、性機能減退、成人早衰、發脫齒搖、耳鳴耳聾、健忘恍惚、動作遲緩、足痿無力、精神呆鈍、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
腎氣不固證乃腎氣虧虛、固攝無權所表現的證候,以腎和膀胱不能固攝的癥狀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神疲乏力、聽力減退、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或尿後餘瀝不盡,或遺尿,或失禁,滑精早泄、帶下清稀、胎動易滑、舌淡苔白、脈沉弱等。
腎不納氣證乃腎氣虛衰,氣不歸元所出現的證候,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益甚和肺腎氣虛徵象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動則喘息益甚、自汗、神疲乏力、聲音低怯、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弱或喘息加劇、冷汗淋漓、脈浮大無根,或氣短息促、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等。
(六)腑病辨證
小腸實熱證乃小腸里熱熾盛所致的證候,以心火熱熾及小便赤澀灼痛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尿道灼痛、尿血、舌紅苔黃、脈數等。
大腸液虧證乃津液不足,不能濡潤大腸所表現的證候,以大便乾燥,難於排出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大便秘結乾燥,難以排出,常數日一行,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澀。
大腸濕熱證乃濕熱侵襲大腸所出現的證候,以排便次數增多,或下利粘凍,或下黃色稀水,及濕熱內阻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腹痛,下利赤白粘凍,里急後重,或暴注下泄,色黃而臭,伴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口渴,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腸虛滑瀉證乃大腸陽氣虛衰不能固攝所表現的證候,以大便失禁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利下不止,或大便失禁,甚則脫肛,腹痛隱隱,喜熱喜按,舌淡苔白滑,脈沉弱。
胃陰虛證乃胃陰虧虛所出現的證候,以胃病常見癥狀和陰虛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胃脘隱痛,飢不欲食,口咽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少,或脘痞不舒,或乾嘔呃逆,舌紅苔少乏津,脈細數。
胃寒證乃陰寒凝滯於胃所致的證候,以胃脘疼痛和寒象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胃脘疼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拘急劇痛,遇涼加劇,得溫痛減,口淡不渴,肢涼喜暖,食後痛減,舌淡苔白滑,脈遲或弦。
胃熱證乃胃中火熱熾盛所表現的證候,以胃病常見癥狀和熱象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胃脘灼痛,吞酸嘈雜,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飲,消谷善飢,或牙齦腫痛潰爛,口臭,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膽郁痰擾證乃膽失疏泄、痰熱內擾所表現的證候,以失眠驚悸、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驚悸不寐、煩躁不寧、口苦嘔惡、胸悶脅脹、頭暈目眩耳鳴、舌苔黃膩、脈弦滑等。
膀胱濕熱證乃濕熱蘊結膀胱所致的證候,以尿頻、尿急、尿黃、尿痛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黃赤短少,小腹脹悶,或伴發熱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七)臟腑兼病辨證
心腎不交證是指心腎水火既濟失調所出現的證候,以失眠、心火亢和腎水虧的癥狀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多夢、腰酸遺精、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脈細數等。
心脾兩虛證是指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表現的證候,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黃、神疲食少、腹脹便溏及慢性出血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眩暈健忘、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或皮下出血、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舌質淡嫩、脈細弱等。」
心肝血虛證是指心肝兩臟血液虧虛所致的證候,以心肝病變和血虛見症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眩暈耳鳴、面白無華、兩目乾澀、視物模糊、爪甲不榮、肢體麻木、震顫、拘攣、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脈細弱等。
心腎陽虛證是指心腎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出現的證候,以心腎陽氣虛衰,全身機能活動處於低下狀態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腫,下肢尤甚,或唇甲淡暗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脈沉微細。
心肺氣虛證是指心肺兩臟氣虛所表現的證候,以心悸咳喘和氣虛見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心悸咳喘,氣短乏力,動則尤甚,胸悶,痰液清稀,面色白光白,頭暈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脈沉弱或結代。』
脾肺氣虛證是指脾肺兩臟氣虛所致的證候,以咳喘、納少、腹脹便溏和氣虛見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久咳不止、氣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聲低懶言、面色白光白,甚則面浮足腫、舌淡苔白、脈細弱等。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兩臟陽氣虧虛所表現的證候,以腰膝、下腹冷痛,久瀉不止,浮腫及寒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瀉久痢或五更泄瀉,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等。
肝脾不調證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所表現的證候,以胸脅脹悶竄痛、易怒、納呆、腹脹、便溏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胸脅脹滿竄痛,情志抑鬱或急躁易怒,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矢氣,或腹痛欲瀉,瀉後痛減,舌苔白或膩,脈弦。
肺腎陰虛證是指肺腎兩臟陰液不足所表現的證候,以久咳痰血、腰膝酸軟、遺精及陰虛見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咳嗽痰少,或痰中帶血,口咽乾燥,形體消瘦,腰膝酸軟,骨蒸潮熱,顴紅盜汗,或聲音嘶啞,遺精,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肝腎陰虛證是指肝腎兩臟陰液不足所出現的證候,以脅痛、腰膝酸軟、耳鳴遺精及陰虛內熱見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多夢、口咽乾燥、腰膝酸軟、脅痛、五心煩熱、骨蒸盜汗、遺精、月經量少、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肝火犯肺證是指肝經氣火上逆犯肺所表現的證候,以胸脅灼痛、急躁易怒、咳嗽、口苦目赤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胸脅灼痛、急躁易怒、煩熱口苦、頭暈目赤、咳嗽痰粘量少色黃,甚或咳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等。.
肝胃不和證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出現的證候,以肝失疏泄、胃氣上逆見證為辨證要點,其臨床表現常見寒熱二證,表現為脘脅脹悶疼痛,噯氣呃逆,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或巔頂疼痛,遇寒則甚,得溫痛減,嘔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脈沉弦緊。
以上為腫瘤病證中常見的臟腑辨證證型,各種腫瘤又各具特點,如肺癌尤為肺氣虛、肺陰虛更為常見,胃癌以胃陰虛和胃熱證為多見,肝癌以肝陰虛、肝膽濕熱為多見。根據整體觀念,部分腫瘤又常表現出其所發生部位之相關臟腑功能失常,如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常見胃陰涸竭的表現,鼻咽癌常見肺陰虛證候,骨腫瘤又常表現出腎之陰陽虧虛。脾為後天之本,在腫瘤患者中,脾氣虛為最常見的臟腑虛損證型,在各臟腑器官腫瘤中皆可出現。另一方面,腫瘤病人又尤以臟腑陰津虧耗證候最為常見。具體辨證內容參見中篇各章節內容。
五、六經辨證
(一)太陽病證
外感病邪內侵,大多從太陽而入,正氣奮起抗邪,故首先表現為太陽病,其主脈主症為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外感風邪,營衛失調,則為太陽中風證,臨床症見發熱、惡風、頭痛、自汗出、鼻鳴乾嘔、舌淡苔白、脈浮緩等,關鍵在營衛失調,治以解肌驅風、調和營衛之桂枝湯。外感寒邪,衛陽被束,營陰鬱滯,則成太陽傷寒證,臨床症見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肢體疼痛、無汗而喘、舌淡苔白、脈浮緊等,關鍵在於衛陽被束、營陰鬱滯,治宜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麻黃湯。腫瘤病人兼外感表證即可按此辨治。
(二)陽明病證
因太陽病失治或誤治,邪熱內傳入里,傷津化燥而致燥結成屎,或燥熱之邪直犯陽明即成陽明病,多見於外感病過程中陽氣亢盛,邪從熱化最盛的極期階段。陽明病邪氣瀰漫全身,充斥陽明之經,而腸道無燥屎內結者即成陽明病經證,臨床常見身大熱、大汗出、大渴引飲、面赤心煩、舌苔黃燥、脈洪大等,治以清熱生津之白虎湯。邪熱傳里與腸中糟粕相搏即致燥屎內結而成陽明病腑證,臨床症見身熱、日晡潮熱、手足汗出、臍腹部脹滿疼痛、便秘,或腹中轉矢氣,甚則譫語、狂亂、不得眠、神志不清、舌苔多厚黃乾燥、邊尖起芒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有力等,治以蕩滌燥結,方用大承氣湯。腫瘤之便秘併發症,多為津傷熱結,常以小承氣湯或增液承氣湯治之。
(三)少陽病證
少陽病乃邪居半表半里所表現的證候,以邪已離太陽之表,而尚未入陽明之里為病機特點,既不屬表證,也不屬里證,以口苦、咽干、目眩為提綱。邪入少陽半表半里之間,正邪相爭,正不勝邪則惡寒,正勝於邪則發熱,故本病又具有寒熱往來之特點。邪熱熏蒸,膽熱上騰則口苦,熱灼傷津則咽干,少陽風陽上騰於目則目眩,肝膽受病氣機郁滯則脈弦。本病臨床常見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白或薄黃、脈弦等症,治宜和解少陽之小柴胡湯。腫瘤病人有發熱傾向,屬邪郁少陽而以寒熱往來為主症即可按此論治,且多有效驗。
(四)太陰病證
太陰為三陰之屏障,三陽病中氣虛者,每易傳入太陰而成脾胃虛寒證,若素體陽虛而始病即見虛寒證候者即為「直中」太陰。太陰病屬里虛寒濕證。脾胃同居中州,互為表裡,兩經病證可相互轉化,陽明病而中氣虛,可轉為太陰病,太陰病而中陽漸復,亦可轉為陽明病。中陽不足,脾不健運,寒濕內阻,升降失常,則腹滿嘔吐,時腹疼痛,喜溫喜按,食欲不振,下利。本病臨床常見腹滿而吐,時腹疼痛,喜溫按,食不下,自利,口渴,舌苔白膩,脈沉遲或緩而弱,治宜溫中散寒之理中湯。在胃癌、大腸癌等腫瘤中,常可出現此證,臨證時可按此論治。
(五)少陰病證
少陰經屬於心腎,病至少陰,則心腎機能衰減,抗病力減弱,或陽虛寒盛而表現為少陰寒化證,或陰虛火旺而表現為少陰熱化證。少陰病以少陰寒化證為多見,多因陽氣不足,病邪入內,從陰化寒而出現全身性的虛寒證候,常因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或失治誤治,汗下太過,損傷其陽所致,臨床上常見惡寒蜷卧、精神萎靡、欲寐、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嘔不能食、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症,若陰寒極盛干下,則可出現脈沉微欲絕、反不惡寒、面赤之「戴陽」假象,治宜回陽救逆之四逆湯。若邪熱不解耗傷真陰,或素體陰虛,邪入少陰,從陽化熱,熱灼真陰即成少陰熱化證,臨床常見心煩不得卧、口咽乾燥、舌尖紅赤、脈細數等症,治宜滋陰降火之黃連阿膠湯。腫瘤病人因腎陰虧虛、心火獨亢所致之失眠證以及腎陰衰竭和腎陰不足諸症,均可以此論治。
(六)厥陰病證
厥陰病為傷寒病變的較後階段,多正氣衰竭,陰陽調節紊亂而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勝復,病變表現較為複雜。足厥陰經屬肝絡膽而挾胃,本病證多呈現肝膽和胃的證候,常因病邪由三陽傳入,或病邪直中,或治療不當,邪氣內陷所致。肝膽受邪,疏泄不利,氣機升降失常,則氣血紊亂,陰陽失調,寒熱錯雜,陽並於上則上熱,陰並於下則下寒。本病臨床常見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飲而不欲食、厥逆下利、嘔吐或吐出蛔蟲等症,治宜調理寒熱、和胃安蛔之烏梅丸。
以上為六經辨證之六經病證主脈主症,還有六經病的合病、並病、傳經和直中,凡腫瘤病人出現六經病證之相關主脈主症,即可按六經辨證施治,仲景所創經方對改善腫瘤之兼挾症或併發症多有效驗。
中醫學診斷手段和方法較為豐富,除上述常用的辨證方法外,尚有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
推薦閱讀:
※中醫治癒奇病集成【23】
※中醫對各類水果的介紹
※中醫養生
※【盤點】山西醫術最高的中醫有哪些?張建銀、潘洪君、賈向前..... 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