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 | 於君:18分鐘講透大腸癌和細菌的5大知識!
Duang Duang Duang~新一期「腸·道」演講的視頻來啦!
3月17日現場錄製,到今天第一個視頻就跟大家見面啦!你有沒有感受到熱心腸先生和小夥伴們的小小進步?如果感到你就鼓鼓勵~
今天的講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於君教授,請點擊播放按鈕欣賞:
1080P 藍光版請訪問 https://v.qq.com/x/page/z0617hqwu1f.html 觀看和下載。
看完感覺怎樣?於君老師在短短18分鐘左右,就把結直腸癌(大腸癌)和腸道菌群、特定腸道細菌的相關和因果關係講得透透的,最後還分享了自己從臨床醫生轉為基礎研究者再回到臨床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並給醫學生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請允許我發布個重要消息——中國腸道大會的官網(2018.mr-gut.cn)已正式上線,大部分日程已經明確,數十位專家的演講主題已經確定並公布,你長按下面的圖片並識別二維碼去看看啦:
當然,也歡迎你即刻報名參會:
熱心腸報名 歡迎報名參加中國腸道大會!
小程序
「熱心腸菌群」的群友,記得務必從微信群里的小程序入口(每天晚上熱心腸小秘書會分享到群里)進入以確保獲得參會費優惠。
於君教授演講內容簡介於君教授的演講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剖析了大腸癌和腸道菌群的關係:
第一,菌群和大腸癌有沒有聯繫?
第二,這種關係的是原因還是結果?是細菌的改變在前?還是腫瘤發生在前?
第三,如果出現了菌群的改變?菌群可能不能促進大腸癌發生和發展?
第四,菌群的改變,作用是均一的?還是有參差不齊的?有主導的微生物嗎?
第五,菌群改變有什麼臨床價值和實際意義嗎?
於君教授完整闡述了一個自己團隊做到的由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歷程:
第一個問題,於君教授團隊使用了74例大腸癌患者的糞便和54例健康中國人的糞便進行了宏基因組測序,看到了顯著差異,另通過丹麥、美國、德國和法國進行驗證,則支持了相關結論。
大腸癌組的微生物丰度與健康組比顯著下降,特別是有益菌群,並且在癌症患者中有21株口腔相關致病菌,協同促進促進腫瘤發生。
第二個問題,於君教授團隊通過使用活檢組織標本(正常、息肉和大腸癌)進行16S測序分析,發現至少有5株菌在從正常 -> 腺瘤旁 -> 腺瘤 -> 癌旁 -> 癌的過程中是逐漸升高的,但也會出現一些降低的細菌,說明細菌在大腸癌的發生中不僅僅幫助大腸癌發生,同時會促進大腸癌的發展。
第三個問題,於君教授團隊把五個大腸癌患者的糞便混合在一起,對照組則使用五個健康人的糞便混合在一起,兩種糞便分別餵給無菌鼠和抗生素創造的低菌鼠,結果這兩個小鼠的結果是一致的,餵食了大腸癌患者糞便的老鼠,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大腸癌相關指征。
第四個問題,於君教授團隊和世界範圍內的其他研究者比對了在大腸癌患者的黏膜和糞便中顯著升高的細菌,目前相對比較明確揪出的腫瘤驅動菌是具核梭桿菌、口炎消化鏈球菌和微單孢菌。
口炎消化鏈球菌是於君團隊發現的,它是在腺瘤的時候已經出現了顯著地升高,所以說有可能是一個早期的驅動菌。
至此,於君教授認為可以得出結論——菌群失調在大腸癌的發生髮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推動、會互相推波助瀾,一起來促進大腸癌的發生和發展。
第五個問題,於君團隊找到了20個基因標記物,通過宏基因組測序就可以有效地區分大腸癌和健康人群。而利用四種在腺瘤和大腸癌患者中丰度高的細菌,特別是具核梭桿菌,可以有效地篩查出大腸癌。在大腸癌1、2和3期,單一的具核梭桿菌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比大便潛血試驗要好。
關於利用相關基礎研究成果來預防和幫助治療大腸癌,於君老師認為要著力去想想有沒有一種有效策略和方式去對抗壞菌,特異性的噬菌體、糞菌移植、改善飲食和環境、特異性的抗生素、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改造微生物等可能都是潛在方法。
最後,於君教授針對健康的人群提出了預防大腸癌的幾個建議,與其他很多專家觀點很一致的是,她同樣推薦人們多進食一些多纖維化的食物,推薦低脂飲食、增強鍛煉並戒煙酒。
最最後,於君教授則提供了一個彩蛋——給忙碌的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們講了自己做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者的故事,並給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
故事和建議是什麼,請大家一定到於君老師精彩演講的最後去看看哈!
內容簡介結束,詳情請記得點擊觀看視頻:
1080P 藍光版請訪問 https://v.qq.com/x/page/z0617hqwu1f.html 觀看和下載。
於君教授演講幻燈老規矩,這個幻燈片的ppt版本會在「熱心腸菌群」微信群里分享,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可按照文末的方法加我個人微信,我會邀請備註了姓名和單位的專業人士進群。
推薦閱讀:
※超級細菌從何而來?怎樣應對?
※外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的細菌可以幫助蜜蜂滋養幼仔
※超級細菌默示錄
※細菌與磺胺
※香丹清:如何喂好腸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