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調理脾胃四法
06-24
金匱要略》調理脾胃四法 《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是注意扶助機體正氣,而扶正之中,又首重調理脾胃。 預防法 《金匱要略》在疾病的預防中強調脾胃的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認為脾氣健旺是人體抗病的基礎。其一,未病須防損傷。脾主運化水谷,其損傷多由飲食不當所致,如食之過多,停於胃腸,宿食停滯,導致脾轉輸無權;五味應當調和,「服食節其生冷苦酸辛甘」,偏食則伐胃;有毒之物則更易操作脾胃,故專設「禽獸魚蟲禁忌」、「果實菜谷禁忌」等篇以警之。惟食飲調攝,善於「養慎」,「不令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反之,食味「不閑調攝,疾疹竟起」,說明食飲的調攝是保持脾旺的重要措施。其二,既病宜防傳變。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已病防變的預防措施,強調在疾病可能傳變的途徑中調補脾胃的重要性,指出肝虛在「補用酸,助用焦苦」之時,須「益以甘味之葯以調之」。甘味益脾,土旺能御木侮,肝病便不能傳之於脾。又因脾旺則氣血漸充,正氣來複,有利於肝病的向愈,一舉而兼收兩功。後世張從正「養生當論食補」,李東垣「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論,都是強調疾病的發生髮展與脾胃功能的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與其一脈相承。 補益健脾法 《金匱要略》體現了在虛證中強調補脾胃的觀點,無論因脾胃虛弱而致生他病,或病後脾胃功能不復使病程纏綿不愈,總以脾胃功能不足為主。補益脾胃,因證型不同,又有建中、溫脾及脾與他臟並調等法。 建中若脾氣虛弱,氣血化源不足,便會變生各種證候,如虛勞、虛黃等,即以建中為法治之。如虛勞,因陰陽不相維繫,或見「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痛」之陽虛陰寒獨盛證,或見「悸衄、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夢失精」之陰虛虛陽上亢證,系陰陽俱不足之候。但非陰陽自虛,是由於氣血不足,而致陰陽乘戾,非直補陰陽所能奏效,故以甘溫建中、補益脾氣法以調和營衛,復建中陽,使中氣立,脾胃傳輸有權,氣血漸生,則陰陽可期平復,方處小建中湯或黃芪建中湯類,尤在涇「欲求陰陽之和者,必求之於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之論,可謂深得仲景之旨。虛黃為氣血不榮於外,脾色外現而發黃,非濕熱內蘊所致,故不宜以清利退黃,而須從氣血的化生圖治,亦用建中之法治之。《金匱要略》以建立中氣為治的觀點,對後世醫學影響頗大,著名的脾胃專家李東垣的脾胃論中補中益氣湯、昇陽散火湯、昇陽舉陷湯莫不是建中法的推廣運用。 溫脾水谷的轉輸,氣血的化生,全賴脾陽主之,脾陽虛則水谷消化、氣血化生即發生障礙,呈現中寒之象,見症多有脘腹脹滿、腹痛喜按、肢冷便溏,納谷不佳等,常以溫中之法治之。如溫中止痛、溫中除滿、溫中消痞、溫脾生血、溫脾攝血、溫胃止嘔等,於寒疝、腹滿、胸痹、下血、嘔血及產後諸疾常用之。 寒疝腹痛出現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或腹痛出現有頭足不可觸近。屬脾陽衰微、中焦寒盛之證,此時寒凝中焦,非溫不去,故用附子粳米湯、大建中湯等溫中散寒止痛。脾陽不足,陰寒內生,「臟寒生滿病」,可見「腹滿時減,復如故」,仲景雖未出方,但明言「當與溫葯」,《醫宗金鑒》認為應予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蔘湯,亦屬方證切合,臨床驗之,其溫中除滿實有確效。中陽不足,寒邪上乘陽位而致之胸痹,用人蔘湯溫運脾陽、開發中氣。產後血虛,或血虛寒疝,見虛羸少氣,腹中 痛,為血虛有寒,經脈不榮,用當歸生薑羊肉湯或內補歸建中湯以溫脾生血。中焦虛寒,脾不統血,見「下血、先便後血」之遠血,用黃土湯溫脾攝血。脾胃虛寒,氣機升降失司,胃氣上逆而嘔吐,輕者「乾嘔、吐逆、吐涎沫」以半夏乾薑散溫胃止嘔;重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大半夏湯溫中補虛止嘔。 脾與他臟並調五臟之間,生理上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病理上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他臟有病鮮有不累及脾臟者,而脾胃有病更常患及他臟。故《金匱要略》強調補益脾胃常與他臟協調並治。 肝脾之間,木有疏土之用,土有培木之德而相互協調,一旦失常,則肝病每常累及於脾,形成「木橫乘土」之候,如「婦人懷妊,腹中 痛」,用當歸芍藥散肝脾並調,使木達土疏;「乾嘔,吐涎沫,頭痛者」,以吳茱萸湯溫散肝經寒邪、健脾益氣兼施。脾肺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輸布,若胃虛土燥,脾不能輸津上佈於肺,肺津不瞳,便可形成肺痿之候,宜培土以生金;胃陽虛乏,見「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以甘草乾薑湯振奮胃陽,以復肺氣;若屬虛熱、「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便用麥門冬湯養肺胃之陰。腎為先天之本,賴脾胃以養之,脾為後天之本,需腎陽以溫煦,脾陽虛衰可影響及腎,腎陽虧損每有脾陽不足,故常溫脾暖腎並治。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治寒濕著腎的腎著證,「燠土以勝水」,便是溫脾以暖腎;溫經湯溫經暖宮,療沖任虛寒夾瘀的崩漏證。腎氣丸治脾腎陽虛之虛勞腰痛及水飲證,四逆湯治陽衰陰盛的虛寒下利證,又可見溫腎暖脾之一斑。脾生血,血養心,脾虛血少,心失所養則心神不安,又宜心脾同治。「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之證,乃血不養心,如《五臟風寒積聚篇》所云:「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故以甘麥大棗湯甘溫益脾之品,系補脾生血養心之法。現多用本方合歸脾湯治療癔病等,即廣此方之意而加強健脾養心之功。(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金匱要略】第三章第1條
※《金匱要略論注》注釋特點
※《金匱要略》中的脾陰虛證治
※【金匱要略】第一章第9條
※金匱要略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