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日一葯】白朮(補虛葯3)|仲景藥物學


作者:傅延齡 李家庚

編輯:經方全球同學會

白朮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根莖。其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主治:

  1.補氣健脾

  白朮乃補氣健脾之要葯,故仲景對凡為脾氣不足之證,每多用之。諸如苓桂術甘湯、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白朮散、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等,皆是。脾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之臟,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每見腹脹納少、口淡乏味諸候;脾虛水津不布,水濕停驟,而成便溏、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脾氣一復,諸症自消。《本草匯言》云:「白朮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葯也。脾虛不健,術能補之;胃虛不納,術能納之。是故勞力內傷,四肢睏倦;泄瀉下利,滑脫不盡,此脾陽乘陷之證也……以上諸疾,用白朮總能治之。」

  2.澡濕利水

  白朮不僅以補脾見長,且又可燥濕利水。凡脾虛不運、水濕內停諸症,仲景每以之為首選藥物之一。如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真武湯、茯苓戎鹽湯諸方,其主症或小便不利,或見水腫,用之以燥濕利水。又如,仲景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心下逆滿,氣上衝心,脈沉緊」;《金匱·黃疸病篇》所載茵陳五苓散治濕重於熱之黃疸,方中白朮健中焦而運化水濕,散濕熱之鬱結,可助茵陳清熱燥濕,濕去熱清,黃疸自愈。正如《本草通玄》所云:「白朮,補脾胃之葯……土旺則能健運,故不能食者,食停滯者,有痰積者,皆用之也;土旺則能勝濕,故患痰飲者,腫滿者,濕痹者,皆賴之也;土旺則清氣善升,而精微上奉,濁氣善降,而糟粕下輸,故吐瀉者,不可闕也。」

  白朮之氣芳烈,其味甘濃,其性純陽,又為勝濕除痹之葯。故仲景在治療風濕時均用白朮,如麻黃加術湯、桂枝去桂加白朮湯、甘草附子湯、防己黃芪湯等,均以白朮祛風濕為用,說明白朮祛風勝濕療效確切。

  又,脾為生痰之源。補脾之品可助脾運,脾運則痰濕生化無源,諸症自可漸除。故仲景每以白朮消痰治眩。如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真武湯治「心下悸,頭眩身困動,振振欲僻地」;澤瀉湯治「支飲眩冒」;五苓散治「瘦入蠐下悸,吐涎沫而顛眩」等均是。中醫學有「無痰不作眩」之說,痰除則眩自除。正如《本經疏證》云:「白朮治眩,非治眩也,治痰與水耳……。」

  3.安胎養胎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篇之白朮散、當歸散,兩方皆用白朮,乃為安胎養胎之劑。《本草匯言》云:「黃芩共之,能安胎調氣」;《本草崇原》亦謂有「安胎之效」。後世每以白朮安胎,其經驗即源於仲景。

  4.通潤大便

  仲景於《傷寒論》中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湯主之。」方中用白朮主要取其潤腸通便之功以通利大便。近年來,臨床上每以大劑(60g以上)白朮治療大便秘結(尤其是習慣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等)頗有良效。誠如《本草通言》所云:「白朮可使濁氣善降,而糟粕下輸。」

  5.固表止汗

  仲景制防己黃芪湯用之治「風濕(或風水)身重汗出惡風者」,制甘草附子湯用之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汗出短氣者」,均取其固表止汗之功。後世如《本草經疏》、《本草求真》、《本草正義》等均言其可「止汗」,「有汗能收」。《千金方》僅以白朮一味「治自汗不止」;《全幼心鑒》以白朮為主,加小麥、黃芪「治老小虛汗」;《世醫得效方》配防風、黃芪而制玉屏散等以固表益氣止汗,至今仍廣泛用於臨床。

  用量用法:

  仲景用白朮組方達29首之多。

  1.用量

  最大量為8兩,約合今用24g,如當歸散、天雄散;最小劑量為7錢半或18銖、6銖,如五苓散用18銖。現今一般用量為10 ~ 30g。

  2.炮製

  本品的炮製法仲景未提。現據病情需要,有生白朮、焦白朮(武火炒至焦黃色)、土炒白朮(100斤白朮片加伏龍肝粉20斤炒,篩去泥土)3種。一般認為,生用功偏除濕或通便,炒用功偏健脾。凡用於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風濕痹痛,多生用; 凡用於健脾和胃,則炒而用之。

  3.用法

  仲景多用入湯劑、散劑。現大多入湯劑或丸散內服。

  使用注意:

  1.本品甘、溫,甘能生滿,故脾胃實而腹滿者忌用。理中丸方後雲:「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再投白朮可能導致脹滿更甚。

  2.本品味苦,凡陰虛內熱者忌用,以免進一步傷及陰津。

  藥理研究:

  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朮醇和白朮酮,並含有維生素A。具有保肝利膽解痙、利尿、抑菌、抗凝、降糖、擴管、抗腫瘤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1]。

  臨床應用:

  1.肝病

  白朮,治肝硬化腹水,用30 ~60g。苔膩或薄,有脾虛濕阻指征者用焦白朮,舌光紅少津或光剝,是真陰虧損之徵,宜用生白朮。並隨證選方加減配用相應藥物,收到了較好療效[2]。

  2.小兒流涎症

  生白朮l0g,切碎,放細小碗中加水適量,蒸汁,或再加食糖少許,分次灌服,治嬰幼兒流涎有良效[2]。

  3.梅尼埃病

  麩炒白朮、澤瀉、炒薏苡仁各30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防止梅尼埃病,每獲良效[4]。

  4.便秘

  白朮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日1劑,治療13例便秘者,服1劑,11例有效。另以單味白朮60g治療21例,結果16例有效,5例無效[5]。另以本方治療婦科手術後便秘50例,其中36例服1劑後即開始排便[6]。

  5.慢性腰痛

  白朮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1(以能浸沒藥材為度),加蓋,加熱煮沸後減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時,將藥液傾出。藥渣依上法重煎1次。兩次煎液兌合,分早晚兩次服,每天1劑,連服2~3劑,治療慢性腰痛受寒濕或勞累加重24例,療效滿意[7]。

  6.急性腸炎

  白朮20g,雞內金12g。炒黃,研末過篩,蘋果1個,連皮置瓦片上用武火燜爛後去皮核,取果肉50g搗爛,並與上藥混合成糊狀,每服15g,日4次。治療嬰兒腹瀉45例,結果痊癒25例,有效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0%[8]。

  7.其他

  如單用白朮適量水煎服,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有效[9]。

  參考文獻:

  [1] 陰健等,《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學苑出版社,1994:241

  [2] 曹克允等,《安徽中醫學院報》,1984,(2):25

  [3] 文濟邦,《江蘇中醫》,1965,(12): 1

  [4] 彭連章,《湖北中醫雜誌》,1983,(4):20

  [5] 劉坷,《福建中醫藥》,1981,(1):36

  [6] 范光華甲等,《新醫藥雜誌》,1979,(6):27

  [7] 李毅,《中級醫刊》,1982,(6):57

  [8] 沈志忠,《江蘇中醫》,1988,9(2):15

  [9] 陳慧中,《軍事醫學簡訊》,1977,(2):5

本文摘自《張仲景醫學全書·張仲景藥物學》第2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第2版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一個全球中醫人學習經方的平台

  經方,即醫聖張仲景所著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中之方。學習經方,可接受辨證論治原則的訓練,認識中醫學的本質特徵,了解疾病發生髮展和演變的規律,學習仲景理法方葯的應用,明方劑之源、方劑變化的方法與策略,領會中醫的醫學認識方法,訓練中醫的思維。


推薦閱讀:

高血壓藥物治療策略——長效CCB在治療中的作用
抗高血壓藥物的聯合應用方案
止咳枇杷膏在美國450元一瓶賣脫銷,真的有用嗎?
冠心病藥物治療
磺脲類藥物:人群不同用法各異

TAG: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