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太極拳推手運動現狀之思考 ---陳惠良 郝懷木

當今太極拳推手運動現狀之思考---陳惠良郝懷木

北京奧運,已勝利閉幕, 美滿地圓了中國人民百年夢想,同時也讓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現實、過去和未來而大開眼界。我們贏得了陣陣讚許聲。在這次奧運進程的最後時段,具有東 方文化特色的中華武術,作為特設項目,進行了比賽, 並取得巨大成功,擴大了影響,給舉國歡騰的國人又增添了不少快慰。但另一方面,中華武術畢竟沒被列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特別是,當人們想到在日本舉辦奧運 會時,日本將柔道推入了奧運會;在韓國舉辦奧運會時,韓國將跆拳道推入了奧運會,心裡總還是有些不是滋味,很自然的促使人們進行深深的反思。「我們應該反 思一下」,武術管理部門一位領導早在去年針對此事就講:「也確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議論中,有人感到「這是中國的遺憾」;也有人認為「這是奧運的遺憾!」還有人認為:「這不只是遺憾問題,簡直是恥辱!」

這話聽起來確實有些刺耳!但細想想,儘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恐怕主要還是由於我們自身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所致。事後找找原因,目的只有一個, 即既要肯定成績,又要弄清癥結所在,以便「京奧」後,能糾正偏頗 ,端正航向,再接再厲努力完成未競之業。

有這樣的一則發人深思的資料:2003年在東京召開國際武術聯合會,當時日本正舉行全國武術太極拳比賽,當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步入體育場時,全場起 立:「奧運·太極!太極·奧運!」的呼聲此起彼伏,他們認為,「太極拳與西方體育運動形式區別最大,特點最為突出,是流傳範圍最為廣泛的武術項目。(據不 完全統計,全球參加太極拳運動的人數,已超過8000萬人,太極拳已成為響噹噹、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體育品牌)。」他們還認為:「太極拳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 體育進入奧運會的項目。」但當我方代表團有人說:「太極拳很難評判」時,日本友人則回應:「 怎麼比,是你們中國人的事!」 是啊,說得多中肯啊!太極拳源於中國,怎麼比,難道還要問人家么?!

就拿太極拳推手比賽來說吧,自1982年11月正式出台亮相以來,一屆又一屆,辦了多少次,可從一些報導來看,問題知多少啊!

首先,參賽運動員不單純是練太極拳的,不少人沒有太極拳基礎,更談不上經過嚴格的太極拳推手傳統基本方法訓練,有的毫不掩飾的說,我沒練過太極推手,我是 練柔道的,有人說我是練摔跤的,也有的是練舉重的。為了適應參賽要求,他們當中有的臨陣擦搶,突擊學上十天半月的太極拳套路,因此一上場,做了上面的動 作,往往忘了下面的動作,只好看別人怎麼做,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惹得全場(包括裁判在內),哄堂大笑。但儘管如此,也超過了8分,獲得了參賽權。比賽 規定,兩人一搭手,要先打三個輪,據1987年報導說:「比賽已進行了五年,打輪上從來沒有統一過。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在打輪上統一不起來。有的一搭手, 打完輪或不等打完輪就猛向前推。」又據99年杭州太極拳推手賽報導,打輪互頂不讓不說,也沒有進退,「輪」是在「頂牛」中非常吃力的情況下完成的。開展二 十多年來,名之曰太極拳推手比賽,實際上名不符實,不是「頂牛」就是「推小車」。後來又出現了「抱摔」現象。此外,據了解,不少裁判不會太極拳,更不會推 手;比賽規則還有不少問題,有些條條不但不利於而且限制了太極拳技藝的發揮。

當然,國家體育總局,推出太極拳推手項目的前前後後,為了傳統武術能從民族地域走向國際舞台,其間經過1982年12月被稱為「吹響了武術向世界進軍號角 」的第一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以務實的工作態度,年復一年不遺餘力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推廣工作,直到北京申奧成功,為武術進入奧運走向世界創造了契 機。可以說,國家體育總局及其下屬各有關方面費心儘力,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成績是突出的,這是有目共睹的。就說太極拳推手比賽這件事,事前,中國武 協曾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太極拳推手比賽規則。而後,在歷屆比賽實踐過程中,出現了難以克服的頂牛現象——一搭手就頂牛,像相撲似的,體現不了太極推手的特 點,——針對這種情況,武協又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究。但終因沒有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才把推手比賽停擱了下來。即便如此,主管部門也並沒有停止研究和探 索。據武術管理部門一位領導同志介紹:「可喜的是,多種以太極推手為基礎衍生出的推手比賽,相繼展開實踐和組織比賽。2004年我們在設計武術功力比賽項 目時,制訂了樁上徒搏項目,(這是把推手放到五十厘米的樁上,進行比賽)隨後,佛山的一批武術傳習者,把樁變為磚,再把磚變為磚樣的木板,以便可以裝入書 包,便於攜帶,被稱為佛山推手。在佛山的一個健身俱樂部里,還開展了『墊上推手』。(練習者站在50厘米厚的海綿墊上進行推手)。鄭州市一個健身俱樂部也 「把推手比賽作為一項主要活動。他們制定競賽規則,研製比賽擂台和專門的練習比賽服裝……」等等。看到這些,我們由衷地感嘆,所有參與研究、探索的人們, 他們的良好願望及所付出的辛勞,都是無庸置疑的。但,原先由於頂牛現象而被停擱下來的太極拳推手比賽,為什麼就沒有一抓到底,研究下去呢?難道真的就找不 到根本解決的辦法了么?記得1992年也就是太極拳推手比賽運動出台將近十周年之際,楊式太極拳在四川的開拓者李雅軒的傳人張義敬先生曾對太極拳對抗賽發 展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一針見血發表過一篇題為《太極拳的沉思》的文章(見同年2月《武術健身》)。

文中談到:「太極拳和其他任何拳種在內容上大相徑庭,它不僅可以作為一種『體育運動』,更是一種『智育運動』,或者稱為『意氣的運動』。『意氣君來骨肉臣 』,拳經上明明提示骨肉是次要的,意氣是太極拳的主要內容。如果真要提倡弘揚太極拳,就應該承認它的特殊性,承認它的與眾不同,但是近幾十年來,我們在太 極拳上的成就之一就是有學不完的套路,只見形式而知其內容,強調外形動作的規範化,而不考慮怎樣以太極拳的內功內容作為規範化的標準,這就只能使太極拳滑 向一般體育運動和外家拳的軌道,太極拳遂名存實亡。」文章作者還對太極拳推手比賽名不符實的情況作了無情的剖析:「太極拳推手比賽名不符實……原因究竟在 哪裡?治病必求其本,值得我們三思,尤其值得主事者深思。」文章的作者認為「推手是求懂勁……懂勁是太極拳在技擊上的獨到之處……而懂勁有水平高低的不 同,推手可分勝負,也就可以比賽,從歷屆的比賽看,反而使推手倒退到鬥力、頂牛或向摔跤靠近了。說明太極拳推手沒有突出太極推手的特點。」文章作者接著說 「比賽推手就是比賽懂勁,真懂勁了,就可以化勁,發勁應付裕如了,在學習的時候,先學化勁後學發勁,在比賽的時候,化勁與發勁就不一定那麼了了分明,可能 是先化後發,也可能化就是發,功夫越高化發的行跡越小,甚至可能使裁判為難……因此只好講發勁的效果,看將對方發出去多遠,這才是推手成績的標準所在。」

張義敬先生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太極拳行家裡手,他一語中的,擊中了問題的要害。當然,我們武術界在這個問題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愛好者、專門家為數還是 不少的。1999年夏,《精武》雜誌刊登了梁氏八卦掌、吳式太極拳著名武術家張全亮先生撰寫的題為《從99全國太極拳賽看推手》這篇類似調查報告的文章, 也同樣入木三分,醒人耳目。文章的核心內容是,太極拳推手的發展,要在傳統的基礎上,不能失去傳統太極推手的特點。他把傳統太極推手的特點粗略歸納為以下 五點。「第一,沾連粘隨,不丟不頂;第二,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第三,引進落空,合力發人;第四,輕靈巧妙,用意不用力;第五,中正安舒,園轉自如。」他 認為「現在不少參賽運動員,根本沒有經過傳統太極推手的訓練,競賽中習慣生推、硬掄、強別等招法,雖然能使對方倒地或出圍,但讓人看了不舒服,而且更多的 是失去了太極拳的意蘊。」他在「太極推手之我見」的這個小標題下,尖銳的指出,「太極拳運動的發展,為什麼不能盡如人意,主要是『以力服人』的指導思想, 長期在一些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頭腦中,佔據一定的位置。有些教練員、運動員不注重用傳統太極拳理論和訓練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在選拔運動員,培養運動員的 指導思想和方法上,存在著偏見,致使太極拳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他建議:「要從各方面包括指導思想、訓練方法、裁判規則等保證太極拳運動本著『寧輸力不輸 理』的原則,沿著正確道路健康發展。否則強化力的訓練、強化招法的訓練,那就從根本上違背了太極拳的宗旨,把太極拳推手引向了死胡同。」

上述兩篇文章鞭辟入裡,言簡意賅。從1992年2月—1999年夏,相距七年。其間,類似的反映和呼聲從未中斷過。張義敬先生曾在他文章的結尾,痛心疾 呼:「太極拳啊,您魂兮歸來!」公開為太極拳叫魂,可以想像,他當時對太極拳運動及太極拳推手比賽發展的現狀,感到問題有多麼的嚴峻。其實,他的感受和疾 呼,豈止是他個人的感受和疾呼呢?!實際上,它凝聚著張全亮先生和千千萬萬關愛中華武術、關愛太極拳運動及太極拳推手比賽的廣大專門家、愛好者共同的感受 和心聲!按說,這一聲震耳發聵的疾呼,已穿越了十多年的時空,餘波不時在震蕩,但時至今日,仍未引起各級武術管理部門領導的足夠重視和應有反響。到是在 2003年的島國日本,國際友人在他們的運動會上,熱情洋溢的齊呼「奧運太極!太極奧運!」並說:「太極拳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體育進入奧運會的項目」。 「怎麼比,是你們中國人的事」。言猶在耳!

談到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前不久看到的一些學術研究論文,是圍繞著「傳統武術、現代武術、競技武術」的問題,從中西體育文化的發展及其相互關係的高度上來 談的。有文章說,「競技武術是中西體育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產物,是在傳統武術的基礎上吸取西方競技體育先進體育文明因素不斷發展變化的結果;」「西方體育運 動的思想,正在促進著武術的改良,現代武術的發展,是近一個世紀的事情,競技武術的形成,更是建立在全面西化的基礎上的;」「傳統太極推手是講究『沾連粘 隨,不丟不頂,』在圓活的運動中,運用各種太極技法,以求獲勝,而競技推手是在規則的制約下,鬥智較力,其目的是為了獲勝而非娛樂欣賞。頂牛現象實屬難 免,這是太極推手競技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該文的作者還認為「散打和太極推手是按照現代體育的要求,對傳統武術、散打和太極推手的發展,他們是中西融合的 產物。」

我們靜下心來,反覆思索著上面這些論述,百思不得其解。無庸諱言,傳統武術有精華,也有糟粕,優劣並存。在西方體育文化影響和促進下,武術發展到今天,特 別是要走向世界,與奧運接軌,對其進行適當的改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不是一定要「全面西化」甚至為了適應西方競技體育的規則,不惜拋棄中華民族傳統 體育項目自身的文化特色呢?

從我們上面引用的學術論文里,顯而易見可以看到,所謂「競技推手」實際上就是被異化了的」傳統太極推手」。有武術家稱此為「武術運動發展特定時期出現的畸 形和怪胎現象。因為傳統太極推手的風格特點,在這裡已蕩然無存,現行競技推手的突出之處,即是「按照現代體育運動的要求」,「在規則的制約下『鬥智較力 』」,研究者解釋說:「為了獲勝的目的,頂牛現象實屬難免,這是太極推手競技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對於這種背離太極拳這一特有拳種的根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徒有太極之名,而無太極之實,美其名曰「中西融合的產物」的鬥智較力, 國人並不陌生,它不就是數年前,因找不到頂牛現象的根本解決辦法,而停擱下來的當今太極拳推手比賽運動的現狀嗎?!實踐證明,它一路走來,噓聲不斷。外行 人不願看,認為「不如看摔跤、柔道、拳擊過癮」;內行人嗤之以鼻,認為「這不是太極推手,而是一種不倫不類的較力運動」。按說,這種嚴酷的現實,行政職能 部門哪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不怎麼會突然停擱下來了呢?據我們所知,曾任中國武協主席的一位領導同志,在合肥全國武術工作會議上,談到武術和太極 拳比賽無觀眾時,也公開承認:「中國武術走進了死胡同。」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就是在於我們對此事持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發展理念嗎?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專科委員、著名武術家(九段)、上海體院教授邱丕相先生在上海十屆五次政協會議上,心情激憤地說:「武術在今天,主要是作為一種體育 運動形式存在,但往往忽略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忽略了對它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功能的認識……武術常常被作為一種簡單的體育項目,如同籃 球、田徑一樣。沒有把武術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淡化、隔膜了武術的文化內涵」。他認為 ,武術界「一直沒有整合出一套適應奧運、適應學校、適應大眾的模式和體系,單純的沿用了競技武術的模式」。他義正詞嚴地指出:「我們從不拒絕外來文化,卻 不能忽視自己民族的文化,丟棄自己民族的傳統」。(《中華武術》2007年3月)邱丕相教授這番話,有助於澄清我們的一些糊塗理念,提高我們對武術事業如 何發展的認識。

眾所周知,中華武術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它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中,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哺育下生成的。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中華武術 」,它崇德尚武、身心合一、內外兼修及其多功能的價值體系與西方競技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強調發展體能,突破極限的競爭價值取向有著極大的差異,而太極拳及 其太極拳推手運動,是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這方面 ,更是異彩紛呈。金庸先生說:「太極拳的基本構想,在世界任何拳術、武功、搏擊方法中是獨一無二的」(見吳公藻《太極拳講義》跋)。它融儒、釋、道三家為 一爐,涉及易學、哲學、兵學、力學、醫學、美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文事武備,乃武乃文。先哲云:「雖曰習武,文在其中 「。無論是練拳還是推手 ,都有別於其他任何拳術和體育項目。它要求:」以鬆柔為法 ,以虛無為最高境界,「純以神行,不尚拙力」;它要求 「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研求一氣伸縮之道」。氣,雖然看不見模不著,但它是一種客觀存在,中和之氣的開合伸縮變化及其對肢體動作的主宰和影 響,乃是太極拳真正要練、要修持的東西。因此,楊式太極拳名家李雅軒前輩稱:「太極拳的功夫是內功、是氣功、是柔功、是靜功。」(參《楊氏太極拳精 論》)。且由於太極拳推手不是太極拳的一種打法,它原是門裡在研習太極拳過程中培養聽勁、懂勁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和途徑,是學會拳架子到學習太極散手的階 梯。推手本是求懂勁, 推手比賽就是比賽懂勁。吳氏太極拳著名武術家王培生老師在其專著《太極推手術》中是這樣說的:「太極拳以懂勁為拳中之要訣。懂勁初步是使皮膚富於感覺 力。……在兩人肘、腕、掌、指互相搭著循環推動,從皮膚與皮膚壓迫溫涼的感覺,以察知對方用力大小、輕重、虛實及經過方位,這樣練習長久了,神經系統的感 覺便特別靈敏,並能粘、走互動,對方稍微一動,自己就會知道對方發勁的目的和可能的變化,這樣才算是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王老師還用形象類比的方法對 懂勁的情況做了如下的表述,他說:「太極推手是一種知覺運動,是鍛煉身體中的神經末梢靈敏性,要練得和蟋蟀頭上的觸鬚一樣的敏感,它的動作反映不僅是那樣 的快速,而且能指揮身子的進退和變化及騰挪閃戰等技巧的機智靈活。」正因為太極拳推手不僅不是簡單的「鬥智較力」,而且推手的許多重要原則和技法的機理, 也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一陰一陽謂之道。」「陽非道,陰非道,道在陰陽之間」;「不丟不頂,捨己從人」;「順人之勢,借人之力」;「不即不離,引 進落空」;「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十三勢以中定為主,其它十二勢為輔」 ;「中定遍全身,法遍全身」;「定無常定,乃為中定」; 「以靜制動」;「以小勝大」;「以柔弱勝剛強」……等等。當然,要想理解和掌握這一切,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有明師傳授,更要有超人的夙慧,還要肯花大力 氣,下苦功夫才能順序漸進,道技精進。人說太極拳推手充滿了東方哲學韻味和高尚的情趣,大概即指此而言。

有人認為太極推手持巧不持力、不是爭強鬥狠,在沾連粘隨、捨己從人的你來我往中,伺機順勢,借力取勝。形式比較儒雅斯文,所以把它比作「文斗」和「君子之間的較技」。

無怪乎,慧眼識金的徐才同志積極倡導要搞(太極)推手,他認為「(太極)推手比賽,更具中國武術對抗風格。」

國內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就不一一列舉了,試問,就連外國人也盛讚「太極推手與西方體育運動形式區別最大,特點最為突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什麼理由不 珍惜老祖宗留下的這份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竟然要「全盤西化」甚至為適應西方體育競賽規則,寧願捨棄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特色呢?!

這種類似古代鄭人買鞋,「削足適履」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苟同。這些理論研究者忘記了「越是民族的,越是國際的」 、「國際性寓於民族性之中」這一基本定律。相比之下,看到電視訪談欄目,影視巨星成龍談起他當年闖蕩好萊塢的往事,就很受啟迪。他講:「香港功夫片與西方 動作打鬥電影有很大的差異,起初,我打的東西他們不喜歡。……那時我每次去好萊塢,要飛六個小時,往往只談上幾分鐘就完事」。後來情況好轉,成龍說:「他 們主動要找我拍戲,開始,自己有一種兒童報復心理,哪怕我遠在非洲,也讓他們飛過來與我商談。」接著成龍有些自責地說:「後來我感到不該這樣,已經時過境 遷,物是人非了,太小孩子氣了。」(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和鬨笑。)當問及好萊塢和西方影壇接納了他,是誰改變了誰時,成龍懷著高度的文化自信深情地說:「 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給我的東西太多了,我全部的事,就是按自己認識去做,……我沒有因為他們改變了我,是我改變了他們。(指沒有放棄自己的擅長,去適應 西方的打鬥方式。和審美情趣——筆者注)(觀眾熱烈古掌)……我不管到哪都喜歡穿著唐裝,因為我感到中國文化很強,很強。…….我搞的T恤衫,上面有英 文,還印著中國字『龍』字,這邊有和平鴿,就是希望中西文化融合起來」。成龍這一段"並非如煙」的往事,是多麼令人回味無窮啊!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如果自 己都沒弄明白,不知道要珍視什麼,怎麼可能把事情做好,又怎麼可能期盼別人明白和極積響應呢?古人早就告誡我們: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改革開放三十年了,偌大的中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貧窮落後,發展到現在,經濟騰飛,和平崛起,已經成為在當今世界各項事務中舉世矚目,有著舉足輕重地位 的發展中的大國。有人說,我們現在是「弱國不弱,強國不強。」雖然改革開放了三十年,經濟騰飛了,但有些地方,人們弱國心態尚未根除。如何才能徹底擺脫弱 國心態,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實施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責任,這該是當前舉國上下各條戰線方方面面需要慎重考慮和認真對待的大問題。 結合上述對武術界存在問題的剖析看,武術領域裡不乏患弱國心態病之人。

由此看來,中西體育文化在精神層面上的融合,還有待進一步溝通、深化,僅從競賽規則和參賽項目特點上的矛盾衝突,就足以說明,中華武術及中華武術的首選----太極拳,目前進奧的準備還不成熟。

我們必需正視上述事實,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精神,加強對武術文化的研究、宣傳和弘揚,特別是要加大、加快對武術各參賽項目特點的研究,找出它們在 競賽中的可比性和量化標準,以便調整與競賽規則、評判標準等方面的矛盾和關係,並爭取各國人民的認同。總之,我們任重道遠,要做的事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 長, 只要我們不諱疾忌醫、知難而進、吸取各方有益的建議,就能使壞事變成好事,牢牢掌握太極拳推手運動的正確方向。我們有足夠理由堅信推手競賽中出現的頂牛、 強別、硬摔等具體問題,包括太極內功的可比性和量化標準等難題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我們只有一種目的,一個夢想,就是要通過中華武術,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帶給全世界,造福全人類。急切期盼中西體育文化,能在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的基礎 上,把中國傳統體育中重德、重心、重修身、重內外要素、重協調合作與西方體育文化傳統重身、重外、重科學性、重系統性、重競爭性有機結合起來,使其協調發 展。從而,在取長補短,相互促進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與世界的大融合,共創體育文化全球化,輝煌燦爛的明天!

2008年8月定稿


推薦閱讀:

《香帥傳奇》15大主演之生存現狀
旺衰、用神、層次、現狀
揭秘李鴻章家族後代現狀:有三位億萬富翁
同班不同命!深扒北電96級11大帥哥之生存現狀
香港市民遊行「反暴力反拉布」 表達對議會現狀失望|香港|立法會

TAG:運動 | 思考 | 太極拳 | 太極 | 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