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賓得機身的十大人性化設定和功能
從專業級的攝影器材技術水平來說,賓得無疑是一個落後的廠家,無論是機身的對焦、測光與白平衡的演算法,還是現代變焦鏡頭鏡片組、鏡頭馬達的設計上,距離佳能尼康的專業級器材還有一段距離。當然賓得自身也非常了解自身的缺陷,因而他在市場定位上基本無視了專業級(體育、動物或新聞攝影等)市場,而更加註重於入門級和准專業級市場,換句話說就是更加傾向於攝影愛好者而不是攝影師去做產品。
一方面由於其技術水平和營銷能力的限制,賓得在其入門或准專業機身塞下了比同級別其他廠家高檔的東西,比如說入門機的五稜鏡,准專業apsc的-3ev測光等,顯得其機身更具厚道。當然本文的目的不是去做器材橫評,性價比什麼的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另一方面由於其針對攝影愛好者的定位,賓得在做相應產品的時候,往往是從攝影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而非專業攝影師的角度去設計,因此其機身上有不少愛好者玩著很人性化,專業人士可能覺得雞肋的小設定和功能。這些設定和功能,要麼在其他家的同級機身上壓根沒有,要麼就是藏在菜單深處用起來很麻煩,而在賓得機身上卻能很方便調用到,使得拍攝過程更為方便快捷。
本文就以此為切入點開扒一下(基於k5的說明書,其他准專業機和k5基本沒有太大差別,入門機的話具體得參考對應的說明書),至於這些小設定小功能到底有沒有用,還待讀者看完本文後自行判斷。另外如果對對應操作還是不大了解,建議翻出產品說明書,查找對應條目仔細閱讀後,再進行操作。
一、小綠鍵
使用位置:機身右側頂部附近,一個無標註的綠色圓點按鈕,通常位於正常握機的大拇指或食指位置。
設置位置:菜單記錄模式5,電子轉盤設定,可設置在不同曝光模式檔位下前後撥輪以及小綠鍵的功能。入門機菜單有綠色按鈕功能設置選項。
效果與使用技巧:如果你對單反的定位完全為大號自動傻瓜機,這個鍵可能沒什麼用,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這個鍵都是設置為曝光模式快速切換來用的,這時候只能把它設置成對應的某個菜單功能,比如打開自定義影像設置或者數碼濾光鏡之類(注,這些僅限於賓得入門機身,高階賓得的機身在白平衡與色彩模式之類的功能上都有獨立按鈕,所以無法設置為這些功能)。
但是如果你通常是使用AV檔、TV檔或者M檔位的話,那這個鍵無疑就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鍵,因為這個鍵位可以輕易的設定為曝光模式的短暫切換,獲得某個檔位的曝光參數結果。
比如說你長期使用AV檔,這時候只要按一下設置為P檔切換的小綠鍵,機身就能根據p檔程序線設置(這個下文再做論述)給你一個適合的光圈和快門,在此之後你依然可以像正常使用AV檔那樣進行光圈和曝光補償的操作。或者長期使用M檔的時候,小綠鍵可以設置為切換P檔,也可以設置為切換av或者tv模式讓機身根據目前的光圈或快門給出對應的曝光參數,用戶依然可以根據此參數為基礎進行調整。這無疑給M檔和AV、TV檔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比方說在室外你使用的是小光圈高速快門進行拍攝,而室內你需要放大光圈減少快門,面對這種光照的快速變化,其他家M檔用戶需要把光圈和快門波輪吭哧吭哧地轉上好幾圈才能到位,而且不排除轉太快轉過頭了;而賓得的M檔用戶只需要輕輕按一下小綠鍵,就可以實現光圈和快門的迅速調節,這點無論是對快速抓拍還是簡化操作而言都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
另外在使用pk卡口的手動頭的時候,小綠鍵也可以用於測光。由於賓得的數碼機卡口取消了光圈環位置耦合撥桿,因此在全開光圈取景和對焦時,機身無法讀取光圈環所在檔位,因而無法給出正確的曝光。作為補償,此時按小綠鍵光圈就會收縮到設定位置,並且給出此時的正確曝光參數,這樣既可以保證pk口手動頭可以全開光圈取景對焦,也可以進行正常的測光。
二、變化豐富的P模式曝光和程序線
使用位置:曝光模式轉盤轉到P檔位。
設置位置:菜單記錄模式3,P模式程序線設置。菜單記錄模式5,電子轉盤設定。
效果與使用技巧: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P檔不是什麼新手用的傻瓜模式(綠框框才是),用M檔的也不代表是什麼大神,P檔只是一種更加方便用戶應對各種場景變換的曝光模式。而且對大部分新手和攝影愛好者而言,他們在M檔位下給出的光圈快門參數,也不見得比凝結了相機廠工程師多年來對影像經驗設計出來的P程序線更加科學。
對於賓得相機用戶而言,P模式也是一個非常便捷和科學的曝光模式。首先是賓得的P檔並不是相機給定曝光參數就無法進行調節的,除了可以調節曝光補償來調節曝光參數之外,p模式通過波動波輪還可以進行光圈或者快門的橫向調整,這意味著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某種形式的AV檔或者TV檔來用,對於P模式給出的曝光參數進行快速調整。尤其是目前所有的在產賓得機身都是有前後波輪的,完全可以設定為一個控制曝光補償,一個控制光圈,實現P模式下的快速調節。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P模式在菜單里有程序線的選擇。和其他相機一樣,通常程序線是可以選擇標準模式、運動優先、淺景深優先、大景深優先等模式,這個在菜單的P程序線設置是可以選擇的,選定相應的圖標就可以應用對應的曝光程序線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賓得的准專業級機身,比如K3、K5、K10d等上邊,除了上述的程序線模式之外,還有一種賓得特有的程序線,MTF程序線。在機身安裝賓得原廠的DA、DFA、FA、F鏡頭時(換句話說用副廠頭和老鏡頭就沒有了),機身可以讀取鏡頭觸點識別鏡頭,然後根據鏡頭的MTF曲線,選用當前環境下條件下解析度最高的光圈檔進行拍攝,這樣即使是一個不懂得鏡頭成像特性的人,也能使用MTF程序線,拍出最為清晰的照片。
三、快門邊的景深瀏覽
使用位置:賓得准專業機身,開關撥桿,on檔位繼續推過去。(其實其他家機身很多專業級的也有,只是位置設計有點反人類而已)
設置位置:菜單記錄模式5自定義按鈕,下邊的瀏覽桿,可選擇光學還是電子瀏覽,默認光學瀏覽。
效果與使用技巧:為了區分賓得入門機身和准專業機身,入門機是只有普通的開關撥桿,只有開和關兩檔,要想實現景深瀏覽,只能通過設置小綠鍵之類的來實現了。對於准專業機身而言,快門邊上的開關撥桿除了開關檔位之外,還有多餘的一檔。由於就在按快門的食指邊上,因此只要用食指把快門撥桿再撥過去一點,光圈就會收縮到設定的光圈,在取景器里就能看到設定光圈的景深效果。
當然,這個撥桿也可以設置為打開電子景深瀏覽,也就是反光鏡抬起,收縮光圈使用實時取景瀏覽顯示。不過考慮到這樣要吃掉一次快門而且實時瀏覽比較耗電,而且直接按LV實時取景也可以實現同樣的功能,因此個人不大推薦這樣設置。
四、多分區測光與對焦點聯動
使用位置:測光模式檔位-多分區(平均)測光(注,如果使用除了賓得自動鏡、副廠自動鏡、賓得A手動鏡之外的鏡頭,比如手動k頭的話,機身無法識別鏡頭晶元時是不能實現多分區平均測光的,就算撥桿打到這個檔位也是中心重點測光,也無法實現對焦點聯動功能)。
設置位置:自定義菜單-連接對焦點與曝光,默認設置為不連接。
效果與使用技巧:
通常而言,多分區測光是不少攝影愛好者和入門用戶慣用的測光方式,因為他可以對整個畫面進行平均的測光,獲得一個不過不失的曝光值,這對簡化測光操作和後期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佔據畫面一定面積的單個被攝物,比如人、花朵、動物等而言,對畫面進行平均測光,遇到光比比較大的場景很容易就會造成主體過曝或者欠曝的情況,這時候對被攝物區域進行重點測光或者點測光明顯更加科學一點。
這裡首先要給隔壁尼康廠的點測聯動機制點個贊。尼康機身具有的點測聯動功能,可以實現對選定或實際使用對焦點的位置進行點測光,從而使被攝物獲得更加準確的曝光參數,這點讓尼康獲得了專業攝影師們的一致好評。
然而對於一般攝影愛好者或者家庭用戶而言,做到點測和對焦點聯動並不是非常完美的事情。由於點測光模式選取的測光點很小,測光點的顏色、亮度、條紋都可能對測光結果造成很明顯的影響,如果選取的測光點有偏差,反而會獲得測光飄忽的結果。這時候賓得的多分區測光與對焦點聯動可能更為適合攝影愛好者和家庭用戶使用,因為其本質還是全局測光,只是對對焦點附近的區域進行重點加權而已,相對而言被攝物的顏色明亮度等性質對整體測光結果影響不會那麼明顯。當然考慮到不少人是把對焦點打成全自動選擇的,到底有幾個點戳到被攝物上還有待商榷,不過對於手動選擇對焦點,進行微距拍攝或者精細構圖的用戶來說,這個功能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五、無節操的機身防抖支持
使用位置:默認是打開的,工作的時候,只要你半按快門就會看到下邊狀態欄那有個手掌,說明防抖正在工作。一般而言能把快門從按焦段計算的安全快門基礎上往下降低三檔左右,不過實際效果也因人而異。
設置位置:info界面,很明顯的一個SR功能開關,默認是開啟的。記錄模式菜單4,開啟自動補正設置可實現小範圍(+-2度,多了不管)的自動找平,默認關閉。使用無觸點或晶元頭時,開機自動進入防抖焦段設置。另外拍攝模式設置自拍、遙控拍攝、反光板預升,曝光轉盤B門時無法開啟防抖。
效果與使用技巧:
首先!必須要說一件事!由於機身防抖是通過電磁力控制感測器移動來實現防抖的,因此關機的時候感測器是完全自由態的,開機時防抖模塊會有移動,防抖工作的時候會有輕微的聲音。所以所謂「機身搖晃好像裡邊有東西鬆動了」、「用屏幕拍照的時候畫面有點晃動」、「拍照沒按快門的時候機身里好像有什麼在動」之類的,都特么是正!常!的!
至於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哪個更好,我這裡就不再去糾結這個問題了,反正公論是機身防抖方便,鏡頭防抖效果更好,什麼防抖都會掉畫質,最好的防抖就是上三腳架就對了。這裡要說的是怎麼用賓得的機身防抖比較爽,以及這機身防抖還能玩出什麼花來的事情。
首先是什麼鏡頭都能卡上去獲得防抖的這一重大利好。畢竟隔壁兩個廠也不是所有頭都是帶IS和VR的,尤其是不少定焦頭都沒有防抖鏡片,在手持的實用度上打了不小的折扣。而賓得所有的在產頭,無論最便宜的18-55,還是窮人三定焦里的35、40、50、還是廉價的福利長焦55-300,還是膠片時代經典的三公主,或者是對應支持卡口的副廠鏡頭,卡上去都能自動識別焦段並獲得防抖功能。比如說別人家機身使用50 1.8拍暗光場景時通常要開1/60s以上的快門才行,即使鐵手也很難抓得住1/15s的快門;而賓得機身此時用1/15s的快門毫無壓力,甚至用1/8s的快門都能獲得比較大的成功幾率,暗光環境或者長焦手持的拍攝成功率也因此大增。
更加可怕的是,即使是一個觸點都沒有的鏡頭,或者說誇張一點直接拿個放大鏡往機身上扣,只要輸入對應的鏡頭焦段,都能獲得機身防抖的效果。比如說賣一百多的國產華光501.7鏡頭,只要關機的時候卡上去,開機的時候把焦段設置為50mm(鏡頭焦段是多少就打到哪個位置,沒有的話選鄰近焦段就成,不用考慮什麼視角轉換係數之類的事情),這個鏡頭就獲得了防抖的效果。
提高暗光拍攝和長焦拍攝成功率就是賓得機身防抖的唯一功能了么?na?ve!對於賓得准專業機身而言,由於機身可以檢測機身的水平狀態,因此可以設置增加水平矯正功能,可以進行正負兩度的微調,徹底根治水平線傾斜的這一疑難雜症(當然對於故意歪圖黨由於超出了矯正範圍所以沒法破)。
另外既然感測器可以抖動,那對感測器上的灰塵清潔就相對簡單了,在菜單里選感測器清潔,高頻率抖抖就好處理很多了(當然高級機身是超聲波除塵)。
後邊還有更好玩的,賓得推出了一個OGPS組件,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可以通過檢查在地球上的緯度位置,使得對星空拍攝時,感測器可做出輕微的旋轉,使得星空相對感測器的位置固定,不至於拉成星軌,這使低感光小光圈拍攝星空成為可能(當然前景肯定就旋轉了,不過對於各位後期高手而言,多拍一張不旋轉的後期合成一下不就結了么)。
而新出的K3II更是抖出了新高度:一個是由於機身無低通,對於出現摩爾紋的場景,可以使感測器做輕微的抖動,模擬低通濾鏡的效果來消除摩爾紋。另外一個是讓感測器做單像素級的移動,通過四張拍攝獲得高解像力的照片(當然要上腳架)。這也使得機身的可玩性大大提高。
另外關於賓得的機身防抖,還有一個人性化的設置要說明一下。相信不少小夥伴有上腳架拍過夜景,有時候拍出來是模糊的,經過一番排查才發現是防抖忘記關掉了。由於上腳架後防抖系統很容易會對輕微的震動作出過度的回饋,因此無論是機身防抖還是鏡頭防抖都會把畫面抖糊掉,對於賓得機身來說,卻基本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通常而言,上腳架拍攝,要不就是自拍的,要麼就是用遙控器的,就算用快門線按快門,長曝光很多人都是會選擇反光板預升的快門模式。在選用這些快門模式時,機身防抖都是無法打開的,因此也避免了長曝光抖掉的危險。
六、便捷的RAW文檔生成
使用位置:機身側面RAW鍵,或者info菜單里的記錄文件模式選擇jpg或者RAW或者RAW+jpg。進入照片回放模式,開機後拍攝的最新一張照片(拍攝後不能有刪除照片的操作),按曝光鎖定AE-L鍵可另存為RAW。
設置位置:記錄模式3菜單,可選擇RAW文檔的格式,可選擇賓得獨有的PEF,或者Abode通用格式的DNG文件。
效果與使用技巧:
從照片後期的角度看,毫無疑問保留細節更多,無壓縮的RAW格式是更好的,無論是後期的寬裕度和實際出片的細節損失度都是最小的。但與此同時,RAW比JPG大上幾倍的文件大小,無論是對用戶的儲存卡還是用戶的電腦而言都是噩夢,相信有不少小夥伴有一次旅遊回來,卡上堆了十幾二十G的RAW難以處理的經歷。
就個人觀點而言,一般日常記錄和出片,以及輕度的後期操作,用JPG模式出照片就成。遇到重要的照片,重要的場景,或者大光比之類的,切成RAW拍攝就好。因此現在所有的賓得單反機身,卡口左側都有獨立的RAW鍵,持機手的大拇指很容易就按到。
但是有時候拍了一張照片,回放一看覺得非常好,但是白平衡或色彩模式設錯了,或者是想後期精修,可是存的是JPG文件怎麼辦?只要這張照片是你開機後拍得最後一張照片,只要你沒做刪除照片或者關機的操作,那麼機身緩存是還存著這張照片的RAW文件的。在點入回放模式的時候,這張照片右上角會出現一個提示,提示你可以按AE-L曝光鎖定鍵,按下之後你就可以選擇保存這張照片的RAW文件,然後回去想怎麼拉曝光怎麼拉白平衡都可以隨便來,so easy!(而且目前賓得機身的RAW寬容度都不算差,所以大光比照片很有用)
另外賓得的RAW是可以選文件格式的,一般來說用原設的PEF文件是最好的,畢竟用原廠的軟體去解的話會好一點,鏡頭畸變修正之類的設置也會保留。不過對於我這種懶蟲而言,存成DNG這種通用格式的話,隨便丟什麼電腦上用主流的看圖軟體都能打開,而且丟任何版本的LR或者PS編輯也很方便,不需要擔心軟體不支持原廠格式的問題。具體選哪種文件格式就見仁見智了。
七、可視化的白平衡調節
使用位置:現在是台賓得機身,後邊四方向鍵都會有個WB鍵,恩,點進去就是。
設置位置:無
效果與使用技巧:
根據場景調節白平衡模式,實現顏色的準確還原,是一台相機的基本功能。和其他家單反機身一樣,賓得的單反白平衡設置也是有個自動白平衡檔AWB,有一系列環境光的預設(日光、陰天、白熾燈之類)、有通過選擇畫面白色區域實現的手工白平衡,另外准專業機身還有設定色溫值的功能。
那賓得的白平衡模式有什麼特色呢?首先我要講個故事:以前還在玩兒入門機的時候,是很嚮往專業機身的色溫設置功能的。當時恰好有個小夥伴在用7D,某次一起出去外拍時,想起機身可以設色溫的,於是我們打開了白平衡選單,選上手動設置色溫,然後我們都傻眼了。「額,陽光下應該是5500K是吧?」「好像不一定誒據說時間不一樣會有影響。」「要不試拍一下看設成5300K是怎麼樣?」「一檔一檔試么,那很燒快門好不?」研究了半天之後,我們一直決定放棄這個模式,卡在自動白平衡讓他隨便來好了。
然而在賓得機身上,打開白平衡設置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白平衡選項都是擠在左側的,右側顯示的是你開機後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如果開機之後沒拍過的話右邊是黑的,原因嘛,還記得我上文說過的機身會存著一張RAW么。反正正常拍都會先試拍一下的嘛)。當你設置別的白平衡檔位的時候,你會發現右邊那張照片的白平衡模式會跟著變動,直觀顯示出你選定白平衡設置的效果。
這對於色溫設置用戶來說簡直是福音啊。賓得的設定色溫白平衡是前波輪100K步進,後波輪1000K步進,用戶撥動撥輪的每一下,其效果都會在屏幕上顯示出來,直到調到最適合的色溫為止,而省去了調了色溫試拍然後再調的麻煩。而且除了調整色溫數值外,光線中的紅綠和黃藍偏色,是可以通過四個方向鍵進行微調的,同樣也是直觀的顯示。這也同樣適用於陽光、陰影等白平衡預設。
即便是最簡單的AWB自動白平衡,同樣也是可以設定紅綠和黃藍偏移傾向的,對於一般入門用戶來說,可以通過設定這個傾向來改變自動白平衡的出片顏色,達到最為討喜的自動白平衡效果(我個人認為賓得的自動白平衡有點偏黃的傾向,所以我習慣設置偏移是B1G1或者B2G1那種,當然看具體機型和個人口味咯)。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調節完白平衡的時候,按曝光鎖定AE-L鍵,是可以將最後一張照片重新按新的白平衡設定另存為的。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張白平衡搞錯但是很想要的照片,是可以通過這樣救回來,而不需要後期去調整的。
八、隨心所欲直出的自定義色彩模式
使用位置:准專業的賓得機身,後邊四方向鍵都會有個方框框住六邊形的鍵。另外info菜單也可以進去。入門機只能從info菜單進去。
設置位置:對應自定義色彩模式按方向鍵下來,可以調節飽和度,色相,銳度等指標。
(這圖是k20d的,目前的k3和ks-2上比這個還要多出三四個模式,而且可調項目更多)
效果與使用技巧:
首先要說明一下,當我第一次知道用洗髮水廠相機拍可以直出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呀……單反不後期,不如卡片機……你不能叫我拍就用機內默認預設馬上拍。第一,我要調試一下,我又不想出片顏色太假……你拍一個直出JPG拍完以後電腦後期加了很多特技,那照片顏色啊……很銳!很鮮艷!很毒!結果網友出來一定罵我,根本沒有這種直出效果!這證明說賓得可以直出是假的……我說先要給我試一下。後來我也知道他們機內色彩設置是很豐富的,很多選項都是可以調的,而且效果和出RAW後期差不多的。直出了幾個月……這幾個月下來之後呢……起碼我用了很舒服。現在呢……日常拍照都還在用!那我跟導演講∶「拍的時候就直出!拍完之後,這個直出片就是原本的直出片,就不要加,電腦後期再加特技上去!我要給大家看到,我用自定義設定直出之後是這樣子,你們設置自定義色彩設置直出之後,也是這樣子!
(機身直出,電腦上只是改了大小,別的都沒有動……只是說明一下直出是什麼樣子的,湊合看就好……一個小品一個人物一個風景的)
接下來就要教大家怎麼避免成為賓得論壇上直出片的反面教材了(恩,很多號稱直出的照片都是白平衡偏到姥姥家,過艷麗以至於人像臉色蠟黃的)。
第一步,開機後先試拍一張,恩,還記得我上邊說過的他機內會存一張RAW么?這就是你調整的參照物。
第二步,把白平衡設置打開,看著屏幕的照片把白平衡調整正確的(或者說你想要的效果,因為準確的白平衡不代表對的白平衡,要看是想要準確的顏色還原,還是暖調或者冷調更能表達主題),可以說60%的賓得直出渣片都是死在白平衡不準確上的(還有20%是曝光錯誤)。
第三步,終於可以打開自定義影像設置了。首先就要根據環境和被攝物特性選擇適合的自定義色彩模式。比如拍攝人像就不要選重口味的鮮明、風景、反轉片模式,那樣肯定會人像偏黃,選人像或者自然會好很多。陰天或者霧霾天,如果要照片比較奪目的話可能用反轉片模式會更好。想搞成日系小清新那種調調的話,可以考慮用溫暖模式。室內光線複雜的,就不要用反轉片之類高反差的模式來為難自己。這步完全看個人喜好。
第四步,下拉下去調整那一系列東西。覺得飽和度高的可以調低一點,對比度低了就拉上來一點,想要人像皮膚粉嫩可以把色相偏一格,要銳一點的可以把銳度指標調高(雖然一般不推薦這麼干,直接撥滾輪開精細就好,銳度條可以不動)。可以平時就對這些指標設定好,到時候直接用對應自定義影像輸出就好,當然這樣環境適應性會差一些。要更加準確的調設,最好就是針對一組照片去單獨調試,這樣無論是你選擇直出還是選擇後期再微調一下,都可以獲得極大的便捷。
第五步,半按快門返回拍攝模式開拍。另外如果你想要剛才調出來那張照片的話,和白平衡設置那一樣,你可以在自定義影像界面按AE-L鍵另存。
有小夥伴可能就問了,如果我在相機屏幕上看到的很艷麗很好看,一上電腦就灰不拉幾的怎麼辦?那賓得還提供一個很好的功能,他的LCD的亮度飽和度顏色傾向,這些都是可以在菜單里調節的,可以把照片調到電腦上然後相機對著電腦調成一致的。當然做這一步之前,建議先保證電腦屏幕色彩是比較好的而且經過校正色彩的,不然就越調越亂了。
所以,一台直出效果可以和一般後期調節出片效果差不多的相機,一台可以校正LCD顯示效果的相機,你不考慮試一下么?
九、增大機身可玩性的五毛錢特效
使用位置:info菜單內,數碼濾光鏡打開進去選擇。另外照片回放模式,按下方向鍵出現的菜單,同樣可以選擇數碼濾光鏡(可對內存中任何一張照片進行編輯,不受開機後最後一張照片的限制)。另外info菜單中有正負逆沖功能。
設置位置:無
效果與使用技巧:
其實個人認為這些後期濾鏡在電腦上搞可操作性要好很多,比如微縮景觀,比如玩具相機,比如變形和魚眼,水彩畫之類的,畢竟可調檔位更加豐富一點(雖然機內設置也是有幾個檔位可以調節的)。不過嘛也不是所有的用戶都喜歡用LR之類的來搞這種效果,畢竟導進去軟體也挺麻煩,如果用美圖秀秀之類的做也不見得比相機做得更好。而且目前手機拍照的也有很多,手機上那些後期修圖軟體可以調節的,也不見得比賓得機身上的數碼濾光鏡厲害(至少賓得的濾光鏡還可以幾個預設進行疊加,有不少手機軟體還做不到這點,比如說美圖秀秀啥的),然後還是有很多人玩得不亦樂乎,這說明這些數碼濾光鏡也是有他的存在價值的。
何況這個數碼濾光鏡是可以前期設定好然後批量按的呢?
換個角度來看,以前大家的單反裡邊都是沒有數碼濾光鏡這種東西的,賓得在08年左右的時候推出的k-m絕對是這方面的始作俑者。結果幾年之後,現在的佳能尼康入門機,索尼和奧林巴斯的微單,都開始加入了這種功能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用戶選擇的趨勢。正如賓得家的油漆一樣,本來相機都是黑乎乎的,刷油漆的賓得有市場了,結果大家入門機和微單都開始刷油漆了。
另外數碼模擬的正負逆沖(其實這個翻譯有點問題,應該是說正片負沖,也就是本來應該用E-6工藝沖洗的正片用了C-41的負片沖洗劑沖洗,產生特別的顏色效果)也是一個好玩的東西,多少人買個lomo機裝過期膠片,也就是為了玩這種色彩劇變,而在賓得機身這裡就直接整合入了這種顏色功能。這裡的正負逆沖可以選擇完全隨機的模式,也可以選擇某種傾向的模式,還有用戶另存為的預設,這就要看個人的口味了。
總的來說,賓得機身這些數碼濾光鏡啊逆沖啊之類,對專業攝影師基本上沒什麼用,但是對追求多樣化的日常拍攝用戶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和可玩性的,這也體現出賓得的機身設計更為面向愛好者和家庭用戶這一特性。
十、一脈相承的K卡口,防水的小巧機身設計
使用位置:無
設置位置:選用無觸點的K卡口鏡頭時(除了A頭之外的手動頭),需在菜單自定義C中,允許選用光圈環選項改為允許(默認不允許)。如需使用陷阱對焦,需在自定義菜單C中陷阱對焦選項中改為開啟,並且將機身對焦模式撥桿打在AF.S位置(一般用手動頭是打在M位置的,否則機身沒檢測到對焦是無法識別快門的)。
效果與使用技巧:在相機電子化的潮流中,有的相機商對卡口進行了更換,以便於適應新的自動對焦制式,比如說佳能的EF卡口,美能達的A卡口就是新更換的卡口。新的卡口在自動對焦的時代有更好的設計寬裕度,但是同時也是對舊卡口鏡頭群的無情拋棄,甚至自家老的手動頭都無法正常轉接到自家新卡口上,因此在萬能數碼後背索尼微單出現之前,佳能FD口和美能達MD口的鏡頭都是白菜價。(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兩個卡口的鍍膜都基本上等於沒有,色彩還原和抗眩光比同時代的賓得SMC鍍膜頭和蔡司T*鍍膜的頭要差不少)
而有的廠家就選擇了保留原有卡口,在卡口上增加電子觸點和對焦耦合來適應新的自動對焦時代。尼康的F卡口和賓得的PK卡口就是這樣,舊的鏡頭在新的機身上,依舊可以換髮出生命力。到數碼時代,尼康家對F卡口的支持也顯得有些搖擺不定,尼康的入門機由於沒有了機身馬達,使得膠片時代末期的鏡頭裝入門機上統統變成了手動頭。而低端機身光圈耦合桿的取消,也使得尼康手動頭的測光變成一件麻煩事。
誠然,賓得的PK卡口在數碼時代也在改變,光圈環取消了,光圈耦合桿沒有了,有的頭不用機身馬達對焦了。但是賓得的所有機身依然保留了機身馬達,原來是自動對焦的鏡頭,在新機身上依然是自動對焦鏡頭。賓得A手動頭支持的自動光圈,在數碼機上依然能使用。至於老鏡頭的測光和防抖,在上邊的章節已經描述過了,只是老鏡頭沒有自動光圈的只能用光圈環去控制,沒辦法用機身波輪操作而已。這裡要說的是老鏡頭對焦和陷阱對焦的問題。
通常來說只要把對焦撥桿打在M位置,半按快門是可以啟動對焦檢測的(這時候只能使用中心點),在機身判定合焦的時候蜂鳴器會響起,而且紅點會出現。當然合焦的反饋是有一點延遲的,所以到焦點附近的時候不要擰對焦環太快,不然可能擰過了,而且安全起見最好還是用眼睛確認一下是否合焦。
另外陷阱對焦也是一種有用的功能,他的設定就是全按快門,不合焦的時候不釋放快門,等合焦時候立刻釋放快門。這樣一個用法是全按快門,緩慢扭動對焦環,實現精確的對焦。另外一個用法更為有趣:設定一個對焦距離,全按快門,然後等待移動的被攝物進入對焦點內,合焦的瞬間釋放快門,這點用來抓拍很有效,熟練的用戶甚至可以用這個功能來打鳥。
至於賓得目前全線單反機身的防水功能(好吧,那個逗比跑馬燈不算數),可能有人覺得是雞肋,但是對於正常旅遊和戶外攝影的用戶來說,機身防水絕對不是一個廢物。試想一下出去外邊旅遊,忽然下了一場小雨,在其他人都急忙忙把相機揣攝影包或者用膠袋套起來的時候,你卻可以毫無心理壓力去使用相機,用傘或者雨衣遮住自己就成,相機怎麼淋水都不心痛,這就給你製造了更多的拍攝空間。當然了,防水的機身要和防水的鏡頭(賓得帶WR標籤的鏡頭,後卡口有防水密封圈,另外DA*也是防水設計)搭配才有用,不然鏡頭卡口那個地方還是沒有防水密封的。而且機身防水也不是讓用戶去泡水缸或者用高壓的水龍槍去沖的,畢竟防水濺不防手賤。
而賓得的入門機身和准專業機身還有一個主要特性,小巧。對於裝13用戶來說,小機身是個巨大的劣勢,畢竟人民群眾都認為相機越大越牛逼,因此目前的數碼單反越做越大,apsc畫幅的機身已經超越了135手動單反的體積重量水平,135畫幅的單反體積和重量比原來的135自動膠片單反放大了一大圈,1DX這種級別的135專業機體積重量已經達到了賓得67II的水平(67II已經是中畫幅里比較大畫幅的膠片機了)。但是對於日常旅遊攜帶,外出來說,小的機身搭配體積不大的鏡頭,可以讓用戶在小的攝影包內裝入足夠的設備,減輕外出旅遊的體積和重量負擔。像賓得K5的機身正面的面積比索尼微單大不了多少,只是厚度大一截而已(這也是單反結構無法避免的),卻擁有一台准專業單反所應該有的一切功能和拍攝手感,這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推薦閱讀:
※哪些互聯網產品的機制是基於人性的優點的?
※人性、狗及其它
※南懷瑾: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有哪些反應人性的事情,為什麼人們都知道互相理解但又極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人們真正互相理解的時代會到來嗎?
※搏擊俱樂部---人性的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