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孩子都想什麼?該怎麼帶?
1歲是寶寶心理發育的分水嶺,他跟以前那個只會賣萌的小嬰兒不同了,他們會生氣、會探索、會不停提要求,只有更懂他們的需求,我們才能更好的引導他們。
這個階段孩子會叫爸爸媽媽了,許多父母會沉浸於無比的喜悅中,並更加努力擔當起爸爸、媽媽的角色。同時,也有人錯誤地以為孩子呼喚「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性,即便有目的也是因為餓、冷、痛、不舒服或恐懼。這些人只會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這些「要求」不過是父母自己作出的判斷和理解。他們努力了,但總未能做得盡善盡美。
「孩子,你想說什麼?」有的爸爸媽媽總在猜,然而這樣的努力也只在他們有閒情逸緻的時候。大多數時間,他們忽略了孩子與他們交談的願望。
孩子沒有那麼需要你
孩子在最初發出「爸爸媽媽」的聲音的日子裡,父母總自作多情的說說:「噢,寶寶在叫我們了。」其實,他的聲音僅僅是由於需要而發出的。此時孩子對一切事物,一切新鮮景象的代名詞都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是他們理解世界的橋樑。爸爸媽媽應該跟著孩子的目光去看那些覺得新奇的事物,然後給他作簡單、明了、親切的解釋。
「爸爸媽媽」是一歲孩子的過渡語言,他企圖從這幾個字中學會一切事物的名稱,所以父母要抓住一切時機跟孩子說話、說話、再說話。父母的聲音會使孩子感到舒適。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語言,他關心的是父母的表情、手勢、聲調,他開始走出與社會交際的第一步。所以,當孩子叫「爸爸媽媽」時,千萬別只回答一聲:「寶寶,我在這裡。」
他並不是故意惹你生氣
一歲的孩子非常活潑,是精力過人的的探索者。每個角落他都要去看看,用棍子捅捅;任何他感到新奇的東西,都要用手去摸摸。他要研究一切事物,他想辦法把大東西往小東西里塞,又千方百計地把小東西往大東西里藏。他想弄清楚一切東西的形狀。他只要醒著就沒有一刻安靜下來,這是一種寶貴的熱情。
一歲的孩子總在不斷地發現自己,他對自我極為欣賞,有點自命不凡。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嬰兒,對於父母的要求若不稱心,他馬上採取拒絕的態度。他往往有意識地把東西扔到地上,這不是戲弄父母,而是迷戀扔東西的技能。父母不停地幫助他撿起來,他高興極了,咯咯大笑,表明他有新的發現。
一歲的孩子有依賴性又有獨立性,大人一離開他,他就會哭。這並不是壞習慣,而是他需要有人相伴。但他也會悄悄離開父母,干一些獨立性很強的事,比如打開柜子,摔壞花瓶。
一歲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他想了解周圍的一切,想要一切東西,他十分「繁忙」,注意力分散,又常常拿不定主意。他能沉醉於玩一串鑰匙,但要給他一支鋼筆,他馬上就扔下鑰匙,可謂見異思遷。
一歲的孩子處於性格發展的十字路口,父母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在人物不分的時期,讓孩子多接觸陌生人,培養孩子自信而開朗的性格。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父母不要強迫孩子玩這樣或那樣的東西,不要·怕孩子把衣服弄髒。
●不要用保護者的姿態對待孩子,摔了跤讓他自己起來,遇到困難儘可能讓孩子自己解決。不要讓孩子一有事就往母親懷裡鑽。
●不要用威脅的口吻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
文|育兒網
Jo媽,有10年主流媒體工作經歷,分享有溫度的育兒經。
推薦閱讀:
※被蛇咬傷怎麼緊急處理
※如果希拉里退選怎麼辦?女兒來代替
※26 歲了,胸比男人還平, 怎麼辦?
※有無好爸爸,八字怎麼看?
※懷孕早期出血該怎麼辦?