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必要性
06-24
耶穌將她的信提升到他這個人,明明白白地超過復活這一事實。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 當信靠只是歷史事實或一件記錄時,那是十分被動的。但是,當它倚靠於一個人時,它的特質就表現為生機盎然、碩果累累,並被愛所充滿。帶出禱告的信靠,就是將自己的中心聚焦在一個人身上。 信靠走得甚至比這更遠。能激勵我們禱告的信靠,不僅依靠有位格的神和基督,而且依靠他們的能力和樂意賜下我們所求之物的心。不僅是因為「你們當依靠耶和華」,而且「因為耶和華是永久的磐石。」 我們主所教導的,能夠產生大有效果的禱告不是發自頭腦,而是出於內心。是「心裡不疑惑」的信靠。這樣的信靠有神的保障,有配得滿足人心的大獎賞。我們主堅定而有力的應許使信心成為此刻的所有,盼望此刻的答應。 我們是否相信,沒有疑惑?我們禱告時信不信,我們是在此時此刻,而不是將來某一天得著我們所求的?這正是這段鼓舞人心的經文所教導的。我們多麼需要禱告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直到疑惑消除,絕對的信靠宣告那已成為它自己的所應許的祝福。 這不是一個垂手可得的前提。只有在許多失敗、許多禱告、許多等候、許多信心的試煉之後才能達到。願我們的信心如此增長,直到我們了解和得到了在那名字中向我們所保證的完全的豐富為止。 我們的主將信靠作為禱告的根基,而禱告的背後就是信靠。基督的職事和工作的全部乃是對父神的絕對信靠。信靠的核心是神。信靠和其忠實的實行者借著信靠,排除阻礙禱告的重山峻岭和千難萬險。當信靠得以完全、沒有疑惑的時候,禱告不過是一隻伸出去預備接受的手。完全的信靠便是完全的禱告。信靠展望所求之事,並且得著它。信靠不是相信神能祝福,神將祝福,而是相信他此刻就祝福。信靠永遠運轉於現在式中。盼望著眼於未來,信靠著眼於現在。盼望是期待,信靠是擁有。信靠得著禱告所求告的。禱告永遠需要持久和充分的信靠。 當那位父親把瘋癲的兒子帶到門徒面前,而他們的先生還在變像山時,門徒們少得可憐的信靠和他們在出去完成的工作上的失敗便一覽無遺了。一個遭了大難的男孩被帶到這些人面前,請他們醫治他的疾病。他們已經奉命作這樣的事,那本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他們試圖從他的身上把鬼趕出來,然而卻明顯地失敗了。對於他們來說,魔鬼實在太強大了。他們為自己的失敗而蒙羞,羞愧難言,他們的敵人卻凱旋而歸。在瀰漫著失敗的迷茫中,耶穌來了。有人告訴他所發生的事和與之關聯的情況。接下來發生的便是: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阿,我在你們這裡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吧。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 這些人的難處在哪裡呢?他們在通過禱告來磨鍊信心這件事上鬆懈了,結果就是,他們在信靠上徹底失敗了。他們不信靠神,不信靠基督,不信靠基督使命的真實性,也不信靠他們自己使命的真實性。從那時到現在,在神的教會的許多危機中,這種情形已經屢見不鮮了。失敗來自信靠的缺少,或信心的軟弱,而這又來自禱告之心的缺乏。復興努力中的眾多失敗都可以追溯到這個原因。信心沒有被禱告所滋潤所強壯。置內室的禱告而不顧是大多數屬靈失敗之答案。這對於我們與魔鬼的個人爭戰和我們前去趕鬼是同樣真實的。多多跪在神面前與他在暗中相通,是使我們在自己的掙扎和領人歸的努力中擁有他的唯一保證。 在人來接近他的每一個場合,我們的主都將對他的信靠和對他使命的神性放在首位。他不定義什麼是信靠,他不展開神學的討論或分析,因為他知道,當人看見信心的工作後,就會明白什麼是信心了。在其自然的運用里,信靠在他的同在中自然成長。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能力和他這個人的效果。它們為信靠的操練和發展培育並創造出最佳環境。用話語來定義信靠實在太貧乏,用神學術語來定義信靠則冰冷而又僵硬。正是信靠是如此地簡單明了,卻令許多人躊躇不決了。他們掉轉過頭,去尋找某些更大的事情出現,殊不知,「這道離你不遠,正在你口裡,在你心裡。」 當睚魯聽到女兒死去的噩耗時,我們的主打了個岔,鎮靜地說:「不要怕、只要信。」對顫立在他面前患血漏的女人,他說: 「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 當那兩個瞎子跟著他,擠進房屋的時候,他說: 「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他們的眼睛就開了。」 當那個癱子被他的四個朋友從房頂垂下,來到正在教訓人的耶穌面前的時候,聖經中記載: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罷。你的罪赦了。」 當那個百夫長來到耶穌面前,請求他用話醫治他病重的僕人,並相信他不需親自去他家時,而耶穌是這樣叫他回去的:「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罷。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當那個可憐的麻瘋病人撲倒在耶穌面前,向他哭求解脫「主若肯,必能叫我潔凈了」時,耶穌立即答應了他的請求:「我肯,你潔凈了罷。」 那個敘利非尼基族婦人用「主啊,幫助我!」的禱告,來到耶穌面前,將她患難的女兒之祈求變成她自己的,在掙扎中表現得異常勇敢。耶穌獎賞了她的信心和祈求,說: 「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在門徒們為癲癇的的男孩趕鬼完全失敗之後,患難孩子的父親悲慟地來到耶穌面前,幾乎絕望地大叫:「你若能作甚麼、求你伶憫我們、幫助我們。」耶穌卻回答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瞎眼的巴底買坐在路旁,聽見主耶穌從那裡經過,又可憐又幾乎絕望地大叫:「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伶我吧。」我們主敏銳的雙耳立刻捕捉到那祈求的聲音,他對乞丐說: 「你去罷。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對那位哭泣悔改,以淚為他洗腳,用頭髮擦乾的婦人,耶穌的令人雀躍,靈得安慰:「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 一天曾有十個麻瘋病人一起向耶穌乞求:「耶穌,夫子,可伶我們吧!」主耶穌答應了他們,一次醫治了他們,叫他們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凈了。」 禱告與渴慕――《禱告的必要性》第四章 作者:邦茲;翻譯:方周 渴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願望,而是深植於人心中的深切盼望和強烈的憧憬。在屬靈的境界里,渴慕是禱告的重要副產品。它是如此之重要,以致我們可以說,渴慕幾乎是禱告絕對必備的一個要素。渴慕是禱告的先驅,是禱告的同伴,是禱告所伴隨的。渴慕行在禱告的前面,禱告借它而出並得以強化。禱告是渴望的口頭表達。如果禱告的人向神有所祈求,這個祈求就必須表達出來。禱告是公開的,渴望是沉默的;禱告是聽得見的,渴慕是聽不見的。渴慕愈深,禱告愈強。沒有渴慕,禱告不過是沒有意義的喃喃自語。這種沒有真正渴慕相伴隨的禱告,無心而又無情,它不過是敷衍了事、作表面文章而已,我們要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這種禱告。因為它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也不會獲得真正的祝福。 然而,即使我們發現真的缺少渴慕,我們還是應該禱告。因為我們「必須」禱告。之所以必須,乃是為了同時磨鍊渴慕和表達。神如此命令我們,我們自己的判斷也告訴我們:必須禱告,無論我們的感覺喜歡與否,切不可讓它來支配我們禱告的習慣。在缺少渴慕的情形下,我們必須祈求禱告的渴慕,因為這樣的渴慕乃是神之所賜,至天而降。我們應該為之而祈求,當渴慕賜下之後,我們便要按照它的指引而禱告。缺少靈里的渴慕,理當令我們汗顏,我們當悲嘆它的不足,熱切地尋求它被賜予我們,從而,使我們的禱告表達出「靈魂里真誠的可慕」。 感覺中的需要會產生、也應該產生熱切的渴慕。在神面前需要的感覺愈強烈,渴慕也就愈強烈,禱告也就會愈迫切。「靈里貧窮」是禱告重要的充分條件。 飢餓是機體中一個活躍的感覺,它提醒對食物的渴慕。與此相似,人心裡對靈的需求的覺醒也會產生可慕,而渴慕又在禱告里得以釋放。渴慕是對我們尚未獲得之事的一種內在企盼,那是我們需要的事,是神已經允許、且為他恩典寶座上的供應所保證。 靈里的渴慕,從更高的角度講,是新生的憑據。它來源於重生的靈魂:「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 一個人心中若缺少這種神聖的渴慕,就證明了他屬靈執著程度的低下、或者從來沒有獲得過重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這些屬天的胃口,證明了一顆已經獲得更新的心,它是活潑的屬靈生命的證據。肉身的胃口,那是一個活的身體的特點,靈里的渴慕,則屬於向神活著的靈魂。當一顆更新的靈魂饑渴慕義時,這些內在的聖潔的渴慕便破繭而出,成為急迫、懇切的禱告。 在禱告里,我們屬於那代表耶穌基督超群和代求的美德,我們那非凡的大祭司的名。捫心自問,在禱告的先決條件和大能之下,我們看到它那座落在人心裡的至關重要的根基。那不光是我們的需要,而是我們的內心對我們的需求的渴望和催促我們禱告的感覺。渴慕是付諸行動的意願,是激勵著人心嚮往著某種極大美善之強烈而自覺的盼望。渴慕將盼望的對象高高舉起,並且專心於其上。渴慕里包含選擇、執著和熱情,因此,在此基礎上的禱告是明確而具體的,它知道自己的需要、感受,看得見前面要遭遇的事,迫切地要得著它。 虔誠的默想極能促進聖潔的渴慕。注目我們靈里的需要、神的預備和矯正我們的大能,可以幫助我們的渴慕增長。禱告之前認真的思想會增強我們的渴慕,使它更加迫切、使我們更加能夠擺脫漫無邊際的思緒對暗中禱告里的威脅。我們在渴慕上的失敗,遠遠超出其表面上的失敗。我們保持著外表上的形式,而裡面的生命卻在凋謝、幾乎死亡。 有人也許會問,我們面向著神、向聖靈、向基督的一切豐富時,卻只有微弱的渴慕,這或許並不是我們的禱告如此貧乏、如此衰弱的原因吧?我們內心真的為感受到對天上之財寶的渴慕而急促呼息了嗎?渴慕中那天然的渴望,能夠攪動我們的靈魂去與全能者摔跤嗎?哀哉!燃燒的火實在太微弱了。靈魂里的火焰已經降溫,成了溫吞吞的微熱。要記得,這是老底嘉的基督徒之所以落入悲慘、危機光景的中心原因,他們因此受了可怕的責備,以為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他們是「那困苦、可伶、貧窮、瞎眼、赤身的。」 我們還要再問一句:我們到底有沒有追求與神緊密相契並充滿了不可言說的熱切?我們到底有沒有借著強烈而又驚心動魄之祈願的極度疼痛來維持這燃燒之火的渴望?我們的心需要被猛烈地錘打,不只將邪惡除去,並且將良善置於其中。這進入的良善的根源和動力便是強烈驅動的渴望。靈魂里這一聖潔、熾熱的火焰喚醒我們對天國的興趣,吸引神的關注,將神無窮無盡的豐富恩典供應給那些充滿渴望的人。 聖潔渴望之火的潮濕,對於教會生活的活力和進取力是致命的。只有火熱的教會才能代表神,否則根本就不能代表他。神本身就是燃燒的烈火,他的教會若要像他,就必須是熾熱的。他的教會在經歷了火的試煉之後,唯一能夠存留下來的,就是對於來自天上的、神所賜的信仰的巨大的永恆的興趣。當然,使聖潔的熱忱得以燃燒並不需要急躁不安。與神經系統興奮的情緒恰恰相反,我們的主完全站在不容忍或者喧鬧的宣稱的反面。但是,對神的家的火熱在他心裡燃燒,世界今天仍然能感受他那強烈和熾熱的火焰,並以與日俱增的預備和回應來響應。 禱告中缺少熱忱,這是渴慕缺少深度和強度的確定表記,而缺乏強烈的渴慕,則是心中無神的確定表記!缺乏熱忱就是從神的眼目前退卻。神可以,而且的確容忍他的兒女在許多事上的軟弱和犯錯;當我們悔過之人向他祈求時,他可以,而且的確赦免我們的罪。但是,有兩件事是他絕對不能容忍的:不誠實和不冷不熱。缺乏真心和缺乏熱忱是他所憎恨的兩件事,他明白無誤地嚴厲責備老底嘉人說: 「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這是神對七個教會中熄火的一個所發出的審判,是他對每一個在神聖熱忱上擁有致命缺陷的基督徒個人的指控。 在禱告里,火是推動的力量。不燃燒的宗教原則既沒有力量,也沒有效果。烈焰是信心騰飛的翅膀,熱切是禱告的靈魂。只有「熱切、大有功效的禱告」,才能成就大事。愛在烈焰中點燃,熱烈是它生命之所在。烈焰是基督徒真實經歷所呼吸的空氣,它點燃烈火,抵擋一切。微弱的火焰卻不是這樣,當四周充斥著冷淡或不冷不熱的空氣時,它便在寒冷和飢餓中死去。 真實的禱告必須是燃燒的禱告。基督徒的生命和品格必須燃燒起來。靈里熱切的缺乏比信心的缺乏造成更多的對神的不信。對天國之事興趣淡淡,就是對它們根本不感興趣。只有在那日的征戰中得勝的人,才有熾熱的靈魂,對於他們來說,進入天國需要暴力,而他們正是使用了武力才得著天國。只有以狂風暴雨般的迫切,以永不衰退的滿腔熱忱圍繞著神的人,才能佔領神的據點。 在這些寒冷的日子裡,只有向著神的火熱,才能保持我們心裡屬天的火焰。早期衛理公會的信徒聚會的教堂里沒有取暖設備,他們聲稱,座位里和講台上的火焰必須足以保持他們的溫暖。我們,此刻,需要來自神的祭壇的活炭和天上燃燒的火焰燃燒在我們心裡。這個火不是理性的熱烈,也不是肉體的能量。它是靈魂里的神聖之火,它猛烈地燃燒,燒盡殘渣-正是神之靈的真正要素。 淵博的學識、純正的措辭、寬廣的思路、雄辯的口才、個人的魅力,都不能補償缺乏火焰。禱告在火焰中上騰,火焰為禱告開路並插上翅膀,也使禱告蒙悅納並帶上能力。沒有火焰,便沒有焚燒,沒有烈焰便無禱告。 熾熱的渴慕是不住禱告的根基。它不是膚淺且浮躁的意願,而是強烈的渴念、止不住的熱忱,充滿著人心,在人心裡發光、燃燒、紮根。它是現今的火焰,是繫於神的活潑原則;它是渴望驅使的熱忱,一路燃燒著奔向施恩寶座,在那裡求訴蒙恩獲准;它是渴望的執著,在禱告巨大的掙扎里,凱旋於矛盾衝突之中;它是沉重渴望的重負,使剛剛經歷了劇烈角逐的靈魂清醒過來、無法安寧,使靈魂不在那樣安靜;它是擁抱渴望的特質,為禱告裝備成千上萬個祈求,穿戴上無往不勝的勇氣和征服一切的能力。 敘利非尼基的婦人是我們學習渴慕的典範。她堅持不懈,其猛烈無懈可擊,其膽量固執頑強。這位糾纏不休的寡婦代表著充滿渴慕的禱告在不可推動的障礙前獲得最終勝利。 禱告不是正式演出前的排練,不是飄渺不定,漫無邊際的喧吵。當渴慕照亮了靈魂的時候,便使它定睛在尋求的目標上。禱告是屬靈生活習慣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然而,當它變成只是一個習慣時,就不再是禱告了。禱告的深度和熱切正是來自渴慕的深度和熱切。當巨大的渴慕之火在裡面燃燒起來的時候,靈魂不再冷漠倦怠。渴幕的急迫促使我們堅韌不拔,抓住所望之事絕不放鬆,使我們不住地祈求、持之以恆,直到神賜下祝福,否則絕不止息。 「主啊,我不能讓你走,直到你賜下祝福; 求你不要轉臉,轉離我緊要而又急迫的請求。」 禱告的三心二意、懦弱無力、缺乏勇氣,其秘密就在於靈里渴慕的軟弱,而禱告的儀式化則是渴慕枯竭的可怕記號。那樣的靈魂已經離開了神,已經沒有了對神的渴慕督促著它進入禱告的密室之中。沒有熾熱的渴慕,就沒有成功的禱告。當然,那時候還有許多看上去的禱告,但是卻沒有一點點渴慕。 許多事可以被分門別類,面面俱到。然而,這樣分類的基礎是渴慕嗎?涵蓋了方方面面是渴慕嗎?答案在於,我們的祈求是空談,還是求告? 渴慕是強烈而又狹窄的,它不能大面積地鋪張,它只關注幾件事,只切切地求告幾件事。它是那樣地迫切,只有神的意願能夠回應它,使它緩和,使它心滿意足。 渴慕一心瞄準它的目標。它所渴慕的事物可以有很多,但它們都是具體地、單獨地感受並表達出來的。大衛不是渴望每一件事,也不允許他的渴慕四處鋪張,無從著落。他的渴慕是這樣找到表達的: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里求問。 」 這是渴慕的這種單一性,渴望的這種確定性,在禱告中發揮著作用,使禱告直截了當地驅向供應的核心和中心。 在登山八福里,耶穌說出了發自更新之靈魂直接來自天上的渴慕,應許他們必得滿足:「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這就是推動神來回答的禱告的基礎─內心強烈的渴慕已經融入靈里的胃口,大聲的請求也得到了滿足。哀哉!我們經常耳聞的禱告每每卻是,它僅僅是在一廂情願和例行公事的不毛之地上徘徊而已。有時候,說實在的,我們的禱告不過是一組短語按著常規比例的固定表達,其中的新鮮和生命已經失去多年了。 沒有渴慕,就沒有靈魂里負擔,就沒有需求的感覺,就沒有熱忱,就沒有異像,就沒有力量,就沒有信心的火焰。沒有巨大的壓力,沒有在絕境中視死如歸抓住神的氣慨─「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就不會像摩西那樣絕不放棄,縱然在絕望的痛苦之中迷失,仍然頑強、孤注一擲地呼求:「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就不會像諾克斯約翰吶喊:「給我蘇格蘭,不然我寧願死!」 神大大親近禱告的靈魂。看見神、知道神、為神而活,這些構成了真實禱告的一切目的。因此,歸根結底,激發出來的禱告是去尋求神。禱告的渴慕之所以被點燃,是要看見神、從神得著更清晰、更全備、更甜美、更豐富的啟示。所以,對那些禱告的人,在秘室的亮光和啟示之下,聖經成了新的聖經,基督成了新的救主。 我們一再反覆說到燃燒的渴慕─擴大、再擴大,因為神的靈所賜的最好、最強有力的禮物和恩典就是真實而有效的禱告的正當權力。渴慕必須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必須以神為中心,必須對神和他的義有永不滿足的饑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所有真實禱告的要素都深深紮根於尋求神的渴慕之中,它無法止息,直到最佳的禮物從天上傾倒下來,豐豐富富、充充足足地賜給他。禱告與神的話E.M Bounds 著 方周 譯 神的話是記錄下來的禱告,記錄了禱告的人和他們的豐功偉績,記錄了禱告神聖的權威和它如何激勵禱告的人。若不明白神的目的和他在地上的工作的成敗都取決於禱告,若不明白禱告的人是神在地上的代言人,並且,不禱告的人永遠不會為神所使用,那麼,便沒有人能夠讀得懂那些與禱告聯繫在一起的事例、命令、榜樣、以及各式各樣的宣告。 對於神的神聖之名的敬畏和對於神的話的高度重視是緊密相關的。正如耶穌在祈禱文里所教導的那樣,對於神的名的尊崇,對他的旨意行在地上能否如同行在天上,對神的國能否得著榮耀、得以建立,這一切,都包含在禱告之中。耶穌基督在情詞迫切的寡婦的比喻中所恆久闡明的偉大真理:人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它今天仍然與當時一樣,是神話語的根基。 神的殿之所以被稱為「禱告的殿」,就是因為禱告是那裡最重要的聖職。同理,聖經也可以被稱為禱告的書,因為禱告是聖經向人們發出的信息的主題和內容。 神的話是基礎,因為它是信心禱告的指南。「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聖保羅如是說,「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 當我們豐豐富富地消化、吸收了這住在裡面的基督的話的時候,它就釋放出禱告來。信心由神的話和神的靈所建造而成,信心是禱告的形體和內容。在許多方面,禱告依賴於神的話。「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神的話是支點,禱告是安置其上的槓桿,借著它可以力撥千斤。神將他自己、他的目的和他的應許都交託給禱告。他的話成了根基,激勵我們的禱告。在某些情形下,我們通過迫切的禱告,可以得到他額外或更大的應許。聖經說,古時的聖徒「因著信得了應許」。彷彿在禱告里,禱告的能力甚至穿越了神的話,超過了他的應許,進入神真正的同在,就是他自己。 雅各與之摔跤的對象,主要是應許的賜予者,而不是應許本身,我們必須抓住那賜應許者,免得應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禱告可以恰如其分地定義為:通過抓住神自己,使神的話賜下生命和大能大力。借著抓住那賜應許者,禱告將應許重述,使它變成針對個人的應許。「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這是神的悲哀;「讓他持住我的能力,使他與我和好。」這是神給予禱告的秘訣。 根據聖經,禱告可以分為信心的求訴和其呈交兩個部分。信心的禱告乃是基於寫成的話,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禱告所得到的答案,毫無疑問,正是它所求告的。 禱告的呈交則沒有應許之確定的話語,可以說它是以卑微、悔改的靈抓住神,向他求告、傾訴心底的願望。亞伯拉罕沒有從神得到不毀滅所多瑪的應許;摩西也沒有從神得到不消滅以色列人的應許。相反,神宣告了他的忿怒和他要毀滅的決心。但是,當他淚流滿面不斷地向神祈求時,這位以色列人忠實的領袖贏得了他的訴求。但以理也沒有確定的應許,神會將尼布甲尼撒的夢向他揭開,但是他為此特地祈求,直到神給予他確定的答案。 通過禱告的過程和運用,神使他自己的話成為有功效的、可執行的。神的話臨到以利亞:「你去,使亞哈得見你。我要降雨在地上。」以利亞自己去見亞哈,然而直到他向主猛烈地祈求了七次之後,他的禱告才得以應驗。 保羅從基督得到確定的應許,「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然而我們看到,他卻正是在這件事上急迫地、鄭重地力勸羅馬人說: 「弟兄們,我借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借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在禱告中,神的話是極大的幫助。如果它居住並刻劃在你心裡,就會形成豐滿而又不可阻擋的禱告涌流。存在心裡的應許,它像燃料一樣供應禱告的生命與熱量,像儲藏在地下的煤炭一樣,在風雨天和寒冬夜使我們溫馨舒適。神的話是食物,禱告靠之攝取營養,漸漸強壯。禱告,像人一樣,不能單靠食物活著,「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除非禱告生命的力量來自神話語的供應,不然即或是真誠,甚至是急迫的大聲呼求,事實上也不過是鬆懈獃滯、索然無味、空洞無物的禱告。禱告缺乏生命的力量,可以追溯到缺少神話語源源不斷的供應,缺少生命的更新和徒然祈求。願意好好學習禱告的人,必須首先學習神的話,並將它存留在記憶和思想之中。 當我們查閱神的話時,一方面我們發現沒有一項責任比禱告更有約束力、更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我們發現沒有一項特權比禱告更為神所強調,沒有一項習性比禱告更為神所充分承認。與禱告相連接的應許比其它一切應許更光明、更豐滿、更明確、更反覆重申。「無論何事」是借著禱告得到的,因為「無論何事」他都已經應許了。禱告之應許所包含的範圍是沒有界限的,是無所不包的。「凡祈求的,就得著。」我們主的話說出了禱告那包含萬有的果效,「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 神的話中關於禱告、禱告的事項、以及禱告回應中之堅定應許的論述是廣泛和詳盡的,這裡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住地禱告」,「你們要恆切禱告」,「禱告要恆切」,「凡事借著禱告,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願男人隨處禱告」,「隨時多方禱告祈求」。 神聖記錄中的這些話何等清晰有力!為我們裝備上信仰堅固的根基,督促、勉勵、並鼓舞我們的禱告。神聖啟示中為禱告所划出的疆界何等寬廣!這些經文何等激勵我們帶著一切貧乏、一切重擔去尋求聽禱告的神! 在這些記錄下來激勵我們禱告的話語之外,神的書里也充滿了事實、實例、事件和觀察,強調禱告的重要性和絕對必要性,強調其全勝的大能。 我們應當謙卑下來,接受神話語中之豐富應許的最大範圍和益處,並且將其付諸驗證。只有這樣,世界才能接受福音完全的好處。只有在那些禱告的人完全驗證了神聖的應許之後,基督徒的經歷和基督徒的生活才能擁有其當有的本色。通過禱告,我們將神的聖潔意願的應許帶進實際和真實的範疇。禱告能夠點石成金。 如果要問: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將神的應許轉變為實際?答案便是:我們必須禱告,直到神完全兌現他所應許的一切。 神的應許實在太大,散漫的禱告無法把握。當我們省察自己的時候發現,我們的禱告時常不能適應環境的需求。我們的禱告是那樣有限,不過只是世界罪惡的垃圾和沙漠中的綠洲而已。我們當中有誰在禱告中能夠跟得上主的這個應許呢:「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何等詳盡!何等深遠!何等寬廣!為了神的榮耀,這當中給人多少益處!基督寶座上的能力何等彰顯!豐富信心的賞賜何等浩大!與之相應的、大有信心之禱告所自然發生的結果又是何等宏大而慷慨! 讓我們花一點時間,看看神的另一個偉大的應許,從中看見當我們禱告的時候,神的話如何堅固我們,使我們可以站立在怎樣穩固的根基上,向神呈遞我們的求訴。「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在這些包容廣大的話語中,顯明了神將他自己交給他子民的意願。當基督成為我們一切的一切以後,禱告將神的寶藏放在我們的腳前。基督的基本信仰對於環境有一易行而又實際的解答,使我們得到神必然要給予我們的一切。這一簡明扼要的解答就記錄在約翰一書中:「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 禱告,加上愛的順從,是試驗神,使神完全徹底回應禱告的方法。與神的話連接起來禱告,使神所賜下的禮物成為聖潔。禱告不單單是從神那裡得到什麼東西,而且也從神那裡得到成聖。它不單單是得到祝福,也是使自己能夠賜福。禱告使普通之事聖潔,使世俗之事歸神。它以感謝從神接受祝福,以感恩之心和忠心事奉神從而使生命聖潔。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告訴我們:「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這句話否定了單純的禁欲主義。神美好的禮物是聖潔的,不單由於神創造的大能,也因為我們的禱告。我們從神得到它們,心被恩感,借著禱告使它們成聖。 遵循神的旨意,讓他的話住在我們裡面,是使禱告大有功效所不可或缺的。然而,有人也許會問,我們如何能夠得知神的旨意呢?答案就是,學習他的話,把它藏在我們心裡,讓這話豐富地住在我們裡面。「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 為了在禱告中得知神的旨意,我們必須被神的靈充滿,這個靈按照神的旨意,在眾聖徒中為眾聖徒代求。被神的靈所充滿,被神的話所充滿,就是知道神的旨意。我們要有這樣的心境和心態,使我們能夠準確解讀那無限者的意願。當神的話和神的靈如此充滿我們的心的時候,我們便得到洞察父的旨意的能力,使我們能夠正確分辨他的旨意,將他的旨意放在我們裡面,放在我們的意念和心志當中,使它成為指引我們生活的指南和羅盤。 以巴弗為歌羅西人禱告,願他們「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這從正面印證了我們不僅可以得知神的旨意,而且可以得知神一切的旨意。我們不僅可以得知神一切的旨意,而且可以遵循神一切的旨意。不單如此,我們不僅可以偶爾遵循神一切的旨意,而且可以使之成為我們行事的習慣。更進一步地,這也向我們表明,我們不僅可以從外面遵循神的旨意,而且也可以出自內心。是歡歡喜喜地遵循,不是出於勉強,不是出於暗中的管教,也不會從神親密的同在面前退縮。禱告與神的話 (續)EM Bounds 著,方周 譯 禱告完全決定了能否成功地傳講神的話。保羅在他寫給帖撒羅尼迦人的那段快炙人口的急迫請求中,清楚地教導了這一點: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 禱告為神的道打開暢通無阻的門,為神的話達成其目標營造有利的環境。禱告為神的話裝上車輪,為主的使者插上翅膀,「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禱告極大地輔助主的話。 撒種的比喻向我們描繪了多姿多樣的聽道者和截然不同的果效,是我們學習傳道的範例。路旁的聽道者為數眾多,是事先既沒有思考也沒有禱告的沒有預備好的土。結果便是魔鬼輕而易舉地奪去了種子(即神的話),使一切來自神的話的影響雲消霧散,使撒種人的工作歸於無有。沒有人會片刻相信,如果聽道者事先借著禱告和默想準備了他們心裡的土壤,今天所如此廣泛播種的種子會顆粒無收。 石頭地和荊棘里的聽道者也是一樣。雖然神的話住進了他們的心裡,開始發芽,但是最終還是失去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跟進的禱告,看守,以及耕耘。好土的聽道者之所以能夠從撒下的種子獲得收益,就是因為他們的心已經預備好,可以接受種子。聽了道以後,他們通過禱告精心耕耘栽在心裡的種子。所以這一切所特彆強調的,是這一比喻所得出的令人矚目的結論:「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為了使得我們能夠全神貫注地仔細聽,我們需要投身於持續不斷的禱告之中。 我們必須相信,神的話的基礎在乎禱告,最後的勝利也依賴於禱告。在以賽亞書里我們讀到: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要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在詩篇第十九篇,大衛用六句話稱頌神的律法:它能蘇醒人心,它使愚人有智慧,它能快活人的心,它能明亮人的眼目,它能存到永遠,它全然真實公義。神的律法全備、確定、正直、潔凈,它能洞察人心,同時也能凈化人心。因此,當詩人思索了神的話中深刻的靈性和鑒察人內心深處之本性的巨大能力之後,以下面一段話來結束他的講論便不足為奇了: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他接下來這樣禱告:「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的救贖主阿,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雅各在下面的勸告里,坦承神話語中深刻的靈性和內在的拯救大能: 「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彼得在論到神的話所具有的拯救大能時,作出了同樣的結論: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借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彼得不僅講到由於不能壞的種子而蒙重生,他也告訴我們,為了能夠在恩典里長進,我們必須像初生的嬰孩, 愛慕那純凈之道的靈奶的餵養。 然而,這不是說那些出現在聖經里的詞和字句本身有什麼拯救功效。讓我們記得,神的話需要注入神的靈。正如在經文中有神自己的要素一樣,所有真正傳講的神的話里也有神自己的要素,這樣的話才能拯救並喚醒人心。 禱告永遠產生對神的話的愛慕,使人去讀神的話。禱告引導人遵守神的話,將無法言說的喜樂放進順從之人的內心。禱告的人和讀經的人其實是同一類人。聖經中的神和禱告中的神也是同一位神。神在聖經中向人說話,人在禱告中向神說話。人在讀經中發現神的旨意,再借著禱告獲得遵守這個旨意的能力。讀經和禱告是那些竭力追求認識神、討神喜悅的人的顯著特色。正如禱告激發對聖經的愛慕、使人去讀聖經一樣,禱告則使人進入神的殿,聆聽對經文的詳細講解。參加教會與聖經息息相關,不僅是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不可停止聚會」,更因為在神的殿中,神所揀選的使者向死人宣告神的話,講解聖經,向他們的聽眾強化他們的教訓。禱告在那些付諸實踐的人心中漸漸產生出不停止在神的殿中聚會的決心。 禱告產生參加聚會的意識、熱愛聚會的心、和支持聚會的靈。是禱告的人使傾聽講道成為一種出於意識的行為,使人樂於讀經、解經,以他們的影響和方式支持聚會。禱告高舉神的話,讓它在那些忠實而又全心全意呼求主名的人心中佔據首位。 禱告從聖經中汲取它自己的生命,在聖經之外則沒有它的立足之地。它的存在和品格所依賴的乃是神在他的聖言中向人發出的啟示,而它又使人轉向神的話本身。禱告的本質、必要性和所包含的一切性質都是以神的話為根基的。 詩篇一一九篇是神的話的一個目錄。除了三、四處的例外,它的每一句都有「神的話」 這樣一個詞句。作者常常脫口而出向神祈求。他多次禱告說:「求你將你的律例教訓我。」令人極其印象深刻的是,因著他對於神話語的折服,以及對於使他能夠看見並明白記錄於其中的奇妙之事所需要的光照-的折服,他迫切地求告說: 「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 在這首奇妙的詩里,禱告和神的話從開始到結尾都交織在一起。這位被聖靈所感的作者幾乎觸及了神的話的每一個形態。詩人被神的話里所帶有的靈里深處的大能所徹底征服,發出這樣的宣告: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詩人在這裡發現了如何才能抵擋罪惡:把神的話藏在心裡,使他全人完全被神的話所充滿,完全被神的話里的仁慈和恩惠所感化,使他可以在地上隨意行走卻免受那惡者的攻擊,防止他因漫無邊際地徘徊而偏離正道。 更進一步地,我們發現禱告具有能力,它能創造對神的話的熱愛,在人的心裡放進享受神的話的天性。在聖靈充滿的大喜樂中,詩人呼喊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他還說:「你的言語,在我上膛何等甘美。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我們喜愛神的話嗎?如果是那樣的話,讓我們投身於不間斷的禱告之中吧!凡有心查考神的話的人必不會忘記禱告,也不敢忘記禱告。一個可以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的人,是一個可以誠實地說「我樂意進入禱告之地」的人。一個不愛禱告的人決不是一個愛慕聖經的人,每一個愛禱告的人都是喜愛主的律法的人。 我們的主是一個禱告的人,他常常引用經文來強調神的話。我們的主在地上一生的經歷中,遵守安息日,參加聚會,也查考神的話,並以禱告穿插在所有這些事情之中: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可以這樣說,對於一個被聖靈所充滿的生命來說,沒有任何兩件事比讀經和暗處的禱告更加必不可少了。對於在恩典中的成長來說,沒有任何兩件事比讀經和暗處的禱告更能幫助我們從基督徒的生活中得著最大的喜樂和在永久的平安里建立起基督的生命了。忽略這些至關重要的責任便預示魂的營養不良、喜樂的丟失、平安的缺乏、靈的枯槁和屬靈生命每個方面的衰頹。忽略讀經和禱告是為離經叛道而鋪路,將那惡者窺視的優勢拱手相讓給他。定期地讀神的話,常常在那至高者的隱秘處禱告,使一個人置於免受靈魂仇敵之攻擊的絕對安全的地位,保證他在羔羊得勝的大能之下獲得拯救和最後勝利。禱告與神的殿EM Bounds 著,方周 譯 禱告與地點、時間、事件和環境發生關係。它必須與神和與神相關的每一件事發生關係,它與神的殿有著特別密切和特殊的關係。教會是一個聖潔的地方,從一切不聖和世俗的用途里分別出來,以便可以敬拜神。既然敬拜就是禱告,所以神的殿就是為了敬拜而分別出來的地方。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它是神的居所,是神與他的百姓相會之處。他喜悅他的聖民的敬拜。 在神的殿中禱告總是恰如其分的。如果禱告是一個陌生客,那麼那裡就根本不是神的殿了。當我們的主將作買賣的人趕出聖殿,並重申以賽亞的話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時,他特彆強調了教會的所是。他突出禱告的地位,使其高過神殿里的其它一切。那些繞過或貶低禱告,把禱告降到次要的地位的人,顛倒了神的教會,使其夠不上或者不同於神的命定。 禱告來到神的殿就是回到了家。它既不是過路人,也不是賓客。它屬於那個地方,與那個地方有種特別的關連,而且更有神所指定和認可的神聖權力。 秘室是個人敬拜的神聖之地,神的殿是團體敬拜的神聖之地。禱告之室是為著個人的禱告,神的殿是為著相互禱告、共同禱告和聯合禱告。然而,即使在神的殿里,在眾人的敬拜里,也包含著個人敬拜的成分,因為神的子民是各自來敬拜他,向他禱告。教會是相似而又單個信徒聯合禱告的地方。 禱告是教會的生活、能力和榮耀所在。教會成員的生活根據禱告,神的同在也為禱告所保證和維持。教會因著禱告的服事而成為聖潔。沒有了禱告,教會就失去了生命和能力。沒有了禱告,即使教堂本身也和其它建築物沒有什麼兩樣。禱告甚至將磚頭、泥灰和木材都變為聖潔和神的榮耀所居住的至聖所。禱告使它無論是在靈里還是在目的上都不同於其它殿宇。禱告賦予一個建築以神聖的性質,使其分別為聖而歸給神,免於一切普通和世俗的用途。 有了禱告,即使神的殿或許缺少其它一切,它依然成為神的聖所。帳幕雖然不停地從一地移到另外一地,但是由於那裡有禱告,所以它仍舊是至聖所。反之,如果沒有了禱告,雖然一個建築可以價值連城,一切設備完美無缺,引人注目,但是由於其中沒有屬神的事情,對於人說來它和其它一切建築別無二致。 沒有禱告,教會像沒有靈魂的軀殼,成為死的、沒有生氣之物。有了禱告,神就在教會之中。當禱告被放在一邊時,神便被放逐了。當禱告成為陌生的行為時,神自己便成了陌生人。 因為神的殿是禱告的殿,所以神的意願是人應當離開他們自己的家,到神自己的家來面見神。教會是特意為禱告而分別出來的。既然神已經特地應許在那裡朝見他的百姓,他的百姓有責任到那裡去朝見神。對於一切參加教會、關心屬靈之事的人來說,禱告應該是他們最重要的著眼點。雖然我們承認,傳講神的話在神的殿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禱告卻佔有支配的地位,是使它有別與其它建築的特徵。其它建築的本身和用途並不都是有罪或邪惡的,但是它們是世俗的,屬人的,其中沒有特別的屬神的概念。教會的本質則是宗教的、神聖的。其它地方完成所作之事並不需要特別提到神,他既沒有被人特別認可,也不為人所求告。然而在教會裡,神為人所承認,沒有他便一事無成。禱告是神的殿的一個突出標誌,正如禱告將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區別開來一樣,禱告也將神的殿與其它一切房屋區別開來。它是忠實的信徒與神相會的地方。 由於神的殿是禱告的殿,所以禱告應該進入並強化那裡發生的一切事情。禱告屬於神的教會裡的每一類工作。由於神的殿是禱告開展的地方,所以那裡是將禱告的人與不禱告的人區別開來的地方。神的殿是神的工廠,禱告就是那裡進行的工作。或者說,神的殿是神的校舍,禱告就是那裡教授的功課,在這個禱告的學校里,人們學習禱告,並從那裡得以畢業。 任何自稱是神的殿的教會,如果不能擴張禱告,如果沒有將禱告優先於一切其它活動,如果不教導禱告的重要功課,都應該或者改變它的教導,使其與神設立的原型相符,或者改變自己的名稱,使(其)不再稱為神的殿。 我們在前面提到以色列人發現了神給摩西的律法書。我們不知道這律法書放在那裡多久了,但是當發現它的音信傳到約西亞耳朵里的時候,他撕裂衣服,極為不安。他為忽略了神的話,和由此而產生的必然結果,即席捲全國的不法行為而哀痛。 之後,約西亞思想神,命令祭司希勒家到耶和華面前求問,因為忽略神的律法是件十分嚴重的事情,不能掉以輕心。王自己和全國的百姓都要來求問神,並且表明悔改: 「你們去為我,為民,為猶大眾人,以這書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為我們列祖沒有聽從這書上的言語,沒有遵著書上所吩咐我們的去行,耶和華就向我們大發烈怒。」 但是,這還不是全部。約西亞要在他的王國掀起屬靈的復興,所以我們看見他為此召集耶路撒冷和猶大全地的全部長老。在他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約西亞進到主的殿里,親自誦讀在主的殿中找到的約書上的一切話。 神的話對於這位敬虔的王是極為要緊的。他以神的話所當有的價值而尊重它,非常看重其中所包含的知識,並因此下令在禱告中來求問神。他傳話聚集起國內一切有名望的人,與他一同從神的書中獲得有關神的律法的教育。 當以斯拉從巴比倫返回,要重建他的國家時,百姓們自身也熱衷於這一目標。有一次眾祭司和以色列人站在水門前,如同一人: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裡。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請文士以斯拉,將耶和華借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書帶來。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面前。在水門前的寬闊處,從清早到晌午,在眾男女,一切聽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讀這律法書。眾民側耳而聽。」 這成了猶大地的讀經日,一次真正的研經的復興。領袖們在眾人面前誦讀律法,眾人的耳朵側耳聆聽神從律法書里向他們所說的話。然而,那一天不單單是讀經日,它還是一個真正講道的日子。正如下面一段經文所指明的:「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 這是聖經對於講道的定義,而且沒有比這更好的定義了。清清楚楚地念神的話,使眾人能夠聽見並且明白所念的。不是喃喃自語,不是低聲細語,(不是)含糊不清,而是放膽開講,清晰明亮。在這光明的一天之後,耶路撒冷便是以這種方式誦讀聖經的。更重要的,神的話里的意思在水門前的聚會中顯明出來了,眾人接受的是上佳的研經講道。那是真正的道,是今天為了使神的話能夠在人心中產生應有的影響而唯獨需要的那種道。毫無疑問,耶路撒冷的這次聚會裡有一門功課,是今天所有傳道的人應該學習和留心的。 任何一個知道現今事實的人都不會否認,今天的講台相對缺少的是研經講道。我們至少可以這樣想像,每一個人只有為此而悲嘆了。我們不妨說,論題式的講道、議論式的講道、史實式的講道,以及其它形式的講道都有其合理與適用之處。但是,只有研經式的講道,以禱告之心詳細查考神的話才是道中之道,是卓越超凡的講台信息。 然而,為了能夠成功地傳講神的話,一個講道的人必須是一個禱告的人。他每在椅子上渡過一小時,他都必須在膝蓋上渡過兩小時。他與神聖經典中難解之信息摔跤的每一個小時,他都必須發現自己與神摔跤了兩個小時。禱告、傳道;傳道、禱告!它們是無法分隔的。遠古的呼喊曾經是:「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當今的呼喊應該是:「回到你的膝蓋,哦,傳道人,回到你的膝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笑話】找個情商高的很有必要啊
※嬰兒貧血不可小噓 及時補血很關鍵 父母們務必要做到這幾點
※其實你不懂什麼叫不良反應(看過小編文章的有必要一閱)
※【恆傳信箱】有沒有必要設立居士頭專一維護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