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佳慶:中國困境之信仰危機
純粹之宗教乃為對人之終極關懷與對人性「惡」之制衡。 民間大眾普認的中國三大傳統宗教為釋道儒,即佛教、道教、儒教。道教之「無為」、佛教禪宗之「拈花頓悟」之類皆非普通大眾所能理解與接受,再加上中共之文字改革,古文字記錄的佛教、道教經典更加深奧難解,故佛教、道教在民間大眾中經曲解而演化為各種所謂的「迷信活動」;儒教本質上非宗教,「不知生,何言死」,其實際為一政治學說,故以宗教形式出現的儒教其影響微乎其微。 馬克思主義某種形式上為一準宗教,其「理想化的平等」,在本質上也認為「人性本善」,故馬克思主義在認為「人性本惡」的西方被認為是異數,而在有「人性本善」傳統的中國在打倒傳統之後能很快被接受,再加上中共的大力宣傳,故馬克思主義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共甚至全體中國民眾的一種准宗教信仰,故隨著馬克思主義在政治實踐上的式微,其在中國作為準宗教形式出現的信仰亦隨之很快出現危機。 哲學在馬克思主義認為是「對人類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其本質上其實是「人類尋求精神歸宿的理性衝動」。中國傳統宗教實際上在一九四九年後已被逐漸掃蕩殆盡,政治上獨尊馬克思哲學,罷黜百家,致使中國廣大民眾只知馬克思哲學,不知其他。隨著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共產主義政治實踐的式微,亦使廣大民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了質疑與不信任。另外,隨著科學的發展,比如量子理論的發展,特別是「人擇理論」、「測不準原理」、「多歷史理論」等的提出及在中國的逐漸傳播,更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根基產生了毀滅性的衝擊,此種毀滅性衝擊在高級知識分子中影響尤甚。雖然中國的理論家們近年來嘗試從中國傳統文化及西方文化中尋求整合出一套適合政治需要的哲學理論,然至今未有所成。 一個沒有宗教、哲學給予終極關懷的社會是一個危險的社會。人在失去宗教、哲學關懷後極易由恐懼而絕望,由絕望而瘋狂以至無所畏懼、為所欲為,在政權內部表現為貪官之前覆後繼,在民間表現為各種犯罪活動的層出不窮、嚴打而不止。 中國當前陷入了宗教、哲學的空前混亂以至真空狀態,而社會又未能形成能有效制衡人性之「惡」的能與宗教、哲學信仰相匹配的制衡手段,一方面使中國當前出現了一系列社會危機:道德危機、信用危機、腐敗之空前絕後、犯罪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群體事件」,從而極大的削弱了中共的政權合法性,另一方面由於人對宗教、哲學信仰的本能需求,中國社會在此方面的混亂以至真空狀態為非馬列宗教及其哲學勢力在中國開疆拓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21世紀後現代工業經濟時代,中國的信仰危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是以儒家為主的農耕文明,儒家文化在許多方面已經與現代社會脫軌,因此儒家文化在信仰中失位是必然的結果;另一方面,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馬列主義,其特徵是通過暴力革命實現社會的公平,而當今市場經濟時代的經濟基礎是自由平等的等價交換,崇尚自由平等與民主,執政理念和自由經濟發展不相稱。 後工業經濟時代要求吸收傳統精華部分,培育與現代文明信仰結合的新型信仰。既不能挾傳統不思進取,也不能全盤西化而拋棄傳統。拋棄傳統我們就沒有根, 固執己見、一味維護傳統,將失去前進的動力。 高層忙於權力,底層忙於生計,要靠中間階層,如大學教授、自由學者提出思想。這些人是信仰重建的推動者和主要動力。如果知識精英墮落了,這個社會也就墮落了。如果知識精英能講實話講道理,在不可為的時候有所為,信仰實現重建就不遠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重建中國信仰的時候到了,這是中國社會繼續發展前行的基礎。(作者莫佳慶系經緯智庫理事) |
推薦閱讀:
※中國輩分稱呼大全
※一項不能進入奧運的運動,卻蘊含著中國人所有的智慧
※四柱(三):關於命局中的合化 大宗易李洪成中國易學行業網周易八卦風水姓名算命算卦四柱六爻易...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粵語居然排第三!
※中國歷代紀元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