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顧那遙遠的年代——夏、商、周

三皇創造了氏族和部落,五帝把部落變成部落聯盟,然後夏啟廢禪讓,歷史進入了國家時代。

何為國?

國,域,或,在甲骨文是同一個字。

甲骨文"或","口"指圍牆,"戈"指武裝力量。意指定居的部落,有了自己的地盤,就要建築柵欄或圍牆,再派兵看守。這就是"或"。

旁加"土"為"域",外加"口"為"國"。

國家區別於部落的地方在哪裡?

城市。

所有的古老文明都從建城開始,所有的文明古國也都有自己的城市。古老民族的建國史,同時也就是他們的建城史。

一個族群人口再多,地域再廣,如果沒有城市,也只是部落或部落聯盟,而不是國家。

在戰事頻發的古代,最重要的是築城,最持久的是圍城,最艱難的是攻城,最殘忍的是屠城。都城攻破之日便是國家亡滅之時。

為什麼?

首先,為了安全。城市的確比農村安全,冷兵器時代就更是如此。

寬闊的護城河,起落的弔橋,厚重的城牆,高高的瞭望口,有效起到戰略防禦的作用。

其次,為了自由。城市是商品交換的重要場所,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對於農業民族來說,兵荒馬亂,可以進城避難;遭遇災年,可以進城要飯;有餘有不足,則可以進城交換。

國家成立後,就產生了超越家族、氏族、胞族、部族的"公共關係",以及與此相關的"公眾事務"。於是,建立了公共規則叫法律,公共機關叫國家,而代表國家行使權力的人叫公職人員或公務員,甚至公僕。

自夏以來,中國古代國家的建立和管理,一直都是家族式的,直到清末,家國體制被推翻,建立共和;很多中國人一時六神無主,張皇失措。

然而,這種家國式制度能夠長期存在,一定有它的合理性。我們且從頭來回顧那遙遠的年代------夏商周。

(一)夏

正如安陽殷墟未被發掘前,史學家並不確信殷商是否存在。由於考古學提供的實物證據不足,夏的存在一直遭受質疑。殷墟出土的4000多個甲骨文中並沒有"夏"字。夏朝甚至被懷疑是周人捏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推翻殷商的合理性。

然而,根據《史記·夏本紀》及《竹書紀年》的記載,夏代自禹至桀,歷14世17王,共400餘年。《夏商周年表》推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自從殷墟卜辭證實了《史記·殷本紀》中所載的商王世系以後,學者大多都認為《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也應當是可信的。

陸續發掘的河南二里頭遺址、山西陶寺遺址、四川三星堆遺址等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距今4200多年前,文明的幾大構成要素(文字、青銅器、都城)均已出現。

這時的國家還不成熟,只是雛形。夏朝都不是獨立主權國家,只能叫"部落國家",這樣的政治實體也一定很多,他們被整體稱為"諸夏"。諸多的部落國家都叫夏,而並非成了夏的王臣。

諸夏,是對同一文化的認同。不認同的,則叫"諸狄"和"諸羌"。劉向《說苑》言: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可見,文化的本意乃"以文明去教化"。文化,即"和平演變",文化無效,則是武化,武力的征服。

夏君,自啟至桀,皆率兵討伐,開疆拓土。夏朝逐漸控制黃河中游,商朝擴張到黃河下游,西周進而控制了淮河西部和漢水北部。

夏朝奴隸主統治期間,階級鬥爭十分尖銳。夏桀十分殘暴,窮奢極欲,暴虐嗜殺,激起四方奴隸和平民的反抗。終於被商湯所滅,結束了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

(二)商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傳說商的女性始祖簡狄吞食了玄鳥蛋後,生下了他們的男性始祖契。

商部落居住在黃河下游,是夏朝的一個屬國。從契到湯,已經傳了十四世,國力日益強大。

後世儒家言"夏朴而不文,商盪而不靜,周鬱郁乎文哉"。即夏質樸,商放蕩,周文雅。

商人確實放蕩不羈。張衡《西京賦》:殷人屢遷,前八後五"。殷商六百年,共遷都十三次。這是一個富有想像力、創造力、探索精神的民族。

殷商文明,詭異而絢爛,青銅鑄就,甲骨繪成。尤其是甲骨文,是漢字的起源。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因此,那些說著不同方言的部落,才能迅速接受殷商文明,中華文明才能延續三千多年不中斷。

殷商的工藝水平極高,青銅冶煉技術是其代表。它以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而著稱。

殷商的手工業也相當發達,小到馬纓和鞋子的製作都有專門的工匠,達到了專業化的程度。這些物品除了滿足王室貴族的驕奢淫逸,也拿到市場上買賣。更多的商品被成群結隊的商旅駕著牛車,運往五湖四海。這種盛況,上古時期唯獨殷商可見,以至於後人會以輕蔑的口氣把做生意的稱為"商人"。

商朝是奴隸社會的頂峰,奴隸主甚至像古羅馬一樣,讓奴隸自相殘殺,供貴族們觀賞。人殉制度發展到商代,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安陽殷墟的大型的奴隸主墓葬,每座墓要殉葬奴隸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商末,國內矛盾十分尖銳,諸侯紛紛反叛。

商王帝辛(紂王)少年英勇,東征萊夷,南伐九苗,將商的疆域延伸到長江流域。但連年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且商軍主戰東南,導致西北空虛,為周的進攻給予了可乘之機。

周武王起兵攻商,商王帝辛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牧野一戰,奴隸"前徒倒戈",商軍盡沒,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亡, 周立。

後世認為商亡乃因紂王不聽忠諫、荒淫殘暴、寵幸妲已、驕奢淫逸,並將諸多聳人聽聞的罪行如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一一加諸於其身。而近代史學家分析,紂王的罪行多是周滅後人牽強附會強加上去的,如《淮南子》稱:"桀紂之謗,千古之積毀也。"

然而,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就像水裡的魚,即便流淚也沒人在意,更不會留下痕迹。

(三)周

周的始祖叫棄,他的母親姜塬踩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而懷孕生下了棄。棄在堯舜的時代擔任"后稷",主管農業。周,是一個農業民族。

一直在西北內陸春耕夏耘的周族,與科技、文字、巫術、政治、經濟都十分發達的商族實力相差甚遠。

牧野之戰的勝利來得太快,周人得到的天下並不太平。五花八門的族群,搖擺不定的同盟者,商朝的殘餘勢力,讓周人憂患不已。

身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朝傑出的政治家,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洗頭吃飯都常常中斷,為什麼?因為時時警惕政權不穩……

為了強調政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周公指出紂王失德,周人"以德得天下",接下來就必須"以德治國"。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民族的觀念。

道德在心裡,怎麼治國?唯一的辦法,是樹立看得見的道德標杆。從此,被尊為聖人的,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周武、周公、後來的孔子、孟子,無一不是道德高標。這就是中國獨有的"聖人崇拜"。

實施以德治國,除了榜樣的力量,還需要依靠行得通的手段。

周公為了加強對分封諸侯的控制,而制定"禮樂",從政治到文化方面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它詳細地規定了每個人的身份地位和社會角色,比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這是周朝的定海神針,用來處理人際關係,保持社會安定,維護政權神聖。

這種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和以綱常邏輯為核心的禮樂制度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底色和基調,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

剛成立的西周政權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自家的三公叛亂,東夷的虎視眈眈,殷商的殘餘力量,還有眾多看風向的搖擺勢力。在這山雨以來風滿樓之時,需要的是政治智慧。

周公首先廢除了慘無人道的人殉和人牲。屠殺是最愚蠢的,也不符合"以德治國"的精神,更會激起民變和叛亂。周公親自率人在河南洛陽新築城垣,建造房屋,將"殷頑民"遷來,嚴加控制。

同時,創新地提出分封制。分的是殷商地盤,封的是自家姬姓兄弟。

為了加強統治區域的控制,周朝擴大分封七十一個諸侯,控制著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掌握著軍隊,共同的捍衛著周王室,維護周王朝的統治。

各諸侯國享有廣泛的權力,包括軍事、外交、法制等,各諸侯國和周王室並非嚴格意義的"地方"和"中央"的關係,稱其"周朝"是牽強的。

事實上,夏商周都不是獨立主權國家,並不能按照地區劃分國民和按照權力處理事務。夏是"部落國家",商是"部落國家聯盟",周是"半獨立國家聯盟"。

周在建國之初就埋藏著動亂的火種,其依靠兩策威服各國。

其一,土地優勢。周天子直轄渭、涇、河、洛地帶,土地肥沃,稱為周的王畿。周禮規定,"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有宗周六師,成周八師,這保證了周天子對各諸侯國的土地、人口、兵力優勢。

其二,姬姓優勢。《荀子》"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天下大部分姓姬,諸侯一般情況下不願觸犯天子。

這套制度還是有效的,西周曆經昭、穆、懿、夷、厲、宣王的折騰,王室日漸昏庸和衰落,最終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而亡國。

幽王身死,周王室經歷了混亂的諸侯干涉,平王在諸侯國(鄭、秦、晉等)的幫助下遷都洛邑,失去王畿的西半部,史稱"東周"。兩策之中的土地優勢不存在了,因此威服天下的根基不穩。從此,周僅僅是一個弱國,而不是天下共主了。

看一下春秋時期各國疆域圖,可以更為直觀。周王室僅保有極其狹小的土地,從此掙扎在在大國夾縫中。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吞併,由七十一個諸侯減至戰國時期的七個大國和十幾個小國。

公元前256年,強秦攻入洛邑,周王投降,周朝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並六國,首次實現政權的統一。之後的中華大地上統一時間約1300年,分裂時期800餘年。

周讓華夏成為了一個民族,為華夏民族建立了共同的民族情感。秦只是把她統一為一個政權,這在歷史上孰高孰低,毋庸置言。

民族認同大於宗教認同,大於體制認同。在這個框架下,形成民族認同時期奠定的疆域。不管政權如何更迭,宗教信仰如何變幻;也不管經歷多少戰爭,外敵如何征伐華夏;民眾心裡都知道咱們家地盤該是多大。

所以歷代王朝更迭,中國疆域變化幅度都不會太大,華夏民族會最終走向統一。這也是中國歷史的奧秘,華夏大地雖歷經戰亂紛擾、支離破碎,總會歸向大一統。

東周平王東遷洛陽,被認為是春秋時代的開始。此後的五百多年裡,諸侯群雄紛爭,各國混戰不休,上演了一幕幕蕩氣迴腸的故事……


文:海棠

圖:網路

推薦閱讀:

易波浪理論 行情綜合回顧解讀
香水歷史的回顧
08日食 組照回顧
回顧加爾文主義於二十世紀的發展動態 林慈信與Virginia Yip著 - Francis...
這些才配叫「港姐」 回顧九大女神的驚艷瞬間

TAG:年代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