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寵宦安德海,無意中得罪一個人,逼得慈禧不得不殺他!
來源網路
百餘年來,慈禧寵宦安德海之死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較多的推論是:處死安德海的決定是東太后慈安背著西太后慈禧,與同治皇帝和恭親王等人作出的。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清朝祖制是嚴禁太監出京的,但安德海在北京住膩了,很想出去玩玩,便請求慈禧給他一個機會。慈禧十分寵幸安德海,就不顧規定,讓他去南方為同治置辦大婚用的龍衣。慈禧還把此事和同治說了,顯然是欺他年幼無知,並料定他不會提出反對意見。哪料想同治早就等著這一天到來,於是假意贊成慈禧的安排,暗中卻通知山東巡撫丁寶楨做好誅殺安德海的準備。
同治為什麼要殺安德海並選中丁寶楨執行這一計劃呢?這就不得不說安德海確實活得不耐煩了。他不僅屢進讒言,打壓恭親王,使其被慈禧削掉了議政之權,而且對同治也看不順眼,經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同治為此沒少挨老娘訓斥。同治年歲漸長之後,又不時聽到傳言說小安子與母親關係曖昧,因此更加恨透了安德海,常常拿刀子砍掉小泥人的腦袋,以發泄心中的怨恨。身邊太監問他怎麼回事,同治狠狠地說:「殺小安子!」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愛胡作非為,卻不知道早已經被同治瞄上了。
殺安德海的機會如今終於等來了,心情頗為激動的同治便趕忙與慈安(同治雖是慈禧所生,但更喜歡嫡母慈安)密商如何實施這一計劃,並且說,只要安德海敢走出京城一步,就可立即斬首。慈安也覺得安德海穢亂內宮,實在太不像話,於是她一面穩住小皇帝的情緒,一面出主意說:丁寶楨不僅「遇事敢為」,是個「有肝膽之人」,而且忠心可靠,完全可以信賴。兩人商量妥當後,便密命丁寶楨在安德海南下時擇機行事。丁寶禎對安德海其人其事早有耳聞並感到憤慨,現在要他執行這一特殊使命,自然慨然應諾。
安德海劇照
當年七月,安德海果然帶領大批隨從,沿運河南下,聲勢烜赫地進入山東境內。丁寶楨派人秘密跟蹤一段時間後,即將其逮到濟南。安德海十分囂張,說:「我奉皇太后命,誰敢犯者,徒自速死耳!」
丁寶楨懶得搭理他,就將安德海的種種不法行徑奏報朝廷,請求下一步指示。慈禧見疏後大為驚駭,「莫知所為」。一時亂了方寸的她,只好同慈安一起,召集軍機及內務府大臣商量處理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太監「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然後形成諭旨,要丁寶楨執行。
慈禧雖然不便公開提出反對意見,但安德海出京,畢竟是她同意了的,所以還是很想保小安子一命,過了兩天,她遲遲沒有簽發此令。她的意圖很明顯:先將此文「留中」不發,然後等待時機設法營救。偏偏醇親王很不「識趣」,來「復諍之」。慈禧見此情形,知道無理由再拖,才不得已簽發了這道諭旨。
丁寶楨一拿到諭旨,就將安德海就地正法,並暴屍三天,讓市民觀看。當時宮內宮外都盛傳安德海是個假太監,與慈禧有染。安德海被暴屍,人們看到他是個真太監,自然表明了慈禧的清白。丁寶楨還將安德海所乘船上查抄到的大批金銀財寶和違禁物品,送交內務府。
由此可見,慈禧確實親自參與了處死安德海的決策。這與所謂的慈安和同治等人背著慈禧作出處死安德海的決定,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推薦閱讀:
※滿清真正的罪人不是慈禧,而是此人,是他讓中國陷入百年國恥之中
※為什麼說屬羊的人命不好 都是慈禧惹的禍
※慈禧太后不反對變法,只是不能容忍大權旁落
※開眼界了,原來慈禧太后洗澡時,用的竟是這些東西
※慈禧的臨終遺言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